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葬是中国墓葬文化的最典型特征,而汉代厚葬之风更是盛行。汉武帝刘彻长眠的茂陵,是西汉诸帝陵中最大的一座。茂陵博物馆馆长田晖表示,1号陪葬墓外葬坑出土「鎏金铜马」就被封国宝级文物,「「大家想一想,茂陵陪葬墓的外葬坑就出土国宝级的文物,那帝陵陵园地下埋葬的,会是什么样的宝贝...。」
▲茂陵博物馆馆长田晖。(图/记者蔡仪洁摄)
「事死如事生」下的厚葬
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对坟墓的安置均格外重视,厚葬之风盛行,并逐渐形成复杂的祭祀礼仪制度。
西汉帝陵一般附近都设有陪葬坑,大多为砖砌或土坑,陪葬品则主要分为实用物与明器两种,其中明器以各种陶俑为大宗,西汉京师有专门机构负责生产。当时,有的达官显贵为了储备陪葬物品,甚至违禁购买皇室的工官产品。
因此有说法认为,古人留给后人的地上文明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好东西都被带到地下藏起来了。
▲▼ 茂陵布局。(图/茂陵博物院提供)
西汉第一帝陵「茂陵」
茂陵是西汉时期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县,总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陵园的正中央为「正方形覆斗状」(形状为截去尖顶的四方锥体),底部边长230公尺,顶部边长40公尺,高46.5公尺,从空中俯瞰就像金字塔群一般。
汉武帝在位54年,陵墓修造了53年,到下葬时,陵园中的树已经可以合抱。田晖介绍,茂陵是修建时间最长帝陵,「在西汉时期皇帝一上任就开始修陵墓,现代人认为这多不吉利,但当时认为,陵修的越早,龙椅坐的时间越长我越长寿。」
茂陵还是陪葬坑最多、陪葬品最丰厚的帝陵之一。在当时,死后能进入陪葬墓区,为死去的皇帝终生陪葬是一种荣耀。
田晖表示,茂陵的陪葬墓共123座,有皇亲国戚、有功之臣,地位越高距离越近,例如茂陵西北约0.5公里处为宠姬李夫人墓、东边为霍去病墓,西邻卫青墓,现在的茂陵博物馆之所以修建在霍去病墓基础上,是为了保护帝陵地下文化遗产。
▲茂陵出土的文物。(图/记者蔡仪洁摄)
国宝级陪葬品
帝王陵墓越往前,陪葬品价值越高。茂陵博物馆保存了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大型石雕,其中12件是国宝级文物。
▲石刻石牛。(图/记者蔡仪洁摄)
田晖介绍,石刻中深受喜爱的是微笑的「石牛」,它长2.6公尺宽1.6公尺,由于霍去病战无不胜,使大漠以南无复烽火,石牛安乡温驯的模样象征了当时对和平的向往,现在它还有个绰号,叫做陕西「萌牛」。
▲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鎏金马」。(图/记者蔡仪洁摄)
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鎏金马」,1981年5月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以汉武帝最爱的汗血宝马为模特,通体铜铸鎏金,而且是空心的。
田晖指出,这个「鎏金马」在地下埋了超过2100年,出土时没有做过任何修复,却依然金光灿灿,可以想像2000多年前的鎏金技术达到了非常先进的程度。
据记载,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相当于现代的镀金技术,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
田晖感慨,这个「鎏金马」其实是出自于茂陵1号陪葬墓的1号外葬坑,现在基本认定是汉武帝姊姊「平阳公主」的陵寝,「大家想一想,茂陵陪葬墓的外葬坑就出土国宝级的文物,那帝陵陵园地下埋葬的,会是什么样的宝贝...。」
视频
图文摘自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