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3-5-2007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3-5-2007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5-2007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5-2007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2007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重要的是病人的心态。。要保持乐观。。
不要想着自己有病。。告诉自己会好起来的。。
保持乐观的病人会使病情舒缓哦。。 |
|
|
|
|
|
|
|
发表于 1-6-2007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给的资料太少了,无法辩证。贴上火神派文章以供参考.
脾病呕吐泄泻
按呕吐、泄泻一证,有只呕吐而不泄泻者,有只泄泻而不呕吐者,有呕吐、泄泻并行者。
呕吐而不泄泻者,邪乘于上也。上指胃。泄泻而不呕吐者,邪乘于下也。下指脾。呕吐与泄泻并行者,邪隔于中,上下俱病也。中指脾胃交会处也。论外因,则有风、寒、暑、湿、燥、火,与夫痘、麻、癍诊发泄漏之异。论内因,则有饮食停滞、阳虚、阴虚之别。予推究太阴一经,在三阳之底面,外邪初入,必不能致呕吐泄泻。即有吐泻,定是失于表散。邪壅于阳阴,则有干呕之条。邪伏于少阳,则有喜呕之列,不得即直入于内,而至吐泻也。其所以致吐泻者,由其表邪未解,妄行攻下,引邪入内,邪陷于中,方能致此。治法仍宜升举其所陷之邪,如桂枝汤加葛根之法是也。亦有外邪未解,传经而至太阴者。邪至此地,不问何邪传至,但以本经为主,即在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上求之。湿为太阴之本气,湿为阴邪,一切外邪至此,即从本气而化为病者俱多,亦有不从本气而从中化为病者亦多。中指胃,胃与脾为表里也。亦有不从本中所化,而从标化为病,标即太阴经也。太阴为阴经,邪从经为病,亦阴也。盖从本化者为湿邪,泄泻居多。从中化者为热邪,皮黄、便赤、呕吐者众。从标化者为阴邪,腹痛不食屡生。如此而求,便得邪之所从所化也。故前贤云:吐泻病,求太阴。是叫人在太阴经之标、本、中三气上求之也。治之之法,湿、热、阴三字定之矣。从队湿者,其人吐泻甚而肢冷唇青,仲景之理中、吴茱萸汤之类是也。从热化者,其人即吐泻而思水饮,如仲景之五苓、四苓、或黄连、吴萸汤之类是也。更有吐泻甚而兼腹痛剧者,前贤称为霍乱,称为发痧。学者不必多求,即在本经之标、本、中三法求之。亦间有卒闭而即四肢冷者,腹痛吐泻甚者,由其内本先虚,外邪卒入,闭其清道,邪正相攻,腹痛吐泻并作,法宜宣之,散之、开之、刺之、刮之等例,亦不可不知。至于饮食停滞而致吐泻者,盖以饮食伤中也,其人多饱闷吞酸嗳臭,治以温中消食便了。[眉批]此证钦安合三证而并论。吐本从阳,泻本从阴,一时吐泻并作,中宫失运,此三证也。吐从阳,宜温降,泻从阴,宜温升。吐泻并作,必兼头痛发热身疼,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其证小便不利者多,若小便复利而大汗出,脉微者,四逆汤主之。此外,如内因外因,阳虚阴虚,饮安论法大备,学者留心参究,临证自有把握。知非氏曰:定吐泻为脾病,大有妙义。再细论其理,脾与胃为夫妻,同处中州,一脏一腑,合为一家,一阴一阳,共同转运之权,日奉君火之令而行。自能燮理阴阳,分清别浊,何得灾害,并至今令肠中溏泻。以干易湿明,明脾不行水,水不归经,并入肠中,水主润下,焉能久停,故大泻作。又令人吐,亦明明是水不运行,牌阴把持君火之令,火性炎上,令不行之不胃出食管,故大吐作。又把由妻失运化,至令其夫不能正位。又安望其输精皮毛,润溉骨髓,柔及筋膜,将子女臣妾悉受俱害。加以日久浸淫,变证蜂起。若扰及君主,恐更祸生不测者,噫!可畏也。昔贤云:吐泻病,求太阴,允推卓见。但其中至理,不为发明,学者焉能了了,直捣中坚,抑或旁娶逆娶以出奇而制胜。饮安无奈何,又不能直吐心肺,只得多方指陈,旁引曲证,广立法门,亦犹王良之诡遇,以期嬖奚幸而获禽,其心实良苦矣。知非从旁不忿,直抒胞臆,为饮安畅言之,试问吐泻之证,本属脾胃,孰敢定为脾病孚?此有功医林这按,学者不宜轻视。
至于痘麻,毒初出时,吐者居多,泄泻者少。诚以痘出于脏,从太阳而发泄于外。外者,皮肤、肌肉之属也。肌肉属阳明,毒邪将出未出之候,从太阳鼓舞,尽壅于阳明,故呕吐者多。要吐则毒气方能发泄得透。医者当迎其机而导之。考古方首用桂枝汤,初发热时也;次用升麻葛根汤,初现点时也;皆是顺其气机以发透为妙也。麻出于腑,感天行者多,当将出未出之际,治法初与痘同。但痘出透时,以养浆结疤,收回阳气为重。麻证出透时,以清解毒尽为先。至于癍疹之邪,由外感不正之时气,伏于肌肉之间,不能深入,当经气旺时,邪不能久藏,随气机而发泄于外,若用苦寒,遇郁其外泄之气机,其客最速。亦多发吐。学者于此数证,先告以服药后,吐亦无妨,切不可妄行温中降逆止呕之法,务要果真胃寒发吐,方可温中。
更有阳虚之人,俨若平常好人,却不能劳心用力多言。但劳神一刻,即有发呕发吐者,稍食猪肉即大泻者,法只宜温中,或补命门相火。亦有阴虚之人,血液枯极,贲门不展,有干呕吐,而食不得下者。更有朝食暮吐,食而即吐,种种情形。治法不必细分,总之,呕吐与反胃、咳嗽、呃逆、吐血诸证,皆是一个逆字,挐定阴阳实据治之,发无不中。要积各经受寒闭塞,皆能致逆。逆则呕吐、泄泻必作。各以受热传变,皆能致逆,逆则呕吐、泄泻亦作,不可不知。
近阅市习,一见呕吐、泄泻,多用藿香正气散、胃苓汤、柴苓、四神、肉蔻散等方,治非不善,总不若辩明阴阳之为当也。 |
|
|
|
|
|
|
|
发表于 1-6-2007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参粉? they say it make the cancer cel more serious d wo?! |
|
|
|
|
|
|
|
发表于 1-6-2007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2007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为人民服务 于 1-6-2007 02:25 PM 发表
楼主给的资料太少了,无法辩证。贴上火神派文章以供参考.
我赞成他所说的。
搂主,您给的资料太少了。
若您能够先了解何谓癌症,再了解他为何得癌症,这样您才能够帮的到他。
通常,癌症病人若要得到良好的治疗,必须搭配身心灵及全方位的调理。
1)运动:可建议学习气功、太极或瑜伽之类的有氧活动。
除了可放松心情以外,还可因为有氧的关系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
2)饮食:少吃肉,多吃菜;
停止多余的酸性食物的进入,多摄取一些碱性食物来中和体内酸度。
水果蔬菜的农药或化学成分可用海盐或竹盐浸泡数分钟再食用。
3)水分:每天尽量多喝水(约2liter或以上)。
这可帮助把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
4)心情与情绪:多接触积极的人事物如卡通戏、笑片、好的宗教等。
人生没有绝路,只有自己给自己绝路。
凡是看破了,很多事情就能够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了。
不知我说得对不对,请多指教。谢 |
|
|
|
|
|
|
|
发表于 4-6-2007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些营养品想跟你分享,可能可帮到你,方便给我你得e-mail吗?或可以e-mail我,ychengwan83@yahoo.com |
|
|
|
|
|
|
|
发表于 4-6-2007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气力才能抗癌
原帖由 anneqingyu 于 1-6-2007 11:29 PM 发表
原帖由 为人民服务 于 1-6-2007 02:25 PM 发表
若您能够先了解何谓癌症,再了解他为何得癌症,这样您 ...
你说的也是理由,不过没人确实能知道,为什么会得到癌症,要不如早知道就会“闪”了,比如肺癌,有些不是烟客,也是有肺癌的,只能说烟客肺癌率较高。
胃癌与生活,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先解决,让病患要能多少吃一些汤液米饭,本身才能有营养,气力去对抗癌细胞,提高生活质量。如不能吃,就什么也等于白讲了。
你的火神派文章确是基本的调脾胃方针,足以做为参考之用,希望对该患者能有一定的帮助。对癌患这种亦要养身亦要攻邪,必要在方药中下功夫,才能达到反败为胜和双赢之局。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5-6-2007 08:5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6-2007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旋覆代赭汤可预防介入化疗所致呕吐
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科研人员经过3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味预防介入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反应有效,且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
介入化疗目前已成为丧失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途径。介入化疗所用化疗药物较静脉用药剂量大,肿瘤局部治疗效果明显,全身副作用亦较低。但此法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其中恶心呕吐的症状最为突出,尤其是顺铂(DDP)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几乎为100%,部分患者因为不能承受严重的毒副作用而不得不退出治疗。
科研人员选择了30例各种癌症患者为观察组,另有30例不愿口服中药的介入化疗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介入化疗前1周内服中药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方为旋覆花1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生姜10克、代赭石30克、麦芽30克、炙甘草6克、大枣6克。若患者苔腻、脉滑加蔻仁、藿香;苔黄、脉数加连翘、黄芩;口淡、腹冷加吴茱萸、附子。观察组在介入化疗前一周,每天早晚分服,连服至介入化疗后一周。介入化疗当天,患者在化疗后回病房分别于0.5小时、2小时、4小时、12小时分4次口服旋覆代赭汤每次50毫升。对照组在化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毫克,回病房后,依照介入化疗后处理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24小时尿量,注意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稳定血钾、血镁。
研究发现,介入化疗后第1天至第7天,观察组呕吐控制率明显为70%,对照组为80%,两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头重、头晕、头痛、口干、便秘、腹泻、疲倦及焦虑不安等,反应较重者9例。而观察组则未见以上反应。两组患者均无因消化道反应而放弃治疗者。
研究人员指出,恩丹西酮是通过高度选择性阻断5-羟色胺受体而止吐,但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同时恩丹西酮不能有效控制介入化疗后迟发呕吐,且同时伴有食欲不佳、焦虑不安、乏力、腹泻等一系列副作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旋覆花、代赭石可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党参能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可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产生抗肿瘤效果;生姜为呕家圣药,姜半夏可直接抑制延脑呕吐中枢,控制恶心呕吐。
摘自:旋覆代赭汤可预防介入化疗所致呕吐 |
|
|
|
|
|
|
|
发表于 4-6-2007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养和心境才能医好癌症 !
多吃蔬菜水果,
做运动学气功.
心境要愉快 ! |
|
|
|
|
|
|
|
发表于 4-6-2007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从病患处境设想
原帖由 c~c 于 26-5-2007 09:05 PM 发表
他已经很辛苦了,我不想他再吃其他的产品了,他是不会好了,我只是希望他比较没那么辛苦而已。。。 ...
这种患者的症状可能有头重、头晕、头痛、口干、便秘、腹泻、疲倦及焦虑不安等,也有可能已经是有气无力,手脚软缓,如果连站着也辛苦,还要如何做运动,炼气功。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5-6-2007 08:1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6-2007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4-6-2007 07:39 PM 发表
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科研人员经过3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味预防介入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反应有效,且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
介入化疗目前已成为丧失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的有效治 ...
这个呕吐的原因是因为介入化疗所致,还是病人胃癌所致?
旋覆代赭汤加味对患者有止呕作用,如果不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改为用半夏汤效果如何? |
|
|
|
|
|
|
|
发表于 5-6-2007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为人民服务 的帖子
半夏汤
来源《灵枢》卷十。 异名半夏秫米汤(《兰台轨范》卷七)。 组成半夏10克 秫米15克 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 功用化痰和胃。 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5-6-2007 12:44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6-2007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覆代赭汤防治呕吐研究进展
旋覆代赭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为和胃降逆,化痰下气之剂.由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症.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旋覆代赭汤对于消化道疾病所致呕吐、妊娠恶阻呕吐不止、神经官能性呕吐、前庭障碍性呕吐、慢性肾炎所致顽固性呕吐等均有较好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旋覆代赭汤有对抗胃肠嗜铬细胞分泌5-HT作用,生姜有效成分具有阻断5-HT受体作用,半夏对催吐化学感受区有抑制作用等。而旋覆花具有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代赭石不但具有保护胃肠粘膜作用,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镇静作用。由此可见,该方可能从外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两个方面起到了止呕作用。证实旋覆花、代赭石对胃底条肌均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旋覆花与大枣、甘草还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表明旋覆花确是该方主药,具有确切的促胃动力作用,且有量效关系,临床应用时掌握用量非常重要。
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将该方加减化裁,就能扩大该方的适应范围。如治疗消化系统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溃疡、胃扩张、胃下垂、食道梗阻、幽门不全梗阻、胆道感染、慢性肝炎、隔肌痉挛等;神经系统的神经性呕吐、胃神经官能症、糖尿病性胃轻瘫、美尼尔氏征等;呼吸系统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以及梅核气.、妊娠恶阻等。
经书上旋覆花之药性指出 :诸花皆升,惟旋覆独降。
无论是介入化疗所致呕吐,还是胃癌引起的神经性呕吐,都可用旋覆代赭汤来镇逆气机升降,达到止吐作用。
所以说 :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4-6-2007 07:24 PM 发表
对癌患这种亦要养身亦要攻邪,必要在方药中下功夫,才能达到反败为胜和双赢之局。
...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5-6-2007 08:26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6-2007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医生的药不要吃太多!
医生的药是化学,
也吃也伤身体 ! (除了中药) |
|
|
|
|
|
|
|
发表于 5-6-2007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胃降气以止呃逆
(1)《内经》“左肝右肺”理论是中医学有关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理论,集中反映了“气”在人体脏腑中的运动规律。顽固性呃逆是由于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不畅所致的疾病,治疗顽固性呃逆可以从调整肝、肺功能入手,运用《内经》“左肝右肺”理论,并结合病证的虚实寒热之分,夹痰、伤食、气郁之别进行加减,从而达到轻宣肺痹,疏潜肝木,柔肝缓急以调整肝肺,和胃降气以止呃逆。
(2)邵祖燕教授调升降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方法
邵祖燕教授为内科脾胃病专家,从医30余年,宗《内经》、《伤寒论》之旨,承东垣、叶桂之说,对中医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之升降理论独具见解,认为脾升胃降,升降有序是脾胃生理之特性,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理之关键,主张以调升降为纲,贯穿整个脾胃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形式,脾胃同居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正常输布。“降浊”是指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行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将浊者由大肠传导而出。故脾升、胃降,两者概括了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1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灵枢*平人绝谷》曰“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素问*五脏别论》亦有“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之说,这种虚与满或实的更替变化特点,即体现了胃腑的从上而下,以降为顺的运动过程。“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只有胃气和降,才能保持腑道通畅,传导正常。故《温热经纬》曰“盖胃以通降为顺”。通降体现了胃气的生理特点。
1.2 脾主运化,以升为健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素问.厥论》有“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经脉别论》亦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吸收并上归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故升是脾气的运动特点,升清是脾运化的结果。
脾升胃降协调平衡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胃之通降赖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升清又赖胃之受纳和降,升降有序,气机调畅,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水谷之糟粕得以下行,从而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之正常生理功能。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胃之病,寒热虚实,宜燥宜润,宜补宜泻,宜升宜降故当详辨,而其中“升降”最为关键,升降之枢得复,气机通畅,则纳化常,出入调,清气升,浊气降,生化有源,邪有出路,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而诸症可瘥。
临证治疗,又当细察升降失调之主次,在脾在胃之偏重,或脾胃分治,或脾胃合治,或以降为主,或以升为重,或升降并调。立法用意皆在于以降助运,以升复降,升降相因祛邪愈疾。同时宜注意治胃不忘运脾助化,治脾不忘开胃消导,脾胃同调,升清降浊。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5-6-2007 08:53 A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