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28|回复: 3
|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圆满成功 载人飞船顺利入轨3航天员状态良好
[复制链接]
|
|
|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圆满成功 载人飞船顺利入轨3航天员状态良好
2025年11月1日
(北京1日讯)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于北京时间晚上11时4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后于北京时间3时22分,成功对接太空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3.5小时。创造了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记录。
张陆、武飞、张洪章三名太空人出征。(图取自香港01)
张陆、武飞、张洪章三名太空人出征。(图取自香港01)
综合中媒报导,神舟二十一号出征仪式于10月31日晚上8时5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太空人张陆、武飞、张洪章领命出征。至晚上9时34分,三名太空人完成进入核心舱。晚上11时24分,神舟二十一号发射进入20分钟倒数,并开始进行最后的综合检查,晚上11时44分顺利点火升空。
据央视直播,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此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图取自香港01)
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图取自香港01)
直播画面显示,当神舟二十一号顺利升空后,神舟二十号舱内展示了一张“欢迎队友”的横幅,以迎接神舟二十一号的交接。至周六凌晨零时零分,即神舟二十一号升空后大约十五分钟,3名太空人向地面通报座舱环境正常,太空人状况良好。
周六凌晨零时03分,神舟二十一号与推动火箭分离,按计划进入轨道;零时0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至北京时间11月1日凌晨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太空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回事。
今次神舟二十一号太空人乘组,由49岁的指令长张陆、32岁的太空飞行工程师武飞和39岁的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其中“90后”武飞将成为历来升空年龄最小的中国太空人。今次乘组将首次带两雌两雄4只老鼠升空、在轨饲养,首次进行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张静波介绍,此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太空人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
这是继神舟十六号太空人乘组之后,再次由3种类型太空人构成的乘组,涵盖“70后”、“80后”、“90后”3个年龄段。指令长张陆曾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是时隔两年多后重返天宫;武飞出生于1993年,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是执行飞行任务时年龄最小的中国太空人;张洪章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三名太空人完成进入返回舱。(图取自香港01)
三名太空人完成进入返回舱。(图取自香港01)
神舟二十一号按计划,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太空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乘组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之后随飞船返回地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回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在轨驻留期间,乘组还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目前神舟二十号太空人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太空人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与神二十一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神二十乘组将返回东风著陆场。 |
|
|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5 09: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5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類,從來沒有離開過地球,除了太空站,甚至勉強的說:月球!有鑑於此,星際航行是很遙遠的事,如果人類連地球也保不住?那麼,很快就會滅亡,根本來不及去火星殖民,因為,地球已經是粉紅色天空的另一個“火星”了……沒記錯的話,李遠哲?還是那一個科學家說過?地球很可能在未來的皕年迅速沙漠化……而如今?環保也搞不好,川普只顧自己的利益,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唉……人類很大可能只是自我毀滅而已……看吧?戰火不停歇,而搞環保,人類並不團結,人類的政治人物只是利字當頭!情況對全人類非常不樂觀……唉……也罷,也罷……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25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陸神舟21號發射成功 首艘採3.5小時快速對接太空站
大陸《環球時報》1日報導,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10月31日23時44分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下,搭乘著張陸、武飛、張洪章3名太空人,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升空。隨後,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04次飛行、神舟飛船的第21次飛行。
《環時》報導,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是中國太空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後的第6艘載人太空船,也是大陸首艘採用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方案的載人太空船。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李喆稱,此次任務中,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方案進一步提高神舟太空船自主交會對接能力。相比神舟二十號6.5小時交會對接方案,此次任務減少了遠距離導引段軌控次數和飛行圈次,縮短了近距離導引飛行時間。同時減少了太空人飛行壓力,減少了對電池燃料等需求,提升了任務整體應對故障的能力,可實現全年任意日期發射,推動了大陸太空交會對接技術發展。
「神舟21號能夠將總時間從6.5小時縮短至3.5小時,其技術關鍵主要體現在3個層面的優化。」李喆指出,首先,要通過更精確的發射和入軌控制,使太空船進入了一條初始相位差更小的軌道,使其繞飛更少的圈數、進行更少的軌道調整就能與太空站「準時」相會,從而大大節約時間成本。
其次,縮短近程導引段的初始距離,讓太空船在更近的「起跑線」開始其最終的精準機動,壓縮最後一程的耗時。另外,研製團隊還對遠端導引末段和近程導引初段的飛行軌跡進行了統一的優化設計,增強系統容錯能力和適應性。新的軌跡規畫演算法能夠在太空站實際軌道可能存在一定誤差的情況下,依然引導太空船走出安全、最優的逼近路徑,避免了因初始條件偏差可能引發的軌跡安全問題,體現了載人任務對安全性的高要求。
「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的實踐,其意義遠不只縮短了太空人在艙內的等待時間,提升了舒適度,更深層次的價值在於極大地增強了大陸太空站任務規畫的靈活性和應急回應能力。」李喆表示,一方面,可降低發射視窗約束,放寬能源對發射視窗要求,為任務規畫提供更大靈活性;另一方面,可提高和時間強相關類重大故障情況下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能力,確保任務實施和太空人安全。
《環時》報導,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挑戰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無疑對火箭入軌精度提出近乎苛刻要求。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孟慶堯表示,太空船必須被放置在一條與太空站軌道高度契合的「快車道」上,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導致對接任務時間延長甚至失敗。為此,執行此次任務的長二F火箭實施了近20項技術狀態改進,進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中,控制系統採用了經過多型現役運載火箭飛行驗證的產品化雙十表光學慣組,使得火箭的「感知」系統更為敏銳,「決策」系統更為精準,確保太空船從飛行的第一秒就飛得又准又穩,滿足載人太空船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的精度要求。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