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529|回复: 88

音响空间二十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2012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nlycool9179 于 2-2-2012 10:44 PM 编辑

二十要:喇叭大小看空間
原文
五坪的小空間用大型落地喇叭適合嗎?不太適合!為什麼?一來落地大喇叭所發出的低頻能量不容易處理,而且小空間所能「完整」再生的低頻波長也有限制。與其花大錢買落地式喇叭,倒不如買較小的喇叭,如此不僅可以聽到更平衡的高、中、低頻,還能擁有很好的音場表現。
大空間適合用小喇叭嗎?許多人一定認為大空間會讓小喇叭的低頻變單薄,聲音能量不足。理論上如此,實際上卻因為大空間牆面距離遠,對喇叭的反射音干擾降低,使得小喇叭能夠表現出更平直的頻率響應。此時,由於聽到更自然的低頻衰減,反而會讓聆聽者覺得低頻段的延伸更好。所以,我贊成大空間中使用小喇叭。當然,最好的選擇是大空間中使用大喇叭。(全文完)

个人小小分享
我認同小空間大喇叭並不容易,但大空間小喇叭,卻不會讓低頻顯得軟弱無力(小小經驗,左右喇叭彼此靠得越近,低音應該是集中,而越靠近後牆會讓低音更滿,有力,但太近就會弄巧反拙,沒了鼓眼,但也視乎喇叭個性而定)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你所說的低頻自然衰減,感同身受,我很喜歡這感覺,除了低頻,其實中頻與高頻,都一樣,自然衰減。一段頻率,一開始的自然盛加到最後的自然衰減,那聲音肯定很自然,很幸運的,曾體會這感覺。

十九要:木作空腔愛又恨
原文
許多人喜歡用木料來做音響空間的聲音處理,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木作造型充滿陷阱,讀者不可不察。前面一直強調,木材(木板)本身會因為重量的不同,空腔的大小而吸收不同的中頻、低頻,假若聆聽空間內木作造型太多,又不牢固,很容易就會吸收過多的中頻或低頻,造成低頻基礎不夠紮實,中頻人聲瘦小的常見缺點,這是我們「恨」的部分。
要知道,音樂規模感的大小與低頻的量有很大的關係,低頻量感充足,音樂規模感聽起來就龐大,反之音樂規模感縮小。再者,如果中頻人聲瘦小,幾乎影響所有的樂器形體,細瘦的樂器或人聲形體基本上就是嚴重的「失真」,它會讓我們在聆聽音樂時聽到扁扁薄薄的聲音,而非有形體的美感。此時,小喇叭變得更小,大喇叭所發出的聲音也像極了小喇叭,更不要說聲音的「寬鬆」了。不要忘了,「寬鬆」是自然樂器的特質,也是音響器材必須表現的聲音美感。
我的經驗是:除非您想拿木作造型或空腔來吸收過多的低頻,否則盡量少用(不是完全不用)木作造型與空腔。拿木作造型或空腔來吸收低頻好不好用?好用!但是,不要忘了前面所說,您很難控制精確的頻率以及吸收的量感。
看到這裡,您一定會認為木作與空腔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應該絕對摒棄。其實不然!假若一個聆聽空間裡面都是硬牆,那麼低頻一定會因為硬牆的強烈反射而硬梆梆、轟轟然,此時不僅低頻Q度與彈性全無,而且無法開大音量。如果低頻能夠得到適當的吸收,才會發出既Q又軟又有勁道有彈性的低頻,這就是我們「愛」的部分。所以巧妙利用木作與空腔(例如櫃子也是空腔)來適度吸收低頻還是有其必要。至於到底要如何運用,那就存乎一心了。

个人小小分享
根據淺薄經驗,木料做聲音處理,我並不反對,但卻要適量及配合。
木料過多讓我覺得聲音呆板,不生動。但適量的運用,加上一些金屬的輔助,其實我覺得不錯。這照片是其中一個調整空間的零件。
這是屬於薄,硬木料,使用過量會使高頻呆板,不生動,主要是控制低音避免失控,輔助敲擊聲響亮度及穩定。認同你所說的會讓人聲變得瘦小。
如果是厚,軟的木料,使用過量會使低音遲鈍,肥。主要是讓中高頻更生動。

至於低頻規模感,我贊成,但以前我愛Focal JM LAB的重量,自從聽了JBL,我愛上了他的快及細節。
我贊同寬鬆」是自然樂器的特質

十八要:複雜細緻白做工
原文
有些人將空間的表面處理做得很繁複,很細緻,如果說這是為了美觀,那倒無可厚非;如果說是為了空間處理,那可能就是白做工了。什麼叫做複雜細緻的做法?有些人喜歡做許多小鋸齒表面或小曲面,甚至特別的造型,並且期待這些做法可以「擴散」聲波。
前面已經講過,「擴散」是有嚴格定義的,二次餘數擴散器能夠讓聲波朝多方向輻射,這才是擴散。圓弧若與斜面相比,可以讓聲波朝更多的方向反射,可說是一個較簡單的擴散做法。假若您做的是一個斜面,入射的聲波只會朝一個方向改變行進方向,這並不是擴散,而是「定向反射」。您要知道,如果想要改變聲波的行進方向,該斜面或圓弧的寬度必須大過想要改變方向那個頻率的波長。換句話說,如果您想用一個寬度30公分的斜面來改變聲波的行進方向,能夠作用的頻率大約在1,100Hz以上(340公尺÷0.3公尺),1,100Hz以下的頻率是不會起作用的。
更進一步說,如果您想利用斜面來改變低頻的行進方向,降低低頻峰值的產生,那就要有非常大的斜面。但是,非常大的斜面(例如以木板釘成)不僅木板本身的重量會吸收中頻或低頻(是木板重量而定),而且空腔還會助長所吸收的量。
再來說到細緻的造型或鋸齒線條。從波長的理論來觀察,細到三、五公分的鋸齒線條能對什麼頻率產生改變方向的作用?以3公分為例,它僅能作用11kHz以上的高頻,而11kHz以上的高頻很容易在空氣中就被自然吸收了,當然也很容易被軟質材料吸收,根本就用不著請木工做那麼複雜的造型。再者,這麼高的頻率其實我們不需要特別處理,我們首要處理的是大約2kHz -4kHz的高頻,因為2kHz-4kHz的高頻段如果量感太多,就會造成刺耳的感覺。2kHz -4kHz之外,我們還可以考慮處理10kHz以下頻域。而這段頻域怎麼處理最簡單最有效?就是吸收。
所以,當您想要做複雜細緻的造型時,請先想想它的作用為何?如果僅是視覺美觀,我不反對。假若是想對聲波產生良性影響,那就請您省下這些預算,不要白做工了。

个人小小分享
贊同表面細緻並不代表真的好,除了美觀,而且多數是以“賭”的心態,所以我比較喜歡使用靈活變化,可以一邊聆聽,一邊改變。如喇叭排位,左右聲道平衡。
喇叭小,低頻少,中高音略大,往前移。
喇叭大,低頻強,中高音略小,往前移。
至於擴散器,我經驗不足,希望有機會可以向你多多學習。
你所謂的頻率波長及計算法,我不能了解,需要體會,無法憑空想像,我對聲學沒有研究。多數憑感覺。
低音對我來說,
慢,肥(不結實),沒鼓眼,
幹,快,下不去

十七要:各處角落做斜面
原文
一個房間有四個牆角,這四個牆角都是積蓄低頻能量最強之處,如果能夠將角落的低頻能量適當打散降低,會有助於整體聲波的均勻分佈。要如何降低角落的低頻能量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天花板到地板做個斜面,讓直角角落轉變成斜面。
斜面到底要多大?不一定,越寬的斜面能夠讓越低的頻率「轉向」(斜面的尺寸要大於想要處理頻率的波長),越窄的斜面所能處理的頻率就越高,您要怎麼做都可以。不過不要忘了,斜面裡的空腔一定要塞滿玻璃纖維棉。
如果角落不做斜面,改做弧面可以嗎?弧面比斜面更好,但是一樣要將空腔塞滿。樑柱下方的直角是否也要做斜面或弧面?做了更好,不做也可以(如果沒有嚴重的高頻鈴振聲)。其實樑柱下的直角可以將捆狀泡棉或玻璃纖維棉固定在那裡,再以漂亮的布料做框架美化外觀,這樣效果就很好。

个人小小分享
贊同,將角落的低頻能量適當打散降低,會有助於整體聲波的均勻分佈。
曾親身體驗,認同,只是使用零件,有點不一樣。

十六要:座位後牆吸兼擴
原文
聆聽位置的後牆到底要吸收比較好呢?還是擴散?這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座位緊靠後牆,吸收要多於擴散;如果座位離後牆還有相當距離(例如一公尺以上),吸收與擴散可以平均安置。要注意的是,如果聽起來高頻太亮,您所使用的擴散器最好採用表面蒙布者。座位後牆採用全擴散不好嗎?我的經驗是不要將整個牆面做成單一的吸收或單一的擴散,吸收與擴散能夠均勻配置是最理想的做法。
聆聽位置後牆擺書櫃、唱片櫃可以嗎?可以!不過書櫃與唱片櫃如果裝滿,對於高頻而言,反射會多過吸收。對於中頻與低頻,當然會適度的吸收。

个人小小分享
對於後牆處理,我比較喜歡使用這個

也不知道是吸還是擴散,因為基本上前方已安裝杯狀零件,視空間而定,多數是前方上,中,左,右(銀,金,Platinum視情況)後方多數是金杯狀零件,用以加強前方密度,及讓細節更明顯,聲音更穩定。

這物件多數配合木及杯狀零件一起使用,主要輔助舞台空間,需配合,不然金屬聲過重,少了摩擦的感覺。比如二胡,Violin等,太順暢,少了味道及悲的感覺。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keetng80 + 5 精品文章
kk6868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2012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要:一次反射勤吸收
原文
通常,從喇叭所發出的聲波第一次「撞擊」室內各牆面時,我們稱為第一次反射音,第一次反射音之後,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射音,其中能量最強的就是第一次反射音。擒賊先擒王,既然多次反射音中能量最強的是第一次反射音,我們就優先解決它。第一次反射音的反射點在哪裡,我們就在那個地方安排吸音裝置,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六個牆面中,天花板與地板之間、二側牆之間、喇叭後牆與聆聽位置後牆之間都會有第一次反射音的存在,不過對聆聽音樂干擾最利害的則是從左右二側牆所傳來的反射音,它會使得聲音的定位模糊,而且對耳朵也容易造成壓力。因此,在左右二側牆安置吸音裝置來降低過多反射音的干擾是有必要的。
二側牆到底要怎麼做呢?當然要先找出第一次反射音區域。要怎麼找出第一次反射音的反射點?很簡單,不過需要二個人來做。一個人坐在選定的聆聽位置上,另一個人拿著一面鏡子,在側牆上移動位置,只要在座位上能夠看到喇叭(左側牆鏡子看到右側喇叭),那個「區域」就是第一次反射點。我將區域括弧起來的意思是:反射點其實不只是一個「點」而是一塊區域,而且第一次反射音不是只由一支喇叭所造成,而是二支喇叭造成(將鏡子移到靠近喇叭處就會看到另外一個反射區域),嚴格說來會有二個第一次反射音區域。
到底第一次反射音區域的吸音材料面積要多大呢?面積如果太小,吸收第一次反射音的能力是不夠的,依照我的經驗,寬度至少也要有二尺,高度則是從天花板到地板。二側牆第一次反射音的吸音材料一定要泡棉或玻璃纖維棉嗎?那倒不一定,厚窗簾也很好用。
二側牆擺放唱片櫃與書櫃可以嗎?可以,不過還是要注意,這些櫃子不要有門。而且,如果是連牆櫃子,第一次反射音的區域能否做吸收也要考慮。

个人小小分享
至於反射音,多少次,我不清楚,試過吸收,但可能經驗不足,過量,聲音變得不生動,所選擇了上一封信的零件。
我的經驗,吸反射,靜但少了包圍感,而包圍感就是聲音實體到逐漸衰弱的聲音,而這聲音,會順著左右牆,上方(中,高音),及地上(少數)向著皇帝位,慢慢衰弱。而零件的安裝,憑感覺,熟能生巧。曾經聽過可以靠鏡子,但沒有嘗試過,不得其法。
厚窗簾,我盡量避免,除非遇上玻璃鏡,聲音粗劣。

十四要:喇叭後牆硬帶軟
原文
什麼叫「硬帶軟」呢?所謂「硬」指的是喇叭後牆的結構體要硬,最好是磚牆水泥。而後牆的表面如果需要吸收,可以按照前述吸收的要領來「軟化」喇叭後牆。為何喇叭後牆的結構要硬呢?如果喇叭後牆是空腔,那是最糟糕的做法,因為喇叭後牆是整體喇叭聲波能量第一個最強的反射面,空腔安置在此會吸收大量的低頻與中頻,造成擴大機功率的虛耗。此時,即使您用的是數百瓦擴大機,聽到的也可能是虛軟的低頻與中頻,感受不到飽滿結實的聲音表現。
一般而言,喇叭後牆的表面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如果您覺得高頻太亮時,不妨在喇叭後牆的表面做前述吸音處理,這樣能夠有效減少高頻量感。有人喜歡在喇叭後牆安置二次餘數擴散器,這並無不可,不過必須注意擴散器的表面如果是光亮的,而非蒙布的,它對高頻的反射效果與光滑的牆面無異。此外,還必須注意擴散器本身的重量(如果是木製)也會吸收中頻與低頻。
假若喇叭後牆是進出的落地玻璃門怎麼辦?沒有其他辦法,您只能夠在落地玻璃門前裝置厚窗簾,聽音樂時將窗簾展開,降低一點玻璃門的振動,吸收一些玻璃門所反射的聲波而已。在此奉勸讀者,請盡量避開讓玻璃門成為喇叭後牆,因為玻璃門遇上中頻、低頻時,會因為本身的振動而產生吸音作用,如此一來聲音的飽滿紮實程度也會打折扣。

个人小小分享
認同,硬,重要。
至於高音過盛,我會選擇把杯具或釘(視情況而定)之間的距離,稍微拉開,減低高頻力度。
因為經驗不足,無法正確形容。

十三要:天花吸收與擴散
原文
為什麼我說天花板適合做吸收與擴散呢?難道不能只做吸收嗎?當然可以,不過別忘了與天花板相對的地板幾乎都是平的,如果天花板又是平的(例如只用礦纖板),則天花板與地板之間會產生很多的駐波、聲波增強或抵銷干擾以及空間共振等。既然地板不可能做擴散,我們希望天花板能同時做擴散與吸收。
要做天花板,幾乎免不了請人來做,最簡單的方式是先搭輕鋼架,然後買來市面現成的天花板用二次餘數擴散器(保利龍材質),一塊塊放上去就大功告成了。或者,每塊二次餘數擴散器之間,安排一塊用漂亮布料包起來的泡棉或玻璃纖維棉,形成吸收擴散均勻配置,這樣做也很好。
假若您想將天花板做得漂亮些,有氣氛些,可以將天花板做造型,最常見的就是做成多層次內凹的藻井,藻井可以改變聲波行進方向,但並不是嚴格定義的「擴散」。每個藻井的中央那塊可以安排擴散器或泡棉玻璃纖維棉吸收,端賴您的需求與設計。總之,如果想要讓天花板有變化,在與設計師溝通時,不要忘了告訴他還要加上擴散與吸收的功能。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天花板如果做造型,通常都會以薄夾板釘成,而且裡面會有空腔。此時,薄夾板與空腔就會形成中頻與低頻的吸音體,而且您很難估計它所吸收的頻率以及吸收的量感。因此,如果要用薄板空腔構成天花板,最好先將天花板分成許多小區塊,區塊越小,對中頻與低頻的吸收能力就越小(中頻、低頻吸得過多並非好事)。此外,空腔中最好塞入「飽飽」的玻璃纖維棉,一來可以避免空腔吸收過多中頻與低頻,再者還可以產生隔音作用,降低樓上傳來的各種雜音。
有些人喜歡在天花板上做複雜的造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對聲波的擴散很有幫助,其實那些造型只是某種程度打破「平行」牆面、讓聲波反射而已,並非「擴散」聲波。與其花那麼多錢只達到些許效果,倒不如簡簡單單依照上述實用的做法來完成天花板。
天花板能不能用輕鋼架搭配礦纖板?當然可以!礦纖板本來就是用來吸收高頻用的,利用輕鋼架與礦纖板來當天花板是最經濟又有效的方式。不過,一來居家空間用礦纖板有點像辦公室,有些人不喜歡。此外,輕鋼架很容易在某個頻率產生共振而發出雜音,這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天花板能不能用質量重的木造二次餘數擴散器?如果這些二次餘數擴散器是直接固定在天花板的水泥上,那就無妨。假若這些二次餘數擴散器是安置在空腔的天花板上,那就不妥,因為整個空腔天花板加上二次餘數擴散器的振動將會造成不可控制的振動,這意謂著可能會吸收過多的中頻與低頻,讓中頻與低頻虛軟無力。

个人小小分享
這方面,可能我經驗不夠,異想天開,發現多數聆聽的聲音,尤其是嘴型,多數比較橫,地平線型,或嘴型明顯呈圓狀,但逐漸衰弱的聲音,只有左右,上下欠奉。所以以杯具及遺棄的Tube,把衰弱聲音帶上,讓嘴型與逐漸衰弱的聲音,消化形態比較自然。

十二要:地上舖塊厚地毯
原文
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下,終年潮濕,一般人不喜歡在家中鋪地毯,而寧願用實木地板或磁磚地板。不論是實木地板或磁磚地板,如果都是貼實(底下沒有空腔),其對聲波的效果都是全反射的。當喇叭所發出的聲波輻射到地板,會循著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聲學原理,將聲波反射到聆聽者的耳朵,這些反射聲波包括高、中、低頻。
我們都知道,太多的反射音會干擾樂器的定位,也會讓殘響過長,讓聲音變得渾濁,同時也對耳朵聽感造成壓力,所以適度的吸收反射音是有必要的。在地板上,由於它的功能是走路,必須保持平坦,因此只能在喇叭與聆聽座位之間鋪上一塊厚地毯。地毯越厚對於高頻的吸收能力越好,對中頻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低頻的影響則很有限。事實上,這塊地毯所起的作用就是吸收從地板反射到耳朵的第一次反射音。
地毯要什麼材質呢?手工羊毛地毯最好,機械地毯次之。要多厚呢?能有1公分以上厚度最佳,太薄的效果會打折扣。要多大塊?至少也要有3x6尺。要放在哪裡?就放在喇叭與聆聽座位之間,精確位置請自己調整。
或許有人會問:地上鋪地板能夠讓聲音更好嗎?假若您的地板是釘實在水泥地板上,不會振動,此時地板的光滑表面對於高頻的反射跟一般磁磚、大理石面相似,它並不具有吸收高頻的作用。如果地板是架高的,底下有空腔,此時就要留意空腔是否會吸收過多的低頻?除非您對施工的牢固很有把握,否則音響空間內的地板最好直接釘在水泥地上,不要架高。

个人小小分享
認同沒意見,但只要不太薄或厚即可。

十一要:櫃子開放不要封
原文
聆聽空間中大概會有唱片櫃、書櫃或其他各式櫃子,這些櫃子裡面最好有書、唱片等,不要空空的。要知道,這些櫃子本身的重量,加上裡面的書、唱片,就變成自然的吸音體,吸收的頻率會以低頻與頻為主。要提醒您的是,這些櫃子最好是開放式的,不要有任何的玻璃或木板門。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有玻璃,會完全反射高頻,造成高頻量感太多,殘響太長,木板的門也相同。此外,由於有玻璃門或木門,櫃子裡形成空腔,空腔的吸音模式是很難控制的。
假若您是請木工來做唱片櫃或書櫃,那就費工些,請木工師傅將櫃子做成凹凸狀,也就是凹凸狀,也就是一格凹進去,一格凸出來,這樣會比平面的櫃子來得更好,它可以改變頻率的行進方向,降低駐波的產生。
在此有一個現象要注意,有些人會認為:既然櫃子有玻璃會反射過多高頻,有門會產生空腔,那麼我在聽音樂時將櫃子的門打開,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不!不要忘了,雖然您打開玻璃門,高頻反射降低了,但櫃子裡面的物品也會對聲波產生吸收現象。如果櫃子裡的物品會吸收中頻與低頻,您打開櫃門或玻璃門之後,可能反而吸收更多的中頻與低頻。我的意思是:如果聆聽空間內做太多的櫃子,放太多的書或滿滿的LP唱片、CD,這些物品都會相當程度的吸收中頻與低頻,此時說不定反而是將櫃門關起來比較好。總之,您自己可以就自己的環境條件試試看。
還有,有些人的聆聽空間內擺滿了開放式書架、唱片架,沒有櫃門也沒有玻璃。而架子上又擺滿了書與各式LP唱片、CD。這時要注意了,這麼多的書與唱片也跟木作、空腔一樣,會吸收過多的中頻與低頻,讓聲音變瘦變乾變硬,沒有豐潤的美感。假若府上有我所說的情況,只要將書與唱片一點一點搬離聆聽空間,就可以發現中頻與低頻慢慢變得豐潤了。

个人小小分享
經驗不足,沒深層體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keetng80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012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lycool9179 于 4-2-2012 12:26 AM 编辑

以下是作者对于我的疑问,所提供的部分解答:

我在「音響空間二十要」所寫的都是我幾十年的經驗累積,不過這並不是唯一的空間之道,應該還有許多殊途同歸的方法。

(个人小小分享)
殊途同归,我很喜欢这一句话,
追求,并不需要分辨价钱,因为这只是价值观上的问题。
追求,并不需要运用同一零件,因为那只不过是技术上纯熟度的问题。
追求,那会是什么?其实并不需要对他人交待些什么,只要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012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還沒看完﹐多謝老友你的分享。。除了說‘正’。。更要大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2-2012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還沒看完﹐多謝老友你的分享。。除了說‘正’。。更要大大力支持﹗﹗﹗﹗
kk6868 发表于 3-2-2012 10:27 AM

我看了这文章,可能经验不足,资历尚浅,所以在不明白处,写下了自己所领悟的,对比,我想进步,而这里的前辈们,也可以多多指导我这蛙儿。



有位前辈曾经告诉我一个很实用的人生道理,要分享,就要亲身体验,不要凭空想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2-2012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echMy 于 3-2-2012 02:36 PM 编辑
我看了这文章,可能经验不足,资历尚浅,所以在不明白处,写下了自己所领悟的,对比,我想进步,而这里的 ...
onlycool9179 发表于 3-2-2012 11:03 AM

看了一遍,太深奥太高难度了。。。
我要报名音响空间幼儿班。
  
十五要:一次反射勤吸收
这个不明白,为何要把第一次反射吸收掉?
如果把第一次反射的声音打散或折射弄慢是否会比较好?
还有大大有提到包围感,我特别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要:喇叭大小看空間


這物件多數配合木及杯狀零件一起使用,主要輔助舞台空間,需配合,不然金屬聲過重,少了摩擦的感覺。比如二胡,Violin等,太順暢,少了味道及悲的感覺。
onlycool9179 发表于 2-2-2012 10:38 PM



   放向地下,唔怕插到自己脚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2-2012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向地下,唔怕插到自己脚咩
koksoon980 发表于 3-2-2012 04:12 PM

也许可以玩踩地雷??
放久习惯了应该就不会插到脚吧。。。或为了安全,尽量不要放地上就好。(改放沙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then 于 3-2-2012 05:41 PM 编辑

随onlycool去新山一游,回来对空间与声音又多了解一些,自己的系统又进步一些了,真是学无止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可以玩踩地雷??
(改放沙发上)
TechMy 发表于 3-2-2012 04:42 PM


又得姐,话不定效果仲好,小心唔好插到个八月十五就系了!呢支野咁鬼死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遍,太深奥太高难度了。。。
我要报名音响空间幼儿班。
  
十 ...
TechMy 发表于 3-2-2012 02:35 PM

以上不是已经有提到了吗?会影响定位。
如果你现在是用喇叭,那么你可以试用VIBRAPOD跟它的CONE,用在你的机下面,那么包围感就会加强很多,而且价钱很便宜,当然是在便宜的脚锥里面,其他很贵的我没有用过不能评论。
我是跟我的OYAIDE INS-BS PLUS比较下得到的结论,因为很久没有听歌的我昨天刚刚试。
另外对于窗帘布吸音的做法我跟LZ有不同的看法,最起码我用后现在的声音开很大声也不会吵也顺很多,当然某些方面会有妥协,但利大于弊,而且也是最简单省钱的方法,我想对于小间的房间作用很大。(用了窗帘对于包围感的影响不大,可能应该说要用对地方就问题不大,然后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些调整)

我想很多人都不赞成吸音,但如果有很多钱可以买市面上的声学处理器谁不想?
我前墙中间很想买扩散板,有谁知道那类保利龙的卖多少钱?哪里有卖?不知道可以网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12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作者对于我的疑问,所提供的部分解答:

我在「音響空間二十要」所寫的都是我幾十年的經驗累積,不過這並不是唯一的空間之道,應該還有許多殊途同歸的方法。

(个人小小分享)
殊途同归,我很喜欢这一句话,
追求,并不需要分辨价钱,因为这只是价值观上的问题。
追求,并不需要运用同一零件,因为那只不过是技术上纯熟度的问题。
追求,那会是什么?其实并不需要对他人交待些什么,只要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12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向地下,唔怕插到自己脚咩
koksoon980 发表于 3-2-2012 04:12 PM

至少身边的朋友,玩了数年,还没出现状况,感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12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遍,太深奥太高难度了。。。
我要报名音响空间幼儿班。
  
十 ...
TechMy 发表于 3-2-2012 02:35 PM

这篇文章是有位前辈介绍我阅读,但我和你一样,遇上一些难题,无法理解,可能是我自身经验不足。所以放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此文章作者的回复,很有意思。

我也只不过是在学习,一起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12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随onlycool去新山一游,回来对空间与声音又多了解一些,自己的系统又进步一些了,真是学无止境。
kkthen 发表于 3-2-2012 05:38 PM

很感谢你们这一班前辈们,一直以来,无私分享,让我获益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2-2012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不是已经有提到了吗?会影响定位。
如果你现在是用喇叭,那么你可以试用VIBRAPOD跟它的CONE,用在你 ...
petitwwp 发表于 3-2-2012 07:55 PM

感谢你的分享,但如果不介意的话,很想一听,好让我不必凭空想象,而且可以增广见闻,更深入了解,解答我心中疑问
请问你是哪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12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4-2-2012 03:50 AM 编辑
看了一遍,太深奥太高难度了。。。
我要报名音响空间幼儿班。
  
十 ...
TechMy 发表于 3-2-2012 02:35 PM

不如一起去報名。。。學如來神掌或吸音神功。。﹗﹗﹗
(。。用多吸音配件不懂音色會變殭尸聲嗎﹖。。)

小弟不才。請問各位大師。。何解什麼是’包围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12 04: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一起去報名。。。學如來神掌或吸音神功。。﹗﹗﹗
(。。用多吸音配件不懂音色會變殭尸聲嗎﹖ ...
kk6868 发表于 4-2-2012 02:59 AM



   应该就好像个名这样呱,d音乐将个听者包围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12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4-2-2012 11:16 AM 编辑
应该就好像个名这样呱,d音乐将个听者包围着
koksoon980 发表于 4-2-2012 04:52 AM

多謝Koksoon兄說解﹐。。
再請教﹗咁要惦樣致調整到。。空間最優好得包圍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2-2025 04:01 PM , Processed in 0.15083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