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回复: 1
|
中国香港01|為何長和千億賣港口業務是純商業大刁?
[复制链接]
|
|
早兩周已打算寫長和﹙0001﹚出售全球(除中港外)港口業務,轟動全球,但被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調停俄烏停火的大事所耽擱,幸好周五這宗交易再度成為本地傳媒焦點,連港澳辦亦轉載加持,予筆者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寫這宗世紀大刁。
無論是交易的快狠準,還是業務管理,已難有華商能蓋過李嘉誠的鋒芒,所以再多一宗大刁,按理無需筆者為其錦上添花。由收購和黃、入主港燈、轉型地產,李氏家族成為大中華炙手可熱的巨富,1999年10月和黃向德國電訊商曼內斯曼出售Orange,換回現金、曼內斯曼的票據和股份,帳賺逾1,100億元,已經破香港有史以來的紀錄,負責談判的和黃大班霍建寧更由此聲名鵲起,年薪以億億聲計,其「打工皇帝」亦由此得名。
霍大班複制世紀大刁心願未了
霍建寧多年拿的高薪少算近20億元,自然希望再複制多一次電訊業的世紀大刁,以了卻他的心願。去年3月霍建寧退任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但仍擔任集團副主席和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 Hldg. Ltd.執行主席,去年5月英國政府終於有條件批准3英國與Vodafone的合併計劃,但電訊業早已變了天,通訊網絡併購再不是投資者那杯茶,就算像中移動﹙0941﹚徒具市場壟斷能力、但增長欠奉的企業,亦只當是一般的收息股,長和資產難有中移的壟斷能力、且增長同樣乏力,過去四年股價較高位幾乎腰斬一半。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長和一直期盼的世紀大刁不在電訊業,反而出現於傳統的港口業務。特朗普甫上任即施壓巴拿馬政府,迫其提早中止長和於巴拿馬運河兩個泊位Cristobal和Balboa的營運合約,雖然中國外交部曾表態反對,但未能阻止巴拿馬政府以法律手段提前解約。
面對困境,長和找來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商議,索性將和黃港口約8成權益售與美方財團,和黃港口持有巴拿馬運河兩個泊位的9成權益在內的全球港口業務,但不包括中港碼頭業務,扣除和黃港口的股東貸款,長和淨袋現金190億美元。
千億落袋 為不確定性提供彈藥
長和能夠將一項隨時歸零的資產化為千億大刁,是反客為主的逆勢交易,較當年順勢而行的電訊業千億大刁更為難得。目前香港地產市道處於20年以來的低谷,往後5年亦難有起色,在缺乏足夠的賣地收入,有評級機構憂慮至2029財年香港仍錄得財赤,此時有港企能賺取千億現金,是久旱逢甘霖,為日前經濟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提供彈藥。
近年全球供應鏈處於不正常狀態,先是大流行導致供需遭到扭曲,自前年開關,去年貿易終全面恢復正常,而長和旗下港口業務相對表現不錯。根據長和中期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港口收入按年升9%,同期EBIT和EBITDA分別按年升33%和22%。然而,這一切在特朗普上台後已有所改變。
在特朗普和馬斯克積極倡議下,歐美國家新上台的政府右傾趨勢明顯,代表全球化的日子一去不返,生產鏈布局逐步走向地區化,貿易成本不再講求價廉物美的競爭力,而是要求安全、穩定及可信賴的生產流程,所以將港口控制權完全交與不友好的外國營運商已不是以往常規的做法。
港口戰略價值只對本國 非外國
今次對長和將港口業務售與美方,其中一論點是港口業務屬於戰略性資產,首先一個國家的港口確是它的戰略性資產,但並非外國的。讓外國航運公司參與管理本國港口只是基於商業考慮,可以吸引更穩定的進出口貨量,但近年安全供應鏈受到重視,歐洲國家已收緊外資在港口的持股上限,就像2022年底德國政府限制中遠集團收購漢堡集裝箱碼頭於25%,而不是最初提出的35%,但25%的持股依然惹來非議,所以長和將港口業務售與何方(包括美方),對中國外貿影響不大。
隨着全球化的終結,制造商品的成本只高不低,貿易行業的利潤將被大大壓縮,港口業務的經營環境亦會愈來愈困難,所以長和甩售港口業務的時機非常合適,況且,和黃港口所持有的港口主要在歐洲、南中美洲,只要中國與這些國家維持穩定關係,便無需擔心美國作出干預,除非中美開戰。
為何長和千億賣港口業務是純商業大刁?
|
|
|
|
|
|
|
|
发表于 17-3-2025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大论。。。。。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