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2|回复: 0

新解《论语》五公冶长20冶再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0-2025 06: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解《论语》五公冶长20冶再说2019-01-26_19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ndex=62&t=1444s








相关文案:
主话题:(二十)、冶再说
解析:《论语》第五篇:公冶长之——
(二十)、冶再说——季(季氏)文(德能贤品之美誉)子(读书人)三(多数,多次;很多)思(田心:乃对于所种植、生养之寄托、憧憬与希望;思念,思考)而(到)后(子孙)行(行列,排行)。子(读书人)闻(及物动词,使之闻;使有名望,推崇,信奉)之(指季氏对于后世子孙诸多规化、安排之类,诸如:家谱、家训等,乃属于隔代之操心和牵挂),曰(先生说,评价此事):“再(指第二代,自己儿女,所生所养之后代),斯(这,此)可(适合,恰当,值得)矣(罢了)。”
        


        即季氏贤达花费很多心思于后嗣传承方面,其族谱及家训等推演至未来许多代,对自己亲生儿女从抚养到教育都仁爱尽献,即便到了孙子辈、重孙子辈,对隔代子嗣也视如己出,以老祖宗身份取代小孩子父母之地位;这种情况被读书人加以推崇,使其作为美德名扬天下。
       先生对此事之评价:能把第二代,即自己亲生儿女养教好,这就可以了,并且这也是最合适最恰当之授受关系;过之,则乃失、乃误、乃罪也。
       理是:任何人文传承,皆是代代相接,越俎代庖,必不合时宜、不和地宜、不和人宜;时代在发展,境遇在改变,文明在递进,人与人之交流方式及长上对幼下之仁爱效法,也在辈辈更替当中;礼节仪式,只能适合当时之环境,亦如衣帽穿戴,要随时代潮流而进步;仁爱之表现、表达方式需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而其精神、精华之理念内涵不变,此天地变,仪态变,而道不变也。
       民族精神、氏族家风、圣贤品质等人文精华,乃至现实财富、权力、名望之承袭,身为长上者,其皆有使延绵万岁之心;然,其中尤为关键之一点,乃其传承接续之融洽、适合与恰当,再好不过于自己亲生儿女,其情怀天然、理念自然、方式方法当然、效果必然;祖母非生母,其三思乃多余、越位、添乱也。
        


        隔代之操心,弊也!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025 12:34 AM , Processed in 0.08565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