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4|回复: 0

新解《论语》三八佾21佾社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1-2025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解《论语》三八佾21佾社说2018-12-27-20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index=25&t=660s








相关文案:
主话题:(二十一)、佾社说
解析:《论语》第三篇:八佾之——
(二十一)、佾社说——哀公问社(共同工作或生活之集体组织;祭土神之礼仪)于(向)宰我(人名),宰我对(回答)曰:“夏(夏朝)后(后代)氏(氏族)以(用)松(松树,松木;意指挺拔长青),殷(商朝)人(氏族聚集地)以柏(柏树,柏木;意指坚硬、坚强、抗风之品格),周人以粟(栗树,栗木;指威严,使颤栗恐惧)    ,曰:使(负有使命之人)民(人们)战(战胜、战斗,斗争)栗。”子闻(听说)之(这件事)曰:“成(性质定形)事(事情,情况)不说(劝说,游说),遂(大势所趋,在进行当中)事不谏(规劝,劝诫,使改正错误),既(已经,完了,既然)往(过往,以往,过去)不咎(过失,罪过,责备)。”
        


        即鲁哀公向宰我问教关于社会公权公义之象征,宰我说:夏朝氏族尊奉松木,取其挺拔长青之性情;商殷氏族敬仰柏木,取其坚韧不拔之品格;周朝人托举栗木,但却非指其迫于淫威,颤颤栗栗之敬畏,而恰恰相反,公权公义之职责高悬,使得人们去战胜强权,英勇无畏,去争取正义和自由。
       先生听说这件事之后讲:性质已定之事,就不要再去帮助其选择;大势所趋之事,莫要试图再去改变;已经发生之事,其偏差及过失,已经不可能再去矫正。
       任何时代之公权正义,都有其针对性、现实性、特色性、突破性及局限性,其客观局限包括时代、地域、自身等不可逆转之因素。
       亦如人人皆穿衣,但随节气、潮流与审美而不同。
       然而,正如本文隐义:高贵之品格,积极之态度,原则之习惯,公义之大道,却是每一个时代中人所必须秉承之历史使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其一直且永远存在并且随人文进步之台阶向前向上递进。
文明之觉悟,不朽!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1-2025 05:56 AM , Processed in 0.13850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