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冢、墓、坟,均指人死后的长眠之地,但蕴含的礼法内容却有所区别。位于陕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是诸葛亮的墓穴。据工作人员介绍,诸葛亮曾交代,自己的后事要像对待老百姓的坟头一样简单和普通。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着名的谋士之一。(图/记者蔡仪洁摄)
人类自从有灵魂的观念后,丧葬礼仪延续千年,各个阶层对陵墓都是精心构筑。《水经注·渭水三》中提到,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官吏称墓,百姓为坟。
▲诸葛亮的墓呈「覆斗形」。(图/记者蔡仪洁摄)
按《葬律》记载,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内容详备的墓葬等级制度。依律文「坟大方十三丈,高三丈」,列侯墓呈现「覆斗形」,坟丘形状多为方形,也有圆形或椭圆形。祠堂部分则为方形,以顶部为准,每边长度约13公尺。
位于陕西勉县的「武侯墓」是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始建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据介绍,武侯墓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公尺,陵墓为覆斗状,高4公尺、直径20.4公尺、长64公尺。墓园内中轴线贯穿山门、拜殿、大殿、坟亭、墓冢、崇圣祠、东西厢房、南北道院;建筑坐南朝北,呈东西走向,寓示为「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当时下葬时,远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墓这么大,就是一个很小的黄土包。」武侯墓工作人员表示,诸葛亮临终时留有遗言,将他葬于汉中定军山下且一切从简,墓冢只容下一口棺木大小,入殓时穿着平常衣物,亦不需任何陪葬物。
▲武候墓碑前摆放了一排排花束。(图/记者蔡仪洁摄)
现如今的武侯墓气派许多,而这是敬重诸葛亮的后人们,包括子孙后裔将此修建起来。清明节祭祀诸葛是陕南人的传统,当地会举办「诸葛武侯清明祭祀大典」,祭祀内容在遵循古礼传统的同时,沿袭祭扫传统。另外,亦有许多人前来焚香烧纸,还有许多人带上鲜花来祭拜。
墓碑前一排排的花束中,还能看见手写小卡片,写着「孔明先生...人生时常面临迷茫选择,愿借先生之光,照亮前路,找到心中的答案」,可见诸葛亮的精神在当地影响深远。
▲蔡伦长眠之地。(图/记者蔡仪洁摄)
除一代名相外,有重大贡献的官员亦受到后人缅怀。陕西汉中市洋县埋葬了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墓祠占地2万多平方公尺,其中墓地约占3000平方公尺,封土同样为「覆斗形」,高约7公尺、长30公尺、宽17公尺,是汉中境内两汉三国时期最大的一座名人墓冢。
资料显示,蔡伦13岁时被阉割后净身入宫,后来担任尚方令,并开始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取代缣帛制纸,大幅降低造纸成本。
蔡伦之后被封为龙亭侯,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然而,蔡伦在卷入宫斗后受诬陷服毒自杀,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1年)朝廷为其平反昭雪,官方为其整修陵墓。
视频
图文摘自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