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回复: 0
|
台灣多地民眾上街抗議當局能源政策
[复制链接]
|
|
近期,台灣多地民眾因能源相關設施問題而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再次引發輿論對於民進黨當局能源政策的關注。
綜合台媒報道,高雄興達發電廠9日晚間因天然氣洩漏引發爆炸。興達發電廠原為燃煤電廠,後增設燃氣渦輪發電機組,採用天然氣發電。
本次興達發電廠事故中,除了發生意外的燃氣新2號機,原本預計於今年2月上線、用來接替核三廠2號機的燃氣新1號機至今仍在測試階段。新2號機的火災事故是否波及新1號機,進而影響供電,引發外界關注。10日,台灣電力公司緊急啟動2台備用機組,以維持尖峰時段供電穩定。
11日,興達發電廠附近居民憤怒集結抗議,批評台電建廠時“安全無虞的承諾”跳票,要求電廠全面停工,並向居民提供補償。當地里長直言,爆炸影響範圍非常廣,新燃氣機組還在施工,未來正式運轉更難以保障居民安全。台電未做好安全防護,災害通報機制更是形同虛設,“讓民眾如住在火藥庫旁”。
此外,台電公司預計在桃園市觀音區興建超高壓變電所,居民不滿未事先說明,在預定地組成自救會發起抗議。當地民意代表指出,位於此處的大潭發電廠是台灣最大的燃氣發電廠,但周邊各裡還是輪流跳電、停電,台電穩定電力供應的承諾根本是空談。連電廠所在地都飽受停電之苦,現在還要再蓋一座變電所,民意完全不會支持。
而就在幾天前,要在屏東縣開發的“枋山風力發電計劃”舉辦說明會,預計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引發地方反對聲四起。由當地居民組成的自救會到場抗議,認為發電設施將破壞農田與生態環境,影響民眾生活。自救會呼籲,民進黨當局若要穩定供電就建造核能發電廠,給老百姓一條路走,不要“自己賺飽飽、百姓口袋空空”。
此外,民進黨當局大力推動的“漁電共生”政策也引發輿論質疑。
台審計事務主管部門近日公佈的最新審核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已查核的“漁電共生”案場中,近七成未落實養殖事宜,形同“有電無魚”。台灣“漁電共生”項目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沿海,原意是以“養殖為本、綠電加值”,實現養殖產業、綠色能源與環境保護的“三贏”,結果卻淪為“假養殖、真種電”。
“漁電不過是幌子,利益才是真正的大魚。”台灣“風傳媒”專欄此前發文直指,民進黨當局推動“漁電共生”,“先射箭再畫靶”“重種電輕養殖”“立規則缺執行力”等做法讓“漁電共生”發展失序。若不及時糾正,不僅可能讓農業淨零排放目標落空,也將影響台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得不償失。
過去數年,民進黨當局極力推動“非核家園”,意圖通過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逐步取代傳統的核能發電。然而,政策的推動過程卻引發諸多爭議。首先是綠能發電的穩定性問題,使得電力供應面臨挑戰。其次,背後暗藏的盤根錯節腐敗黑幕也逐漸浮上檯面。近一年來,相關弊案層出不窮,從申設過程的不法、對山林環境的破壞,再到官商勾結,綠色能源產業已成為台灣政商利益輸送、腐敗滋生的溫床。
自當局前領導人蔡英文提出所謂“非核家園”以來,經過八年錯誤能源政策的扭曲,台灣電力供應不僅變得愈發不穩定,價格愈來愈高,弊案也愈來愈多。民進黨當局押注綠能的豪賭,正將台灣拖入經濟與生態的雙重泥沼。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