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621|回复: 21
|
【星期日文章 蔡瀾】新巴剎
[复制链接]
|
|
|

巴剎,從中東語Bazaar翻譯過來,是市集,在南洋是菜市場的意思。
新加坡從前有三個大巴剎,老巴剎、鐵巴剎和新巴剎,母親帶我去得最多的是新巴剎,現在提起,好像聞到很多複雜的味道,蔬菜味、藥味和書香,後者是因為有位同鄉,姓吳,在那裡開了一家「潮州書局」,媽媽當校長時,下課後常常去採購一些文具,我就乖乖地在書店一角看書,從兒童書看起,到雜文、小說和文學翻譯,什麼都有,一拿上手就放不下。
吳老闆甚愛國,也愛黨,之後,就回國搞革命去,把書店留了給他的外甥,我們照去光顧,事情辦完,就順便買菜回家。
印象最深的是一檔可以買到「鹹酸甜」的,什麼叫鹹酸甜?就是潮州的一些送粥的小菜,新巴剎一帶住的都是潮州人,當然也把潮州的飲食習慣從中國搬過來。當時潮州人窮,也老遠地「過番」到南洋來謀生。人一窮,吃不起飯,惟有吃粥,而需要一些很鹹的東西來送,吃一點點就可以送很多粥,錢就省了下來。
東西雖然便宜,花樣可真多,首先看見的是「錢螺鮭」,這個鮭字正字是「醢」,讀成Kuai,是把小螺醃製而成,也就是寧波人的黃泥螺,不過潮州的殼薄,不會吃的人一下子咬破,應該用舌尖捲起,吸了進口,把螺的內臟留在殼裡,其他全部吃下的。肉也比黃泥螺的軟,不會起渣。
兩個地方都沿海,都窮,下粥的小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寧波人醃製的小蟛蜞潮州也有,形狀和普通螃蟹不一樣,像大閘蟹更多,是個迷你版。一剝了殼,裡面還有很多膏。銅板大的那麼一小隻,膏當然也極有限,但只要那麼一吸,一小口膏的香味極為濃厚,一下子送一大碗粥。
我對烏欖也記得很清楚,和西洋欖種類不同,兩頭尖,非圓形,核亦然,裡面有仁,極香。烏欖用鹽水煮過,再醃製,時間和過程要控制得極準,不然就是太硬或太爛。醃製得好的烏欖,有陣奇特的香味,從前都不介意什麼衞生不衞生,自從有人吃出毛病來後,就很少去碰,偶爾在九龍城看到也不敢去試,非常懷念,明天就去買回來吃,管他拉不拉肚子吧。
你說的烏欖不就是黑欖菜嗎?當今各雜貨店都有得賣呀。不同不同,黑欖菜用的黃綠顏色的青欖重鹽醃製。從前上環潮州巷有一家人做得最好,當今已找不到。都是大陸貨,偶爾九龍城的「潮發」雜貨店也會自己做,如果你買回來試,便會發現有一股黑松露醬味,兩種食材,價錢相差十萬八千里,都是吃不吃得慣,感不感到珍貴的差異而已。
還有深綠色的麻葉,那是把黃麻的嫩葉用滾水煮過,再加醃過鹹酸菜的汁來泡浸,這汁有多種氨基酸和酒石酸,浸過之後會產生很可口的風味。通常買回家後用蒜油炒它一炒,再加點普寧豆醬就能當小菜了,吃不慣的人不覺得有什麼道理,我在九龍城一看到,就會向朋友說這是大麻的葉子,大家一好奇,就會試了,但不會再起什麼幻覺。
再講下去,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早年去潮州,在酒店吃早餐時送粥的小食,只有十來種,心不甘願,到菜市場自己去採購,結果買了一百碟,排起吃糜陣來,至今還被張新民等人當為宴請外賓的一種儀式。
再說回新巴剎,走到前頭,還有間做大戲的劇院叫梨園,已沒有人會記得了,我去當年潮劇已沒落,劇院改為一幢商場。在那裡經常遇到我家的遠房親戚,也姓蔡,肚皮巨大,腰間有條很粗的皮帶,皮帶上有幾個長方形的小錢袋,可以把一生儲蓄藏在身上。這條皮帶非常精美,如果還留到當今,那是一件藝術品,纏着到外國去,一定被洋人投以羨慕的眼光。
這位親戚是個甲魚大王,他有隊伍在馬來西亞專抓野生甲魚,時常把最巨大的拿來給媽媽做菜,當年不認為有什麼特別,現在可以當寶了。
他有一個兒子,叫照枝,我們一直叫他照枝兄,可是位風流人物,家裡一有錢就去蒲酒吧,後來生意轉淡,他跑去駕的士,一連娶了兩個老婆,還照蒲酒吧。
從潮州書局再走前,大路邊就是同濟醫院,這是南洋最早的慈善機構,免費為人看病,但抓藥可得到後面那條街的「杏生堂」,我小時也老生病,記得藥是一帖帖買的,不像當今一開七八帖。用玉扣紙包着草藥,外面用水草打了一個十字結,藥方摺疊成長條,綁在水草上,頗有藝術品的感覺。
同濟醫院旁邊的小吃攤最多了,出名的是一家滷鵝,與其他潮州酒家不同,他家用的汁味濃,滷出來的鵝肉黑漆漆,但香氣撲鼻,肉亦柔軟,充滿甜汁。也有一兩檔賣炒蠔烙的,還有搾甘蔗汁,近來常夢到新巴剎,走去尋找,只剩下同濟醫院這座老建築當古蹟保存下來,其他被夷為平地,起了高樓大廈,此新加坡,已經不是我的新加坡。除了拜祭父母,不去也罷。沒有什麼值得懷念的了。
(插圖:MEILO SO)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6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6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他印象中的新加坡还在的话,我们也不会来了。
这就是经济发展的代价。
没有一个地方能避开,除非她不发展。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2016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澜这只老淫虫最喜欢吃幼润鲍鱼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人一个,为了自己的怀念,要国家不发展,还装模作样扮孝子,他老妈在的时候他还不是在日本香港混。
香港不也日新月异的发展,又不见他滚蛋。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2:2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2:3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瀾是個怪人,他老人家已經非常好色了,而他貪吃的程度又比好色有過之而無不及‥
蔡瀾出生於新加坡,對於新加坡傳統美食一樣樣、一攤攤地被快餐和連鎖店取代,只能感到萬分無奈。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2016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發展是必然會發生的
問題只在於什麼會被遺忘
什麼會被保留
該保留的不保留
只會讓一個地方失去靈魂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香港人除了愛賺錢外,他們廣東人的文化,對飲食是很講究的‥位於港島以外,最值錢的地段 ──「油尖旺區」,至今仍沒有被「重建」‥新加坡嘛,只要對經濟發展有利,適度犧牲更重要的事東西也在所不惜,何況是一個「新巴殺」‥
因此,新加坡的經濟超越香港,是名正言順、能人所不能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里的味道“, 他的memory不代表其他人。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瀾是個吃貨,他說不來新加坡,你們當他「發嗡瘋」就好‥對那些根本不想去吃的地方,他是連提都不會提起的‥
他哪天想吃新加坡的美食,他之前說過什麼,肯定又會忘記的‥
而第二天,等他吃夠了,他又說不會再來了‥
蔡瀾談新加坡
我不明白的是,這裡一些網友的愛國情緒,跟著一個老饕的肚皮起伏不定,你不覺得很可笑嗎?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說過,他知道如何嫖,但不會去嫖。他也知道如何賭,但也不會去賭。
所以這種人能和倪匡、查良鏞、周華健成為好友‥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可以学谷阿莫,用 10 秒给我说说到底这么长的文章说了些什么?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有好多古老好吃的传统小食,但是都是在蔡澜童年的回忆里,现在的新加坡已经不是蔡澜梦里的新加坡了 完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1:3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4dang1 发表于 25-1-2016 11:57 AM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香港人除了愛賺錢外,他們廣東人的文化,對飲食是很講究的‥位於港島以外,最值錢的地 ...
饮食是一种文化。个人感觉港灿会比波仔更重视这一块领域,包括电影,文学,音乐,表演艺术。香港的发展会更多元化。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其中一种不敢坦诚他好色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4: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鞭神鞭夠力 发表于 25-1-2016 03:59 PM
黄老其中一种不敢坦诚他好色
不敢坦诚自己好色的男人最后都阳痿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6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誰?是版主嗎?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