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6|回复: 2

台灣 被害人易成加害人 台衛福部:兒少性侵男性占25%且有黑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3-2025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輕世代運用網路軟體交友,對方身份真假難辨,加上性別多元化趨勢影響,台灣衛福部統計,性影像受害者男性約占3成,且兒少性侵案件中,每4名受害者就有1人是男性,占比25%。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社會普遍對男性被害人關注較少,男性也因社會刻板印象,擔心遭嘲笑而選擇沉默,導致許多案件未被揭露,恐有黑數。

衛福部保護司實務觀察,男性性影像受害案件,多與性傾向有關,例如女性在網路上利用男性大頭貼冒充男性,讓男同志卸下防備,騙取其性影像;男同志之間也存在彼此騙取性影像情況,戀童者冒充身份詐騙未成年男性性影像者,也不在少數,網路匿名交友情況多,提醒民眾勿拍攝性影像,以免被不肖人士惡意公開,甚至由線上性影像犯罪轉為線下性侵。

性侵害案件中,約6成被害人為兒少,其中4名兒少有1人是男性。張秀鴛表示,據治療專家轉述,由於事發前不具異性、同性性經驗,男性幼童遭性侵時,其內心狀態容易由羞愧、受傷、痛苦,轉為對性的探索、興奮及滿足,並形成「想與另一人分享」的心理,進而由受害者轉為潛在加害人,許多性侵害加害人接受輔導治療時,均發現其生命歷程中曾經是受害者角色。

「許多性侵害被害人因加害者擁有權勢、社會地位或其他影響力,使得他們在年幼時不敢發聲,甚至長年背負沉重壓力,直到成年後才鼓起勇氣說出真相。」張秀鴛說,這樣的情境並非個案,許多被害人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因為害怕不被相信、擔心遭受二次傷害或因社會環境而選擇沉默,或在多年後才選擇公開經歷。

張秀鴛表示,性騷擾、性侵害、兒少性剝削及性影像散布等性暴力議題,近年備受社會關注;性暴力被害者,往往需要長時間心理復原與重建,過程充滿挑戰與辛苦,藉防治教育推廣,形塑友善、支持、接納、不譴責社會氛圍,對被害人復原至關重要。政府除積極修法,建立制度與措施遏止性暴力外,強化民眾對性暴力認知和防治意識尤為重要,建立零容忍的環境,才能真正防止性暴力發生。

隨著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性暴力犯罪樣態已經跨越實體與網路的界線,網路性犯罪威脅日益嚴重。衛福部去年舉辦拒絕散布性影像徵件活動,深入校園宣導,並鼓勵學童關注並參與防治行動,今年持續協同地方政府辦理性暴力巡迴影展計畫。相關短影音得獎作品及影展資訊已公布於官方網站,民眾可自行下載運用,並共同打造性暴力零容忍的社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3-2025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渍油台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3-2025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呆弯狼师多,虐儿丑闻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4-2025 05:44 AM , Processed in 0.11469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