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40|回复: 20

教育学 | 教育哲学 | 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05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这里又没有老师有进修及研究“教育学”,“教育哲学”或者“教育心理学”的?

可以/愿意 交流交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05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ggugu 于 15-11-2005 03:15 PM 发表
请问这里又没有老师有进修及研究“教育学”,“教育哲学”或者“教育心理学”的?

可以/愿意 交流交流吗?


Hi..I'm a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from UMS..taking programme of education with science..i have attended courses abou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any hel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5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cacolaboy 于 15-11-2005 04:30 PM 发表


Hi..I'm a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from UMS..taking programme of education with science..i have attended courses abou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any help?


哈楼你好~~

我本身自修哲学,心理学略懂,现在身处教育界,
我想知道这个铁三角演变出来的关系与学科,哪一方面可以走的更远??
你现在念的以哲学为主还是教育学为主呢??有修社会学的吗?

很想找人聊聊有关学习心理,认知哲学的课题,
但是看了很久,发现这里主要是小学老师,聊的课题多是软性的,
怕自己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呵呵~~~

可以谈谈你所学到的吗?
会很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5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我學校教育系的相關論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學系論壇
教哲經典研讀
批判思考學園
教育系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5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 21-11-2005 02:46 AM 发表
這是我學校教育系的相關論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學系論壇
教哲經典研讀
[url=htt ...


谢谢分享~~ 其实国外的这些讨论不会少~~

但是,那始终是外国人的教育范围,不是我的目标。我只是希望。。。

在国内,至少在号称全国最大中文论坛的佳礼论坛上可以看到教师们讨论一下这类课题,

不要多,只那么一点点。。。。。。。。足矣~~~

我们的学生,被训练成只爱谈软性话题,一碰到学术性的讨论就会摇头,

为何兴趣不在??我想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的教师本身就不爱这类批判思维。。

我看得很多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只把知识局限在自己所教的范围里,

其余的各门各科普通常识,人文素养都不高,有点遗憾。。。。。

记得当年在独中求学,老师常常鼓励我们进行学术讨论,虽然它不能当饭吃,

却可以是所有实际行动实际应用的强力理论根基,确保我们的行为有根的依据。

我不是要批评我们年轻的教师们,我也知道时下的年轻人总会有自己一套说辞,

只是,还是遗憾,我国的教育与学术讨论风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4-2006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懂哪一个博客上看到的,蛮有意思,就转贴过来: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在工作中难以突破自己。问
题在哪儿呢?;操作层面上的东西感到不深刻、不透彻、不解渴了;理论的东西学习了,
理解了。可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呢?前不久,在《中国教育报》上读到一篇文章,
才使自己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手中缺少了一样让自己智慧起来的工具——教育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石中英在他的《教育哲学导论》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
但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他认为,一个缺乏教育哲学素养的教师会失去反思意识,
会成为纯粹的教育工具,会成为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执行命令的教育者,
而这样的教育者注定是成不了一个好的教育者。
Anggugu注:这段话应该是乔治-奈勒在他的《教育哲学导论》中说的

    其实反观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往往就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是一个教学任务、管理任务的执行者,是机械的,
被动的。在认识上,耽于肤浅,失之深刻;在行动上,随波逐流,缺少创新。
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却收效甚微。纵然学生的纯真可爱带来的片刻欢乐也能慰藉
一下疲惫不堪的心灵,但我们依然品尝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才使得我们的身心常常陷在焦虑和快乐的交替中不能自拔。大家应该同意我的观点吧,
因为从大家日常的言谈和论坛的随笔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怎么办?让教育哲学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教育哲学是什么?教育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实践的一个中介,
是针对教育问题的一个很完整、很系统、很集中的关注。从教育哲学中,
我们可以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的养料、观点的启迪、思维的力量。
学习和掌握了教育哲学这个工具,我们就会把握住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做到以一驭万,删繁就简。石中英教授举例说,一个老师的工作千头万绪,
从维持纪律到和学生谈话,到完成教学任务,到协调和同事和家长和领导的关系,
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核心只有一个,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教育,
他的谈话要具有教育性,他的教学要具有教育性,他的班级管理要有教育性,
所以教育性是教师所有具体工作的核心,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而拥有了教学哲学的功夫,
这一切都将变得简单起来,因为你抓住了教育工作的牛鼻子。

    由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教育家的思考为何那样深刻,名师们的见解因何那样独特了,
是教育哲学赋予了他们洞察教育本质的功夫,使他们能站在哲学的高度,
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工作。对他们的做法,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在东施效颦,
结果自然会不如人意。

    教育是神圣的,神圣的事业需要智慧的头脑。试想,缺少了哲学的支撑,
何来智慧的心灵?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少一些闻风而动,多一些独立思考;
少一些经验行事,多一些分析研究;
少一些照抄照搬,多一些开拓创新;
少一些被动执行,多一些主动探究。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品尝到教育的幸福和甜蜜。

    其实说句实话,我也只是明白了教育哲学的重要性而已。
而真正掌握教育哲学这个工具,还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践。

    愿和老师们一道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4-2006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反观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往往就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是一个教学任务、管理任务的执行者,是机械的,
被动的。在认识上,耽于肤浅,失之深刻;在行动上,随波逐流,缺少创新。
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却收效甚微。纵然学生的纯真可爱带来的片刻欢乐也能慰藉
一下疲惫不堪的心灵,但我们依然品尝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才使得我们的身心常常陷在焦虑和快乐的交替中不能自拔。大家应该同意我的观点吧,
因为从大家日常的言谈和论坛的随笔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上面是引述楼主的话。

对楼主所言,甚有同感。我也觉得自己日益像一幅教书的机械,有时甚至连思想也受到禁锢。这种情况应该不止在我身上发生,而是在大多数的教师身上不停在衍生着。

很想向您讨教,在您以教育哲学来实践教育理想之后,有什么心得?觉得和没使用教育哲学之前有什么不同吗?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4-2006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素问网友,

首先,有点尴尬的是,那不是我的话,是我转贴引述的。。。

其次,我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个入门的教育工作者,
但是我一直相信,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大量的哲学与心理学理论基础来支撑,
教育不只是“把懂了的知识传授给他人”,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意义,
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甚至对整个社会而言。

我还在学习着,所以无法告诉您之前与之后的断论;
但是由于我以前是修创意设计的,所以我本身不太认同本国传统的教育制度,
我有点另类。。。尤其是很多时候我喜欢站在学生立场思考,
用我自己做过学生的经验,和国外教育家,教育理论相结合;
我现在做的是:一边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理论化,一边尽力实践我的理念。
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到和学生的交谈细节,我还在时时刻刻检验效绩。。。

我尤其赞成作者的两段话:

『一个缺乏教育哲学素养的教师会失去反思意识,
会成为纯粹的教育工具,会成为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执行命令的教育者。』

『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
少一些闻风而动,多一些独立思考;
少一些经验行事,多一些分析研究;
少一些照抄照搬,多一些开拓创新;
少一些被动执行,多一些主动探究。』


欢迎交流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06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浅见

您好!我很喜欢你提出的主题,谢谢你提供一个让我们反省的空间。

其实看到你帖子里提起的:

...一个缺乏教育哲学素养的教师会失去反思意识,
会成为纯粹的教育工具,会成为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执行命令的教育者...

真让人当头喝棒,很惭愧的,自己也好象陷入这样的瓶颈里了。

我有再思考你说的教育学。自从我们踏进师训学院,我们就接触到平时无法
理解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无可否认,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是会帮教师
立定教育的方向。

开始教书的时候都会以这种的教育理念去教学,可是很多事物都会随时间
而改变,本地的教育也一直不停地在制度上作出了多次的更动,其实变得
更好还是更不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的拙见是国家的教育制度还是一种
填鸭式的教的教育,很多事情表面上都挂着与时俱进的幌子,可是在实践起来
的时候却是束手束脚的感觉,我发现很多时候是理想和事实是相差得太远太远了。

有时想起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会久而久之就变成“油条”似的,(原谅我的
措辞)其实和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息息相关的。国家所设定的教育是本着: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作为教师的有疲于奔命的感觉,更别谈什么
教育理想了。

我曾经从报章上阅读过有关台湾有森林小学的概念,那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
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没有压力之下学习,可以融入大自然环境。
不过这种概念在马来西亚是永远无法实践的。所以在理想和实践再还没能达至一个
均衡点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只是纸上谈兵。

在次感谢楼主开放一个不同的讨论领域让大家来发表见解,其实这里的老师不是
只是喜欢软性的话题,不过在工作的疲劳轰炸之下,大家到这里只是想放松放松
一下。

无论如何,希望时常楼主多发表见解,从您的帖子里,我可以温故知新,自我反省。
谢谢您!

希望版主可以将楼主的帖子设为精华帖子,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06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素问网友,

很高兴与你的交流,看你的意见与措辞,你应该在教育界一段时间了吧~
其实我应该明白时下的老师很多时候呈现的模样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

做了很久,教了很久的老师(中小学)很多已经给教学工作折磨得奄奄一息,
加上一般上又有家庭要兼顾,各方面林林种种的压力压迫再难让老师的精神依旧如新。

而刚刚入伍不久的新丁则蛮多是属于新新人类,有活力有干劲但就是缺乏经验,
这个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对师训时修得的理论不能有效运用,
对传统教学法不满却又无法或无力提出更佳更有效的新方法。

当然,不要误会我都是在批评;好老师其实不少,但是能维持多久不受现实改变
确实不能预知。我从不反对聊软性话题,只是希望能先搞好思想工作。

我不是师训学院特别训练的老师,没有上过专业教学的课程,
可是从多次的工作营,讨论会中我确实学了不少,有一位讲师很有经验,
她喜欢让我知道信念的重要,沟通的艺术,她的一举一动无不让学员们折服。

另外一位博士级讲师是在教育局工作的,专门训练本国的中小学校长,
他向我说:本国的教育制度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上情不能下达,
如果执行的人都有自己主张,最后出来的和原本期望的就会走得更远。

他也是一位军人,但是他的严厉纪律不是用来对付我们,而是律他自己!!
我记得他说过:很多人抗拒教育理论,说什么经验更重要,但是不管有多少经验,
如果缺乏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所有的行动都失去了根的依据。
因为理论不是空想,而是根据客观考研,分析,综合,是实在的科学的。


我们明白理性的重要性,但它也不是唯一的,我的哲学观是:世界不一定是二元。
教育教学亦然,除了理性与经验,还容许实用,人本,自然等等主义的融合。
除了自己的教课范围,还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等。

或许有人说:哇噻!做老师要做到超人酱咩?
其实没这样夸张,只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总希望做得更好,要希望成真,就得行动;
而行动是连带知识理论支撑的。正确的行动换回积极效果,效果就是动力,让你更热爱这份工作;
或者说:那已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一份志业,一种生命的活动了~

(声明:我是站在学院教学角度来看,我对中小学教育的孤陋寡闻还请见谅。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06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思考点

我的学生喜欢玩电玩,而学院基本上并不赞成学生沉迷电玩。
我不反对学生玩电玩,但要玩的有意义,在玩乐中学习与领悟。
学生好奇问我:电玩不是消遣娱乐吗?你怎么不反对还这么说?

我举个例子:我很喜欢玩赛车游戏,尤其是PS的Gran Turismo,
这个赛车游戏里头有一个考执照的关卡,一定要考到执照才能
真正上路驾驶。考执照的关卡有很多,由简单到高难度。其中一关
是一个大右弯,我必须在指定时间内,不超出赛道范围情况下到达终点。

我试过了很多次,都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就是入湾时踩刹车,
出湾时速度不足;一就是太快偏离了赛道。。我甚至依照路面的
所谓“最佳轨迹”来跑也无法闯关。怎么办?
当然,我可以耐性的跑上一千一万次来到至目标,但我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
所以我就在想:会不会我习惯了传统的驾驶方法呢?
我发现我的坐骑是前轮驱动,这种车子在转弯时不容易控制很容易甩尾,
于是我尝试入湾时在不减速的情况下轻轻踩一下刹车然后方向盘微右转,
这时候就出现了漂移的现象,可以说整辆车子是在高速横扫过那个大湾的。。
结果出湾时我保持了动力与速度,不止完成任务,还拿了银牌。。。
这个方案我只试了几次就成功。
(过了几年,头文字D的甩尾漂移才进入我国。。

当然,我不是专业赛车手,也不是在宣传赛车的刺激(虽然它真的很刺激
我只是想说: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思考,尤其是站在不同角度思考,
会有新的成果新的可能性出现。

同样的,玩游戏不应该只是关闭思维的玩,应该一边玩一边学习,
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玩的乐趣。
学生们听完后虽然不至于立刻学以致用,但从他们的眼神中,
他们接受了我的方式,至少不会觉得我是严肃的古板教师,从而在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比较容易和学生交流。(他们找到了爱玩电玩的讲师。。)

哲学思考点:
创意思维可以有效结合批判思维。在强力的批判思维支撑下的创意更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06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果 我 们 愿 意 把 教 育 视 为 塑 造 理 智 和 情 绪 的 基 本 素 质 的 过 程 的 话,

哲 学 也 可 以 定 义 为 教 育 的 一 般 理 论。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所以,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而教育则是哲学的实验室。

而教育哲学就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现象的认知分析与价值判断。

教育理论可以是总的,来自国家教育体系的,
教育哲学则可以是个别的,源自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

你对教育的分析与判断将可以导向正性的价值活动,
又或者防患任何的负性的价值活动。

当然,教育哲学家的见解经历教育实践的检验,
是我们执行教学工作的好指南,可我们却不可僵化的套用。

我的硕士论文现在写到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
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好难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6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ggugu 于 20-4-2006 09:08 AM 发表
灵枢素问网友,

很高兴与你的交流,看你的意见与措辞,你应该在教育界一段时间了吧~
其实我应该明白时下的老师很多时候呈现的模样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

做了很久,教了很久的老师([size=2 ...



您好!楼主请勿客气。大家都是本着交换意见而发表言论,本人也只是沧海一小小才疏学浅的小学教员,从事教育的岁月熙熙攘攘已过了无数个寒暑。
其实我很尊重提出教育哲学理念的众教育家。楼主您贴出来的文章,我多半都在慢慢看,希望能多点消化成为思想上的养分。我想人生无论哪个阶段都应该充实自己,让大家都一起努力的。

再者,楼主,无论您站在哪个角度看教育,您都是热心教育的前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4-2006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枢素问 于 20-4-2006 09:31 PM 发表



您好!楼主请勿客气。大家都是本着交换意见而发表言论,本人也只是沧海一小小才疏学浅的小学教员,从事教育的岁月熙熙攘攘已过了无数个寒暑。
其实我很尊重提出教育哲学理念的众教育家。楼主您贴出来的文章 ...


不管是“沧海一小小才疏学浅的小学教员”
或者是“天际一大大才高八斗的大学教授”

来得这里的都无任欢迎! 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不是吗?

说我是热心教育的前锋实在不敢当,我只是喜欢我的工作并希望做好它罢了~

我也相信一样有不喜欢我的学生,但是这并不阻碍我的学习与求进。

欢迎你常来这里发表你的看法。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6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Pedagogue,既教仆派生而来的。
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称为教仆。
可见,教育学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
Pedagogy逐渐转向了使用Education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
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Pedagogy。不过在欧洲地区,
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
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在中国,无论是教育工具书还是教科书,对教育学的定义几乎是一致的,即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

(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
     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
     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人类的教育形式。概括地说,可从两个维度加以说明 :

从纵向上看,有落后原始的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1640年英国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
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
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上看,其形式有:
(1)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特点是:有固定的场所,
     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2)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
     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社会性。
(3)社会教育,广义的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有两大类,一是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二是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4)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和设施以及自省、自修行为。
(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心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有区别的。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一般教育的实践经验也是有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06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从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它在科学史上是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较晚的一门学科。其他科学在近现代已完成了自身的分化,
而教育学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因而迄今这门学科也缺乏新的综合的基础。
在科学史上教育学的发展是落后的。其实教育学当它从哲学中独立的时候起,
便展现出分化的趋势。赫尔巴特在创立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
因之他把教育学划分为 “教育学的基础” 和“一般教育学” (方法论
以及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

赫尔巴特之后,赖因发展了教育学体系。他把教育学划分为历史的教育学和
系统教育学两部分,而在系统教育学中又划分出基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
赖因的划分明显的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为实际论部分。然而同时又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
其实,赖因不了解学科分支的划分都是相对的划分,而不是绝对的。
所谓理论学科并不排除应用成分,而应用学科也不否定其理论性一面。
正如理论、应用、技术三者的关系,理论方面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
同样技术也有实验技术、应用技术和生产技术。因此,应用学科也有理论,
但只不过是应用理论。不能认为划为应用学科就是否定了其理论价值,
或者是划分为理论学科,就是理论脱离实际。

赫尔巴特和赖因虽然还没有把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明确划分出来,
但在教育学的初创时期,已预感到分科的趋势,这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了。
其实在教育学刚刚独立初期,要求教育学的再划分也是不实际的。
只有当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再划分的可能性时,才会把理想变成实际。

当今世界即将迈入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自身也获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都为教育学的分化和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我们如果仍再坚持教育学无分化的综合,使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性质混同,
这样必将阻碍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教育学的新学科如雨后春笋,纷繁呈现,为实现教育学的新发展创立了有利条件。
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对教育学进行新的科学划分的时候了。

教育学应如何划分?恩格斯曾提出了科学分类的原则,就是按照物质运动形式的
区别及其固有次序来进行分类和排列的。正是根据这一原则,恩格斯成功地把
科学分类的客观性原则同发展原则有机统一起来了。恩格斯的这一分类方法
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把握科学和学科体系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的指导思想。

纵观科学的发展,无论如何分化,从门类结构([size=-2]即一级结构)上看,
都不外是基础理论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部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是同样。
根据这一点,教育学从一级结构上看也应是分为教育学基础理论科学、教
育应用科学和教育技术科学三大分支。教育学基础理论(过去人们习惯称为总论、
概论、原理
)应当独立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论、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
等均应划为应用学科。科学的应用须通过技术,所以教育方面的各科教学法、
教育技术学等作为教育技术学科也就成为教育学的另一个大的分支。
这样,教育学的各门学科性质也就明确了。教育学基础理论是基础理论学科。
教学论、德育原理以及学校管理学等是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学科,
它们将要创立各自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以指导教育实践。
这样就可避免了从前那种由于学科性质混淆不清,
而常常发生用基础理论来代替各自学科特点的弊端,
从而使教育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4-2006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了是谁写的,但觉得蛮有意思,也深深的影响了我的教育哲学观:

“傳統的教育方法,大部分是違反人類天性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似乎學習知識的過程就像是牢裡的酷刑一樣,
必須咬緊牙關含淚忍受。合理的學習是訓練,不合理的學習是磨練,所有的折磨,
不管合不合理,都被看成為通往成功的必經過程。所有的歡樂,也不管合不合理,
都被看成有害學習的洪水猛獸。這種錯誤觀念,使得學生們,在學習時固然苦不堪言,
在學習稍有成就之後,也必定遠走高飛,對學習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其實學習應該是很快樂的。因為它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是人的本能呀!
我們的天性,就是自然的會對不瞭解的事物,在腦海裡產生產生一種「擾動」,
只有在瞭解原因之後,這種擾動才會平息,我們才能恢復平靜。
不瞭解什麼是「擾動」?就是好奇心啦!小孩子問「為什麼我還不長大?」
哲學家問「人為什麼活著?」失戀的男孩子問「為什麼她要離開我?」
職員問「為什麼我沒有得到加薪?」學電腦的人問「怎麼樣才可以印出這個報表」。
在生活中,在生命中,我們不斷面對有問題,也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這是天性。

學習,基本上是一種天性。希望更多的教育家們,能想出更多符合天性的學習方法,
使得學習,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一種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行為。
畢竟,學習其實是很有趣的事情!”


愿与大家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06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
伴随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
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
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
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
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记录,
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 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学记》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
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
(M•F•Quintilianus,35~96)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本书大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1415年在瑞士圣•高尔女修道院藏书楼,被著名的古籍搜集家波尔齐奥•布拉秋利尼
(1330~1459)发现。有的译为《演说术原理》、《雄辩述原理》。 -- 笔者注。
)一书,还早三百多年。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 1229个字,
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 “不凌节而施” , “长善而救其失” , “禁于未发” ,
“教学相长”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
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韩愈的《师说》、
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
都作有精湛的论述。我国丰富的教育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今日的教育服务。

在欧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
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都是欧洲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
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更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 本帖最后由 Anggugu 于 23-4-2006 12: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06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根据已有的资料考察,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
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弗兰西斯•培根(~1626)。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对“各种科学作了百科全书那样广博的观测” 。
并且按照科学的内在特点,对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范围进行了认真考察。
其中,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认为是关于 “指导阅读” 的学问。
从此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培根将教育学分类出来以后的第九年,也就是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1592~1670)撰写了《大教学论》(又译为《大教授学》、《大教育学》)。
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可以堪称为“学”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这部名著的宗旨是为了
“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
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
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
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开掘了对教育学这门科学进行专门研究的先河,初步勾勒了
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和知识框架。一般认为这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英国洛克(1632~1704)的《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1712~1778)的《爱弥儿》,
法国爱尔维修(1715~1771)的《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国福录倍尔(1782~1852)的《人的教育》,
英国斯宾塞(1820~1903)的《教育论》等,都可以算做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一些重要著作。

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1776~1841)。
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也是心理学家,尤其是对教育之科学化,有着莫大的贡献” 。
([美]罗勒•乌里其著,徐宗林译:《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献精华》;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3年版,第375页。)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著。
因为在这本书中,不仅包括了管理、教学和训练等几个部分,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中德、
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而且从其理论基础来看,
包括了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较为殷实,并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学过程及其方法等问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
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继康德之后,
对教育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便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
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为此,在西方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看做
是系统的教育学专著 ,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 “传统教育派” 的代表。

[ 本帖最后由 Anggugu 于 23-4-2006 01: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06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价值论和方法论

一、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教育学,是树立科学教育观的需要

(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

(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方法

(一)实行古今中外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基础教育研究

(三)学习教育学,需要广泛科学基础,应当多方面吸收相关科学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欢乐校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1-2024 09:05 PM , Processed in 0.13446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