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135|回复: 171

~ 中秋节快乐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8-2008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来讨论有关中秋节的话题。。




好吃的月饼。。
在谷中成买的。。



tiramisu口味,本人觉得卖相比味道好。。




多情苹果,很好听的名称。。
里头是莲蓉蛋黄,是四粒中最喜欢的




冰镇留连。。很特别的口味。。
味道很重下,留连芳香




冰皮豆沙,不错下


好吸引的catalog..


[ 本帖最后由 oxgen 于 14-9-2008 11:4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08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人的月餅和大馬的不一樣咯

綠豆椪是台灣的傳統月餅,有種懷舊的感覺,綠豆碰都是傳統中最象徵團圓意義的月餅,永林的素食綠豆椪一年四季都有在做,廣受歡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餅的故事

中秋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秦和時已有餅類糕點興起.由三國.南北朝到唐宋時期,糕點發展異常迅速,到了北宋便有月餅的製作,殊不知.月餅在歷史上還為農民起義立了一大功呢!

相傳,元朝末年,人們忍受不了元朝統治者的奴役,為了起來反抗殘暴統治,朱元璋起義時,足智多謀的軍師劉伯溫為其獻策,利用中秋節舉家皆食月餅的機會,將寫有起義的時間的紙條夾在月餅餡中,以此暗中串連,傳遞情報,約定在中秋之夜,一呼百應,家家戶戶齊動手,共同推翻元朝統治者的殘暴統治,並獲一舉成功.從這個故事得側面說話,中秋吃月餅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早已遍及華夏.

關於月餅的來歷,我國民間還有這樣一的美麗的傳說:相傳七仙女回天宮時給董永留下一個兒子.有一年舊歷八月十五日,這個兒子想和同村裡的孩童們玩,但孩童們說:「你是個沒有媽媽.沒有教養的孩子.」七仙女的兒子便跑到村外大哭的喊:「媽媽,你在哪裡,快來接兒!」這哭聲驚動了天神吳剛,吳剛扮成村夫來到村頭,給七仙女的兒子穿上登雲鞋,讓他飛上天宮.

七仙女見了兒子,既悲又喜,又親又抱,眾姐妹也迎上來歡迎這位從人間來的小外甥.七仙女親手用核桃仁.花生米做成餡兒,按圓月的樣子做成一種餅給兒子吃.

誰知這件事傳到玉皇大帝的耳朵裡,他氣七竅生煙,馬上下令把吳剛罰到月宮裡去砍桂花樹,永世不得離開.又沒收七仙女兒子的登雲鞋,用麒麟把他送回人間.回到人間,他如同做了一場夢般,只對母親做的那口仙餅還記得清清楚楚.後來他做了官,就叫各州縣的百姓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都來仿做這種餅,擺在月亮下面,表示對親人的懷念.因為餅像十五的明月,因而人們將它叫做月餅.
http://www.geocities.com/tokyo/shrine/6137/from4.htm

吃月餅的傳說
月 餅 象 徵 團 圓 , 是 中 秋 祭 月 和 拜 土 地 公 的 必 備 祭 品 。 而 中 秋 節 吃 月 餅 的 習 俗 , 是 由 元 朝 末 年 流 傳 下 來 的 。

相 傳 當 時 中 原 人 不 甘 受 蒙 古 人 的 統 治 , 有 志 之 士 皆 思 起 義 抗 元 , 然 欲 整 合 反 抗 的 力 量 , 卻 苦 於 無 從 傳 遞 消 息 , 所 以 劉 伯 溫 便 想 一 計 策 , 散 佈 將 有 瘟 疫 的 流 言 , 要 人 們 於 中 秋 節 買 月 餅 來 吃 以 避 禍 。 大 家 買 了 月 餅 回 家 後 切 開 一 看 , 裏 面 藏 了 紙 條 寫 著 「 八 月 十 五 夜 起 義 」 , 於 是 民 眾 紛 紛 響 應 , 因 而 一 舉 推 翻 元 朝 。 月 餅 因 而 成 為 中 秋 節 的 應 景 食 物 。

月 餅 大 致 可 分 平 式 、 蘇 式 、 台 式 、 廣 式 四 種 。 平 式 就 是 北 平 的 月 餅 , 作 法 如 同 燒 餅 , 外 皮 香 脆 可 口 ; 蘇 式 月 餅 外 皮 吃 起 來 層 次 多 且 薄 , 酥 軟 白 淨 、 香 甜 可 口 , 外 皮 越 鬆 越 白 越 好 ; 廣 式 月 餅 的 外 皮 和 西 點 類 似 , 以 內 餡 考 究 著 名 ; 傳 統 臺 灣 月 餅 又 稱 月 光 餅 , 以 蕃 薯 為 材 料 , 口 味 甜 而 不 膩 , 鬆 軟 可 口 。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moon/html/eat.htm


月餅之溯源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所食,由於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經異化成中秋節食品和禮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出現,根據《洛中見聞》,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經提及:「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當中的「小餅」也即是月餅。而「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物,後來才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相傳元朝的時候,漢人在元人的統治下苦不堪言,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軍控制嚴密,義軍無法傳遞消息,為此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作為起義的訊號。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提及:「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可見月餅於當時流行於民間。清代已有詳細記述月餅製作方法的書籍。清楊光輔即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月餅分類:
    * 按產地:京式、廣式、蘇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等;
    * 按口味:有甜味、鹹味、咸甜味、麻辣味;
    * 按餡心:有蛋黃蓮蓉、五仁、叉燒、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水果月餅等;
    * 按餅皮: 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
    * 按造型:又有光面月餅、花邊月餅和孫悟空、老壽星月餅等。
    * 新款月餅:
          o 冰皮月餅:特點是餅皮無須烤,冷凍後進食。
          o 果蔬月餅:特點是餡料主要是果蔬,餡心滑軟,風味各異,具清新爽甜的風味。
          o 海味月餅:內含鮑魚、紫菜、鰩柱等,口味微帶鹹鮮,以甘香著稱。
          o 納涼月餅:是把百合、綠豆、茶水糅進月餅餡精製而成,有清潤、美顏之功效。
          o 椰奶月餅:以鮮榨椰汁、淡奶及瓜果製成餡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較低,口感清甜。
          o 茶葉月餅:又稱新茶道月餅,以新綠茶為主餡料,口感清淡微香。
          o 保健月餅:對身體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有人蔘月餅、燕窩月餅、鈣質月餅等。
          o 象形月餅:外觀形象生動,受孩子們的喜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9%A4%85

月餅象徵團園,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末年蒙古人為了怕漢人造反,不准民間私藏武器。漢人雖想起來反抗,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每戶都得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於是大家爭先恐後的購買月餅來吃。回到家中,掰開月餅,發覺裡面藏張紙條,上面寫:「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台灣早期,月餅市場常見的只有兩種,豐原月餅(綠豆椪)及台式糕皮月餅。豐原月餅鹹鹹甜甜的綠豆椪內餡主要由綠豆沙及肉燥組成,銷售至今仍是長紅。台式糕皮月餅的內餡大多離不了棗泥、黃蓮蓉、烏豆沙、鳳梨醬、伍仁(加肥肉塊、冬丁等)、椰子、可可亞等不超過10種口味。月餅製作特色,因地而異。較為人熟知的有所謂蘇式月餅、廣式月餅、京式月餅、平式月餅、潮式月餅、傳統台灣月餅等等…:蘇式月餅多是酥皮,油多糖重,鬆脆香酥;廣式月餅重糖輕油,皮薄餡美,不易破碎,適宜饋贈,而外皮和西點類似;京式月餅素油素餡,且多為硬皮;平式月餅則是北平的月餅,作法如同燒餅,外皮香脆可口;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食之鬆脆滋潤;傳統臺灣月餅又稱月光餅,以蕃薯為材料,口味甜而不膩,鬆軟可口。另有一種產於東北的「套月」月餅,專供饋贈之用。最大的底盤直徑約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縮小,一套嫦娥奔月的連環畫。

西元1986年後,國民所得提高,讓消費行為開始受到改變,使得從前過往越大越好的觀念逐漸轉變為精緻,因此小月餅應運而生,則體積縮小為一般月餅的1/4。
http://taipedia.cca.gov.tw/index ... A%E6%9C%83%EF%BC%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節 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太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關於中秋節來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留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並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成仙升天。嫦娥知道後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1]

各地中秋習俗
    * 賞月。
    * 吃月餅。
          o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
    * 玩燈籠。
    * 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 在廣東各地,中秋賞月時常吃月餅、柚子、芋頭、栗子、菱角,月光餅也時有所見。
    * 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
    * 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
          o 在香港,會有人到公園燃燒蠟燭。
    *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

浙江東部

在浙江東部,與全國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並且傳統上名稱也是直接叫「八月十六」,與端午、重陽、冬至不同。

台灣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中秋節變質 月餅烤肉成新寵

在台灣,陰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台灣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在中部尤為興盛。其來源的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這習慣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2]

另外,同時期臺灣兩家知名烤肉醬進行廣告宣傳戰,進一步炒熱中秋烤肉氣氛。其中一家打響著「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口號,近年在臺灣由南到北,即使是公寓或大樓的都會居民或是鄉村民眾,也會在中秋節當日選擇公園、路邊、海邊或自宅陽台、屋頂等地舉辦烤肉活動。近年來於台中市、宜蘭縣等更舉辦中秋封街烤肉。

朝鮮半島

朝鮮語稱中秋節為「추석(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韓國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中秋在南韓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三天假。過去交通未發達之時,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時至今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南韓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食用松片。

越南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稱爲Tết Trung Thu(節中秋。「節」為喃音,「中秋」為漢越音)也有人稱其為 Tết Trông trăng(望月節)。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日本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栗明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つきみ)」,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芒草(すすき)、芋(里芋さといも)、栗(くり)等。

中秋詩詞

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其中宋朝詞人蘇軾所寫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為人熟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A7%8B%E8%8A%82

[ 本帖最后由 佐竹 于 18-8-2008 10:3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http://www.china.com.cn/ch-jieri/zhongqiu/1.htm

[ 本帖最后由 佐竹 于 18-8-2008 10: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http://www.china.com.cn/ch-jieri/zhongqiu/1.htm

[ 本帖最后由 佐竹 于 18-8-2008 10: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8-2008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oxgen 的帖子

很漂亮的月饼。。。
现在的月饼真是日新月异。。。
很好奇那个TIRAMISU是怎样的味道。。。
不过我不喜欢吃月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佐竹 的帖子

大佬。。。你贴这么长。。。
谁有眼力去看。。。
我skip掉你的一个两个。。。
可以直接简略吗?
我很想看下那个绿豆月饼里面的馅是什么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08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b_line84 的帖子

練練眼力,充實一下文化知識嘛


這是裡面有肉的




這是純綠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好奇tiramisu的那个
还是喜欢original传统的形状很有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吃咯!除了月饼,还有芋头,牛角,甜糯米等等。哇!又流口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花生包 的帖子

甜糯米?你是福建人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8-8-2008 08:51 PM 发表
甜糯米?你是福建人哦?

你厉害咯....什么你都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kai80 的帖子

好說好說。。。難道你也是?福建人拜月亮時,都會用甜糯米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拜中秋:

中秋節祭月之禮由來已久,民間於中秋節也會祭拜「太陰娘娘」。在月亮升出來之前,民眾在自家門口對好月亮出來的方向擺設香案,祭拜太陰娘娘,拜月的供品主要是月餅、應時的水果、糖果、清茶等。

祭月也是民間供奉嫦娥的習俗,形式主要是「祭月」。

自古以來,民間視月亮為神靈。拜月亮大都為祈願,而若心中願望達成,則需再擺一次香案酬謝月神的幫助。民間拜中秋的習俗,是向天空膜拜月亮。祭品方面,包括芋頭、綠柚、菱角、月餅及合時果品等;祭具方面,主要包括香燭、壽金、大光寶等衣紙;拜中秋是拜日月之神,所以,最重要是買一個「日月牌」,日為太陽之神,月為太陰之神。到了吉時,就開始焚香祭祀,誠心許願,拜完就可以燒衣,之後一家人就一邊賞月,一邊共享拜過神的食品。

《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而某些地區的祭月方式是拜祭「木雕月神像」,即是用桂木刻版印成的「月亮神」,或稱作「月亮紙」,據悉在月亮升起之前,先朝向月出的一方,把「月亮紙」貼好,之後將一些合時的果品準備好,在月亮升起隨即燃點斗香祭拜,婦女及兒童先拜,男人後拜,之後就把月亮紙燒掉,再把供品分給每位家人享用,就算不在家的,也要留他一份,以求大吉大利,此外,未婚男女亦可在月下焚香乞求月老助其撮合姻緣。

http://www.41888.com/2008/07/13/620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聽香:

「聽香」是古代由福建閩南地區的習俗,并流傳到台灣。

先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表明心中想預測的如感情、財富等事情,在請示(擲筊杯)了出門應前行的方向後(也可靜立在屋里聽香),就拈香出門了。

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的談話、歌唱等聲,均可就此預測所問之事。再就地擲筊杯請教神明答案是否如此。如果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至獲得神明示是的答案為止。

聖筊:為一平一凸,一陰一陽,表示對、是、同意。

笑筊:為二平面者,即二陽面,表示否、不是。

陰筊:為二凸面者,即二陰面,表示否、不是。

擲筊次數:擲筊一般為求慎重準確,以連三次聖筊為準。

「聽香」的習俗,也有以正月十五元宵節進行的。

而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取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偷取成功則表示她可得到美好的愛情。

http://www.41888.com/2008/07/13/620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08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中秋节我都是吃很少月饼的................
很甜我不是很喜欢吃.......
我吃的是炸芋头月饼.冰皮月饼
又令我想起文德甲的一间面包店卖的月饼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8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8-8-2008 09:20 PM 发表
好說好說。。。難道你也是?福建人拜月亮時,都會用甜糯米的吧?

对不起哦.............我不是
我外婆是.....但没用甜糯米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08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什么爱吃月饼的叻!!!但麦可司的tiramisu月饼我都爱吃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08 10: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oxgen 的帖子

那个tiramisu月饼在那里能买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1-2024 01:51 PM , Processed in 0.18313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