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48|回复: 0
|
我粗略构想:国际社会为什么不用“通货膨胀”作为定价权上的“通用货币本位”呢??
[复制链接]
|
|
我粗略构想:国际社会为什么不用“通货膨胀”作为定价权上的“通用货币本位”呢??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虽然不同文章对于危机来源有不同论述的。但是,也有一个主要围绕重点——美元霸权运作的机制及其过程
综合起来就是这样的“揭示”——美元的海外流通最终会流回美国国内,购买美国国债而压低了国内利率水平,相应的,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很低的。但是,美国在海外的大量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国债。相当于美国拿债权人的钱去债权人那里做收益更高的投资,又剪了一次羊毛。
简单的说,美国几乎是把国内通货膨胀都“输送到”各国经济增长之内。而各国为了美元的市场需求,不断的购买美元了,从而推高美元汇率走势的,间接的造成了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以至于,各国经济就在美元定价权之内,透过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的【增持】美元
今天,我上网研究了关于价格粘性的各个含义。里面有提到了,供求矛盾的变化常常先于价格水平的变化。而供求矛盾的“根源”,似乎与一个国家在制定着的,实际总供给曲线的相关经济政策时候,所引发的货币流通量与其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存在相互联系着的
理由是,工厂生产价格的成本PPI是会传导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中。这就是外面人常常说的——商家一直把成本转嫁到消费人身上
实际上这句话本身有漏洞的。因为,影响工厂生产成本及其价格的,不是商人自身的【成本计算】,乃是起决于一个国家在一揽子CPI中关于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之间所包含的,并且起着主导力量的【进口价格】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及其结算方式,决定一个国家不同货品与物品的“进口价格”
而一个国家之间的货币供应量多少就是为了“应对”贸易上的“进口价格”给与本国市场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以及货币供应链对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劳动力价格间的——调节机制
可以说,货币流通量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元凶。乃是,进口价格不同形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货币流通量并不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乃是国家间贸易的进口价格,及其国家间汇率变动的影响,我就纳闷——为什么国际社会不用惯常的【通货膨胀】当做通用货币本位的呢??
毕竟,金融市场的金融概念就本来是“虚拟的”
毕竟,通货膨胀乃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流通量】(影响力)
毕竟,我们常把通货膨胀之中的通货概念,又是指货币又是指物价本身——两者其实不能混淆的
我觉得,用“通货膨胀”来作为生活交易,国际贸易之间的【通用本位】不是什么奇怪的理论,更不是不可行的实践活动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贪婪,要买十辆的名贵跑车的话,按照我所设想的【通货膨胀交易】,我就必须用“等价市值的”方式,例如“房价”或者土地价值来与跑车进行“交易”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是变相的物物交换。但实际是,古代的物物交换是“数量型的”,并且在价格设定上是充满挑战的——并不像现代社会,价格机制虽然不稳定,但是基本上是有【市值基础】的
所以,用【每一个物品的市值关系】来进行——价格的交易就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了
如同,我们可以用股票做抵押而与银行进行“贷款买房”一样
也就如同,美国国债在全球的范围内购买着“债权人的”经济增长率,还有原材料购买。也把自己的通货膨胀输送到了全世界一样
又正如有买股票的人,实际上他也是“买了”股票的波动率了,就如同买了股票的本益比或者回酬率。
也如同市场上的债券回酬率有时候在交易关系之中购买了“市场利率走势的周期性”的一样
我是在想,既然有【贫富差距严重】,并且不断扩大之中的现实意义,那么就叫富人与其富人之间,在价格上进行交易的——房产,土地,名车或者名牌,还有股权,债券,在跨国企业的诸如董事会职位,或股票市场上的策略师,分析师等等职位,名贵酒瓶,抽象画或者自身的收藏(珠宝,黄金或者古董,古币,水晶等)的种类等一切【有市值的物种】,就在富人之间进行市场交易与市场联系
那么,平常人的我们又要如何作用【通货膨胀率】来与生活进行“需求交易”呢??
一个国家的CPI政策,实际上施行的是【一揽子货物】计算方式。这个原理,我觉得应该是与我们一般人所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一系列常识”有所关联的
正如房地产价值不但与其股票价值有所交集,也许也同时和【土地价值】,及其其中的【媒体炒作的成本】也存在联动性的
而我们对生活的“交易”,以及我们与“房地产风险”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自身的金钱消费,所带来的“物价压力”——却没有想到,房价也把我们的【社会时间】都购买了
反过来说,我们也是用时间与体力,劳力,精力,心力来【赎回】我们的金钱价值的,所谓的“生活水平”
就如同我小时候在亲朋戚友的当中时常听到一个这样的玩笑说——去餐馆吃饭没有钱还的话,就去厨房洗碗啦
以上一切的【生活常识】都会启发我去想到
每一个人只有【24小时】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用时间来与“生活需求品”进行交易的呢??
反正,社会的通货膨胀率也是在【政策时间】之内产生效应与效率的
通货膨胀,另一层的含义不是折射了:在一个社会的【总体物价】於某个政策所想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及其效应之际,在时间上所需要付出的“效率”的吗??
一个普通老百姓要买一公斤的蔬菜,和一瓶酱油的话。就在菜市场或者购物中心,用自己【等价的时间效益】来帮忙买卖蔬菜的人,或者购物中心里面那些“点货员工”,一起帮他们【销售】的吧
如此一来,根据一个人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及其代表着的【时间效率】,就能够因为一个人的【疲惫程度】而免于蔬菜价格由于【供过于求】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因为在CPI之内,食品价格所占据的【权重】比较多,而且价格波动也很大。而价格波动之所以很大,与其说由于所谓的【天气因素】(例如蔬菜和水果),或者【人为因数的】(例如养猪农),倒不如说——最关键的乃是:劳动力成本【不足】所至。
现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只让年轻人只看到了——医药,或科技,或金融的潜能。却忘记了种植蔬菜的农民,养猪农的【劳动力市场不足】的情况
我在google上寻找关于【供求关系】的时候,发现有一段话可以作为我以上【想法启示的】额外注脚——
实际总供给(practical aggregate supply)
什么是实际总供给
实际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可用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实际产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总供给围绕潜在总供给波动,波动幅度越少,偏离程度越低,这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就越高。
受价格机制的制度性限制或是信息不完全因素等的影响,价格对供求关系变化表现出滞后变化特点,即供求关系变化后,当期价格水平不变,而在下期才会出现价格水平的调整,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粘性。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菲利普斯曲线。
二、价格粘性的实际总供给曲线及其理论意义
价格粘性在不同的市场中有明显差异。一般说来,市场经济制度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越健全,相对于其他市场,劳动市场的价格粘性越高。而在转型经济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市场,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落后,劳动市场的价格粘性则比较低。因此,作为分析发达经济宏观运行理论工具,需要构建以劳动市场价格粘性为基础的实际总供给曲线
(一)研究劳动市场价格粘性的实际总供给曲线
由于失业率可以表示为就业率,总产出可以表示为就业水平,在以成本加成方式定价时,可以将菲利普斯曲线改写为产出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粘性的总供给曲线也可以表达为通货膨胀率决定于实际总产出与潜在总产出差额之比
价格粘性的实际总供给曲线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理论意义有四个方面:
一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实际总供给曲线,表明实际产出越高,失业率越低,价格水平就越高,即价格粘性产生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省略)
以上的话,在环环相扣之中我发现到一个【内在规律】——
第一,总产出可以表示为就业水平。。。。可以将菲利普斯曲线改写为产出与价格的关系
第二,总供给曲线也可以表达为通货膨胀率决定于实际总产出与潜在总产出差额之比
第三,实际产出越高,失业率越低,价格水平就越高,即价格粘性产生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这样说来,我运用了一般人的【劳务时间】来相互代替着通货膨胀中所隐含着的【时间效益】进行——等价的交易,虽然看起来简单可笑,又什么不可以的呢??
毕竟——
总产出可以表示为就业水平
并且,可将菲利普斯曲线改写为产出与价格的关系。
而另方面,通货膨胀率决定于实际总产出与潜在总产出差额之比
我只不过把【物价交易】加入了【时间因素】罢了
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不过是把牛顿定律加入【时间换算】而形成了——时间与其空间重力,或者重力扭曲之间的关系罢了
如同【通货膨胀率】能够扭曲一个社会的总体物价水平
那么,为什么不用一般人的【时间劳力】,来作为通货膨胀交易的【换算率】的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