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11|回复: 5

仁、義、禮、智、信對內臟的影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1-2010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仁、義、禮、智、信對內臟的影響

彭鑫中醫博士

◎  一個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後,氣就正,氣正了之後,形就正。按照中國古代的中醫理論,人是有三部分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氣、神。形就是指我們的外形,氣就是指我們身體的經絡、氣血,神就是指我們的精神。對應到現代的科學,它認識到人體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組成的,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物質,對應的恰恰就是外形、肉體;能量,對應的就是中醫學理論裡氣的一個概念;信息,對應的就是我們的神,中西醫在這方面的認識是一致的。

◎  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和不內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風、寒、暑、濕、燥、火。內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內不外的就是飲食和生活起居

◎  一個人在正常狀態的時候,他是明智的;反過來,不知道自然規律是怎麼樣,任意妄為,其結果就是凶災。凶災的一個體現就是疾病,甚至會有一些絕症,實際上很多絕症是我們的內心自己造出來的。

◎  五常裡面頭一個就是仁,仁對應的五行是木,對應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長鶯飛的時候,也就是萬物生機勃勃的時候,它對應我們的心理狀態就是愛人。仁這個意思,就是愛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夠同情別人。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個生也是指愛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養生、養生,養了半天養的是什麼?是生,不是養死。生就是指的生機,生機就是指的生機勃勃的力量,對應的臟腑是肝臟。這裡的肝,並不是西醫的肝臟,而是指的包括臟器在內的身體的一種狀態和功能。臟腑、經絡和七竅都是連通的,我們的肝如果出了問題,它外在表現,肝開竅於目,眼睛就會出問題。

◎  要想病好,就必須把性格修改好。從哪兒修改?從孝順父母開始修改。為什麼?「百善孝為先」,人一旦孝順父母,火氣一下就退下去,火氣退下去之後,經絡就非常容易通暢,經絡通暢了,病自動就好。

◎  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理學家艾爾瑪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很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就是氣水實驗。他把人生氣、悲傷、煩惱所呼出來的氣蒐集好,把這個氣再通過一個管道,輸入到一個盛有藥水的瓶子裡面,這個瓶子的水顏色就會發生改變。他發現人憤怒的時候呼出來的氣,最後讓水變成紫顏色;悲傷的時候,水會變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顏色的水抽出來打到小白鼠體內,小白鼠在幾分鐘之內會抽搐死亡。這個實驗很明確的告訴我們,生氣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分泌毒素。

◎  人一生氣之後,緊接著就是疲勞,疲勞過後可能手腳就容易發麻。為什麼?疲勞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腳發麻就是末梢循環不好。我為什麼能把這個事情講得這麼清楚?因為我生過氣。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問題往往有的時候跟別人的問題都是相通的,別人的問題反過來,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這方面,中西醫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現代科學上也得到了印證。

◎  仁慈就會養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暢,氣脈就好,當然就長壽。所以養生,養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氣。

◎  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我們在生氣之後,還有個表現就是四肢僵硬,我們觀察嬰兒,觀察自然現象就會發現,人愈健康、愈年輕,筋骨都是非常柔軟的。愈上了歲數,筋骨就變得硬,就是緊張,所以在中醫學有句名言,叫做「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筋骨能舒展得特別柔軟,特別伸長有彈性,叫做長一寸,這個人的壽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個人經常生氣,他的經絡就會瘀阻、收縮,時間長了就會折損壽命。怎麼折損法?會導致各種絕症。所以得絕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醫學裡最怕的就是五行生剋。

◎  一個人肺氣不足,反推,在義方面就會出現問題。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時候,因為沒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別嚴重,以至於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紙。肺開竅於鼻,鼻子有問題,說明我們的肺有問題,肺有問題,對應的就是義方面做得不好。

◎  義的反面是什麼?就是過激。過激的行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義對應的就是精,精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裡,精是代表收斂,是秋天。秋天是落葉滿天,秋風蕭瑟的時候,這時是天地一派肅殺之氣,所以說金氣特別旺盛的人,殺氣也特別重。古人講的叫做殺氣,翻譯成現代話,就是這個人特別喜歡挑別人的毛病,用現代話講叫做「眼裡揉不下沙子」。這種性格的人,特別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經方面的病。金是剋木的,假如說這個人控制欲、挑剔別人這方面的習氣特別重的話,往往就會傷肝,而且還會傷得很厲害。

◎  金氣過盛的人再往下發展,那就是一派悲涼之氣,所以說中醫七情裡,叫做悲傷肺,一個人非常悲涼,會把肺氣給傷了。金氣過重的人要練習寬容和微笑。從今開始就練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為人只要一笑,全身緊張的氣就放鬆,臟器就得到舒展,臟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  悲是傷肺的,什麼是可以治療悲涼的?一個人往往陷在小我裡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裡面,就容易悲涼,特別容易悲傷,而且走不出來。當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時候,他就不是悲傷,而是慈悲。慈悲是什麼意思?就是無條件的關懷一切人。

◎  我們悲傷所有的情緒,歸根結柢還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來。你一旦走出來,就會發現這個身體跟著發生變化。把自己的愛心擴大,同時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有其他的責任,就不至於陷入一個小我當中。胸懷一打開,氣就跟著變化,氣一變化,外形、身體的疾病就會得到緩解。

◎  《黃帝內經》講,「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也就是說這個心在身體裡是主導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來是一個向上的,一個非常開放的狀態,這是自然狀態。假如是不自然的狀態,病態就是仇恨,仇恨會傷心臟。因為一般的恨心都是從心裡往外發的,而且這種氣是往裡聚的,特別容易導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  一個人的心要是處於一種歡喜的狀態,他的氣脈就特別容易通暢。我們觀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歡喜的。曾經醫學家做了一個統計,在三歲之前的兒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心脈完全通暢,沒有疾病,古人稱之為純陽之氣。而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中國人在全世界來講,笑的次數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著臉,笑容很少見。為什麼?我們好像特別嚴謹。實際上你的內心快樂了,身體就通暢,反過來身體好的時候,心態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態調整好,心臟的病就能得到緩解。

◎  一個人要想有智慧,第一個就是謙虛,就是能接受別人的意見。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就是「兼聽則明」,就是聽,所以腎開竅於耳,這是有道理的。一個人腎氣足,他的耳朵就容易聽進去別人的規勸,腎氣足的人也有智慧。能聽進去別人規勸的人,耳竅通了,腎氣就足,腎氣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國古人總結的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們的生活起居聯繫在一起的。

◎  傷腎。怎麼傷的?就是過度的房事把腎氣給傷了。「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主骨,骨骼強健是腎氣足的一種表現。第二個腎還主骨髓,腎氣足的人,整個骨髓是充滿的,脊柱這個髓跟大腦是連在一起的,這個人就聰明有智慧。相反,假如這個人經常把腎氣洩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腦裡的精華就會倒灌進入骨髓,大腦就不靈光,導致身體出現衰敗的狀況。所以腎氣不足,這是最根本的問題,五臟六腑的精華多餘的都往腎這邊儲備,腎就像身體能量的總銀行一樣,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納進來儲存好,以備不時之需。有了病之後,把這個能量調動出來用。

◎  精實際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腦力、智力、體力、抵抗力就會下降。用一個最簡單的比方,精髓,人體的腎精和骨髓就像身體防禦系統,防禦大軍後勤的給養。假如把這個給養軍餉全部給抽提沒有了,這個防禦大軍就會全面崩潰,以至於百病叢生,導致糖尿病、中風、子宮頸糜爛、子宮癌之類的,多種樣的病都出現了,實際上都與腎氣有很大的關係。這是最直接傷腎的方式。心態上跟腎氣有什麼關係?一個人腎氣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現就非常謙卑,也非常容易把別人的意見聽進去。相反,腎氣不足,這個人就會煩躁不安,自我感覺壓力特別大。

◎  恐懼會傷腎氣,恐懼翻譯成現代話就是沒有安全感。壓力大有很多種,第一種是工作量特別大做不完,第二種是別人對你的期望值特別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務。比如現在高考的學生,高考之前都有壓力。第三種壓力大是自己做了虧心事之後,怕被別人發現,公諸於眾。有個人貪了很多錢之後,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麼藥都治不好,結果抓進監獄之後,第二個星期睡得就特別香。因為人只要心態一好了,身體是自動恢復的,根本不用調整。

◎  信在五行裡屬土,它在四季裡對應的是長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這段時間,這個時間的狀態就是萬物孕化的時候。萬物孕化,所有事情的發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個人的誠信。我們做事業也好,做人也好,「人無信不立」,人要是沒有信,他是立不起來的。身體的狀態也是這樣,一個人假如特別誠信篤實,行動力特別強,心裡從不計較,他的腸胃就特別好。反之,特別容易計較的人,腸胃就不好。一個人只要一埋怨,就沒有行動力、就不想做事。

◎  人只要是氣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動,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動,脾胃就強健,胃口就好,吃飯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這個人就沒病了,這個人就完全恢復。

◎  仁義禮智信,實際上就是《弟子規》的濃縮,《弟子規》講的就是仁義禮智信。反之,《弟子規》也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西方有一種說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對導致的疾病。反之,我們用古聖先賢的這些教誨,來約束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經得的很多病給治好。這種治病方式不用花錢也不用吃藥,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話,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什麼意思?談天,就是指的天地自然規律的道理,道理是應在我們人身上的。《弟子規》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首先是讓我們恢復這五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恢復之後,生理狀態也恢復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  很多人覺得能通過房事來緩解壓力,甚至很多教科書上也這樣寫,特別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讀本裡面也這麼寫,這個寫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為什麼這樣講?第一傷精。為什麼他說是緩解壓力?因為人那時候五內俱焚,他想通過一種方式來發洩。男子女人都一樣,都有男女大欲,也是通過手淫,到最後把身體的精華變成液體都流出來。這樣精華就喪失,精華喪失之後,人們第一個表現就是大腦有空虛的感覺,大腦一下就空了,那種興奮性沒有了,甚至還有一點後悔和頹廢的這種狀態。前面是特別興奮,特別煩躁,後面是空虛,很多人就認為這好像是壓力減輕了,殊不知這是能量喪失的一種表現。人體的能量一喪失,所有的行動力就下降,身體就會不好。經常喪失能量,身體就沒有陽氣,病就來了。

◎  人的精實際上就是髓,精和髓,古人經常說精髓精髓,精跟髓是合在一起的。骨髓裡,我們的骨髓管裡面裝的全都是精華,這些精華物質用西醫學的眼光看來,這都是神經、中樞神經。中樞神經用什麼樣的東西來滋養?是腦脊液,也就是潤滑油。假如經常射精,男女都一樣,精華喪失特別多,這個油就少了,現在西方研究認為男人精液的成分,跟腦脊液的成分是一致的,這是很明顯的特點。人的精華喪失多了,腦力首先下降,第二個是臉色開始下降,變得像老人一樣,迅速的衰老。

◎  已經傷腎的中年人,該怎麼恢復?第一就是飲食,飲食吃補腎的食品。什麼是補腎的?像黑芝麻、核桃仁、松子,這些堅果都是補腎氣的,這是飲食裡面的注意事項,以五穀雜糧為主。第二就是運動,有一個運動叫做「五體投地功」,通過這個動作可以把身體給調整好。先是雙手合十,然後從頸椎,再到胸椎,再到腰椎,這些脊柱一節一節往下彎。為什麼要彎脊柱?脊柱實際上就是督脈,我們補腎氣,補的就是脊柱裡面的精華,所以經常運動,氣血就足。等彎到不能再彎的時候,雙手開始著地,然後跪下來,然後再起來。起來的時候先把腰直起來,然後再把胸椎直起來,再把頸椎直起來,再把頭抬起來,就是直腰是從底下往上一節一節的直起來。拜的時候,就是往下五體投地是從上面一節一節的彎下去,這有一個什麼好處?就是從上到下運動脊柱,這就是進行自我的整脊運動。

文章節錄自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68&web_rel_index=2115

內有影片可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2010 08: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0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錯的一篇文章。谢谢分享。还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0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棺材板

您好! 還有..謝謝觀看和回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0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福 于 17-1-2010 05:12 PM 编辑

「大道堂養生理論」節錄

劉教授重要理念與思路:


(1)、化繁為簡,以簡制繁。

(2)、中醫養生不治病,只調陰陽平衡,潛能自愈百病。

(3)、無為而治,無所不治。

(4)、聖人之心,即悲憫心、感激心、平常心、歡喜心,悟勇猛慈悲之佳境。

宇宙浩瀚,人生有限,來去匆匆,各有天命。大道乃自然規律;知音乃效法自然者。

養生理論

(1)     開心鎖,放平和出山。
        平和,才合乎天地運行的法則。天地平和無焦無慮,因而能長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敗毀譽,都不影響平和寧靜,做到來去自如,樂天知命,才能談養生。身外之物,無須戀之,讓它去吧!順其自然必有其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人評說,寵辱不驚。造福社會,輕鬆自在。

(2)     趕走奢欲,給平和讓位。
     人生莫過於食色二欲。食乃維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此二欲屬實欲,但也應適可而止。其他欲望為虛欲,隨緣而得,不可強求。知足常樂。「有即無,無即有」;「色即空,空即色」。「與世無爭,天下莫能與其爭。」釋迦牟尼則講:「利欲熾燃即是火坑,貪念沈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岸。」得之不足為喜,失之不足為憂。

(3)      靜心去躁,還平和本原。
        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鬆靜之道。心靜,才能去躁,沈穩才能避開輕浮之舉,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資訊和能量。煩惱生於不悟,才會為周圍之事煩躁。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虛幻迷住雙眼而煩惱。心靜則安。一靜去百愁,靜在苦中樂。人應與大自然同樣鬆靜才是平和的本原。老子講:「言多數窮,不如守中。」靜守心房,順乎自然。場靜,周圍亂也變靜;場亂,周圍靜也變亂。禁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和寫人生,真心修德性。不敢不律己。善緣三生受用。心平氣和,靜心調養身體,周圍的情況變得令人欣慰。這就是「場效應」,知曉者受益。

(4) 上善若水,養生之本。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起點即終點,終點又是起點。善與惡的意念是一種力。念力產生之後,必然回歸。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老子講:「上善若水,居辱得寵。」善的習性雖然柔如水,力大無窮。善良心態似柔和的水,養育著人的臟腑,使之平衡暢通。

       中國古代智者最理解善的真諦,言行不敢離善。善良和美德可以與天地共振。只有懷有善良的心地,才會保持鬆靜的心理,身心鬆靜才會接受宇宙間良好的資訊,才能與天地整體運動和諧,得到照應。

(5)    善養父母,滋養福根。
      有正電,必有負電。有物質,必有反物質。有時空,也必有反時空的存在。父母有形的精血構造了子女,兩者之間就必然有一種無形的「場」相聯繫,可稱為「生物場」。是無形的,就像磁場、引力場等雖然無形,但都是客觀存在一樣。父母對兒女之間的這種「場」稱之為「場根」。

        對父母善則根壯葉茂,否則根斷樹枯。凡是對父母孝敬的人,得道多助,平安常在。虐待父母之徒,絕無善終。贍養父母是人之根本,也是國泰民安的重要因素。

      中國歷代統治者都不敢輕視此事。中國傳統文化將不孝敬父母視為大逆不道,歷代政府刑法均將打罵父母定為十惡不赦的大罪。佛講「四恩報」:一報父母生育之恩,二報佛法僧三寶教誨之恩,三報國土養育之恩,四報眾施主施捨之恩。佛家把孝敬 父母、信仰、愛國、愛護民眾視為一體,是一種大善。

        因此,贍養父母不僅僅滋養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孔子講:人知道鬼神有好處,可以約束自己。

(6)     善待他人,以生福光。
         光是有一定波長的,人具有產生這種波長的功能。人感恩的意念或憎恨的意念,都會形成一種波長射向目標。幾千年來民間流傳的祝福或詛咒,就有這種作用。

        佛學將意念稱為念力。陽德主榮,陰德主壽。積陰德和壽命延長之間的聯繫究竟是一種什麼現象。陰德高的人,身上放射著一種光,德光。德光強,質量密度必高。這種陰德能量對維護生命肯定是有好處的。可以突破生命極限的設定。「陰德充盈,沖出五行」。

       人善心靜,養血益氣。甘願助人為樂,他們樂在其中,是一種天性的需要,也只有他們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悅和奧妙。善待他人不僅可以延壽、氣血暢通,還可以令面容秀美。古話:「相隨心變。善能使鬼變成人,惡能使人變成鬼」。此話千真萬確。

       人與人之間應以德報怨,不要以怨報怨。心積舊怨,何談養生?近些年來一些風氣不盡人意,一些惡意怨氣在市面上隨處可見。一日,我聞聽窗外一婦人送兒子上幼稚園,囑咐道:「兒子,可記住了,有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人家沒打你,可千萬別打人家啊!」可見不懂善的大道理,不僅害自己,也貽害後代。中國古代賢者把以德報怨作為修身養性的重要方面。保持一個豁達的心態,是有利於養生的。以善待人,以德報怨,心胸豁達。如果一有矛盾就忌恨,必傷心肺。善待他人必生福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0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      善待動植物,求其靈氣。
          人類經過對動植物的狂砍亂殺,遭到大自然報復之後,才開始明白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一致性。

       中國的先哲認為,動植物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與人具有相似的靈性。現代科學證明,植物也是有思維和情感的。動物與人同屬於生物,只是思維和情感表達的方式不同,而無本質的差異。動物的靈性與人的身體健康相關聯。中國古代有道行的人懂得這一點,因此視動植物為友,求其靈氣。修道之人愛惜動植物,養生之人也應如此。

         佛道兩家不殺生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動植物對人的幫助潛移默化,全在無言無形之中。平和的心態,可隨時接受大自然交換來的良好資訊,必有益處,其樂無窮。

      「善」是偉大的,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最具生命力的。佛、道之所以經久不衰,重要的一條是弘揚善。善是養生的階梯,沒有善就難以昇華。「悟」是人對宇宙運行規律感知。這種感知在人心中清淨之後,才能獲得。

      如果你不清淨,心中就沒有容真知的地方。而人一旦得到這種真知,養生也會獲得巨大的潛能。悟空則悟出事物的本源。缺少悟性的人,見識淺薄,根本不曉得道為何物。健康長壽須多因一果,缺少悟性難有善果。智者仁人用心靈去感知世界,因為這種感知的力量是無限的。成功靠「信義」二字。

       你吃他人,他人必吃你。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規律。「自然」指宇宙的大規律。懂得順其自然,才真正開始接近天地。誰離天地越近,誰就能更多地獲得天地的滋養。人生於天地之間,順則生,逆則亡。悟出天地之大道理時,才能在天地間長存。

       每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獨特之處,對一個人有用的東西,未必適合於所有人。因此,中國傳統養生觀念認為:人要去掉主觀干擾,尊重客觀反映。兒童喜歡在土地上滾爬,因為這樣可以向大地釋放「靜電」。兒童都喜歡在草地上翻滾,是去躁本能的反映,是回歸自然。


          回歸自然表現在方方面面,靠人們去體驗。例如想吃什麼,往往正是體內需要的物質;特別想睡覺,往往是身體過於疲勞;特別喜歡一個鍛煉場所,往往是這個地方的磁場適合於你,幹些自己想幹的事情。這就是養生順其自然的一種方法。
          心靜血清,血清無疾。

          中醫講,「肝開竅於目」。肝主條達,肝循環系統正常,眼袋不會鬆馳下垂,也不會浮腫鼓脹。通過調肝,使一些中老年人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眼袋漸漸地自然消除。與此同時,其他相關的疾病也漸愈。

       腎為先天之根。腎陽虛可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腎主骨,牙是骨之餘。」腎的強弱決定了牙齒的好壞。當牙生病時,往往是腎虛不固齒的表現。腎陰虛,牙根鬆動、畏冷畏熱、怕甜怕酸,各種炎症復發。此證經滋陰降虛火,7 日後牙齒的各種證狀即可消失,毋需拔牙。
       除此之外,肝火過盛,胃火上行也可引起牙痛。牙痛重在調腎。調理平衡 和諧人生老子講「聖人是順其自然的。」

(一)、人要與自然保持和諧;

(二)、人的身心要保持和諧;

(三)、人與人保持和諧。

如果人能夠保持這三種和諧,他的一生才之間要保是真正快樂的、健康的、長壽的。
(一)、 人是自然氧化的結果,所以當我們符合自然的時候,就是健康的、長壽的,當我們違反自然的時候,就是衰病的,或者是過早的夭亡。
          我們能夠學習天地的這種寬闊和鬆靜,少一點私心,少一點欲望,自然的就長壽了。老子講「天長地久、天之所以長,地之所以久,就是因為它無私無欲。」無愛無恨。對萬物一視同仁,平等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心裏很寬,深居簡出的人,身心都是健康的。往往斤斤計較的人是多病的。

(二)、與自然和諧。就是跟著太陽走。太陽醒了,我們就醒,太陽睡了,我們就睡了。只有和太陽保持了和諧,人的陽氣才能夠足。
         最好的預防非典的方法就是曬背,背給曬暖了,非常舒服。因為背為陽,特別男人的背是陽中之陽。如果覺得後背涼的時候,就意味著陰氣已經進來了。

        一年12 個月,一天12 個時辰,人有12 條正經,就是有12 條主要的經脈,經脈的開、關、興衰都是和地球在自轉時,位置對著太陽有關的。

      比如現在是9:35 分,是巳時,9—11 點,脾經最旺。11 點,到了午時,11 點—13 點為午時,心經最旺。晚上21點—23 點為亥時,三焦經最旺,三焦通百脈,三焦就是手少陽。23 點—1點,膽經最旺。少陽就是出生的太陽,尤其是晚上23 點到淩晨1點的子時,是膽經最旺。膽它沒有陽氣,所有的臟腑都是消極的。世界上的百歲老人,無論各自有什麼絕妙的方法,有一個是一致的,晚上9點鐘睡覺。實際上是正常的,再晚別超過10 點半,才能夠把膽氣升起來。晚上9 點睡覺,早上3 點起床。

    《黃帝內經》講「雞鳴之時起床」,清朝以來的皇太子,都是淩晨3點起床。太監跪在太子的門口反複喊「雞鳴即起,勤政愛民」他們都是晚上8 點睡覺。早起不可以晚睡。3點鐘是雞鳴之時,太陽醒了,你就可以醒了。9點鐘是亥時,太陽已經睡了,你也必須睡,你不睡就沒有第二天的能量。

     膽為陽、肝為陰,肝膽相照。肝膽為心之母,肝膽氣虛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心臟會突然停跳。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與自然保持和諧,還要注意四時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和人的身體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一年是24 個節氣,身體好的人,懂得修煉的人,節氣一變就有感應。身體很弱的人,節氣一變也會非常敏感。

      《內經》所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季節萬物生機勃勃,陽氣往上升,人借著天力來養自己的陽氣,秋冬季節天氣開始收斂,開始藏,人也要借著這 個大好時機來收斂、來儲藏。叫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一定要跟上四季變化的節拍。

       春天養陽,應該吃一些偏陽性的東西,比如說青椒、韭菜、蒜苗、蔥頭、豆芽,最好在春天時吃韭菜、雞蛋、松子、攤餅,這個養陽氣,是古代最推崇方法。秋冬可多吃一些養陰的食物,比方說柿子,柿子是收斂的,紅棗、花生、蓮藕、山藥、芋頭,特別是山藥和芋頭,應該是每天或幾天都要吃的食物。因為山藥是補腎健脾,芋頭是潤肺、滑腸、補血。

       春天要多走出室外。春三月應早點起床,寬衣披髮,穿衣寬鬆一點,到門外去散步。如果說春天陽氣沒有升起來,夏天人易感冒。春天人在行為上要多獎勵,少懲罰,因為是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

      夏三月早起床,不要嫌天長,使自己情志保持平和,讓自己的能量像花苞一樣含在裏面。人應該在樹下、在湖邊,在寬闊的地方走一走,散散步,使自己的陽氣能夠從裏透到外,如果在夏天沒有把陽氣養起來,立秋以後,就會因為裏面虛寒而得瘧疾一類的病。
      秋三月,萬物成熟,天高地闊,風也開始急了,此時和春夏不太一樣,春夏晚睡早起。秋三月是早睡早起,因為秋天室外有殺氣,睡得太晚易寒邪入體。春夏要把陽氣往外抒發,到秋天就要收回來,如沒有收回來,冬天就沒有什麼可藏的了。

    冬三月萬物閉藏,冰天雪地,要早睡晚起。冬天的時候老年人有太陽就出去鍛煉,沒有太陽就不能出去鍛煉。情志若伏若匿,半睡半醒。萬物都是這個狀態,不能醒,醒就會得病,以免陽氣走掉。一定要去寒就溫。冬天不能夠避寒就溫,春天就容易得病。不能夠著很冷的水,就連按摩都不行,冬天按摩後背,春天必然會得病,而且一得病就是一年,因為人的後背是藏陽的地方,按摩會擾動了陽氣。所以冬天一定要保證自己的陽氣,儘量的藏。如果冬天傷了腎,春天渾身沒有力氣,腰腿軟。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淩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黃昏是秋天,深夜是冬天。

      晚上9—10 點鐘要睡覺。因為9 點鐘已經是初冬了,11點是寒冬臘月,晚上不睡覺就相當於穿了很單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裏站著一樣。有寒必有虛,陽氣被耗,寒就進來。所以我們應該和天時是對應的,否則,我們就離自然太遠,病就很近了。人自身的和諧首先是臟腑的和諧,人違反了自然,就會出現九竅內閉,眼睛不好使了,耳鳴、耳聾,鼻子聞不到味了,舌頭不好使了,大小便失禁,這些情況都是人違反了自然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人沒有保護好陽氣,因為九竅是用氣來推動的,當氣機受到破壞,就會發生剛才所說的情況,內經講,人的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太陽失常,萬物就難以生存,人的陽氣失常,就會折壽而亡。衛氣?比如禮堂裏開了空調,有些顧客就感覺到冷,這就是衛氣起的作用。如果說衛氣足的時候,就能夠相應的抗擊寒氣。衛氣不足,人就會生病。你突然進入了冷的空氣,千萬不要鬆心。馬上要形成一個意識,全身的毛孔馬上關起來,有的時候,我們洗澡,洗熱的時候,一出來,感覺有點涼,你一鬆心,就感冒了。一定要有一個意識,全身的毛孔緊閉,呼吸逐漸停止,這就是衛氣給你形成了一個保護層,馬上穿上衣服以後,陽氣就不能外泄,就不會感冒了。不要說話,說話是耗陽氣的,應該靜下來,渾身的毛孔緊閉,讓陽氣不外越,寒氣不進來。晚上睡覺,開窗了沒有?開空調了沒有?開風扇了嗎?開了。十有八九,就傷了衛氣。人在睡著的時候,體溫逐漸的低下來,人為了保護自己,從體內升起了衛氣。如果開窗開空調,或者是吹風,就把衛氣給吹散了,吹散了以後,人體陽氣又升了出來,又吹散了。這樣一夜過去就把人體的陽氣給掏乾了,寒氣就進來了,早上起來,渾身僵硬,臉色發黃,重者偏癱。到夏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古代養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晚上睡覺,不管是春夏秋冬,是關門關窗,不能透風。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早上起來,很有勁,很輕鬆,很高興。當你開窗睡覺的時候,渾身緊得要命,一兩天都緩不過來。太熱的時候怎麼辦呢?應該是先用空調把房間吹涼,然後沖完澡,馬上進入房間睡覺,這個涼的溫度至少可以保持一個小時,你已經睡著了,一個小時你的體溫已經下來了。如果遇到非常熱的天,半夜熱醒了,那你應該把衣服穿好,披上毛巾被,把空調打開。降溫,空調關上,接著再睡。陽氣很虛的時候,四肢就開始浮腫不休了。

        人要辦工作、要幹事,不能夠太煩累。太煩累就會形成虛陽外越。老子講「靜生智,定生慧」。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應該養成一種靜和定的生活習慣。保持一個鬆靜的心態,處理事情的時候,才會事半功倍。起居有節,這才是養生之道。

      在中國的土地上,誰的中國文化含量最高,誰的生命力就最長,做的最好。不要把自己搞得非常繁忙,那樣會耗掉陽氣。真正做事業的人,不管是做哪一行,都是應該深居簡出,養護陽氣。當你把陽氣養護足的時候,氣色白裏透紅、顯得非常愉悅。

  保護陽氣,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要記住:不能生氣!特別是癌症患者千萬記住,別生氣。諸葛亮三氣周渝,孔明是懂得醫術的,他用了這樣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特別是癌症病人,你康復了,一切都應該把他放下,沒有值得生氣的事。要保住陽氣,不能生氣,這是我們人生要注意的一個大問題。


轉載自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簡)製作

pdf文挡下载http://www.amtb.org.tw/pdf/ddt.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8-2025 05:12 AM , Processed in 0.1778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