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各位为什么会来马来西亚呢?

[复制链接]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5-7-200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著華資銀行寡頭壟斷 合併計劃外資得利 - Thursday, April 19, 2007






國家銀行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將國內的銀行合併成「3大3小」,目前我國有9家銀行,若要達到國家銀行的目標,這意味著接下來,合併行動還會進行。不過,一名不願具名的外國大學教授兼商學系主任認為:「我國僅剩的兩家華資銀行,合併在一起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他們或許會各自尋找策略夥伴。」

他認為,大眾銀行的發展較強,再加上目前又通過香港進軍中國市場,已為將來發展舖路。

「而且,大眾銀行在銀行界的聲譽與競爭力,都不在馬來亞銀行之下。若華資銀行在下一波的合併中,只能併剩一間,估計應該會是大眾銀行。」

他說,會被併購的都是一些比較小型的銀行。豐隆銀行就比較「危險」,因為他們的業績比不上大眾,而且外國資本也不及大眾銀行多。

「不過,銀行合併都是由政治主導的,巫統應該不會介意豐隆銀行成為第二家華資銀行。」

目前,大眾銀行和豐隆銀行分別開拓海外市場。大眾通過香港亞洲商業銀行,進軍中國市場,因為通過香港銀行可以減少進軍阻力。而豐隆則瞄準越南、印尼和泰國這類開發程度相對較低的東南亞市場,開拓投資商機。

這兩家銀行衝出大馬,是基于銀行業在法令和政治因素導致「綁手綁腳」,還是經濟考量?

他指出:「大眾銀行到海外投資主要是經濟導因,而不是要離開馬來西亞。因為大馬的銀行業已經飽和了。而且在大馬搞銀行業需要符合本地的股權分配以及國家銀行的條款。譬如說,政府會規定你可以開多少間分行,設立多少架提款機。」

曾在福華銀行工作多年的前報人潘興才認為,若本地銀行持續合併,將導致寡頭壟斷,到時候真正的得益者會是外資銀行。

「其實在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小國家,根本不需要將銀行合併,政府應該要允許不同的銀行服務不同的社群,也可以鼓勵他們自由競爭,然后再以自由市場去決定他們的未來。」

「你說合併會使銀行更穩固,但是你看一間擁有200年歷史的英國霸菱銀行,因為一個叫尼克李森的人,可以在短短幾個月內垮掉(霸菱銀行于1995年2月6日宣告破產)。所以就算銀行再怎么大,缺乏管理素質還是會關門大吉。」

資深銀行界人士林源瑞局紳也認為,今年隨著本地金融領域對外資銀行的自由開放,無形中對本地銀行造成一定的衝擊。

「除了大型銀行有能力應付外,其他中小型銀行顯然更舉步艱辛,不得不尋求策略夥伴來扭轉本身的劣勢,因此首輪銀行合併風便相繼在20世紀末展開,以期從合併計劃中獲取更高的效益。」

他說:「2006年12月8日,前財政部長敦達因便說過,我國開放金融業近在眉睫,一直受到保護的本地銀行業無論是否已做好準備都必須面對它。銀行是借錢的生意,只有掌握龐大的資本,才能經得起競爭。」

林瑞源也引述了,鑫資金投資公司董事經理張國林的看法,銀行併購已是全球化的趨勢,在亞洲的中國,大型外資銀行紛紛搶購該國銀行股權,以藉此打入其他大市場。

外資銀行給予本地銀行最大的挑戰,主要是人力資源、科技系統以及客戶服務。這3方面一直是本地銀行的弱點。

外資銀行的到來意味著,本土銀行必須強化這些領域,以便能與外資銀行一爭長短。

對此,林源瑞抱持樂觀的看法。

「其實外資銀行可以為本地銀行帶來營運上的專業人士,增加交叉銷售的契機以及提高外資對本地市場的信心,進一步也可協助本地銀行打響品牌。」

「新一波的合併為銀行帶來契機,它將能為我們提供機會接近新市場,銀行可利用新的傳輸管道跨界經營生意。」

因此,全球化對本地銀行業來說,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即可能威脅本地銀行的存亡,把實力不強的本地銀行擊垮,也能發揮市場功能,將無法面對競爭的業者淘汰出局。

我們不可能阻擋全球化的到來,唯一能做的是加強本身的實力,包括學習外國銀行的專業營運管理,減少政治的干預。

政治氣候左右銀行發展

馬來西亞政治氣候的轉變,也影響著華資銀行的發展,特別是在過去4年中,國家銀行主導銀行合併,當時主要的論述是質疑到最后會剩下多少家由華人控制的主導銀行。

潘興才認為:「銀行業是管理錢幣的行業,因此,為了應付競爭,管理的素質非常重要。土著銀行,若不是政府在背后協助,已經倒了幾次。」

「若新經濟政策中以種族為主的經濟模式,繼續落實下去,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會被削減。管理素質能否提升,我國的銀行業能否在沒有政府保護的海外市場跟其他銀行競爭,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林源瑞覺得馬來人逐漸控制銀行,歸咎于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團結問題。

他說,在1960年代之后,隨著土著銀行的建立,馬來亞銀行與合眾銀行大改組以及政府參股后,華人經理與行員,漸為馬來人取代。

「如今巫裔同胞控制的銀行已超過70%。這種不平等的現象應歸咎于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團結問題,無法為華人爭取贏得之權益。」

受種族鉗制 非適者生存

1966年,土著銀行成立,意味著馬來人進軍銀行業的重要里程碑。如果土著銀行倒閉,意味著馬來人進軍金融業失敗,另外,土著銀行也是發放貸款給馬來人企業的主要管道。

這也是為什么土著銀行成立以來,面對土著金融醜聞還有金融風暴這兩個創痛,依然可以屹立不倒的緣故。

最近,政府也允許土著聯昌將南方銀行併購,成為今天全馬第二大的土著聯昌銀行。

雖然我們一直希望能夠打破種族政治的鉗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重要的銀行業中並不見得是適者生存的。

1989年修訂的《銀行和金融機構修訂法令》(BAFIA 1989)賦予國家銀行和財政部長極大的權力去處理銀行業的事務,其中包括,限制個人在合法金融機構所能夠持有的股權即不得超過10%,而一家公司不可持有超過20%的銀行股權。

此外,5%或以上的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股權轉手,需要獲得財政部長的同意。另外,在未獲得國家銀行的許可下,任何人都不得受委為董事、也不得展開股權收購、併購計劃。

在法令通過之后,曾經引起爭議,認為法令賦予國家銀行和部長相當寬的權限。

一名不願具名的外國大學教授兼商學系主任指出,這項法令在通過時確實引發討論,但是隨著金融風暴發生之后,大家忙著要補救我國的金融體系,爭論就平息下來了。

「國家銀行主導銀行業的股權轉移、併購等事宜是正常的,因為所有的國家銀行都扮演這類角色,但在大馬的問題是,政治因素常常左右成果。」

政經掛鉤 銀行消失

在我國,由于政經掛鉤已久,常常不同政治勢力的斡旋,會延伸到商業之內,商場變成政治場域的延伸。

其中最顯著的例子,莫過于馬聯銀行的「消失」與豐隆銀行的「誕生」。1987年的巫統黨選,馬聯工業銀行主席邱繼炳支持反對派的東姑拉沙里,而東姑拉沙里以微差票數敗在馬哈迪之下。這一戰,也決定了一個銀行家的命運。

1993年,邱繼炳不得不將他在馬聯工業銀行的全部股權,賣給郭令燦。過后,馬聯工業銀行易名為豐隆銀行。開始了政治與經濟的聯婚。

此外,前副首相拿督斯里安華被革除官職及黨職后,與安華關係良好的銀行家童貴旺,也被迫將聯合萬友銀行易手,併入馬來亞銀行的版圖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7-2007 03: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rang_Utan 于 5-7-2007 06:31 PM 发表
不要再迷信华人还控制着大马的经济,马来人已控制战略性的行业如银行、交通、农业和矿业。
华人只在制造业和零售业挣扎生存。


这个我赞成。
很多华人还自以为是,其实早由马来朋党控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Orang_Utan 的帖子

那您说的,要华人多生、参加军队、政治…就不是妄想了?你觉得打算花几年的时间?然後按照他们订出来的不公平游戏规则,你觉得可能会出一个华人的国防部长吗?即使在号称种族大熔炉的社会,黑人都要很拼才不会被歧视。

当然,我们不否认政府控制很多关卡,但是,经济是华人唯一的一把剑。就看怎么用,还要看敢不敢用。
而所谓的经济,并不是单指金融…若单纯的从金融角度,当然会拼不过政府的政策。

来马来西亚住一阵子,据我的观察,有钱人、做生意的人,还是以华人居多。
前阵子,星洲日报新闻,相首指出新经济政策还不会终止,因为还不能达到土著30%的目标。
那70%呢?是谁拿去了?我想大多数应该在华人的手上。没有60也有50。

印度有一个人叫甘地,推出一个叫“不合作运动”,迫使掌握军队的英军让步。
美国的黑人,出了一个金恩博士。
马来西亚呢?谁出来反应这问题?还是一下子说这个不可能,因为马来政府怎样又怎样…那个不行,因为怎么怎么…

方法是人想的,就怕想得出来,没人敢做,不是吗?
因为,这样做就得付出代价。不小心,会造成种族之间的冲突。
没有人可以承担这个责任…
如果马来西亚华人出现了一位如甘地、金恩这样一呼百应的华人,推出一个经济不合作运动。如果这个运动的范围,可以大到连郭鹤年、林梧桐等大人物都响应,小到一家小小的零售商…一个简单的动作,不请马来人。我们可以等著看,是谁要跳脚。
前阵子,星洲日报提到公务员调薪,好像有一百多万的公务员吧??忘了数据…假设两百万是公务员。马来西亚人口约2千6百万,马来人约60%…大概1千5百万。若两百万公务员都有一个家庭,平均一家算四个人,那有八百万是靠公家养,那七百万是靠私人界的企业…
马来西亚还是以劳力为主的国家,单单一个罢聘的动作,就足以撼动国家的本…如果,华人再罢市一个星期呢?所有华人从股市撤资呢?
当然,这些动作是要事先规划,把伤害降到最低。


冲突并不是解决的唯一办法,但是,会是最快有反应的办法。
只是,现在看来,华人应该不太可能会这样做。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8-7-2007 10: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7-2007 0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astcws 的帖子

不算官聯公司也超越官方數據
林德宜:馬來人崛起無可匹比


【本刊陳慧思譯寫】爲捍衛學術自由宣布辭職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德宜說,就算扣除政府關聯公司的股份,馬來人的股權仍舊達到23%至24%,超過官方宣布的18.9%;此占有率尚還不包括馬來人擁有的外國公司股份!



《太陽報》(The Sun)今天刊出在10月4日專訪林德宜的內容,林德宜在專訪中說:“就算你把政府關聯公司(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官聯公司)取走,只沽取馬來人公司,即馬來人有限公司的股權,然後你再加馬來人托管的公司的股權,就是18.9%再加另外的4%到5%了。所以,占有率已提高到23%或24%。”



他補充:“另外,這還不包括馬來人擁有股份的外國公司,即馬來股權以外國人作爲代理人的公司。”



林德宜也指出,縱觀全世界,沒有任何“被邊緣化的族群”崛起的速度可匹比馬來人;不過,他也說,新經濟政策只惠及中上階層馬來人,貧窮的馬來人並沒有因新經濟政策受惠。



10月3日媒體大肆報道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Asian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Institute,簡稱“ASLI”)旗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報告《企業股權分配:過往的趨勢與未來的政策》(Corporate Equity Distribution: Past Trends and Future Policy),指土著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早已超越新經濟政策要追求的30%目標,達到45%。



首相阿都拉巴達威後來舉首相署經濟策劃組(Economic Planning Unit,簡稱“EPU”)數據,抨擊上述報告具誤導性且不負責,土著在股市股權並未達45%;報告將政府關聯公司歸類爲土著企業公司並不正確,因爲這些公司並非土著所有,其營收會直接進入國庫造福人民。



在巫統政治人物和馬來社會特定群體的壓力下,前天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主席米爾占馬哈迪(Mirzan Mahathir)發表聲明,宣布收回這項由公共策略研究中心作出的研究報告。林德宜緊接著在昨天宣布辭去研究中心主任的職位,以捍衛學術自由。



林德宜不向政治壓力低頭、辭職捍衛學術自由和學術人員尊嚴的決定獲得各界高度贊揚,《太陽報》今天刊出的專訪全文如下:



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ublic Policy Studies)去年九月成立,它有本身的研究夥伴,這些研究員是從全國和國際中大幅度吸納。



它的第一個計劃是完成一個稱作“第九馬來西亞計劃建議”的報告,這份報告在今年二月提呈予政府,作爲政府公布第九馬來西亞計劃前的考量。



這份報告聚焦在該中心視爲優先領域的五個範圍,即公共服務、教育改革、低收入社群狀況、居住森林的邊緣化族群特別是比南族(Penan)的狀況及企業資産。



雖然這份報告早已廣泛地流傳,但是該中心並沒有取得任何反響,直至企業資産課題—《企業股權分配:過往的趨勢與未來的政策》的其中一個章節――刊登在媒體。



10月4日在其辦公室舉行的訪談,該中心首腦林德宜說,雖然對該中心而言,公共服務遠比企業股權更重要,但是後者仍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他說:“當你跟投資者、銀行家和在經濟領域內活動的人交談的時候,你會聽到有關這方面的言論。因此,這不是一個學術課題;這是一個早在它的目標(30%土著股權)設定時就已經被多方論及的課題。”



“我們在研究中做的是把重點放在新的資料、新的方法,我們已經達至我們認爲決策者有興趣知道的結果。”



訪談摘要:



《太陽報》:你對這個報告招致的批評感到驚訝嗎?



是的。我必須說,首先我們沒有預料到反應會這麽激烈。我們做的是客觀的學術研究,我們以最好的意圖做這項研究。我們不是任何利益或組織的爪牙,這個中心是一個獨立、無種族性、中立的團體。我們支持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也支持我們所用的方法。我們樂意就我們引用的方法和诠釋,以及我們認爲政府引用的方法狹隘、過時和不現實展開討論,做技術性的討論。另外,我們也樂意跟學者和技術人員坐下來討論這些事情。



《太陽報》:這個中心是否首個認爲政府的方法過時和具局限性的組織?



我認爲個別學者過去曾間接提及,但是,在我的認知當中,我們的中心是首個研究這個課題的團體、智囊團、研究組織。



《太陽報》:你對報告完成後得出的結果,即土著的股權高達45%感到驚訝嗎?



驚訝,也不驚訝。我必須說,我們認爲政府開出的18.9%是低估了;但是我們沒有想到,以我們的诠釋作出的研究會得出這麽大的數字。



我也必須說,這個大數字顯示政府已經成功重新分配以股權來衡量的財富;因此,這是政府應該感到驕傲的事。這個由國家其他族群共享的發現,也可以減少(一些團體)的關注和不安全感。



所以,我們的批評者指責我們擁有特定議程,我們感到有點驚訝。我們唯一的議程是中立分析,以便爲政策的擬定提供學術性參考。



(我們是說)股權分配的目標,這非常明確的目標――按照我們的方法――已經達成。



《太陽報》:在新經濟政策而言?



企業股權目標已經達成,我們不是說新經濟政策的其他枝節目標都已經達成;但是在股權方面,我想它已經達致其目標且成功。



但另一方面,我要強調的是,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的被邊緣化族群,像馬來人一樣起來得這麽快,並且達致如此這般經濟、社會與政治上的地位。我不用“主導”這個字眼,但是我會說,“成功”。在世界上所有國家當中,馬來人中層階級及上層階級的崛起,已是無可匹比。



《太陽報》:但是在同一時候,貧窮的馬來人仍舊貧窮?



還有很多貧窮的馬來人仍活在貧窮線上。我們應該優先處理這個課題,但是持續采用股權分配系統無法幫助貧窮的馬來人。爲中層和上層階級提供精英學校的學位及獎學金,但是從新經濟政策中受惠的中上階層的孩子們,並不會協助貧窮的馬來人。



《太陽報》:你又如何看待指你們不應使用政府關聯公司(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作爲股權計算法的評論?



你知道,如果你要探討計算法,你將政府關聯公司取走,只沽取馬來人公司,即馬來人有限公司的股權,然後你再加馬來人托管的公司的股權,就是18.9%再加另外的4%到5%了。所以,占有率已提高到23%或24%。



另外,這還不包括馬來人擁有股份的外國公司,即馬來股權以外國人作爲代理人的公司。但是,可能現在我們不需要進入細節。我們非常樂意跟任何人公開討論(研究)方法。



《太陽報》:你期待怎樣的回應――在有效利用此報告的意義上而言是建設性的回應?



我們的資料庫有限,誠如我們在報告中指出,我們希望可以獲取更全面的官方資料。我們希望有官方作研究時可以更全面――如非完整――地解釋數據來源。



我們想,類似交流更重要。(研究報告)對土著30%固打制的影響也是一個議題,官方報告很少提及,但是已有非常清晰的證據證明,這30%或以上的固打股權已經在一小撮人手中增長。



因此,我們希望討論可以擴大範圍,及至如何確保股權財富利惠更多馬來西亞人。我們希望,從這個管治法産生的尋租(rent-seeking)和市場扭曲問題可以得到處理。換言之,我們願意就此議題的所有複雜面,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社會、政治上的,來個全面的討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7-2007 0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智囊團亞洲策略及領導研究院(Asli)屬下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PPS)是在今年2月針對第9大馬計劃,向政府提呈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的一章《企業股權:過往趨勢與未來政策》提及政府計算企業股權的方法有誤,導致官方數據顯示土著擁有股權仍維持在18.9%,未達到30%的目標。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揭露土著擁有股權其實已經達到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7-2007 0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企業股權分配:過往的趨勢與未來的政策》英文原文


http://www.merdekareview.com/download/D_Corporate_Equity_Distribution.pdf

Corporate Equity Distribution: Past Trends and Future Polic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7-2007 0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經濟政策選擇性施惠
造成土著敵視財富不均


【太陽報/本刊(獨立新聞在綫莊迪澎翻譯】亞洲策略與領導學院(Asli)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最近發表報告書說,繼續推廣新經濟政策只會加劇土著之間的敵視,一些土著比其他人更得到偏袒是眼前相當顯而易見的問題。

這份題爲《企業股權分配:過往的趨勢與未來的政策》的報告書說,政府的財富分配措施顯然是以中上階級土著爲指標,即使說這不是政府的意圖,也意味著政府未能善用送達機制(delivery mechanism)處理及纾緩弱勢土著的困境,這也是造成當今土著內部嚴重財富不均的因素。

這份報告注意到,政府爲土著提供各類獎勵及特權,卻不理他們的收入水平或資産所有規模如何。

消息靈通者成主要受惠者

報告寫道:“這個制度上的瑕疵已被濫用,那些受過教育又消息靈通的中上階級土著成爲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主要受惠者。”

這份報告議論道,以種族爲基礎的經濟政策並沒有爲弱勢群體――例如中下階級的非土著和土著――提供獎勵,以讓他們參與經濟。

“唯有根據收入與資産檢驗,且不分種族的受惠者,才能做到公平的財富分配。”

這份報告書說,政府要更客觀的了解不同族群之間的財富分配情況,應檢查資産所有規模及收入,更甚于上市股本的分配。

亞洲策略與領導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組織了不同族群學者撰寫報告,並于今年初將報告書提交給政府,也分派給其他機構。

報告書調查結果引發議論,因爲它提出,政府關聯公司(GLCs)在企業界的顯著角色,證明了新經濟政策的30%土著股權目標已經實現了。


報告書引述馬來西亞交易所2005年企業股權統計說,在總值馬幣7154億元的股票交易市場中,土著股權估計占45%,或相等于馬幣3250億8千萬元。不過,政府在第九馬來西亞計劃書提出的數據,土著股權僅有18.9%。

選擇性幹預促進資本

報告書說,像新經濟政策這類的政策破壞了土著之間真正的企業精神。它指出,政府經由新經濟政策及私營化政策展開選擇性施惠(patronage),以打造大規模土著企業並不成功。

“大企業數目遞減,說明了選擇性幹預以促進土著資本的做法失敗了,雖然不是因爲這些公司沒有得到政府大力支持。這些公司的成長策略有問題,尤其是它們相對容易得到銀行貸款,便通過並購過度多元化,而不是制訂以産品開發及市場滲透爲目標的長期的成長計劃。”

報告書說,政府的焦點應該是主動促進馬來西亞的國內企業能力,包括推動以績效爲准的政策。

制造人爲的不必要障礙

報告書也質疑我國是否仍需要新經濟政策,因爲即使政府沒有幹預,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是跨族群企業。

雖然政府曾協助打造企業聯營以促進團結,但是企業聯營不能由政府主導,因爲政府主導的企業聯營既不是永續性的,經濟上也未必有效。

報告書注意到,30%土著股權的標准已經爲公司及投資者制造了一個“人爲、甚至不必要的障礙”,因爲股市表現是以財務及經濟因素爲准,例如公司的價值及領域成長率,而不是根據上市股票持股人的族群屬性。

土著股權規定也對公司籌集資本的能力施加了非經濟限制,阻止到這裏的投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很明白楼上的用意,
这些我们当然知道,那你想表达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7-2007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Smithy 的帖子

知道?那幹嗎還要說華人控制馬囯經濟?

astcws “前阵子,星洲日报新闻,相首指出新经济政策还不会终止,因为还不能达到土著30%的目标。
那70%呢?是谁拿去了?我想大多数应该在华人的手上。没有60也有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的数字就是对的吗?

那日本管方说没侵华过也对吗?

我只能说谁当政谁就能张大眼说瞎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土木建築師 于 9-7-2007 10:08 AM 发表
知道?那幹嗎還要說華人控制馬囯經濟?

astcws “前阵子,星洲日报新闻,相首指出新经济政策还不会终止,因为还不能达到土著30%的目标。
那70%呢?是谁拿去了?我想大多数应该在华人的手上。没有60也有50。”

他是马来西亚华人吗?
其实我今早打了很长,但是线路问题,全部包销...:@
今晚回来在打过。
即使不是华人控制马国经济,那你又想表达什么?
还是只是单纯向指正别人为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土木建築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7-2007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Smithy 的帖子

只不過是把事實列出來,防止某些居心叵測的人認爲是杜撰,進一步給抓住把柄攻擊

[ 本帖最后由 土木建築師 于 9-7-2007 11: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土木建築師 的帖子

很好呀,这些数字很好…证明我说的没有错的很离谱。感谢您提供这么有力的证据,来帮我佐证。
不过,您可能没有看清楚我的帖,所以我再上来加些注解。

1、我没有说“华人控制大马经济”,要控制谈何简单?联政策都没办法控制了…我说的是“华人掌握大半大马经济”,我想您也是华人,不用我多解释“控制”和“掌握”两者之间微妙的差异程度吧?

2、即使,华人的经济能力降到只剩下10%,也足以撼动国本。它还是刀,只是没那么利。

3、根据您贴的内容:

還有很多貧窮的馬來人仍活在貧窮線上。我們應該優先處理這個課題,但是持續采用股權分配系統無法幫助貧窮的馬來人。爲中層和上層階級提供精英學校的學位及獎學金,但是從新經濟政策中受惠的中上階層的孩子們,並不會協助貧窮的馬來人。

林德宜也指出,縱觀全世界,沒有任何“被邊緣化的族群”崛起的速度可匹比馬來人;不過,他也說,新經濟政策只惠及中上階層馬來人,貧窮的馬來人並沒有因新經濟政策受惠。

消息靈通者成主要受惠者

報告寫道:“這個制度上的瑕疵已被濫用,那些受過教育又消息靈通的中上階級土著成爲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主要受惠者。”

這份報告議論道,以種族爲基礎的經濟政策並沒有爲弱勢群體――例如中下階級的非土著和土著――提供獎勵,以讓他們參與經濟。

“唯有根據收入與資産檢驗,且不分種族的受惠者,才能做到公平的財富分配。”

這份報告書說,政府要更客觀的了解不同族群之間的財富分配情況,應檢查資産所有規模及收入,更甚于上市股本的分配。

亞洲策略與領導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組織了不同族群學者撰寫報告,並于今年初將報告書提交給政府,也分派給其他機構。

報告書調查結果引發議論,因爲它提出,政府關聯公司(GLCs)在企業界的顯著角色,證明了新經濟政策的30%土著股權目標已經實現了。


報告書引述馬來西亞交易所2005年企業股權統計說,在總值馬幣7154億元的股票交易市場中,土著股權估計占45%,或相等于馬幣3250億8千萬元。不過,政府在第九馬來西亞計劃書提出的數據,土著股權僅有18.9%。

……
这些部分,也指出了,那40%的经济还是掌握在比例上比较少数的马来人手上。从生活上的观察也是如此,大部分的马来人生活还是不如华人。而要影响的,正是这些比较中下阶的部分。〈有钱的马来人哪里会鸟你什么不合作运动之类的?〉…

至於怎么影响?从劳动力产业著手,如工厂、油棕园,才是根本。因为,为数可观的马来人是从事劳力工作!

4、或许,我也不是那么精确的了解这些数据。不过,大部分的群众运动是没有数据在背後做支持的。即使没有经济,华人也还占了大马20%左右的人口。还是一句话,就看怎么做,有没有人做…缅甸的翁山舒姬也正在为他们应有的权利努力,而他们有的东更少。金恩、甘地起身反抗的时候,并没有人向他报告现在的支持率有多少?天安门事件的那些大学生,也不会因为没有绝对的胜券在握,就不去靜坐爭取。冲突本来就是一种“赌徒”的手段,我举这些例子跟方法,也没有说大马华人能一次就成功。但是,要做这样的事情,除了有足够的勇气,最重要的还要有热诚和爱国的心。

唯有热诚,才能支持做下去的动力,否则稍遇挫折即退缩,还不如不做免得闹笑话。而因为爱国,为天下人谋福利的人,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要说服自已相信一件事,“我不单是为华人谋福,还是为那些中下阶的马来人谋福,更为大马谋福,因为公平了,华人的能力就可以更发挥出来,带动更多的进步。而我做这事,就是因为我爱马来西亚。”就如同当初孙中山革命的时候,那些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一般,这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还要相信,即使你倒下了,後继还是会有人的。然後,就会在纪念碑上看到你的名字^^,半开玩笑,不过,烈士的下场大多是如此,也唯有如此,神话般的奇迹会用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活著的人心中”传开来。

就像80年代的台湾先辈们,在镇暴部队的武力下还是坚持不让步。才有今天的台湾。不过,现在是过头了,简直有点漫无法纪。这也是群众力量的後遗症。



好了,我不再继续回这个帖了,否则,会越写越多,毕竟我只是马来西亚的半子。
而且,身为台湾人的我,对很多事情感触很深…就如同在这里看到别人谈论台湾的事情一般。
马来西亚是我第二个故乡,其实我爱这里胜过爱台湾。我还觉得这里的政治人物和环境比台湾好多了,马来人歧视华人〈其实,应该说是“畏惧华人”〉是正常的,本来就跟华人不同文、不同种。但是,如果同为华人还彼此攻讦,在心里上的感受是不同的,台湾现在就是这个情形。
其实,还是让这个国家平顺发展,会比较健全一点,否则很容易畸型发展。虽然政府的政策是有失偏颇,但是,跟更多其他的国家比起来,还算好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S 的原来是台湾人啊.....

多国人看我国的治政就客观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土木建築師 于 9-7-2007 11:17 AM 发表
只不過是把事實列出來,防止某些居心叵測的人認爲是杜撰,進一步給抓住把柄攻擊

那你本身的立场又是什么?以一个观察者?新闻杜撰员?
是不是说把新闻列出来就是所谓的事实?
你的防止又是为了什么目的?
麻烦让我知道下,那我比较能有给与针对性回答。
astcws的我也有一点点不认同,今晚在在继续打。
大家都是在讨论,没有关系的,这些只会让我们看得更多,有益无害。
但前提是,只要我们不是抱着找杂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型我素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2-7-2007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矛盾很深啊,这样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7-2007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马来西亚住一阵子,据我的观察,有钱人、做生意的人,还是以华人居多。前阵子,星洲日报新闻,相首指出新经济政策还不会终止,因为还不能达到土著30%的目标。
那70%呢?是谁拿去了?我想大多数应该在华人的手上。没有60也有50

======

我个人的估计,华人最多拥有30%,马来人50%,印度人1%,其馀19%由外国人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哲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0-2007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食肉动物 于 19-6-2007 09:50 AM 发表

关健要多生小孩,比例上不改变多当兵也没太大意思




就是。。 这才是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rang_Utan 于 12-7-2007 07:44 PM 发表
来马来西亚住一阵子,据我的观察,有钱人、做生意的人,还是以华人居多。前阵子,星洲日报新闻,相首指出新经济政策还不会终止,因为还不能达到土著30%的目标。
那70%呢?是谁拿去了?我想大多数应该在华人的手 ...


马来人的数学可是非常“精澳”的,除了他们,别人都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中国人的待遇应该比本地华人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07:22 PM , Processed in 0.1182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