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6|回复: 1
|
燃烧问题根系宇宙
[复制链接]
|
|
燃烧问题根系宇宙
—— 论燃烧之十 ——
王紫馨(方悟) 2006.3.15
一、燃烧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违背物理基本规律:
一切燃烧过程都释放光和热,光和热都是电磁波,都是能量的释放。爱因斯坦质能公式告诉我们,一切能量都和质量等价,宇宙间能量的循环转化就是质量转变为能量,转变为光和热,再由光和热的能量形式积聚为质量形式。拉瓦锡以一个不完备的燃烧实验得出的一个错误结论阻碍了我们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现在是澄清这一问题的时候了。请问有哪一个科研机构或科学家对可燃烧物质做过全封闭燃烧实验,收集全部燃烧生成物质和剩余物,对燃烧过程作过一个科学鉴定?我始终不理解,人们何以相信非理性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界科学认识的等级差异。一般人认为光和热与物质质量没关系,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却不这么看,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爱玻之争就是例证,这个案例我们还会使用多次。
爱因斯坦在第六次索尔伯会议上提出光子箱的理想试验时,利用了E = mc2
的质能公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释放一个光子,光子箱质量将会减少。他想象有一个箱子,上面有一个小孔,并有一道可以控制其开闭的快门,箱子里面有若干个光子。假设快门可以控制得好,每次打开的时间短到每次只允许一个光子从箱子里飞到外面。因时间极短,△t非常小。那么现在箱子里少了一个光子,它轻了那么一点点,这可以用一个理想的称测量出来。假如轻了△m,那么就是说飞出去的光子重m,根据相对论的质能方程E = mc2,可以精确地算出减少的能量△E。△E和△t都很确定,海森堡的公式△E×△t > h/2π也就不成立。所以整个量子论是错的。玻尔指出:一个光子跑了,箱子轻了△m。我们怎么测量这个△m呢?用一个弹簧称,设置一个零点,然后看箱子位移了多少。假设位移为△q吧,这样箱子就在引力场中移动了△q的距离,但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这样的话时间的快慢也要随之改变相应的△T。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T>h/△mc2。再代以质能公式△E=△mc2,则得到最终的结果:△T△E > h,正是海森堡测不准关系!我们可以不理会数学推导,关键是爱因斯坦忽略了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引力场可以使原子频率变低,也就是红移,等效于时间变慢。当我们测量一个很准确的△m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箱子里的时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不确定的△T。也就是说,在爱因斯坦的装置里,假如我们准确地测量△m,或者△E时,我们就根本没法控制光子逃出的时间T,这次的论争,爱因斯坦输了。
二、燃烧问题根系宇宙:
光子无静止质量,所以按常人的观点,光和热仅是化学能的释放,与物质质量无关,但用大师们的眼光来看,这种观点过于浅薄,不符合客观实际,需知化学能也是和物质质量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能对利用化学能的干电池的质量进行精密测试,一定会发现未用过的新电池与用完的电池有微小质量差异。在上述光子箱的理想实验中,爱因斯坦直接把若干光子看成若干质量,释放出光子就等于质量减少。依此类推,我们可以把燃烧器看成一个光子箱,燃烧释放出光和热,是不是也应该认为燃烧器中的燃料质量有所减少?在反驳爱因斯坦时玻尔也是同样看法,他更进一步把光子箱置于引力场中,认为质量的减少会使物体在引力场中移动,同时产生红移效应和相对论钟慢尺短效应。他的这些观点正是方悟论证天体轨道变化和密度问题的理论根据:质量减少,物体在引力场中移动,是不是也可反过来说在引力场中运动的物体其质量必然减少(在找不到其他动因的情况下)。同时由于减少的质量都是外层轻物质,它又意味着物体整体密度的加大。根据广义相对论等效原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同一,引力大等于惯性大,即速度快,高速下物体自身的空间缩小,使同等质量的物体处于强引力区的要比处于弱引力区的密度大。我在《万岁!伟大的提丢斯波德定则》一文中已对行星为什么按密度排列作过分析说明,这里不再重复。当天体们集体形成之初,引力作用就使它们按照密度形成自然排列,同时天体质量的变化造成它们在引力场中的移动,大师们给了我们破解“第一推动力”的钥匙。例如地球在太阳系形成之初,按密度大小在系内空间就位,同时就会产生质量变化。地球大气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许多人认为是太阳风造成的,实际它是所有达到一定质量的天体都具有的层次,也就是说,所有的天体都按能级构造形成,像地球大气层上部的能级密度必须小于原子,气体原子就裂变为等离子体,形成电离层,太阳风只对电离层的变化有影响,而不是它存在的原因。当稀疏的等离子体不断逸失到太空中时,地球的质量就减少,以抛物线向太阳坠落,所以一切天体在它形成同时就开始了它围绕中心质点的运动,它不需任何外力推动,它是自身的运动,符合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辩证原理。行星是这样,彗星是这样,恒星围绕星系核的运动也是如此。彗星虽然太小不足以形成电离层,但由于太阳系能量释放导致的空间收缩,使得那些原本远离太阳的小行星逐步靠近太阳,太阳也因燃烧的加剧而释放出更多的光和热,小行星外层的冰雪结构融化升华,那些气态物质因没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便直接融入太空。小行星逐渐脱离原有轨道,变成彗星,彗星轨道变化就成为天体质量变化的明证,它把行星几十亿年的生命历程用几十万年浓缩起来展现给我们。恒星因为质量和体积足够大,所以在电离层之外又加了一层等离子体裂变燃烧层,即核子,正等离子体完全裂变为电子对与中微子,电子对湮灭变为光子,形成表面高温燃烧层,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聚变。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引力场可以使原子频率变低,也就是红移,它等效于时间变慢。类星体的红移量大,应以引力红移去解释,类星体作为一个新生星系存在,当然具有极大引力。光速是绝对速度是相对论的死结论,一切悖逆者都将会被历史否定,它使相对论自发具有证伪效应。
一个小小的燃烧竟涉及整个宇宙的变化,我们怎能轻视这个问题,我依然希望是中国人,是中国的科研机构完成这个燃烧实验(如果我是专业科研人员,绝对会利用单位的科研设备做做燃烧质量缺损实验,业余研究者只能望洋兴叹),哪怕是否定的结果也是世界第一,可悲的是,中国的科研体制和政治体制一样是养懒人的,他们连一步都懒得往出迈。
欢迎到我的BLOG做客,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1095643644
发扬古代智慧,承旧出新,欢迎转抄、辑录。 |
|
|
|
|
|
|
|
发表于 5-11-2006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