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110|回复: 78

[兵器展览图库] 十八般武艺, 你练了多少了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0-2005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之说,初见于宋代戏文《张协状元》,泛指各种武艺,并非固指武艺的十八种内容。后世有关其内容的说法有多种。
  其一,明代戚晋叔辑《元曲选·逞风流王焕百花亭》:“若论着十八般武艺,弓弩枪牌、戈矛剑戟、鞭链挝锤。”
  其二,元明间施耐庵著《水浒全传·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铙并戈戟、牌棒与枪扒。”
  其三,明万历间谢肇浙《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铙、十戟、十一鞭、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清代褚人获《坚瓠集》、陆凤藻《小知录·卷八》,
两书中所记十八般武艺,内容与《五杂俎》相同。后世还出现了“九长九短”、“六短十二长”,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艺内容说。综合历代“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删去重复,共包括下述种目。

  属抛射兵械的有:弓、弩、箭矢、铳。
  属长兵器的有戈、矛、枪、棍、,殳、杵、杆、杖、棒、斧、铙、戟(长杆)大刀
、把头、扒、挝、铲。
  属短兵器的有:剑、(短柄)刀、鞭、锏、钩、镰、锤、拐、环。
  属软兵器的有:链、流星、绵绳套绳。
  属徒手的武艺。统称为“白打”。
  历代“十八般武艺”说所指的这些种目。反映了中国古代武艺的概貌。但并末包括武艺的全部种目。例如,抛射兵械中还有飞刀、袖箭等等;长兵器中还有抓子棒、三尖两刃刀等抓棒合体或由刀、锤等器加长柄杆而改制成的兵械;短兵器中不有橛、鞭杆,
以及匕首、鸳鸯铙、阴阳锐、状元笔、铁尺等等短小兵械;软兵中还有绳镖、三节棍、飞挝等等。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16-10-2005 10:3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0-2005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的强项是刀,然后除了枪,剑和棒都略略练过外其他的就没有试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ngchangche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10-2005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练的是棒和双节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05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过孙式太极剑和形意纯阳剑,但由于拳法都练得不好,所以剑法丢在一旁了……(亦忘了)。以上的兵器最喜欢棍、拐和三节棍~。

对了weisely,你的主题应该将 十八般武“艺” 改为 十八般武“器” 较为合适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05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讲得 于 1-10-2005 09:54 PM 发表

对了weisely,你的主题应该将 十八般武“艺” 改为 十八般武“器” 较为合适喔。



通常都不是都称为 "十八般武艺" 的么 ?

这里有谁练过流星锤的 ? 流星锤看起来好难练, 如果练不得法,  甚至比三节棍还要容易打伤自己

可是表演起来, 流星锤却是可以获得最多掌声的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05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般武器之殳





单头棍(大杆子)、双头棍(齐眉棍)、双折棍(大扫子)、 三折棍、操钩棍、狼牙棒、天门棍、闷棍、脚棍

  “殳”的渊源应该是最久的,早在文明之前,人类山居野处的时代,为了防御无所不在的野兽侵袭,所以就地检拾或攀折长条枝干,作为自卫武器。后来逐渐改进成长棍型的兵器,叫作“殳”,长度大约是二至三公尺。

  殳的形状像捣米用的杵,所以又有“杵”的称呼,在商朝末年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兵器了。亚圣先师孟子曾经形容武王伐纣时的战况惨烈,竟然到了“血流漂杵”的地步!可知商、周双方军队都大量使用“杵”作为兵器,这种又长又重的木质兵器,竟能漂浮在兵士们的鲜血中,可见死伤之惨重!

  在周朝时,殳的形状略有改变,和弓矢、戈、矛、戟,并列为步兵的五种主要兵器,《诗经》说的:“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就是描述英勇的战士,手持长殳,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肉博战的情况。这时候的殳,已经变成长棍上按装一个青铜或铁制的圆头,为了加强杀伤力,圆头上有三至六个不等的乳突或棱刺。《春秋左传》记载说:秦穆公帅军攻打晋国,晋惠公的车右用长殳往穆公身上尽力一击,殳头棱刺竟然穿透穆公身上的六层铠甲!可见殳的威力惊人!

  “殳”又称作“棓”或“杖”。战国时代的兵法《六韬》中,提到一种重十二斤的“方首铁棓”,就是方形铁头的殳,而《吕氏春秋》说:战国时,赵国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大将吾丘鸩,“衣铁甲,操铁杖”,冲击赵军,所向披靡。都是这种武器。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曾发现三十一件这种型式的铜殳;而河北满城挖掘出的汉初墓葬中,也有一种二公尺长的圆形铁棒,顶端一小段为方柱形,应该就是铜殳演变成的铁制长殳,杀伤力就更大了。

  在后世的民间武艺中,“殳”演变成“棍”类武器,有“天门棍”,是短兵器,长度只有单头棍的一半,两端用铜箍扎紧;这是北方少林寺的棍法,南方武师使用者较少。

  又有“单头棍”,据说宋代杨家将兵败之后,杨五郎冲出重围,到五台山挂单出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法变化成棍法,就成了“五郎八卦棍”,一直流传到现在。既然有单,当然相对也该有双,“双头棍”又称“齐眉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绝活,他就赖“一条杆棒,打出四百座军州”来。

  另外还有“双折棍”与“三折棍”,传说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而三折棍后来更成北方镖局的标帜。至于双折棍,则由李小龙改造成双截棍,并且在民国七0?年代的一系列武打电影中,出尽锋头,享誉国际。它的杀伤力,在李小龙的操控下,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使得美国警方明令规定:双截棍是不得随身携带的杀人凶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0-2005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名剑一览

(0) 轩辕剑 黄帝所铸 首山之铜 天文古字 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剑 颛顼所有 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 夏禹所铸 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 藏之会稽山  

(3)启剑 夏王启铸 铜 三尺九寸 後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 铜 三尺二寸 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 夏王孔甲铸 牛首山之铁 铭曰夹 四尺一寸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铭曰夹  

(6)定光剑 殷太甲铸 文曰定光古文篆书 二尺 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剑 殷武丁铸 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三尺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剑 殷代 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  

练 承景脊练  

(9)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 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 五尺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  

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 链钢 长欠有咫 用之切玉如泥  

(11)骏 周简王铸 铭曰骏大篆书 三尺 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 镉现?  

(12)干将剑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 铁 吴越春秋载吴王闯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  

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莫邪  

(13)越五剑 脚 冶子造 铜锡 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  

纯ぬ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 采金 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  

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剑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 铁英 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  

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太阿工布诫 秦昭王铸 铭曰诫大篆书 三尺 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  

元年丙午铸  

(17)定秦剑   秦始王铸 采北祗铜 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 三尺六寸  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  

年丁巳铸  

(18)神剑 汉太公所得 ぬ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  

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剑  汉高帝所得 铁 铭曰赤霄大篆书 三尺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剑   汉文帝铸 三尺六寸 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 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05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0-2005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5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剑


《淮南子·氾论训》记:齐国薛邑有一位烛庸子,只要见到剑身上指甲
 盖那么一块,就能够鉴别出这把剑是利还是钝。看来,烛庸子精于相剑,
 并因此而闻名。

   所谓相剑,即通过观察器身外表(包括器形、文理、颜色、光泽、铭
 文、装饰等),来鉴别剑器的优劣和名剑的真伪。战国社会上专门有一类
 术士以此为务,被称为“相剑者”。但是,即使是相剑术士,对于一般铜
 剑之貌似名剑也很头痛,要予以鉴别,就必须精通铸剑之术,能够识别优
 劣。

   故相剑术又以铸剑术为基础。《吕氏春秋·别类》记:“相剑者曰:
 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韧,良剑也。”这句
 话大概出自相剑术士的相剑经,它就是以铸剑术为依据,结合铜剑的形貌
 特征和流传使用情况等,这样才能够最终鉴别名剑的真伪。

   《吴越春秋》、《越绝书》记有薛烛为越王允常(一说为越王勾践)
 相剑的故事,他事先并不知情,仅凭观察,判明了各剑的名称、优劣,并
 历数其特征、来历和流传始末。这虽是后人编造的传说,但大致反映了相
 剑的情形。

   《韩非子·说林上》也记有一则与相剑有关的故事:

                 
   曾从子是一位善相剑之人,客游卫国。卫君怨吴王,曾从子就说:吴王好剑,我是相剑者,请大王让我去
 为吴王相剑,乘机将他刺死。卫君却说:“你这样做并非缘于义,而是为了利。吴国富强,卫国贫弱,你如果
 真去了,恐怕反会为吴王用之于我。于是就将曾从子逐走了。
   这个故事来看,春秋晚期似已有相剑术。尽管《说林》中的故事都是为游说而编集的事例,有些来源于传
 说,有些是韩非自己杜撰的,不一定真有其事;但说相剑术大约初起于春秋晚期,却完全有可能,因为古代铜
 剑正是在这个时期趋于成熟兴盛,并在战争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剑之所以能够流行而形成为了一门方术,与贵族中盛行的带剑、好剑之风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社会上有
 这么一个显赫阶层,不仅盛行佩剑,而且喜好精良华美的宝剑,于是就出现 了一些以相剑为务的术士,他们
 出入豪门,专为权贵鉴别刀剑。曾从子、薛烛之流,可谓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2-10-2005 10:3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枪术



  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器。枪的别名叫“肩二”,《清异录》:“蜀王建军中隐语,枪曰‘肩二'。”枪亦称为‘一丈威’,《事物异志》:“隋炀帝易枪名为一丈威。”枪的历史可以追溺到原始社会。原始的长枪仅仅将木棒头削尖就是了。《通俗文》:“削木伤盗曰枪。”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长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相传诸葛亮制木柄枪长达两丈(约6. 7米),竹枪长达两丈五尺(约8.3米)。《长枪法选.长枪说》:“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明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明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明显长,用于进攻的枪明显就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宋代李全用的铁枪,杆长七八尺(2.3-2.6米),重约二十多公斤(摘自《齐东野语》)。《手臂录》记载:“沙军杆子丈八至二丈四”,“敬严木枪长九尺七寸”。后世习武之人通常以“丈八大枪”“七尺花枪”“六尺双枪”为标准。

      枪的种类很多。宋代有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抓枪,环子枪,素木枪,拐枪等。清代有蛇枪,火焰枪,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枪以宋,明两代最为盛行,创造了样式繁多,用途各异的枪,广泛运用于步兵和骑兵

     最有趣的是 "红樱枪", 枪头的那个 "樱须", 除了有装饰的效果, 其实也有来由. 原来, 古时候, 兵将杀敌时候, 由于手中的枪燃了敌人的血, 血就会顺着枪滑下来, 很不方便. 因此, 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 把布缠在枪头, 当杀敌时候, 血就能够沾在布上, 而不是顺势滑落下来. 原本, 布是白色的, 后来因为染了太多的血, 而渐渐变成血淋淋的红色布了



格式各类的枪头 (loading 比较慢, 请耐心等候)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2-10-2005 11:0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古剑



昆吾剑


七星剑


承影



定国剑



云龙剑



有名的秦王剑 ! (loading 比较慢)


有名的鱼肠剑 !  ...
loading 比较慢



软剑
软剑,即腰带剑。以柔韧著称,弹性特佳,能作360度弯曲,松手如故。刃长77-82cm。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2-10-2005 04: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宝剑


龙泉宝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誉驰中外 。春秋战国时代,制剑术以吴越地区最著。古人言:“吴粤(越)之剑,迁乎其 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龙泉产铜、铁,以制剑名师欧冶子为始祖的龙泉宝剑
乃铁剑之魁。北宋咸平初年,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杨亿在《金沙塔院记》中称: “缙云西鄙之邑曰龙泉,实欧冶铸剑之地。”南宋嘉定三年(1210),何澹撰《 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
乡名。”元至正十七年(1358)十月,宋濂《龙渊义塾碑》称:“龙渊即龙泉, 避唐讳,更以念今名。相传其地乃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明万历 《桥苍汇纪?地理》记龙泉县“山南为秦溪,剑池湖在其阴,周围数十亩。湖水清
冽,时有瑞莲挺出。旁有七星井,为欧冶子铸剑之所,今为官田,井尚在,夏日 饮其水,寒流侵齿骨。”今古井犹存一口,旁有欧冶子将军庙及剑阁(阁在“文 化大革命”初被毁,现已重建)。历代剑匠因敬仰欧冶子,每年端午节皆往剑池湖(井)挑水淬剑。每铺于当日精制剑两把。欧冶子制剑之业在龙泉递代相袭。


近年在安徽巢湖及浙江永嘉等地亦发掘到清代的龙泉剑。上上上目上上上 上  剑在古代,始为兵器。汉代环柄铁刀出现以后,宝剑渐变成官员的佩饰和将领 的防身武器,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19世纪晚期,枪炮代替刀剑,宝剑成为武
术器具、道教法器、舞台道具及观赏工艺品。由于龙泉剑形、质兼优,广为武术 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青睐,龙泉铸剑业代有名匠,久传不衰。

清乾隆十三年(1748),铁匠郑义生于城镇东街开设剑铺,招徒授艺,运用 中国传统的熔化生铁灌注熟铁的“灌钢”冶炼法制作刀剑。所炼刀剑不易生锈, 剑刃锋利。清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龙泉廖太和剑铺精于镂刻工艺,继承战 国时期装饰风格,各噪一时。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驻扎龙泉旬日,需补 充大量刀剑武器,剑匠郑义生第四代孙郑三古剑铺,剑质上乘,应接不暇。清末民国初期,县城沿溪北岸一条街,从天妃宫(今新华电影院)至官仓巷口,剑铺 相连叮噹之声,昼夜不绝。各家剑铺除炼剑有专门技师外,还聘请装潢师镂刻剑 身图案,制作剑柄、剑鞘,使宝剑从剑质到外观相得益彰。


民国19年秋,全国国术馆在南京举行国术比赛,30把龙泉剑被评为最佳剑, 列为奖品,赠给武术表演优胜者。龙泉宝剑独步东南,名声大震,产品行销全国 。为民国时期制剑业的鼎盛期。


抗日战争开始后,沪杭等地商贾和省级机构内迁龙泉,手杖剑(时称“司的 克”)成为士绅官贾时髦的必携品,剑铺经营颇为兴隆。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夕 ,经济萧条,宝剑产销大减。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注传统工艺品生产。1956年,个体剑铺组成宝剑生产 小组,隶属铁器生产合作社。1961年成立宝剑生产合作社。“文化大革命”初期 ,宝剑被视为“四旧”,生产一度停顿。1971年恢复生产。改革开放后,集体、个体厂铺增加,产品花色品种增多,产销量大幅度增加。如今,龙泉宝剑已销往 世界各地。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2-10-2005 04: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5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剑很不错呀,可惜这里难买到,中国那边买了带回来又问题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皇帝的腰刀



现代竞赛套路使用的南刀


标准的单刀


苗刀


九环刀



太极刀



关刀


蝴蝶双刀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2-10-2005 06: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5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讲得 于 2-10-2005 05:54 PM 发表
这些剑很不错呀,可惜这里难买到,中国那边买了带回来又问题多多……。



你是说入境出境的时候问题会多多吧 ?!

通常要在中国买兵器, 最好是能够委托有到中国去比赛的朋友去买. 因为他们去比赛的, 早就已经有申请准证, 兵器能够自由出入

ps : 我的图片大家都应该可以看到吧 ... 有些照片的file size 相当大

[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2-10-2005 07: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5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般之最~白打!也就是拳术!兵器没办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5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这么多也是白说啦,
马来西亚哪里可以找的到这么齐全的武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2025 02:43 AM , Processed in 0.1346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