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8|回复: 2

论马来朋友对中西医调理通风问题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0-2025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西医治疗痛风的方法与原理
西医治疗痛风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降尿酸治疗两大阶段,其核心是通过药物干预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
1. 急性发作期治疗
2. 西医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采用以下药物控制症状:
n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抗炎、解热、镇痛的效果。这类药物起效快,通常在服用后数小时内即可缓解疼痛。
n 秋水仙碱:从秋水仙中提取的生物碱,可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迅速终止痛风急性发作。近年来,小剂量秋水仙碱(每日0.6-1.2mg)被推荐为首选,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n 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移动,快速消肿止痛。但由于其副作用明显,通常不作为首选,仅在患者对NSAIDs和秋水仙碱有禁忌或不耐受时使用  。
3. 缓解期降尿酸治疗
4. 在痛风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西医治疗重点转向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复发:
n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生成。其中,别嘌醇需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剂量,且在使用前应检测HLA-B*5801基因,阳性者禁用以避免严重超敏反应  。
n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使用时需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ml)并配合碳酸氢钠中和尿酸,以减少肾结石风险  。
5. 诊断与监测
6. 西医对痛风的诊断依赖于科学检测手段,包括:
n 血尿酸水平检测(>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
n 关节液检查(发现尿酸钠结晶为确诊金标准)
n 影像学检查(如双能CT(DECT)可识别并量化尿酸盐结晶沉积)
7. 马来西亚作为医疗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已广泛采用这些现代诊断方法,为痛风患者提供精准的病情评估。
二、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与原理
中医将痛风归为"痹症"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与湿热、痰瘀、风寒等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1. 中药内服治疗
2. 中医根据痛风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剂:
n 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风湿热痹和湿热痹,治疗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四妙汤(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白虎桂枝汤(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等  
n 慢性缓解期: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或健脾利湿为主。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等  
n 肝肾亏虚型:针对病程长、关节变形的患者,以补肾强身为主,常用方剂如补肾汤和独活寄生汤加减  
3. 中药外治法
4. 中医外治法包括:
n 药敷:如寒痹散、热痹散、军虎止痛散等,结合红外线局部照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起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或散寒止痛的作用  
n 针灸:通过循经取穴、就近取穴及三棱针点刺放血等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效果  
5. 生活方式干预
6. 中医强调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综合措施来预防痛风发作:
n 饮食调理:建议低嘌呤饮食,禁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食物,鼓励食用薏苡仁、冬瓜、赤小豆等有利尿降酸作用的食物  
n 运动指导:推荐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帮助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尿酸排泄。
n 作息调整:强调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维持身体阴阳平衡。
三、马来朋友对西医与中医治疗痛风的看法
在马来西亚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朋友们对痛风治疗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和个体偏好,主要受宗教信仰、传统医学观念、经济因素和疗效体验等多方面影响。
1. 西医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2. 马来朋友对西医治疗痛风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n 快速缓解症状:西医在急性发作期能够迅速控制疼痛和炎症,这是大多数患者最直接的需求。许多马来朋友在初次痛风发作时,会首选西医治疗,以快速解决剧烈疼痛问题。
n 精准诊断与监测:西医通过血尿酸检测、关节液分析等现代手段,能够准确诊断痛风并监测治疗效果。这种科学性和可量化的特点,受到注重实证的马来朋友的认可。
n 副作用顾虑:尽管西医治疗效果显著,但其副作用(如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心血管风险等)是马来朋友们的主要顾虑。特别是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的转移性痛风和停药反弹现象,让一些患者对终身服药持保留态度  
n 经济因素:西医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且部分新型药物价格较高,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马来朋友来说,可能构成一定的负担。
3.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4. 马来朋友对中医治疗痛风的看法则更多体现在:
n 整体调理理念:中医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来改善体质,减少痛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这种整体观与马来文化中注重身心平衡的理念相契合。
n 副作用相对较小:中药多来源于天然植物,副作用通常比西药小,适合长期调理。许多马来朋友认为中药更为"温和",对身体负担轻。
n 文化认同感:在马来西亚,中医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华人下南洋传入并逐渐本土化。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动传统与辅助医药的发展,2004年成立传统与辅助医药部门,中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获得越来越多各族民众的认可。据马来西亚中医总会数据,目前在中医诊所求治的民众中,约有20%为非华人友族,显示中医在马来文化中的渗透  。
n 疗效见效慢:中医治疗痛风作用相对缓和,急性期止痛效果不如西医明显,这是部分马来朋友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原因之一。
n 传统疗法的吸引力:东革阿里作为马来西亚的国宝级草药,当地民间认为其具有降尿酸、改善痛风的作用。许多马来朋友会尝试将东革阿里与西医药物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然而,科学验证显示东革阿里在痛风治疗方面缺乏权威临床试验支持,马来西亚卫生部未正式批准其用于痛风治疗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接受情况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在马来西亚逐渐受到欢迎,成为许多患者的选择。这种接受度的提升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1. 政府政策支持
2. 马来西亚政府对传统与辅助医学的态度日益开放。2007年,马来西亚政府将中医等传统与辅助医药服务纳入政府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目前已有15家公立医院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2022年,马来西亚卫生部副总监努尔·法丽扎在首届中马中医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医等传统与辅助医学是马来西亚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将促进其与现代医学融合,完善国家医疗保健体系  。
3. 临床实践验证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n 急性期:西医快速控制症状,中医辅助缓解炎症和疼痛,减少西药用量和副作用。
n 缓解期:中医调理体质,改善整体代谢,西医维持血尿酸控制,降低复发风险。
5. 据马来西亚中医总会的临床数据,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复发率比单纯西医治疗降低约45%,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6. 患者偏好与选择
7. 马来朋友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接受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n 疗效与副作用平衡:许多患者在急性期选择西医快速止痛,而在缓解期转向中医调理,以达到疗效与副作用的平衡。
n 文化适应性:中医的"整体调理"理念与马来文化中注重身心平衡的传统观念相契合,更容易被接受。
n 经济考量:中西医结合可以减少长期依赖西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对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更具吸引力。
n 个性化治疗需求:马来西亚痛风患者多为肥胖人群,且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能够针对不同体质和病程阶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五、结论与展望
马来西亚作为多元文化国家,其痛风治疗方式的选择反映了东西方医学的融合与互补。马来朋友们在痛风治疗中,往往不会单纯选择西医或中医,而是根据自身病情、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灵活选择治疗方案。
1. 急性期西医为主,缓解期中医为辅:大多数马来朋友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倾向于选择西医快速控制症状,而在缓解期则更愿意尝试中医调理,以减少复发。
2. 中西医结合成为主流趋势: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对传统与辅助医学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这种综合治疗模式。
3. 传统草药的谨慎态度:尽管东革阿里等本土草药在民间被宣传为具有降尿酸、治疗痛风的功效,但缺乏权威科学验证,马来朋友们对此持谨慎态度,通常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非盲目依赖  
4. 文化因素影响治疗选择:伊斯兰医学传统、本土草药文化以及华人中医文化的交融,使得马来西亚痛风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不仅考虑医学效果,还受到文化认同和传统信仰的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马来西亚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更多科学研究证明中医在痛风治疗中的价值,马来朋友们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接受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也应加强传统草药的科学验证,规范市场宣传,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安全的治疗选择。
总之,马来朋友们对痛风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的看法呈现出"不偏不倚、灵活选择"的特点,他们既认可西医的科学性和快速性,又欣赏中医的整体调理和副作用小的优势,最终目标是通过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有效控制痛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0-2025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怎么看带中医调理痛风,可以评论区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25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朋友比较相信bomo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0-2025 01:32 AM , Processed in 1.63342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