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rriall 于 1-3-2012 10:35 AM 编辑
当下已经不乏十年磨一剑的各种作品和噱头,如麦家这样的身份,为什么也要花八年来写一个故事?并且写完之后,在成书的前言处,谦虚敬慎地用“写在外面”四个字来强调本书的作者其实已经不再是他? 因为《刀尖》(ios小说阅读:http://itunes.apple.com/cn/app//id485628800?mt=8)所说的故事,是取材于真实事件的。为了力求全角度还原这段历史,除了大量的取证和修撰,他还需要争得王亚坤夫妇的认可。而这一关并不好过。 2003年11月,麦家完成了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但王氏夫妇并不满意,认为不够真实。单为“真实”两个字,接下来的四年时间,一方面麦家不断地大篇幅修改,另一方面王氏夫妇东奔西走,四处搜集更多的资料和档案,供他参用。 2008年,麦家索性推倒重来,根据庞大的材料和浩繁的档案,重新开始创作第二稿,一直到11月份才完稿,取名《刀尖上行走》。在创作和出版《风声》、《风语》期间,他根据王氏夫妇和有关审读机构的要求,又对作品做了多达数十次的局部修改,终获对外刊发。 2011年,根据出版编辑的意见,他再一次重头梳理补充,将作品更名《刀尖》。至此,无论是王亚坤夫妇在其中的作用,还是所有提供与此事件相关材料和档案的部门和个人,都与这部作品的面世休戚相关。可说是整个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