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被称为“诈骗之岛”,其“诈骗产业”到底有多猖狂?
  
[复制链接]
 | 
 
 
 | 
 | 
 
 
 楼主 |
发表于 27-9-2025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買的是保險還是詐騙保單?知名演員遭騙3447萬,投保前必知4件事 
 
在台灣,保險 普及率高,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各種詐騙 與誤導案例。 
 
許多人投保後才發現保單根本不存在,更糟糕的是遇到假保單,導致錢財與保障兩頭空。 
 
 
 
以下真實案例說明,並教你如何挑對業務員、避免受騙。 
 
遭信任詐騙,保費 遭挪用 
藝人周渝民(仔仔)和妻子喻虹淵,向閨密馮姓保險經紀人買了1張高額儲蓄險,每期保費高達684萬元,馮女以「保費額度過大,恐被鎖定洗錢」為由,要求改為現金繳費,馮女收到現金後,並未將錢繳給保險公司,而私自挪用、侵占,前後騙走3447萬元。 
 
後來查證發現,馮女並非該保險經紀人公司的合格業務員,而是向蘇姓主管借牌銷售。雖然最後補繳了2期保費,台北地方法院仍判決馮女、蘇姓主管及保險經紀人公司連帶給付2,063萬8,995元(可上訴),馮女最終判刑2年8個月定讞。 
 
另一件令人咋舌的案件,是發生在民國106年,中華郵政爆出員工侵占挪用保費長達7年,總金額超過6億元。 
 
保險詐騙事件層出不窮,要避免受害,除了要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法,更要學會如何挑選值得信賴的保險業務員。 
 
保險詐騙常見手法有4種 
1.假保單: 
用偽造或修改的單據冒充正式保單,讓人誤以為已經投保成功,獲得保障。 
 
2.收現金: 
要求保戶直接交現金給業務員或轉入業務員私人帳戶,最後錢財、保單兩空。 
 
3.假冒身分/借牌銷售: 
假扮知名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或借用他人牌照銷售保單,均屬違法。上面「仔仔」案例,就是借牌銷售,是違法行為。 
 
4.銷售境外保單: 
台灣的保險公司必須經金管會許可設立,而境外保單未經我國法令及主管機關審查,屬「地下保單」。這些「地下保單」,若是發生招攬或理賠爭議,只能自行出國,向該保險公司申訴,過程是困難重重、曠日廢時,往往只能自認倒楣。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25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人上周被詐騙逾17億 1手法損失最慘重 單日被騙破億 
 
詐騙案件頻傳,警政署「165 打詐儀表板」統計,上周國人因詐騙損失逾17億元,案件數近3000件,以網路購物與假投資詐騙最常見,其中假投資詐騙損失金額最多,單日破1億,提醒民眾在網路交易時務必提高警覺,切勿將款項匯入陌生人帳戶,若有任何疑慮,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尋求協助。 
 
 
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統計顯示,上周(9月21至27日)國人遭詐騙的財產損失金額高達17億5433萬元,受理案件數多達2987件,其中9月22日單日案件數最高,達482件;財損最嚴重的一天則是9月26日,單日損失金額高達3億5965萬元。 
 
警政署說,最常見的詐騙手法為「網路購物詐騙」,每日約有90至128件案件發生,單日損失約600萬至1055萬元;其次是「假投資詐騙」,每日約29至67件,但每次案件涉及金額往往驚人,單日損失常破億元,光是9月23日就達1億3767萬元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0-2025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連騙300次  台灣失智婦3年遭詐1.6億 現金、不動產都騙光 
 
 
台北市信義區張姓婦人2022年間被詐騙集團盯上,誘騙投資生基、靈骨塔位,三年多來共被騙走現金8000多萬元(台幣,以下同),另抵押、販售不動產,再交付詐團8000多萬元。直到今年8月,張婦兒子察覺不對,詢問母親才知家中1億6000多萬元財產全都被騙走,向警方報案。 
 
警方調查,67歲張姓婦人有失智症初期症狀,但平常與人互動正常,年2022年3月間被詐團鼓吹投資生基塔位,詐團陸續以繳交稅金、手續費等名義,要求她提領名下帳戶現金面交,騙光婦人8000多萬元現金後,再誘騙婦人向高利貸借款,處分或出售、抵押名下不動產,持續再交付現金,近三年半共騙婦人面交、匯款300餘次,共騙走1億6000萬餘元。 
 
 
張婦兒子平常未與母親同住,一直不知道母親名下房產、存款已被詐騙,今年8月他發現家中財務有異狀,詢問後才知母親不但被騙,還有高利貸債務要處理,立即向警方報案,台北市方已成立專案小組,全力追查中。 
 
警方檢視婦人和詐團對話,發現詐團在明知婦人已幾乎被詐光後,仍要她再拿出150萬元,還問婦人「妳不是說你那些土地很值錢?」,婦人回答她已經拿出都更土地,借出來的錢早已給他們,詐團仍不甘心,質疑都更土地價值應該有漲價,企圖從婦人身上榨取更多金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5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康男遇詐騙傾家蕩產!失蹤14個月 中秋被發現陳屍自家果園 
 
彰化縣八卦山一處果園昨(6)日被找到一具白骨。一名50多歲男子,昨前往自家果園祭拜地基主時,意外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檢查後發現,死者留下的衣服竟來自失蹤14個月的親生弟弟,而他當初疑因遭受詐騙,負債累累又身患重病下才消失,豈料在中秋團圓日當天,以這種方式現身。 
 
 
據了解,死者經營著一家開有十幾年的冰店,家境小康,但因比特幣詐騙傾家蕩產,地下錢莊、討債集團都上門討債,他因此對妻兒充滿愧疚,自己又身患痼疾,多重打擊下於去年8月獨自騎車離家,自此失去音訊。 
 
彰化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男子離去後家人都相當擔心,沒想到最後竟陳屍在自家果園,還在中秋節當日被發現。由於家屬無力支付喪葬費用,她已聯絡快樂天堂基金會協助處理後事,並感嘆「中秋節本應該是團圓的日子,家屬卻要面對冰冷的白骨,實在情何以堪」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0-2025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在騙!詐團AI變聲騙民眾個資冒用洗錢 再轉頭詐騙 
 
 
 
台南市刑警大隊日前發現大批人頭帳戶來自同一處,追查發現36歲陳姓主嫌與同夥王男及蔡男3人鎖定有貸款需求民眾騙取個資後,冒用註冊虛擬貨幣交易所帳號後洗錢,清查至少14人受害。警方發現3男除騙個資,還利用AI變聲假冒甜美女聲,藉口「家人過世」、「生病需借款」,詐騙男網友或長輩,全案移送嘉義地檢署偵辦。 
 
台南市刑大為查緝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所大量人頭帳戶案件,近來與刑事警察局電信偵查大隊共組專案小組偵辦,透過大數據分析國內交易所註冊資料,發現不法集團假借民間借貸公司,以小額放款名義,鎖定因資金需求孔急、信用不良而無法向正規金融機構借貸,進而轉向民間貸款民眾,大量蒐集騙取個資,利用交易所申設帳號時無須臨櫃驗證漏洞,大量註冊人頭帳號,配合上游詐欺集團進行詐騙及虛擬貨幣洗錢等非法行為。 
 
經專案小組綿密布線蒐證後,發動攻堅及搜索行動,在嘉義市西區查獲該集團機房,當場逮捕27歲王姓、30歲蔡姓成員,接著再查獲陳姓機房管理者,起獲電腦主機組8組、點鈔機1臺、監視器主機2組、現金7萬5000元、3個隨身碟、第二級毒品梅錠103顆、手機5支及相關犯罪工具等。 
 
警方在機房也查扣麥克風設備,為3人變聲行騙的重要工具。據了解,3人運用AI變聲軟體,假冒甜美女聲,誘騙男性網友或長輩,以噓寒問暖取得信任後,藉口「家人過世」、「生病需借款」騙取金錢。 
 
初步清查至少14名以上民眾受害,警方指出,該集團行徑惡劣,不僅導致借貸民眾因個資遭冒用而無辜涉訟,更進一步利用人頭帳號,以「假投資」、「假交友」等方式詐騙,被害人除了遭誘騙提供個資註冊虛擬貨幣交易所帳號外,其中2名被害人帳戶還遭集團以「超商代碼繳費」方式引導入金至詐騙錢包地址,造成財損11萬6000元。 
 
警方表示,實際機房管理者為36歲的陳男,他負責指揮集團運作,王男則負責詐騙被害人提供個資,蔡男負責協助帳號建立及洗錢流程,全案依涉犯刑法詐欺、偽造文書、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及個資法等罪嫌,移送嘉義地檢署偵辦。陳、王、蔡3人分別以20萬元、3萬元及6萬元交保。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0-2025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疑涉詐財逼死女代書 紫靈宮孫姓姊妹等3人訊後請回 
 
高雄市56歲孫姓女代書本月1日墜樓身亡,家屬8日於靈堂前開記者會指控,鳳山紫靈宮孫姓姊妹長年以「王母娘娘」名義誆稱可「累積福報、消除業障」,要孫女借錢給吳姓信徒經營代銷公司,導致她背債高達1.6億元,不堪壓力走上絕路。 
 
鼓山分局根據家屬報案展開調查,報請高雄地檢署指揮後,9日下午分別於15時及17時許帶回孫姓姊妹與妹妹之子陳姓男子等三人。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親自到場指揮偵訊,釐清長達5年的疑似詐欺過程與金流狀況,三人訊後均被依詐欺罪嫌移送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複訊後諭知請回,全案持續調查中。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0-2025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園76歲婦夥同男子冒充書記官 詐騙逾3千萬房產代標金遭起訴 
 
 
桃園市76歲馮姓老婦與64歲潘姓男子,涉嫌共同冒用公務員名義,以代標法拍屋為由,一人遊說、一人假扮書記官,向被害人巫姓女子詐取高達新台幣3113萬2000元。桃園地檢署近日偵結,依涉犯刑法冒用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罪起訴2人。 
 
起訴書指出,馮婦2013年3月間某日,於某診所遇到一名巫姓女子,向她誆稱自己與桃園地方法院承辦法拍屋的書記官熟識,可協助以最低價代為標購建物及同段地號土地。馮婦夥同潘男假扮桃園地院「陳建霆」書記官,試圖讓巫女相信謊言,並向巫女表示需先繳交押標金。 
 
對此馮婦在同年5月初至隔年底,多次於桃園地院民事庭舊址及數間診所,指示巫女女兒交付現金新台幣3048萬1000元,以及由巫女親自交付現金65萬1000元,共計3113萬2000元;事後巫女發覺事有蹊蹺並報警處理,全案才東窗事發,由法務部調查局桃園市調查處移送偵辦。 
 
經檢察官調查,認被告馮婦、潘男觸犯刑法冒用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罪,並請法院論以共同正犯。檢方並建請法院依規定宣告沒收馮婦所取得的未扣案犯罪所得3113萬2000元,如無法全部或一部沒收,則應追徵其價額。 
 
至於其他案情,檢方指出,馮婦單獨或夥同潘男,以相同或類似手法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向同一被害人詐取多筆金額,這些交易金額從數十萬到數千萬不等,但因缺乏直接證據,如監視錄影、匯款紀錄或目擊證人等,被告也全盤否認,難以單憑巫女指述直接認定成立犯罪。 
 
檢方認為,馮婦及潘男九度向巫女詐取金額,若是成立犯罪,應視為馮婦單獨或夥同潘男利用同一機會、在密接時間、對同一被害人施詐,屬於數個舉動的接續施行,應為一行為,因此具有接續犯的裁判上一罪關係,已為本次起訴的效力所及,故不另為不起訴處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0-2025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災民都要騙!七股、學甲受災戶急修房屋遭詐4戶報案 警逮1人 
 
/台南即時報導 
 
颱風造成台南沿海地區多處民宅屋頂、圍牆及鐵皮建物受損,缺工缺料民眾修繕困難,不肖業者趁機以「快速修繕」、「災後優惠施工」等名義行騙,多人被騙其中4名受災戶報案。警方今宣布昨在關廟查獲35歲林姓嫌犯,又查出他是洗錢防制法通緝犯、連同詐欺罪嫌一併送檢方偵辦。 
 
學甲警分局表示,該名男子長期以鐵皮搭建名義招攬生意,向被害人收取工程款後未依約履行施工甚至避不見面,多名民眾因房屋損壞急於修繕而受騙,北門派出所有3名被害人、學甲所1名,受騙金額3萬到40萬不等。 
 
 
 
警方表示,正擴大清查有無其他被害人遭該嫌以相同手法行騙,並呼籲民眾遇有類似情形請儘速向當地警方求助。 
 
學甲警分局長巫建德呼籲颱風、大雨過後為房屋修繕高峰期,詐騙集團及不肖業者常利用民眾急於修復屋損心態,以低價、限時優惠等手法行騙,呼籲民眾尋找修繕工程時,可用市政府所提供「丹娜絲颱風臺南市政府扶助措施」合法廠商清單媒合,或查找具有合法登記公司,施工應簽訂正式合約明確載明施工內容、付款條件與履約日期,且留意切勿未完工即支付大筆款項,以避免受騙。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10-2025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梨果農淪詐團車手 求交保稱家裡不缺錢...怕父母受刺激 
 
/台中即時報導 
 
詹姓果農趁農閒時上網找工作,卻加入詐騙集團當車手四處領贓款,單筆甚至高達百萬元釀多人受害,法院已依詐欺罪判他10月;詹因羈押聲請交保,稱自己在種卓蘭特產甘露梨,近期沒採收會有重大損失,他家中不缺錢,但怕父母受不了刺激,法院命他5萬元交保,可抗告。 
 
詹聲請指出,他是農耕休做時找工作誤入詐團陷阱去收款,他有正當務農工作,父母年近8旬,家中經濟靠他1人支撐,之前在1甲地栽種卓蘭特產甘露梨,9月、10月將採收,若未採收會有巨大損失,且之前嫁接梨花苗價值約250萬元。 
 
詹還說,他家中不是很缺錢,但今年一整季都報銷未採收,父母可能受不了這種刺激,本案已審理完畢,他也批檢警編造事實稱他有收車資1萬元,警詢時他沒自白,本身也是被害人,他是個安分守己的果農,請求交保。 
 
台中地院查,詹男因短期內多次取款、交付上手,因有反覆實施之虞予以羈押,9月30日依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判詹有期徒刑10月,併科罰金3萬元,仍可上訴。 
 
中院指出,詹男犯案的被害人遍及全台,就目前所知詹單次取款金額動輒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審理時詹也說「我覺得怪怪的,但還是去做了」等語,可見他已預見取款工作不尋常卻未停手,反食髓知味繼續當車手出面領贓款。 
 
中院考量,詹在詐團中擔任下層車手,難認和上游有密切聯繫管道,在審酌他務農、農閒時上網找工作誤入詐團等一切情狀,命他5萬元交保,准予停止羈押、限制住居。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0-2025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旬翁上網「找小姐」買點數被騙260萬 今年假援交詐騙財損最高 
2025-10-19  
/台北即時報導 
 
詐騙集團上網使用正妹或帥哥照,謊稱提供援交、按摩或約會等服務,以保證金等要求購買點數,刑事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受理「假援交」詐騙5620件,其中吳姓老翁被騙260萬元最多,詐團以往多要求買遊戲點數,轉向利用變現容易的App Store點數卡洗錢。 
 
警方調查,北部醫務管理師退休73歲吳姓老翁,今年3月在Threads結識一名女網友,見照片身材火辣,約定按摩,對方以「服務費」6萬元、「保證不是警察保證金」10萬元、「保證小姐安全保證金」15萬元、「公司保證金」70萬元等名義,要求買App Store點數卡;吳赴超商及上網刷卡購買,提供序號及密碼給對方,共被騙260萬元,遲未見到「按摩妹」,驚覺被騙報案。 
 
中部某醫材公司主管45歲莊姓男子,今年6月在IG結識女網友,預約到府按摩,對方表示首次服務須至指定地點,為避免「現金桃色交易」、確認不是警察釣魚辦案,須買App Store點數卡;莊赴超商花2000元購買,被要求再買以支付保證金,發現受騙報案。 
 
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統計,今年上半年受理色情應召詐財詐詐騙5620件,吳被騙260萬元財損最高。詐團透過LINE、IG等指提供按摩等服務,要求被害人買App Store點數卡或遊戲點數,提供序號、密碼,持續要求購買卻避不見面。 
 
刑事局表示,App Store點數卡、遊戲點數皆非法定貨幣,難以追查金流及返還,詐團得手遊戲點數儲值至點數平台再兜售,騙得App Store點數則在手機儲值並退款,具儲值容易、退費方便、便利性高等特性,逐漸取代遊戲點數成為假援交洗錢方式。 
 
刑事局呼籲超商,遇不斷購買高額App Store點數卡民眾,應關懷提問,必要時通報警方到場,協助攔阻詐騙。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0-2025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熱心真行騙…7旬婦帶失智鄰居臨櫃提款繳水電 詐騙23萬積蓄起訴 
 
/台北即時報導 
 
7旬吳姓婦人入住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一處分租套房,發現鄰居楊姓婦人罹患嚴重失智症,假意幫忙代繳房屋水電費,涉帶著楊婦到郵局臨櫃提款多達34次,詐取存款23萬2450元,楊婦外甥發現異狀、房東通知未繳房租,報案提告。台北地檢署偵結,依詐欺罪嫌起訴吳婦。 
 
檢方調查,楊姓婦人罹患失智症,獨自住在信義區的分租套房生活,外甥等晚輩會到住處輪流探望,也會協助鄰居收取水電等費用交給房東,2023年9月間吳姓婦人搬進分租套房成為鄰居,發現楊婦生活雖能自理但對事情難以理解,失智症情形嚴重,謊稱熱心協助幫忙繳納水電費等,晚輩不用多跑一趟收錢,實則騙走楊婦積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0-2025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誘捕失敗?詐團持球棒襲警…搶300萬逃逸 中山警抓3人1人仍在逃 
2025-10-31  
 
 
/台北即時報導 
 
 
 
陳姓男子曾投資虛擬貨幣20多萬元不滿遭詐騙,向北市中山警方報案協助誘捕,昨天持300萬元現金面交,儘管埋伏警力已上前表明身分,壓制逮捕詐團車手,但裝有300萬元真鈔的包包仍不敵詐團同夥接應、持棍棒攻擊後開車逃逸。警方漏夜追緝,循線逮捕2名犯嫌,還有1名共犯在逃已鎖定身分偵辦。 
 
稍早執法影像曝光,只見中山警方大喊「警察」,仍被詐團持棍棒攻擊警察,最後驅車逃逸,場面十分驚悚。 
 
據了解,陳男(49歲)報警供稱,在網上買幣投資20多萬元,錢給了對方本來好端端在錢包裡卻莫名消失,認定是詐騙氣憤報警,日前假意再投資300萬元配合警方誘捕;陳男堅持「300萬全部都用真鈔」,不幸遭搶下落不明。 
 
昨天下午4點多,陳男跟詐團相約在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前面交,員警則在旁埋伏,詐團車手取款後稱「你自己看一下手機,虛幣已經入帳」,話才說完轉身就要走,員警立刻上前制止並表明身分,當場逮捕收錢的蒲姓少年,孰料裝滿300萬元現金的包包已被「丟」給接應同夥,同夥為了逃逸持棍棒毆打警察,趁隙開車離去。 
 
警方見「犯嫌跑了」立刻通報,並調閱監視器畫面追緝,發現詐團當時是一車4人,除了現場被抓的車手蒲姓少年,共犯王姓少年因來不及上車,從事發現場步行離去,另外2人林姓男子(40歲)則開車載陳姓男子(28歲)一路南下新竹躲藏。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工程師」黃鶴樓淪詐團...變賣家產求停押 法院不准:恐繼續騙 
2025-11-01 
 
 
/台中即時報導 
 
 
刑事局和美國合作破獲假投資網站害全台218人遭詐破億元,該團主嫌竟是有「天才工程師」之稱的男子黃鶴樓,他卻因欠債一再捲入詐欺、洗錢案後又與詐騙集團合作,法院一審依詐欺罪判他6年8月,黃聲請撤銷羈押,主張他有「相當高資訊技術職能」不會逃亡,法院仍駁回,可抗告。 
 
檢警調查,黃鶴樓2024年3月加入身分不詳、暱稱「愛」等人的詐團,負責替「愛」開發、設計及維護詐欺網站運作,並由其所屬團隊或轉包其他技術團隊設置假投資網站,黃開發1個網站可收5萬元報酬,每月維護費還有5萬元,如需變更網域名稱則收費1萬元。 
 
 
 
檢警查出,黃和詐團合作下見有218名被害人加入假投資群組,內部還有同團俗稱「炒群機手」成員,在群組留言互動佯以討論熱絡,且有成員實際投資獲利的假象,讓不少人上當紛紛砸錢買泰達幣。 
 
而一但有民眾報案或經165反詐專線通報,黃就會迅速將原網域變更為名稱相近似之網域以利繼續行騙;經刑事局與美國合作,掌握假投資網站資料、IP才破獲。 
 
台中地院一審時,黃鶴樓均坦承不諱,也218名被害人證詞及檢警調查證據可佐;一審審酌,黃和部分被害人調解成立,黃委託女友賠償,且黃犯後配合警方指認上游,依218個加重詐欺罪判他6年8月。 
 
全案目前上訴台中高分院二審,因黃鶴樓仍在押,他聲請撤銷羈押並主張,自己已全部認罪、態度良好,他身為長子獨自扶養年邁多病母親、1人承擔家中經濟,案發前開資訊公司多年,有相當高資訊技術職能,願受法律制裁、早日服刑出獄,他有固定居所不會逃亡。 
 
黃還說,他身為資訊工程師是遭詐團利用,他已和49名被害人和解,現更打算變賣家產,已經幡然悔悟,請求以限制出境、出海及定期向警方報到停止羈押。 
 
二審查,黃和詐團長期密切合作,負責核心開發軟體、盜取泰達幣行為,一審被判6年8月,且他先前還犯洗錢、加重詐欺等罪,被害人眾多,可見有反覆實施之虞,仍認有羈押必要,駁回其聲請。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025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叔叔熟識警界高層可追回財損?男遭正妹網友二次詐騙 
 
 
 
/台北即時報導 
顏姓男子結識女網友以結婚為前提交往,聊天透露曾被詐騙,對方稱叔叔熟識警界高層,可協助追回財損,以處理費要求轉帳12萬5000元,還騙走提款卡當人頭帳戶。刑事局提醒,詐騙被害人應循官方管道提告,避免遭二次詐騙。 
 
警方調查,從事服務業26歲顏姓男子在LINE結識暱稱「陳錦蓉」女網友,以結婚為前提交往,聊天透露曾被詐騙,對方噓寒問暖一段時間後稱也曾被騙,靠熟識警界高層的叔叔追回財損,可介紹雙方認識。 
 
 
 
 
 
 
顏依指示加LINE,對方稱已查到贓款流向,但被害人須支付處理費,顏上月以網路銀行轉帳6筆共12萬5000元到指定帳戶;對方稱處理費不用這麼多,要扣除後返還,要求寄送提款卡,顏寄5張提款卡,帳戶因涉詐被通報警示,驚覺受騙報案。 
 
刑事局表示,詐團利用詐騙被害人慌張、著急心態,謊稱只要付一點手續費、處理費,就可追回財損,例如假冒律師或代辦公司稱可追回款項、稱與檢警關係好可將案件「插隊」處理、銀行可消除匯款紀錄、可透過駭客技術或特殊管道追回款項,收款後失聯。 
 
刑事警察局呼籲,民眾被騙應冷靜,選擇官方管道提出詐欺刑事、民事告訴,避免被詐團以追回款項二次詐騙;若要尋求律師協助,可上網查詢「法務部律師查詢系統」,確認律師身分,避免找到假律師。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25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詐騙手法多變 警若誤判影響防詐 
 
/台北報導 
 
「認證詐騙」興起,網路購物賣家、買家都被騙,由於手法變異,許多員警都不熟悉,造成警政署一六五反詐騙系統平台、「一六五打詐儀表板」網站輸入錯誤,分類混亂,影響防詐效能。刑事局說,詐欺手法變化快速,員警可能誤判,將加強訓練及審核,並檢討分類方式。 
 
據調查,打詐儀表板搜尋這類詐騙案例,至少出現「假買家騙賣家詐騙」、「網路購物詐騙」、「解除分期付款(騙買家)詐騙」、「假賣家騙買家詐騙」、「假網拍」、「假廣告」等六種名稱。 
 
 
 
 
 
 
刑事局表示,儀表板採用一六五平台資料,一六五現有四十五種分類含一種「其他」,原將此詐騙歸類於「解除分期付款」,後來發現與電商買家個人資料外洩引起的解分詐騙不同,改將這類買家被騙計入「假網拍」(儀表板名稱為網路購物詐騙),但賣家被騙無適合分類,新增「解除分期付款(騙賣家)」(儀表板名稱為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分類納入。 
 
依規定,警方受理詐欺案,勾選手法後上傳一六五平台,分局再撰寫案例上傳儀表板,由刑事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審核;有員警搞不清楚誤填分類,甚至出現儀表板不存在的「假賣家騙買家詐騙」分類。 
 
有官警認為,詐欺分類混亂會導致統計數據失真,無法掌握詐騙演變趨勢;如果警察都不清楚詐騙手法,如何教民眾識詐?詐騙變形快速,政府必須靈活調整因應,否則只能跟著後面跑,疲於奔命,打詐成效勢必不彰。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