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8|回复: 10
|
受美關稅政策衝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或重摔至1.66%
[复制链接]
|
|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震蕩,也讓經濟衰退風險升溫。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下簡稱“中經院”)今日(18日)根據3種情境發布預測,評估在中性情況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無法“保2”、會降至1.66%;若關稅戰持續非常久,在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的悲觀情境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或降至0.16%。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台“中經院”今天舉行經濟預測記者會,“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由於對等關稅結果尚未明朗,此次就樂觀、中性、悲觀3種情境做出預測。
“中經院”指出,樂觀情境有三大假設,一是4月9日實施的美國對等關稅延遲90天緩衝期;二是部分科技與3C產品列為關稅豁免清單;三是台灣適用的關稅稅率為10%,關稅議題未釀成全球經濟衰退或停滯性通膨。樂觀情境下,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為2.85%,大幅低於去年的4.59%。
連賢明稱,“中經院”預期的關稅為10%左右,但若拉高至15%至20%,將對經濟成長產生衝擊,屬於中性的情境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會降至1.6%。至於最悲觀的設定,則是關稅戰持續非常久,美國及主要經濟體陷入經濟衰退,則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或降至0.16%,幾乎陷入零成長。
不過連賢明認為,落入悲觀情境的可能性不高,僅一兩成的概率。最終落在樂觀至中性之間的概率較高。
連賢明還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大家都在觀望。儘管對等關稅暫緩90天,有大量急單湧入,盼能在90天內交單,但這種情況恐怕不會持續太久,下半年可能又是另外一種情境,仍得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Kathleen Oh日前亦指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將令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面臨巨大逆風。在快速且延續性的衝擊之下,台灣2025年GDP成長預估下修至2.2%,低於早前估計的3.4%,2026年經濟成長預測也由2.5%下修至2%。
另一方面,半導體產品現階段雖享有關稅豁免,但美方已預告,半導體關稅即將來襲。摩根士丹利提醒市場已出現明顯負面效應,畢竟90天後台灣可能重新面臨32%的對等關稅,接下來若全球需求放緩,導致的出口總量下滑,亦不得不慎。示警若美國對半導體進一步課徵新關稅,台灣面臨環境將更加嚴峻,2026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進一步下探至約1%。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25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继续 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4-2025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時隔半月,台當局終於承認:“非常震驚、差點昏倒”
香港新聞網4月18日電(編輯 張依珊)美國“對等關稅”出爐前,台“行政院長”卓榮泰曾在社交平台發文要台灣民眾“安心睡”,結果慘遭32%關稅的現實“打臉”。時隔半個月後,他4月17日終於承認,自己在聽到美國要對台灣加徵32%關稅時“非常震驚”,“真的差一點昏倒”。
卓榮泰 圖源:台灣“中央社”
卓榮泰17日出席全台工業總會會員代表大會時表示,他在4月3日凌晨,聽到美國對台課徵32%的“對等關稅”時,非常震驚,坦言“我真的差一點昏倒”。
卓榮泰解釋,過去好幾個月以來,台當局一直關注美國政策發展,從最低的基本關稅,到28%、30%關稅都有推估到,但最終竟出現極高的32%關稅,因此台當局行政機構才延後一天做出回應。卓榮泰還表示,為廣納各界意見,當局的產業支持方案申請辦法將延至21日公布,且台當局行政機構將於24日提出特別條例,屆時規模可能超過880億元新台幣。
談到“台美談判”相關話題,卓榮泰則重申,台灣在美國首波進行談判行列當中,且已經和美國“談過了”。他還說,雖無法明確地說與美方談判的內容,但談判重點是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出口管制,及反傾銷、違規轉運等,近期就會有所動作,希望有助於台美談判。
卓榮泰此番話,是台當局高官對於近期“台美談判”爭議的又一回應。據《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美國首輪“優先談判”名單沒有台灣,而這一消息在台灣社會引起熱議,不少人質疑台當局再遭打臉。台媒指出,這讓台灣人民有受騙的感覺,原來先前賴當局“大內宣”台灣已被列入“第一批談判名單”且已於11日與美方進行的只是“視頻談判”,且外界也無從得知美方出面談判的層級為何、談了什麼,只得到賴清德一句“過程順利”的空洞描述。
面對質疑,連日來,台當局多部門堅持“談過了”的表態,並持續進行“信心喊話”。除了卓榮泰,17日與其同場參加活動的台“經濟部長”郭智輝亦宣稱,儘管目前有90天的緩衝期,但台當局將把握機會與美方進行“直接、有效”的談判。台當局行政機構發言人李慧芝17日也表示,台灣經貿談判團隊與美國相關官員已於11日進行視頻會議,就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出口管制在內等其他多項經貿議題交換意見,期待能持續協商,盼加強雙方經貿合作。
有分析指出,外界很難看出賴當局有保護台灣產業的對策與能力,台灣發展前途堪憂。從美國課徵台灣“對等關稅”到所謂“脫中入北”論出來,僅能看到當局搶先配合美國姿態。台灣《聯合報》17日評論也發出質疑,整個世界局勢正在合縱連橫,台灣很想被拉入以美國為馬首是瞻的群組裡,但美方是不讀不回還是會已讀不回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4-2025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陸央視報導,關注大陸一組最新公布數據,「數」說經濟,可以在「數」裡行間看出大陸聚信心、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鞏固。
數據一:同比增長13.2%
大陸商務部消息,今年3月大陸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3.2%。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萬2603家,同比增長4.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692.3億元(人民幣,下同)。從行業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715.1億元,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933.3億元。
數據二:4.5兆元
近一段時間,境外機構普遍看好大陸債券市場,增持債券趨勢明顯。中國人民銀行4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大陸持有債券總量為4.5兆元,較上年底增加2700多億元。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已達183兆元,位居世界第二。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還顯示,共有1160餘家境外機構進入大陸債券市場,涵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類機構和商業類機構。
數據三:同比增長4.2%
大陸財政部4月18日公布今年第一季財政收支運行情況顯示:第一季,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兆2815億元,同比增長4.2%,增幅比1-2月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3月增長5.7%,支出進度進一步加快。分領域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兆3570億元,同比增長7.9%;教育支出1兆1249億元,增長7.8%;衛生健康支出5848億元,增長2.2%;住房保障支出2063億元,增長0.7%。重點領域保障有力。
but
青鸟阿伯说, 大陆很惨,呆弯南波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4-2025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關稅衝擊 中經院:台今年經濟成長難保3 最慘恐趨近零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計畫,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風險全面上升,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達,將全面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中經院對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也轉趨保守,即便是最樂觀的情境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也無法保3、僅有2.85%,而最悲觀的情況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恐將趨近於零。
IMF: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已爆表
IMF總裁喬治艾娃17日警告,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已「爆表」,將「大幅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並警告美國關稅將衝擊全球成長、推升物價及造成金融市場混亂。不過,全球經濟還不至於陷入衰退。
喬治艾娃表示,美國加徵關稅與中國大陸和歐盟的報復舉動,正帶動全球貿易體系重新構建,考驗各國經濟。IMF下周舉行春季年會,預定22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IMF一月曾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都各成長3.3%。
除了IMF對全球經濟成長提出憂心看法,國內研究智庫也同樣感到憂心。中經院昨日公布最新的台灣2025經濟成長預測,首次提出三種不同情境的預測值。樂觀情境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仍不保3,下修至2.85%,中性情境則是1.66%,而在最悲觀的情境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僅有0.16%。
中經院今年1月公布經濟預測數據時,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約為3.22%;如今,在川普端出對等關稅新政後,中經院對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已然不保3。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在此三種情境設定裡,中經院預估偏向在樂觀與中性情境之間,悲觀情境發生的機率在兩成以下。
連賢明指出,比較樂觀的情境設定,是台灣對等關稅稅率與主要競爭國家差不多,且全球經濟維持正常、穩定,包括四月九日實施的對等關稅延90天、部分科技與3C產品列為關稅豁免清單,以及台灣適用的關稅稅率為10%,且關稅議題並未釀成全球經濟衰退或出現停滯性通膨,則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85%。
下半年台灣商品出口 恐衰退
連賢明說,若台灣適用關稅稅率從10%拉高到15~20%,但與主要競爭對手稅率相近,則今年經濟成長率約會落在1.66%;然而,最悲觀的情景,莫過於關稅戰持久,導致消費信心失落,美國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全面陷入經濟衰退或停滯性通膨,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將會趨近於零。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指出,因川普關稅計畫時程與課徵內容說變就變,預估上半年或因急單、轉單效益,台灣商品出口上半年仍可成長,但下半年恐怕會有所限縮,至於縮減幅度,仍視主要競爭對手的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而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25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民調:逾七成台灣民眾認為“不可信任特朗普”
4月20日電 台灣“中廣民意調查協會”最新民調顯示,有72.57%民眾認為不可以信任特朗普。台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直言,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罔顧民意,跟美國關稅談判全盤跪求,完全不顧台灣利益的時候,就可以提“倒閣”。
台北街頭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台灣“中廣民意調查協會”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有72.57%的受訪民眾認為不可以信任特朗普,認為其可信任的比例僅16.1%。
李永萍19日在一檔節目中提到1985年日本簽署的“廣場協議”。李永萍直言,“廣場協議”就是賴清德的殷鑒,今天賴清德的態度,就是1985年日本簽廣場協議的態度,什麼都不敢跟美國爭取,美國說什麼都全部跪求退讓。
作為美日貿易摩擦白熱化時,日本被迫向美國妥協的產物,“廣場協議”的簽署被公認為日本經濟發展“急轉直下”的重要節點,也是導致日本90年代末開啟“失去的30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民調顯示七成台灣人都認為不可信任特朗普,李永萍質疑,賴清德要怎麼辦。李永萍強調,藍白何時提“倒閣”最好?就是當賴清德罔顧民意,跟美國關稅談判全盤跪求、全盤放棄,完全不顧台灣利益的時候,就可以來提“倒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25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恐被美征超100%關稅 台灣半導體業憂心忡忡
4月21日電 美國雖然日前宣布暫時豁免進口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但很快又澄清此舉僅屬暫時措施,很快就會宣布針對半導體適用稅率,這也讓台灣島內相當緊張。
台灣台積電工廠外景。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據台灣《中國時報》19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強調,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能從關稅中“脫身”。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時還表示,未來一至兩個月內,美方將啟動新一輪針對電子產品的產業關稅。他警告,雖然目前部分被排除於對等關稅之外,但不代表上述商品已成功“脫身”,而是即將納入與半導體相關的新稅制中。
盧特尼克還提及,現今所有半導體幾乎都在台灣製造、然後送往中國大陸製成成品,美國必須向電子產品都課征產業關稅,以確保生產線遷回境內,“因為我們不能總是依賴東亞生產這些產品”。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9日報道稱,台灣半導體最重恐被征收超過100%的關稅,芯片行業猜測有三套劇本:
第一套是預測美國將採用國家/地區或廠商全球半導體產出量與美國製造的差額,訂出公式來課稅,也就是“大水庫模式”,這對半導體業衝擊將最為劇烈。業界分析,以台積電為例,其2023年年報披露年產能超過1600萬片12英寸晶圓,而且持續擴張中,但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初期年產能預估仍不及50萬片,“兩者間巨大差額若成為課稅基礎,稅率恐極為驚人”。
第二套劇本是直接對進口美國的芯片征稅,但此舉將懲罰在美國設廠組裝的企業。業界認為,大型芯片製造商直接銷售芯片至美國的比重不高,許多情況是通過供應鏈體系,最終集成進各式電子產品,若單純對進口美國的芯片課稅,首當其衝的是那些需要進口芯片在美國進行組裝、集成的廠商,包括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的電子製造服務大廠,如鴻海、廣達等,甚至像服務器大廠超威等美國本土品牌,“等於懲罰呼應特朗普政府而在美國加大力度設廠的業者”。
第三套劇本是成品內含半導體課稅,但追溯困難度高。業界認為,美政府可能設置一個統一關稅稅率適用於所有銷售至美國、內含有半導體組件的終端電子產品,例如所有進口到美國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服務器等,只要內含芯片就依此稅率課征。此舉潛在影響範圍極廣,幾乎涵蓋所有現代科技產品,最大的挑戰在於運行層面的複雜性與追溯困難度。
連日來,島內對民進黨當局“跪美”進行猛烈抨擊。據台灣《聯合報》20日報道,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19日表示,目前還不知道對等關稅談判中,台灣會付出怎樣的代價。他說,“台灣前途不能讓民進黨少數偏激分子掌握”,要由更多人參與約束民進黨少部分人的偏激,并在天平上平衡對美關係、兩岸風險。
台灣《經濟日報》19日的社論稱,“護島神山”面臨內憂外患,其中內憂方面,除了台灣資源承載能力幾乎已達極限外,最重要的研發人才是否能够持續供應。不僅尖端人才的數理基礎能力下降,願意投入艱深理工研究的學生也在逐漸減少:島內4所頂尖大學畢業的理工科博士,從2014年的855人下降到2020年的413人;2022年念理工博士班的學生人數(10160人)也只有10年前(2012年13541人)的75%,“若持續這種趨勢,到2030年連台積電一家公司的需求都將無法滿足,更別說其他的高科技產業”。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提及,美國政府最近祭出限制英偉達H20芯片對華出口政策,重創公司股價。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勛立刻飛往北京,表態未來會與大陸企業深度合作。相比之下民進黨最近提出的“脫中入北”論述,就顯得相當唐突。
文章稱,美政府只要台積電,不在乎台灣安危;反觀台灣還以和美國共同打造“民主芯片供應鏈”沾沾自喜,好比認賊作父。文章稱,全球南方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作為農業及傳統產業的市場,台灣卻選擇放棄,“未來‘脫中入北’,可能變成‘棄南離世’的悲慘結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25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專家:6.5萬億美債“暴雷”近在咫尺,台灣恐成最大“冤種”
依然 .gif)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25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俞大㵢23日接受福斯電視台(Fox News)訪問時提到,當川普總統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台灣被課徵32%的關稅,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當時都感到非常驚訝;而美國的目的是主要是重振製造業,推動製造業回流,但在台積電陸續宣布對美投資,還有輝達(Nvidia)和3台灣公司(台積電、鴻海、緯創)在美國發展AI基礎建設,顯見台灣已經在美國布局。
另外,俞大㵢也談到台灣在4月11日與美國展開談判,過程非常順利,賴清德總統日前也在「彭博社」投書中提到,應對方案包括增加台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等等;而他也提及,台灣願意向美國企業增加對美軍購、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和農工業產品等,藉此降低台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
 .gif)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25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賴清德拋對美“零關稅”談判 遭批草率:出賣台灣農民
因應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台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拋出“零關稅”談判,引發廣泛憂慮,被批評“太過草率,且後遺症很大”。台灣多位媒體人及業內人士指出,若農產品要全部降到零關稅,無異於把台灣農民出賣了。
台灣台北。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賴清德在日前發布談話中拋出策略,提到台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成員包括“行政院”等機關單位以及學界、業界,聲稱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對此,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屆時美國零關稅農產品大量進來,“我們的農業活得下來嗎?只能說會很慘”。
林祖嘉認為,面對美國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賴清德當局犯了兩大錯誤。首先是判斷錯誤,賴當局以為“台美關係”友好,美國就會對台灣很好,可是特朗普根本不把台灣放在眼裡;其次是決策錯誤,他分析,台灣2024年對美貿易逆差為750億美元,就算跟美國買再多的天然氣、石油而達到貿易平衡了,特朗普還是要課10%的關稅,對台灣經濟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許文忠同樣關注賴清德“零關稅”談判對台灣農業的衝擊。他質疑,美國大面積耕種的農產品進來後,台灣本地菜市場小販、自家種田小農怎麼辦?大家都會去美式賣場購買便宜的蔬菜,且歐盟、澳洲農產品進來台灣,也會要求不要課關稅,到時候怎麼辦?
“賴清德喊出零關稅,有先跟台灣的農民說嗎?”台媒體人陳鳳馨亦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表示,農產品牽涉到廣大農民的生計,如果全部降到零關稅,無異於赤裸裸地出賣台灣農民。此外,若只對美國降稅,也會影響台商與其他國家及地區往來。
她批評,賴清德拋出零關稅的舉動太過草率,且後遺症很大,因為照特朗普的個性,大概會先接受,其他部分再談。屆時台灣人的生計被當成禮物送給美國,美國卻不見得會停止對等關稅。
台灣養雞協會理事長邱時恩也說,現在台灣糧食自給率已經夠低了,調降關稅對農業衝擊一定會非常大,甚至演變成安全問題。
邱時恩以白肉雞為例稱,台產雞肉的優勢是生鮮,而美國進口的冷凍雞肉肉質差但較便宜。他說,分切後的骨腿,台產的每公斤約140元(新台幣,下同),美國進口的大概只有90元,價差明顯。他擔憂,若關稅稍微調降,雞肉進口商就會大量解禁,本地產業少了關稅保護也會措手不及。
還有農貿業者表示,32%關稅對出口到美國的農產品影響較大,對台灣真正影響的是台灣對美關稅的調降,質疑當局早就應該對美國農貿展開風險評估,“但目前為止都有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25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大陆那边。。
中美貿易戰衝擊 陸企外貿訂單竟爆滿
大陸央視報導,近期中美貿易戰,給中國大陸外貿出口企業帶來巨大挑戰。企業拚經濟,生產線馬力全開,趕訂單、搭平台,內需市場大有可為。
山東淄博一家醫療防護品企業仍在加班加點趕出口訂單。企業負責人付雲指出,工廠訂單滿負荷生產。工廠產能大約是每個月70萬貨櫃左右,70億隻。訂單已排到5月中下旬。產品發貨主要集中在歐洲、日本和東南亞。
企業海外行銷中心辛豔玲說,他們積極開發歐盟、亞洲、南美及廣大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在內大客戶。
企業負責人劉文靜指出,之前他們所有業務都是醫用手套,逾90%是出口,其中逾70%是美國市場。2018年開始大力降低美國市場比重,開拓歐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做自主品牌、新產品研發,成果顯著。目前,除了醫用防護產品,還能生產心臟支架、微創外科手術用器材等產品。
企業防護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大廣說,中國化工產業供應鏈非常完備,讓單一國家貿易政策很難造成結構性影響。特別是手套行業,產品主要有PVC等兩款,這兩個產業鏈中國最大,可以供應鏈優勢轉化為成本優勢。眼下企業對美出口已降到了三成以下。
此外,這幾天,2025嘉興塊狀產業博覽會正在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布哈拉舉行。博覽會展品涉及緊固件、汽車零配件、服裝、箱包等嘉興優勢產業。嘉興一家建材企業與布哈拉州政府簽下30萬美元訂單。
一面助力企業「走出去」辦展,另一面是用好大陸國內展會平台。近日江西贛州舉辦紡織服裝國際直採會,收穫5萬件歐洲和中東客戶訂單。
江西省於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袁宗輝說,他們優化服務,把展會所有費用都承擔下來,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更好開拓國際市場。
報導稱,2025年以來,大陸提振消費多項政策也為外貿企業轉向國內市場提供巨大空間。
深圳一家塑膠薄膜企業負責人說,美國提高關稅後,多個客戶取消訂單,已經出貨的貨櫃也在協調轉港或退回。關鍵時刻,大陸國內多家電商平台和零售企業宣布對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扶持計畫。
而隨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不斷加力擴圍,外貿企業也看到更多新機遇。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