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回复: 1
|
中俄敲定天然氣合作 美媒:「有人」可能會炸這條管道
[复制链接]
|
|
據觀察者網報導,就在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敲定之際,美國保守派媒體福克斯新聞主播傑西·沃特斯(Jesse Watters)暗示警告,聲稱「有人」(someone)可能會炸毀這條天然氣管道,從而破壞中俄兩國之間的能源合作。
沃特斯當地時間9月4日在電視節目中稱,在俄烏戰爭爆發以及西方發動前所未有地制裁後,俄羅斯總統普丁「失去了歐洲客戶」,現在正轉向亞洲,並將「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描述為該戰略的關鍵要素。
隨後,他出言警告:「普丁正鋪設一條通往中國的大型管道。這條管道預計將於未來十年完工,並將為中國提供15%的能源。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可能有人會像轟炸北溪天然氣管道一樣轟炸這條管道。」不過,他並沒有詳細說明,究竟是「誰」想要破壞這個項目。
報導稱,長期以來,沃特斯就是美國媒體界的一個爭議性人物,過去就曾多次發表過爭議言論,包括涉及種族歧視華裔的偏激性觀點。
「今日俄羅斯」(RT)當地時間9月6日報導指出,2022年9月26日至28日,位於丹麥水域附近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先後被發現至少4處洩漏。截至目前,參與調查的各方均認為管道洩漏「是蓄意破壞」,其中瑞典安全局在事故現場發現炸藥痕跡。
2023年2月,美國資深調查編輯、普利策獎得主赫什發佈調查報告,指出「北溪」天然氣管道洩露事故正是美國政府所為。據赫什所說,2022年6月,美國海軍潛水員在一次軍演的掩護下,在管道下埋設了爆炸裝置,以完成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親自發出的命令。對此,美政府各機構則緊急否認。
此後,美國《紐約時報》和多家德國媒體卻相繼援引不同消息人士放出的新料,前者指認幕後黑手為「親烏」團體,後者亦聲稱「線索指向烏克蘭」。西方媒體的多則爆料,令「北溪」事件成為一個更徹底的「羅生門」。
RT指出,儘管美國否認參與其中,但在俄烏衝突爆發的前幾周,拜登曾警告稱:「如果俄羅斯『入侵』……『北溪2號』將不復存在,我們將終結它。」
當地時間8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應俄羅斯要求,就「北溪」管道爆炸最新發展舉行公開會。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強調,真相不應被掩蓋,調查不應被政治化,類似事件不應再次發生,肇事者不應逍遙法外。圍繞「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國際社會需要一個交代。
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Alexei Miller)宣佈,俄羅斯和中國已簽署關於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備忘錄。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將每年經蒙古國向中國運輸多達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期限為30年。
彭博社提到,米勒稱,天然氣價格將低於俄氣目前向歐洲客戶收取的費用。米勒還提及,在俄羅斯總統普丁此次訪華框架內,俄氣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商業協議,雙方同意將「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的年輸送量從380億立方米增至440億立方米,並將「遠東」管道的年輸送量從100億立方米增至120億立方米。
路透社9月2日援引專家分析稱,中俄這一合作動態凸顯出,儘管西方多次要求中國減少與俄羅斯的深度合作,但中方並未理會此類訴求。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中國能源研究主管米哈爾·梅丹(Michal Meidan)指出:「『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相關消息的宣佈,是能源地緣政治領域的重大轉折點。這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中國不再關心西方的看法,而且中國並不孤單。」
早前還有報導稱,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項目擬建的第三條生產線,預計將採用中國提供技術。報導認為,這同樣表明,中國有能力頂住西方施壓,拒絕孤立俄羅斯。
另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失去歐洲天然氣市場這一高利潤板塊後,俄羅斯將能源出口重心轉向中國,俄氣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擱置已久的「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協議落地,展望該管道有望取代「北溪-2」。有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天然氣定價、管道融資和建設時間表等關鍵細節尚未最終敲定,但項目的推進已顯示出北京在與莫斯科的關係中影響力日益增強。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中俄關係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表示,「這份協議表明,中國對該管道及俄羅斯能源資源感興趣,但這還不是最終交易。」
他認為,歐盟計劃到2027年前全面停止使用俄羅斯能源,鑒於俄羅斯對歐出口幾乎沒有恢復可能,因此任何協議都將更有利於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加速推進經濟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過能源多元化實現能源獨立。
「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第一天就承諾將建立美國在全球的能源主導地位,」9月3日,彭博社進一步刊文談到中俄蒙同意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時稱,「但七個月後,這一目標面臨威脅。」
報導援引專家分析稱,中國是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正在展示其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而這將徹底顛覆全球市場」。有專家指出,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行業及其金融交易架構預計將受到衝擊,因為中方正傳達出一個信號,即中方不再需要美國LNG。
在9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曾就相關提問回答稱,中俄一貫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包括能源在內的各領域務實合作。「關於你提到的具體項目,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瞭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25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邪恶轴心老霉做禁杀人放火的事
还派青鸟傻伯反中胶洗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