查看: 9153|回复: 167
|
人生的观点(不分信仰)- 别人的文章:自以為是的付出 (二)
[复制链接]
|
|
小弟仅于此,简单的把小弟和朋友之间的日常生活间的对谈,还有一些生活上的看法,放在这里。当然,大家也可以分享自己对人生的观点。
这里,希望看到的,是大家在生活中的领悟。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6-8-2007 11:52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6-2007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错
当站在别人的立场,而自己理亏的时候,就是认错的时候。
一句轻轻的对不起,一个鞠躬,可以化解多少不必要的不愉快。
然而,人的自尊和自我,却不允许低头的道歉。
想想,如果道歉和认错是一种文化,那么世界和平就不是梦想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6-2007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错:朋友说
世界和平,本来…..其实…..真的是一个遥远的的梦…..
当真的说错了,做错了的时候,设问有多少人承认自己错了?然后真的愿意道歉?有多少人愿意诚恳地道歉? 又有多少人愿意诚恳道歉后而保证不再犯上同样的错?
有些时候,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会使我们迁怒对方,固执己见。我们也许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我们更会全心全意地维护自己的想法。其实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因为自尊,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尽藉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藉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曾经听过一句话:“用争辩的方法,你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用让步的方法,你的收获会比你预期的多得多。” 也许,这些都是真的..正所谓“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又能制造一个愉快的气氛,何乐而不为呢?但我真的能够做到吗?真的做到了吗?还是在学习中..
当我们是正确的时候,不妨试着用温和,巧妙的方式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一旦真的错了,就要马上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且承诺自己不再犯上同样的错。我想,这一种态度都是人类的我们须要不断学习的…
在别人叙述某种感觉、态度或信念的时候,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当我们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所谓人类的我们...还是需要学习这些..
上天造就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让存在的人类不断地学习..
学习怎么进步,学习怎么更爱身边的人,学习如何更加地诚恳…学习…很多很多…不是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6-2007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虚和寂寞
进入了感觉挂帅的年代,广告等等没有不讲究感觉的。
吃一顿饭,喝一杯茶,交个男女朋友,甚至离婚都是讲究感觉的。似乎,越来越少人愿意讲究感情了。
孩子可以骂父母甚至杀父母,是社会的可叹还是个人的自尊得到了伸延?还是,不过是没有了感觉而已,或者觉得这样子可以更有感觉?
当空虚寂寞填满一个人的心灵,只有逃避和乱七八糟的事情可以暂时让空虚寂寞得到释放。实实在在的心,在现代,很多人追求感觉的同时,也已经不见了。
在寂静的夜里,谁的心可以那么的安稳和自在,踏实的,没有一丝空虚寂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6-2007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融洽比是非對錯更重要
人與人之間最大衝突在於互相指責,大家都不重視「融洽」,只重視誰對誰錯,而且一定要對方認錯。於是就有吵不完的架,生不完的氣。這是大部分家庭關係緊張的原因。
改善家庭關係時,努力的方向不是相互指責,不是告訴對方你有什麼錯,而是靜下心來,好好的去關懷家人,先放下誰是誰非,先放棄要求與苛責,把重點放在─「融洽的關係」。先有了融洽,再來談其他的溝通、管教…如果連基本的融洽都沒有,根本談不上要和家人溝通、管教子女等問題。因為一開口就吵個不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7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的快乐
坐巴士,就自然的和隔壁的马来同胞谈了上来。然后,他在文冬收费站下车。离开前,他说,“你好象很喜欢笑”
这是第n次,人家这样子告诉我。但是,也许,我真的很喜欢笑。辛苦的时候笑,麻烦的时候也笑,就是不停的笑。只是认真工作时,不会笑。
很多人说,我好命,没有烦恼。其实,哪里会没有烦恼,只是不希望烦恼破坏我的好心情。想一想,人生数十年,真的不必那么麻烦。
开心就好,即使是一个人在黑暗中,也可以开心的睡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7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can_fei_ren 的帖子
所以,中年人通常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和事业上。
只是,那些也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内心的寂寞空虚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不管世界怎么提倡“个人主义”,小弟和小弟的朋友们却极力提倡“忠孝的精神”的原因,试想想,没有了孝顺的孩子,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灵是如何的寂寞空虚,是正常人都不会忍心去想像。
一群孤独的人只会更孤独,一群空虚的人只会更空虚,一群寂寞的人只会更寂寞。这也是,宣扬孝道精神的缘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7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沟通
也许是沟通不好,所以感情会出问题。
这是现代人的言语。沟通,不是谈谈天,唱唱歌,走走街。
而是心。失去心,就是一个干枯的水沟,有沟却没有办法通。
曾经,有一对夫妻,这是真人真事。一个说英文,一个说华文,彼此都不会彼此的语言,却结成了夫妻。
他们的沟通,却是一个微笑,一个细心的动作,一个细心的观察,白头偕老。
那么,什么才叫做沟通呢?也许,一个真诚的早安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
|
|
|
|
|
|
|
发表于 18-6-2007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观点无法被检验,似乎不值得生。
树木要得到更多光明,先须树根陷入黑暗地带。
树根不停深入,然得到更多养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07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忍耐
父亲说:“做生意的,一定要会忍。不然,很多事情都做不到。”
朋友说:“做轮胎生意,曾经因为顾客自己错,但是被顾客骂和要求退钱,忍着不发脾气。结果,后来顾客知道错后,反而变成他们的常客。”
朋友说:“在会议上,一定要忍,尤其是别人企图推卸责任的时候。不忍,就无法冷静判断。”
我说:“不忍,生活就会有很多争执了。”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忍无可忍,还须再忍”。我再加多一句,“再忍难忍,还能再忍”。
因为,我们可以忍到极限,证明那个不过是自己设下的极限,当然还可以再继续忍耐,不必自我设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07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土地,野生动物的悲哀
人类需要有一个居住的地方,动物们也需要。
偶尔,一条蛇一只猴子闯进住宅区,人们都会说:“它们真的坏,偷偷跑进我的家”,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个家在多年前,曾经是它们的家?
如果,野生动物也明白什么叫做合约,恐怕一般的住宅区的土地,都是属于这一群野生动物的。
偶尔想想,如果野生动物真的来到我们的家门口,我们即使要驱逐,也应当温柔。如果它们不小心伤害了我们,也就当作占据土地的代价了。
只是希望,人类和野生动物都能够冷静对待彼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07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迷思
有时候,我们觉得忍耐是种期待,所以我们说:“已经没有希望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忍耐是种压抑,所以我们说:“火山爆发就惨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忍耐是种委屈,所以我们说:“忍耐真的不好受”
有时候,我们觉得忍耐是种脾气,所以我们说:“需要发泄的空间”
不断期待是种贬低自己的行为,不断压抑是虐待自己的行为,不断委屈是折磨自己的行为,不断脾气是伤害自己的行为。
然而,忍耐对我来说,却不是来自上述的种种。应该忍耐的时候,忍耐;应该沟通的时候,沟通。忍耐,不过是不想伤害,每一个忍耐的背后应该都是一个祝福。
“虽然,您骂我粗口,然而我却觉得您很可爱。仍然希望您能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我的心永远都会那么想的。”
每一个忍耐背后的祝福,会让忍耐有着人性的光辉;忍耐不再是“苦闷闷”的行为,而是丰富心灵的行为。不相信?也许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久了,就会明白忍耐背后的祝福,原来还可以更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07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不能的轻
看看报纸,发现现在的人,头脑太伶俐,反而人会钻入牛角尖,很多事情都看不开了。
也许,我这一生也不可能完全经历他们的不幸,但是,无论如何不幸,也不应该自杀。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自杀的人,很笨,白痴等等,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生命是美好的,那么谁会想去自杀?
生命,本是如此尊贵和尊重,谁让他变轻了?是人。
对生命尊重再尊重,本来就是基本的事,浮夸的生活,让大家忘了简朴。盲目追求,导致错误示范,带来严重后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7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车祸只因为踏油
在马来西亚,车祸发生的原因很多,多数也归咎于鲁莽驾驶。
但是,为什么会鲁莽驾驶呢?也许,生活真的越来越紧张了。
以前的人驾车,要发生事情前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刹车;现在的人驾车,要发生事情前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踏油。
差别在哪里?以前的生活节奏没有那么紧凑,所以大家看到黄灯,就停了下来;现在看到黄灯,却怕时间不够用,立刻全部踏完油门,冲。习惯了。。。碰到什么事情,比如说前面的车要出来了,不是刹车,而是踏油先,过了再算。一个不幸,车祸了。
所以,有时候,意外都是人为,都是来自人的习惯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7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式
很多时候都可以发现,如果很多人选择向西走,我们选择向东走,我们等于“不合群”,好听一点叫做“独特”。
很多时候都可以发现,如果很多人跟着一个方式做事,我们选择另一个方式做事,我们等于“有企图”,好听一点叫做“创新”。
生活上,处处布满不成文的公式,而后不知道为什么变成共识;没有共识的,似乎就是叛逆。
然而,这期间,试想想,有多少人问过一个公式变成的共识,是不是真的对我们有益。 |
|
|
|
|
|
|
|
发表于 21-6-2007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1-6-2007 09:02 PM 发表
很多时候都可以发现,如果很多人选择向西走,我们选择向东走,我们等于“不合群”,好听一点叫做“独特”。
很多时候都可以发现,如果很多人跟着一个方式做事,我们选择另一个方式做事,我们等于“有企图”, ...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人的一切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存在。
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匆忙回到它上升之处。
风向南刮,又往北转,循环周行,旋转不息。
江河向海里流,海却不满溢;江河之水归回本源,循环流转。
万事都令人厌倦,人说,说不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必再有,作过的事必再作;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有什么事人可以说:“看啊!这是新的”?其实,很久之前已经有了,在我们之前早就有了。
以前的事,无人记念;将来的事,后来的人也不追忆。
传道者
"阿波卡利普西斯" (a‧po‧ka′ly‧psis)
[ 本帖最后由 圣经启示录22:21 于 21-6-2007 09:2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7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
有一天,我搬了张椅子到屋前坐着。天气,很热很热,就是那些麻雀非常努力地寻找食物。
忽然,一片叶子飘落,本来汗流浃背的我顿时感到一丝丝凉意。
很热的时候,一阵凉风,可以让过去的热变成凉快。但是,在冷的时候,却会让我们更冷。
我在想,为什么努力到最后的人,脸上总会带着满足的笑容?恐怕,这阵凉风让很热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07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之道
学习的人啊,工作上也好,功课上也好,修身齐家也好,秉持的态度非常重要。
学习本身,并没有胜负之分,也没有高下之分,有这种胜负高下成功失败的心态,不是真正的学习者。
有人问我:“你不打算把这东西教给我吗?”,我说:“自己安装,看看动动就是了,何必教呢?”
很多人以为这是藏私,其实,没有什么私心的,只是人想太多了。
知识的容量和心地的容量是成正比的,有些东西,自发的研究比指导还重要,只是大部分人空闲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怎么研究。
我只能指导研究的方向,知识的探讨必须自己进行才是,那才叫做真知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07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瞎猜
人,是一种喜欢瞎猜的生物。
我们听到一句话,我们就会开始想这句话。。。中间不清楚的部分,时常都会被我们的经验取代。比如,我们听到:“那个人去世了。”,结果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定是喝酒死的,那个人那么喜欢喝酒。不错,一定是喝酒死的”。可是,事实却是“心脏病”死。
听的话不准,看的东西也不会准。当人的脑袋,喜欢修饰不完整的资讯,看到的事物就会变样子。
瞎猜,想一想,还真的是人的坏习惯。 |
|
|
|
|
|
|
|
发表于 23-6-2007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手机的依赖 与 沟通问题
这两天突然对“手机”的存在和用途深感重要。
误会,往往是沟通不良的结果。
依赖手机,若我忘了带手机,或手机坏了,而没有接电话时,找我的对方会体谅到我的处境吗?
(为不知道的事而设想 = 瞎猜??)
一个今天发生的事:
本来和朋友约好下午一点去看打算要租的组屋单位。1100块,三个房间,很靠近tiong bahru plaza,住在新加坡的都知道这是远低于市价的。昨天和房屋经纪约好一点看房,也和打算一起住的朋友说好一起去看。
到了那个block楼下,打个电话给经纪,结果他说已经租出去了,不用看了$@!^$&(*&
我尝试打电话给我的朋友,想告诉他这件事,但打了好几次他的电话没人接,我也只好传短讯给他后就这样离开了。后来快要一点半,他打了电话来问怎么等了那么久没看到我们……
原来他今天做full time工,刚才午饭时间赶出来看房,忘了拿手机,而我也没想到,所以之前没仔细在楼下找他。
另一件,是发生在我的两个朋友身上,一个是我认识的老师(开补习班和幼儿园的),一个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之前介绍我那刚来新加坡的中学同学给那老师,因为一个想请人,一个在找工作。但是也因为“手机”的问题,而产生许多误会,我想我这个中间人介绍的好事也告吹了……
(这个case比较复杂,现在夜了不细说,以后有机会再谈)
[ 本帖最后由 郑钦贤 于 23-6-2007 11:30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