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学过潭腿吗?有的进来讨论下,讲讲你们学哪一派的~ |
|
|
|
|
|
|
|
发表于 1-4-2006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1-4-2006 02:25 PM 发表
有人学过潭腿吗?有的进来讨论下,讲讲你们学哪一派的~
建议你去精武论坛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06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呢?这里不能讨论吗?
我只想问一些东西,假如不能讨论
很抱歉,sry... |
|
|
|
|
|
|
|
发表于 2-4-2006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2-4-2006 12:14 AM 发表
为什么呢?这里不能讨论吗?
我只想问一些东西,假如不能讨论
很抱歉,sry...
小弟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那边有你可能想找的话题和疑问!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2-4-2006 12:14 AM 发表
为什么呢?这里不能讨论吗?
我只想问一些东西,假如不能讨论
很抱歉,sry...
对的,潭腿是精武入门基本拳,去那专区有很多人会帮助答复你的提问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只有精武会有弹腿,也有戳脚门十路弹腿。而且记得当年还有迷踪弹腿哩?!?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门弹腿
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之说。沧州习练弹腿者多系回族。回族所练弹腿,出式为“汤瓶”式,民族风格明显,许多动作又异于其他门类之弹腿,故沧州自成门户弹腿,系指回族所传之弹腿。
弹腿,顺沧境首传于沧县回族村庄大褚村。相传,某阿訇观肥瘦两雄鸡相斗,肥鸡啄瘦鸡遍体鳞伤,而瘦鸡斗志不减。肥鸡逼瘦鸡于垒下,奋力拼搏,欲置瘦鸡一死。此刻,瘦鸡速仰仰卧,两爪弹肥鸡,肥鸡胸毛脱落,鲜血淋漓,败叫而遁。阿訇观后,灵感大发,悟其妙,创十路弹腿,此既沧州弹腿之始。据新修《平泉县体育志》载,清乾隆十六年(1751)沧县大褚村回族拳师回万良,去平泉谋生而定居于此,一日,一奉天拳师人称戴七套归家途中病倒于三十家子村,回闻讯将戴接至家中,请医调治,愈后授艺三载。回自幼习武,为练力,青年时,日抱牛犊绕房转,犊长其力增,犊长大,他攀牛角与牛角力,必将牛摔倒。其技与力名扬平泉。时某亲王闻讯欲角技,回暗忖,与此等人比武,伤之不敬,故提议仅以“拨萝卜”之法角力,亲王败,特举回于军中任职。回所居之地,久成村落,现名为为二道河子八沟小回庄。《平泉县体育志》载,该县之弹腿门武艺为沧州大褚村回万良所传。回之后人有称回小辫者,返原籍授艺。大褚村之八式一爷曾去平泉学艺十五载,艺成后回原籍授八式六爷等。八式六爷在沧州一带广收门徒,将此门技艺推广开来。其徒工回庆云授子回树和、回树山及本村张某等。几人同授徒回振洪、回登田、回达俊、张浩岐、张喜武、回孟海等。沧城李冠铭亦曾到大褚村求弹腿之妙。现大褚村之弹腿已传播至京、津及承德等地。
弹腿之风格,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招数多变,攻防迅疾;节奏鲜明,爆发力强。弹腿之技击,多上下盘同步出击之术,可令对手防不用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时无被克之虞。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术最多,力度大,拳势猛。
弹腿之套路,以十趟弹腿为基本拳路,以十八趟砸拳为此拳术之精华。十八趟砸拳又分首六趟、中六趟、末六趟,各代表技艺之不同。另有花里弹、砸拳、短拳、短拳对打。弹腿可单练,也可对练。
现代流传的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和六路弹腿;十路弹腿发腿与裆平,十二路弹腿发腿不过膝,又叫寸腿,六路弹腿是在上述两种弹腿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成的。弹腿有单练和对练,对练也称"双人潭腿"。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弹腿也被看成是武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要求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的技术从十路弹腿歌廖中可以看出其特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躲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近代弹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年~1973年)。王是河北省仓县人,回族,生于穷艺人之家,祖父以皮条、杠子闻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王子平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担(举重),人称"千斤王",1918-1921年间,曾几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都获胜利,于是名噪武术界。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术拳种。中国武术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潭腿等为代表。其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一说此拳法注重腿法,发腿疾速,以大腿带小腿,集力于足,突发迅击,快速伸屈,弹如弹丸,故名弹腿。一说此拳起源于河南潭家沟或山东龙潭寺,两地均有“潭”字,故名。在回族有“教门弹腿”、“回门秘拳”之说。
潭腿是以腿功见长,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有力,节奏明快,意气相合,精神饱满,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招数多变,攻防迅疾,爆发力强。步型多弓步、马步,手法多拳法、掌法,腿法多弹踢、蹬端。弹腿技击上下盘同步出击,令对手防不胜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时无被克之虞。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术最多,力度大,拳势猛。套路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六路弹腿、十八趟砸拳、花里弹、砸拳、短拳、。器械有拔步刀、连环刀、万胜刀、春秋刀、阴手枪、六合枪、八宝枪、扑钩、燕翅镗、檀木橛等。对练有双人潭腿、短拳对打、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进梢子棍、大刀进枪、单刀对练、白手夺刀等。
潭腿有各种流派,如临清潭腿、少林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通备弹腿等。
临清潭腿为五代后周龙潭寺昆仑大师所创。其有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少林潭腿是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相济禅师和山东临清龙潭寺跃空大师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结合所创。后少林寺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称少林潭腿。其拳路为头路出马一条鞭,二路十字鬼扯钻,三路劈砸车轮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狮子双戏水,六路勾劈扭单鞭,七路凤凰双展翅,八路转金凳朝天,九路擒龙夺玉带,十路喜鹊登梅尖,十一路风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
精武潭腿是霍元甲精武体育会传统功法,其拳路为头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华山。
教门弹腿是昆仑大师晚年所传,因习练者多为清真教回族,故又称教门弹腿。在练法上中盘腿法稍有变动,出式为汤瓶式,发腿与裆平。其拳路为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通备弹腿源自河北沧州一带通备门的基础功法,将通备拳法中的单劈手招势融进,使之在操肩,操腰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拳路为头路顺步似单鞭,二路十字蹦脚尖,三路滚劈贯上下,四路绷点撑抹剪,五路绷拳滚肘势,六路抹打摘心拳,七路缠拦连环腿,八路劈挂迎门箭,九路绷锁穿胸脏,十路跃步飞箭弹。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弹 腿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而“北腿”则包有潭腿及弹腿等为代表的内容。
一 潭腿
1.临清潭腿:临清潭腿始创于唐末宋初五代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创始人为五代后周昆仑大师。因战乱所逼,在山东临清龙潭寺削发为僧的昆仑大师,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他身怀武功,擅长医道,在龙潭寺立门授徒,研练出一门偏重腿功的武技,并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命名潭腿,又称临清潭腿。其拳谱如下:
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2.少林潭腿
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济禅师,亲自到山东临清龙潭寺巡访,与昆仑大师后辈传人跃空大师相见,两僧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互换学练以留做纪念。随后少林寺后人又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故称少林潭腿。其拳谱如下:
潭腿本是宋朝传,出在临清龙潭寺,临清潭腿共十路,十一、十二少林添,头路出马一条鞭,二路十字鬼扯钻,三路劈砸车轮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狮子双戏水,六路勾劈扭单鞭,七路凤凰双展翅,八路转金凳朝天,九路擒龙夺玉带,十路喜鹊登梅尖,十一路风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
3.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传统功法,当时精武会有一名河北景县人赵连合先生擅长潭腿,因拳势易教易学,颇重腿法,是一种入门基础好功法,故将此技作为精武会学员必修内容,因而得名精武潭腿,但大体相近。可见赵连合演练的潭腿已有改动,其拳谱如下:
头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华山。
二 谭 腿:
谭腿此拳相传由河南姓谭所创,故起名谭腿,但从现在内容及历史文字记载均无实证明,多为讹传作品。
三 弹 腿:
1.教门弹腿:弹腿是昆仑大师晚年所传之流系,因习练者多为清真教,故又称教门弹腿。当时为学者速成,在练法上稍有变动属中盘腿法。之所以取弹字,一是区别于潭腿练法,二是取其发腿弹射之意。弹腿流传较广,而今又发展为不尽相同的几种套路,教门弹腿拳谱如下:
昆仑大师正宗传,弹腿技法妙无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世人莫看法式单,多踢多练如根源。
2.通备弹腿:通备弹腿源自河北沧州一带通备门的基础功法,其套路结构与其他弹腿相似,只是将通备拳法中的单劈手招势融进,使之在操肩,操腰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拳谱如下:
头路顺步似单鞭,二路十字蹦脚尖,三路滚劈贯上下,四路绷点撑抹剪,五路绷拳滚肘势,六路抹打摘心拳,七路缠拦连环腿,八路劈挂迎门箭,九路绷锁穿胸脏,十路跃步飞箭弹。
3.六路弹腿:
六路弹腿是在十路弹腿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意在使初习者习练。
总之,现在流传的潭腿、弹腿都是以腿功见长,结合手形、手法、步型、步法等组成的徒手套路,其一路一法,左右对称,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有力,节奏明快,意气相合,精神饱满,不失为一种打基础,长功夫的优秀传统功法。
弹腿,注重腿法。其腿技,以大腿带小腿,集力于足,突发迅击,快速伸屈,弹如弹丸,故名弹腿。
传说弹腿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但无根据。一说源于山东龙潭寺、称潭腿。一说由河南谭家沟子谭某所创,称谭腿。在沧州武林界,均称弹腿。多门以弹腿为基本功。至于弹腿之渊博,无从考查。但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之说。沧州习练弹腿者多系回族。回族所练弹腿,出式为“汤瓶”式,民族风格明显,许多动作又异于其他门类之弹腿,故沧州自成门户弹腿,系指回族所传之弹腿。
弹腿,顺沧境首传于沧县回族村庄大褚村。相传,某阿訇观肥瘦两雄鸡相斗,肥鸡啄瘦鸡遍体鳞伤,而瘦鸡斗志不减。肥鸡逼瘦鸡于垒下,奋力拼搏,欲置瘦鸡一死。此刻,瘦鸡速仰仰卧,两爪弹肥鸡,肥鸡胸毛脱落,鲜血淋漓,败叫而遁。阿訇观后,灵感大发,悟其妙,创十路弹腿,此既沧州弹腿之始。据新修《平泉县体育志》载,清乾隆十六年(1751)沧县大褚村回族拳师回万良,去平泉谋生而定居于此,一日,一奉天拳师人称戴七套归家途中病倒于三十家子村,回闻讯将戴接至家中,请医调治,愈后授艺三载。回自幼习武,为练力,青年时,日抱牛犊绕房转,犊长其力增,犊长大,他攀牛角与牛角力,必将牛摔倒。其技与力名扬平泉。时某亲王闻讯欲角技,回暗忖,与此等人比武,伤之不敬,故提议仅以“拨萝卜”之法角力,亲王败,特举回于军中任职。回所居之地,久成村落,现名为为二道河子八沟小回庄。
《平泉县体育志》载,该县之弹腿门武艺为沧州大褚村回万良所传。回之后人有称回小辫者,返原籍授艺。大褚村之八式一爷曾去平泉学艺十五载,艺成后回原籍授八式六爷等。八式六爷在沧州一带广收门徒,将此门技艺推广开来。其徒工回庆云授子回树和、回树山及本村张某等。几人同授徒回振洪、回登田、回达俊、张浩岐、张喜武、回孟海等。沧城李冠铭亦曾到大褚村求弹腿之妙。现大褚村之弹腿已传播至京、津及承德等地。
弹腿之风格,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招数多变,攻防迅疾;节奏鲜明,爆发力强。弹腿之技击,多上下盘同步出击之术,可令对手防不用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时无被克之虞。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术最多,力度大,拳势猛。
弹腿之套路,以十趟弹腿为基本拳路,以十八趟砸拳为此拳术之精华。十八趟砸拳又分首六趟、中六趟、末六趟,各代表技艺之不同。另有花里弹、砸拳、短拳、短拳对打。弹腿可单练,也可对练。
器械有拔步刀、连环刀、万胜刀、春秋刀、阴手枪、六合枪、八宝枪、扑钩、燕翅镗、檀木橛等。对练有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进梢子棍、大刀进枪、单刀对练、白手夺刀等。
现代流传的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和六路弹腿;十路弹腿发腿与裆平,十二路弹腿发腿不过膝,又叫寸腿,六路弹腿是在上述两种弹腿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成的。弹腿有单练和对练,对练也称“双人潭腿”。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弹腿也被看成是武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要求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的技术从十路弹腿歌廖中可以看出其特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躲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近代弹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年~1973年)。王是河北省仓县人,回族,生于穷艺人之家,祖父以皮条、杠子闻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王子平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担(举重),人称”千斤王“,1918-1921年间,曾几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都获胜利,于是名噪武术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4-2006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潭腿是在学校学的~
感觉上潭腿并不像以上讲的那样强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06:51 PM 发表
我的潭腿是在学校学的~
感觉上潭腿并不像以上讲的那样强
不要以为那些360度旋风腿+720度腾空摆莲+腾空飞腿, 复杂到令人眩目的腿法, 才是一级棒的腿法. 相反的, 那些华丽的腿法, 在实战中很不实际.
潭腿看起好象是基本功, 它的确可以当基本功练, 很多练北派武术的人都以潭腿开始练. 但是, 它也是让你练成上乘腿功的优良套路.
潭腿就讲究一个 "实用" , 看似简单, 但威力无穷, 所以才会被选为北派武术必修的教材.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是在哪里学潭腿的?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06:51 PM 发表
我的潭腿是在学校学的~
感觉上潭腿并不像以上讲的那样强
啊哟~~~很利害的,只要用心去练,慢慢你就会受益无穷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4-2006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校里的武术团学的
打的路线通常都是直来直往,并不复杂
[ 本帖最后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09:1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4-2006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21:10 发表
在学校里的武术团学的
打的路线通常都是直来直往,并不复杂
哪一间学校?吉隆坡的?Jln Ipoh?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4-2006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4-2006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4-2006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21:31 发表
吧生中华独中,有什么问题吗?
噢,可否告知你们那儿学的是什么潭腿? |
|
|
|
|
|
|
|
发表于 4-4-2006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09:10 PM 发表
在学校里的武术团学的
打的路线通常都是直来直往,并不复杂
北方少林拳,都是走简单和直接的攻击,进攻! |
|
|
|
|
|
|
|
发表于 4-4-2006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康骑士 于 3-4-2006 21:10 发表
在学校里的武术团学的
打的路线通常都是直来直往,并不复杂
基本上,大部份的传统套路都是走“直来直往”的路线的。出非你要求的是打到像武打电影情节般的竞赛套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