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冠华:新中国是事实还是宣传?解析国民党为何不能复兴中华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22-10-2025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舔共的屁股,舔到这种地步。
毛最大贡献就是在中国最低潮最惨最穷的时候团结了中国
中国的穷,和低潮,就是毛泽东导致的。不是共产党,中国在1950年代早已突飞猛进。
这个绝对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陷入分裂,内战, 死的就不止文革那数目 中共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不就是明目张胆的支持分裂和独立吗?
搞笑!
而且,所谓的内战,自己才是那个靠内战夺权的那个!
方向早就有了,1946年中华民国已经正式制定好宪法。不过呢,是中共在那里一直搞破坏而已。
至于执行政策的跌跌撞撞。。。就由后来的摸索,学习,修改。 民国的政府做不够好,就说对方不爱人民,自己做不好,就说后来摸索,学习,修改。
双重标准?
却不能没有毛。恶毒如蛇的李登辉,一直盼着中国分裂成几块,盼着盼着,盼到死了。 历史上事实立法分裂中国的是1931年中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也支持各少数民族独立。
直到1949年中共夺权后,自己就改口,禁止别人独立了。
自己才是真正做坏事的那个,别人可能想做,但没有去做,如果要判罪,先判自己分裂罪!
我发现中国人民对他是爱戴多过崇拜,他的气场就是一个温柔的长辈。歌颂他的很多是说着英文的外国人。
那个爱他的人,不就是无毛小粉红你@dalap ?
和朝鲜那种金家领导人,对人民极度残忍,饿死,杀死人民一大堆。
但不也是一大堆人民“爱戴”他吗?
上任领导死了,一大堆人民献花,哭得死去活来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0-2025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中国领土的丧失主要涉及以下区域,其影响深远且多与地缘政治变动相关:
一、外蒙古独立
面积损失:约156万平方公里
外蒙古在沙俄及苏联支持下于1921年宣布独立,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民国政府被迫承认其独立地位。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独立使中国北方战略纵深大幅缩减,首都北京距边境仅500公里
二、唐努乌梁海被吞并
面积损失:约17万平方公里
作为外蒙古西北部的飞地,该地区1921年在苏联策动下独立,1944年正式并入苏联(现属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三、黑瞎子岛被占
事件背景: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东北军与苏联冲突失败,导致黑瞎子岛(约335平方公里)被苏军占领
直至2008年才部分收回
其他争议地区
西藏问题:民国初期因内乱未有效驻军,导致西藏实际控制力薄弱
白龙尾岛:1937年被法国侵占,民国未明确反对,后划归越南
琉球群岛: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拒绝接受罗斯福提出的琉球管辖提议,错失战略机会
.gif) |
|
|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25 07: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吞并?中共就是奉苏联为爸爸的。
在1931年建的国家,国号也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然后宪法里,是支持中国的少数民族独立建国的。
所以站在中共的角度,这些明明就是喜事来的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0-2025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陸「十四五」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繳出亮眼成績單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十四五」規畫提出,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近5年來,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億萬群眾,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指出,即使受疫情衝擊,大陸這5年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明顯超出GDP增速,同口徑高出GDP增速1.32倍。

《「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畫》提出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藝術演出場所等各類文化設施數量達到7.7萬個等具體目標。5年以來,截至2024年底,大陸共有縣以上公共圖書館3248個、文化機構近4.4萬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萬多個。「十四五」目標已圓滿實現了。
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畫》,預期2025年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10億到11億人次。實際到2024年公共圖書館服務人次達到13.4億,高效達標。這5年已建成圖書館、文化館分館和基層服務點9萬多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萬多個。
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說,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兩大類,一類稱為城市書房,一類稱為文化驛站。強調空間小而美,在理念上不搞大拆大建,深入民眾身邊,特別強調一定要適應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十四五」期間,推廣全民閱讀;村晚、村歌、村舞、村戲等「村字型大小」文藝活動蓬勃開展,「市民夜校」「全民藝術普及」燃遍城鄉。
近5年來,2024年文化產業營業收入達19.14兆元,比2020年增長37.7%,意味著文化產業營收年平均增速超過了8%,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速最快產業之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到7.8萬家,比2020年增加1.3萬家。文化產業向融合創新轉變。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續提升,在2023年達到4.59%。
「十四五」期間,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最明顯特點在於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這5年,催生出數位創意、網路視聽、數位出版等新業態,不僅重塑產業格局,更讓文化產品以更高效、更創新方式觸達億萬受眾。
漢服、故宮文創、博物館熱等國潮經濟興起現象,也是「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亮眼篇章。
在景德鎮,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互交融,千年瓷都煥發新生。景德鎮陶瓷產業年產值突破900億元(人民幣,下同),每年吸引超過6萬名「景漂」彙聚,形成獨特文化現象。
國潮文化也帶動漢服產業蓬勃。山東曹縣作為中國最大漢服生產基地,漢服年產能逾5000萬件,帶動就業10餘萬人。發展為集設計、製作、體驗、旅遊於一體的完整鏈條。
「十四五」期間,文旅融合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凸出亮點,從簡單「文+旅」升級為「文商體旅」綜合業態。優秀文化資源得到深度挖掘與創新利用,讓旅遊「有看頭」更有「內涵」。
良渚、殷墟、三星堆等文化遺址帶動旅遊人次大幅增長;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中國天眼等標誌性工程成為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成就「文化視窗」。
文旅融合催生「跟著演唱會去旅行」新風尚,2024年演唱會、音樂節跨城觀演率逾60%,年輕人「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市」已成常態;「文物遊」「非遺遊」「考古遊」持續升溫。更令人欣喜的是,「文商體旅」融合已延伸至「文旅+科技」,沉浸式數位文旅產品讓遊客「看山看水看風景」同時,深度體驗風土人情和文化之美。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0-2025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中华民国治理大陆,在50年前早把景德镇发扬光大了。
自己落后人家50年,还拿来炫耀!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