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180|回复: 10

顯靈聖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8-2017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法國的伯根第有個小村子,住著一位辛勤的農人彼得.拉布。他和忠誠的妻子養育了十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八個男孩和三個女孩。柔依排行第九。柔依在九歲時,親愛的母親去世了,她愛母至深,悲痛不已。母親生前曾教導他們要敬愛聖母,同時儘量使他們瞭解天主之母是他們天國的媽媽,這一點令柔依印象最深。當她失去了親生的母親之後,就轉而全心寄望於聖母,請聖母作她真正的母親。隨著時間的過去,她對天國的媽媽──聖母的愛更深了。
母親剛離去時,柔依的姑姑瑪格麗特決定把兩個較小的孩子帶過來扶養。因而柔依和她的妹妹瑪麗.安朵莉特與姑姑住了一段時候,直到兩年以後,父親才把她們倆人接回家來。由於他們家最大的女兒準備加入仁愛修女會作修女,因此需要她們回來幫忙家務。
回到自己的家中,柔依的心情很愉快;姐妹們倆人立刻開始整理偌大的農舍,好使爸爸和哥哥們感到舒適。柔依搓麵、洗碗盤,再把烹好的食物送到田間給辛苦工作的父兄們。她也十分喜愛替爸爸餵養那八百隻鴿子;那一大片的鴿子棚,直到今天還在。
柔依十二歲開始初領聖體,從此她的內心總渴望著能獻身於天主。她平常起得很早,走了一英哩半的路程,到鄰近的村子去參加教堂或仁愛修女會辦的救濟院裡的彌撒。漸漸地,她渴望奉獻自己,度修會的生活。
柔依是個盡責的好女兒,但她有點不耐地盼望著妹妹快快長大,好接管家務。她自己則在繁重的家事中,開始嚴格地實踐克苦和週五、週六的禁食。任憑終日如此的操勞,她把這一切都放進祈禱中。
曾有多人鍾情於她,但她都拒絕了;原因不是她不喜愛某人,而是她已把自己奉獻給了耶穌。
某晚她作了一個夢,令她終生難以忘懷。夢中,她發現自己正在村子的教堂裡,有一位老神父走了出來做彌撒,而她也在彌撒中幫忙。當彌撒結束後,神父招手要她過去,她卻害怕得往後跑走了。在回家的路上,她前去看望一位病人,竟然又碰到那位老神父,神父對她說:「好孩子,探病是好事,但你今天從我身邊跑開了。有一天,妳會高高興興地回到我這裡來,天主在妳身上有祂的計畫,妳別忘記了!」接著她的夢醒了。此後柔依永遠忘不了這個夢和那位老神父。
當柔依二十二歲時,她覺得妹妹已可代她承擔家務了,她請求父親答應她去做修女,但父親斷然的拒絕了。父親已奉獻了一個女兒給教會,現在他最疼愛的柔依又要永遠的離開他,令他如何捨得。柔依默默地隱藏起心裡的苦悶,一心祈求天主為她處理一切。
柔依的父親為了轉移她入修會的念頭,決定讓她離開農莊,送她到巴黎經營餐館的哥哥那裡。在哥哥的地方待了一年,她感到鬱悶很不順心,但竭力的隱忍一切。有一天,她的嫂嫂到巴黎來看她,發現她悶悶不樂,於是建議柔依到她在契特倫的住處,那裡嫂嫂掌管一所住宿學校。柔依來到這裡仍感不能適應,由於學校裡的年輕女孩子們時髦新潮,對她這位不曾入學過的鄉村女孩十分輕視。
修伯特太太是一位機智、仁慈、有遠見的人,她衷心地贊助柔依,幫她達成願望,於是帶柔依來到當地的仁愛修女會。當她們一進到修會的長廊時,柔依驚訝的看到一幅人像,竟是她夢中的那位老神父,當她問清楚後,才知道這位老神父就是仁愛修女會的創辦人聖文生.德保。此時此刻她想加入這個修會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修伯特太太不但說服了柔依的父親,准許柔依進入修會;而她本人還拿出一筆錢當作柔依的嫁妝,交到會裡,作為必繳的費用。然後她親自送柔依來到契特倫的仁愛修女會,成為一名望會生。
柔依經過三個月的試驗期後,來到修會在巴黎的母會,開始她的初學,這時她取名為凱瑟琳修女(Saint Catherine Laboure,瞻禮日:11.28),她謙遜、誠懇、勤勞,她內心的虔誠和奉獻之心更是與日俱增。
一八三零年七月十八日的晚上,凱瑟琳在睡夢中被喚醒,她一連三次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驚訝中,她見到一個十分漂亮的孩子,約四、五歲,著白衣,全身散放著光芒。孩子對她說:「起來!到教堂去,童貞聖母在等妳。」
凱瑟琳修女從床上坐了起來,感到惶惑不解,她睡的是一間大型的宿舍,這個孩子肯定的對她說:「別害怕,現在是十一點半,大家都睡了,我陪妳去。」
凱瑟琳修女迅速地穿好了衣服,跟著引導她的孩子出來,這個小孩一直走在左側的位置。這時長廊上燈火通明,就在孩子小手的輕碰之下,那又重又大的門鎖就開了,教堂裡面也是明亮如白晝,聖壇上的燭光閃爍跳燿,不禁令她想起子夜的彌撒。她走到祭台前跪了下來,靜心地等著,時間彷彿靜止在那裡了。
到了午夜十二點時,孩子說:「聖母來了!在那裡!」當這位美麗的女士走進聖堂時,凱瑟琳修女聽到她絲織長裙的沙沙聲,隨後聖母就坐在一個有扶手的椅子上,凱瑟琳修女本能地跪向聖母的腳前,並把雙手很自然安放在聖母的膝上。日後凱瑟琳修女表示那是她此生最感溫馨甜蜜的一刻。
聖母教導她在即將到來的各種試煉中該如何因應;並指著祭壇說,她將在這裡領受神慰,這對她是必須的。聖母預言:災禍即將降臨,法國皇室將被推翻,全世界都要經歷一場或大或小的浩劫;這場災難不但在最近發生,還會延展到四十年後;但是修會將有聖文生的保護而安全無慮。聖母又說天主要交給她一項特別的任務,將使她經歷許多折磨和反對,但有天主的恩寵,她不必懼怕。聖母跟凱瑟修女談了很久才起身離開,慢慢消失而去。那個孩子又引著凱瑟琳修女回到宿舍,當她準備入睡時,遠處的時鐘敲了兩下。此事過了不久,事實上才不過幾天,就爆發了一八三零年驚天動地的法國大革命;雖然為時不長,但流血等慘況,造成法國極其恐怖的災難。聖母還預言了四十年後,會發生另一場更可怕的災難。果然在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帶給法國與教會更多的紛擾和傷害。
聖母曾告訴凱瑟琳修女,除了聽告解的神父之外,不要把聖母拜訪她的事,透露給任何人。因此除了聖母告訴她個人的私密外,其它的一切都告知神父了。
聖母當時並沒有說明將交給她的特別任務是什麼,但她一直在為此而準備著。到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天,她終於明白了她的使命是什麼了。
那天當修女們正在教堂內晚禱,靜穆中,凱瑟琳修女又聽到那絲織長裙的沙沙聲,她抬眼向聲音的方向望去,她又看到聖母了。聖母瑪利亞穿著白色閃亮的長袍、天藍色的披肩和白色的面紗。她站在一個球上,雙足正踏在那條踩碎的蛇上,聖母的手中握著一個較小的地球,好像正在把球奉獻給天主。突然地,她三隻手指的寶石上發出萬丈光芒,射向四面八方。
當凱瑟琳修女正凝神注視時,聖母垂下眼來看著她,以一種發自內心的聲音對她說:「妳看到的圓球代表整個世界,特別指的是法國和每個人。」說完那個小圓球就消失了。隨後聖母伸出她發光的雙手說:「注意,這是代表恩寵的標記,凡向我祈求的人,我要賜給他們。」這時凱瑟琳修女明白了:聖母對祈禱的人有多麼慷慨!那些有求於她的人,會獲得許多的恩寵。她施恩眾人,自己也欣慰不已。
不一會她看到一個橢圓形的框子,框子四周出現了一排金字:「哦!瑪利亞,無原罪始胎,請為我等祈。」然後凱瑟琳修女又聽到:「按這個模型打造一個聖牌,凡配帶的人,將獲恩寵,這麼豐沛的恩寵將賜與虔信的人。」忽然這個框子翻轉了過來,凱瑟琳修女看到它的反面有一個大型的「M」字,凌駕其上的是一個十字架;十字架的底下有一橫條,「M」之下還有兩顆心;一顆被刺冠圍繞,另一顆被利劍穿透。環繞四周邊沿的是十二顆星。
後來有人問凱瑟琳修女:聖牌背面要刻什麼字?她請問過聖母以後,聖母說:M字和十字架,還有兩顆心和十二顆心足夠了。
凱瑟琳修女立刻把聖母顯現和聖牌的事,告訴她的告解神父──阿爾德神父。其後數月,聖母在這個教堂的彌撒或其它的禮儀中,持續顯現給凱瑟琳修女多次。
幾個月過去了,聖牌還沒有開始製造,在凱瑟琳修女的內心,聽到一個質問她的聲音,她明白聖母對此感到不悅,她回答聖母:阿爾德神父不相信她說的。聖母要她不要擔心,有一天神父會按照聖母的意思去做的,因為他不願令聖母不悅。
當阿爾德神父聽到這些話以後,他明白聖母並非不滿意凱瑟琳修女,而是不滿意他,於是他開始行動了。兩年以後,經過了巴黎總主教的批准,無染原罪聖牌終於鑄造完成。

當聖牌開始分發到各地之後,產生了許多治癒和皈依的奇蹟,因此人們稱之為「顯現聖牌」。基於受惠於聖牌的事件既多且廣,於是總主教任命成立一個調查機構,專賣於調查聖牌的淵源和所產生的效應。今天「無染原罪聖牌」在全世界無人不知,佩帶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他們經由聖母的助佑而獲得了無量的恩寵和奇蹟。這是聖母賜給我們的禮物,要我們對她和她的愛無時或忘。
聖母顯現凱瑟琳修女的主要目的,是要提增我們對無染原罪聖母的敬禮,而聖牌只是達此目的方法。一八三零年,聖母由凱瑟琳修女轉告阿爾德神父一個特別的訊息:童貞聖母要求神父成立一個「瑪利亞子女會」,天主將沛降無數恩寵於這個善會,同時在五月聖母月要更加隆重地慶祝。神父對此深感困惑,因為由耶穌會所領導的聖母子女的慈善團體已有數個,而聖母聖心會也為其學生早成立了類似的組織。
他反覆思考聖母的要求,最後他明白了:這些已存在的各善會組織,僅限於某一特定的階層,和某一特定的地區。聖母所希望的是能普及各階層的男孩女孩,包括世上陷於困苦和危難中的人。但他不能確定成立這樣的一個善會組織,要如何著手!他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向青年和兒童們述說聖母的慈藹,告訴他們歸屬聖母的喜樂。天主降福了他所做的,因而許多人在聽了他的勸說後深受感動,於是由仁愛修女會主導,在學校和孤兒院成立了最初的協會組織。
其後以聖母無染原罪為名的善會,經由教宗批准,在仁愛修女會所屬各學校正式成立了。而大赦的恩典賜給了在羅馬為耶穌會學生成立的瑪利亞子女會。
從此瑪利亞子女的善會或是瑪利亞子女會,在全球各地均發展迅速。詳列著該會的會規、權責的手冊,也由阿爾德神父寫成。懸在一根藍色絲帶上的「顯靈聖牌」,成為一種特殊的標記,作為瑪利亞子女會的會徽。 不久這些團體有了許多驚人的成績,顯而易見的是信友們對聖母的孝愛與虔敬與日俱增。當世界各地的神父們開始明白聖母的善會團體,所發生的作用與成效時,他們也在自己的堂區為各年齡層的教友們成立了相同的組織。
許多在全世界成立的瑪利亞子女會,均直屬於在羅馬成立的耶穌會團體。某些卓越的耶穌會會士,如積極活躍的旦尼爾神父,他為了促進提昇信友對聖母的敬禮和虔敬之心,在堂區的瑪利亞子女的團體中,發行雜誌及書冊,召開地區性的會議,和舉行全國的遊行活動等。
當凱瑟琳修女完成她的初學之後,被派到巴黎的英格恩之家服務。在長達四十六年的歲月裡,她照顧那裡的老弱高年長者。她剛去時,以「神貧」之志服務天主,在廚房裡與鍋盤為伍,她也曾在農場看管家禽,這必令她回憶起童年時,返家後在農莊的那段日子。這麼多年來,凱瑟琳修女過著謙卑和祈禱的生活,她溫柔慈藹地照顧貧窮的人,並且分送顯靈聖牌給任何她見到的人。
聖母顯現給她的事,除了她辦告解的阿爾德神父外,沒有人知道。但阿爾德神父又不可告知任何人,那麼當神父過世以後,凱瑟琳修女的故事就再沒有人知曉了。
在修會總院的教堂聖壇上,豎著一尊聖母顯靈聖牌的雕像,如聖牌上所見的,聖母的雙手伸了開來。但凱瑟琳修女曾告訴阿爾德神父,聖母也要求一尊她手握地球的塑像。可惜不等塑像完成,阿爾德神父就過世了,僅留下素描和草圖。
凱瑟琳修女年事漸高,又患了疼痛難忍的風濕病症,她已不能再繼續照顧貧苦老弱了。慢慢的,管理門房、接待訪客、修補衣務等成了她日常的工作,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她永不間斷的祈禱。此外,她一直念念在心的就是完成聖母塑像一事了。
一天凱瑟琳修女突然哭泣不止,令她的長上為之一驚,但凱瑟琳修女不願說明原因,只表示要等二天得到聖母的允許之後再告明。次日凱瑟琳修女將聖母顯現給她,以及顯靈聖牌和聖母塑像的事全部告訴了她的長上,長上聽後保証根據已繪製的草圖完成聖母塑像,凱瑟琳修女為此欣慰不已。就在那年底,一八七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她安詳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去世前她已知道聖母手握地球的塑像,即將完成立於母院的教堂內。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教宗碧岳十二世宣佈凱瑟琳修女列入聖品。
在巴黎母院的教堂內,聖母手握地球祭壇的下方,安放著聖母凱瑟琳的遺體,至今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由於祭壇前有著一片玻璃窗框,使到此地來的人可以清楚的敬禮與憑弔。聖女著仁愛修會的會服,暫眠於此,等待著復活的那日。
母院的教堂經過重新修整,變得煥然一新;聖母首次顯靈的壁畫,壯麗煇煌;鑲嵌著淡雅色彩的瓷磚,更襯托出白色聖母塑像的莊嚴華美。這裡的點點滴滴都引人深思、祈禱和回想;聖母曾坐過的椅子,仔細地被珍藏和保存著,堪為無價之寶;不遠處即是聖女凱瑟琳的暫眠之處。
每年到了聖母顯靈聖牌瞻禮這一天,母院的聖堂必隆重地慶祝,次日,人們又高高興興地慶祝聖女凱瑟琳的瞻禮。
聖女經由聖文生.德保鍾愛的女兒,一位仁愛修女會謙遜的修女,讓世人知道她的心願:把恩典賜給向她求助的人。顯靈聖牌是一個代表聖母慈愛的標記,也是那些熱愛聖母的人,表現真愛的方式。


資料來源:書名《來自天上聖母的訊息》 作者:瑪麗.芳濟.萊伯蓮著 更新日期:2002.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8-2017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主與爾偕焉;女中爾為讚美,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天主聖母瑪利亞,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候。阿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17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三鐘經:在耶穌手中再小的石頭也是珍寶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8月27日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念經前,教宗圍繞當天的福音講解了合一、在基督內共融,以及天主對每個人的愛。

主日福音記載了“耶穌與門徒們行程中的關鍵時刻”。耶穌詢問他們基於天父恩典的信德,並授予伯多祿做“磐石”的職責,在這磐石上祂要建立祂的教會。教宗強調,“即使今天,耶穌仍要與我們在穩固的基礎上繼續建設這個家”。

教宗指出,教會這座建築物上有“不少裂痕”,需要不斷修復,“教會始終需要革新和修復”。“我們當然覺得自己不是磐石,而只是小石頭。然而,沒有一塊小石頭是無用的;相反地,在耶穌手中再小的石頭也是珍寶。”

天主無比慈愛,祂把每個人“置於合適的位置”,並藉著祂的“愛”讓每個人成為活石,“在教會內履行某個使命”。教會“是生活的團體,由無數石頭組成,這些石頭彼此不同,卻共同組成唯一的建築物,彰顯出友愛與共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塊小石頭,但經由耶穌的手就能建設教會”。

教宗然後提到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的殉道。主日福音“提醒我們,耶穌希望祂的教會是一個在伯多祿及其繼承人內共融的有形可見的中心”。伯多祿的繼承人是“羅馬主教”,而羅馬正是“伯多祿和保祿以鮮血作見證的地方”。

教宗最後祈願我們透過聖母瑪利亞的代禱,“圓滿實現基督和宗徒們所祈求並為之獻出生命的合一與共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17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聖母升天節三鐘經:聖母帶給世界耶穌的喜樂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8月15日聖母升天節中午時分在宗座大樓的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與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朝聖信友一起祈禱,祈求聖母“幫助我們成聖,好能日後在天堂與她相會”。

節日福音記述聖母瑪利亞訪親的事跡。這個納匝肋少女領受了天使報喜後,便急速起身前去幫助奇跡般懷孕的表姐依撒伯爾(路一39-56)。教宗強調,瑪利亞帶給年邁的表姐和整個世界最大的恩典就是已活在她内的耶穌。

“在依撒伯爾和她的丈夫匝加利亞的家中,原先因膝下無子而籠罩著憂傷,現在則因一個即將到來的嬰兒而有了喜樂:這個嬰兒就是日後的洗者若翰,默西亞的前驅。瑪利亞一來到家中,他們心中便溢滿且湧出歡樂,因為耶穌那看不見卻真實的臨在讓一切充滿意義:生命、家庭、子民的救恩…一切事物!”

教宗解釋道:“在《路加福音》傳授給我們的美麗的祈禱中,這溢滿的喜樂藉著瑪利亞的口表達出來。這祈禱的首句拉丁文名為《讚主曲》,讚頌天主透過卑微的人和世上的無名小卒行了偉大的事。這是因為謙卑有如騰出空間,給天主留下位子。謙卑者之所以強而有力,是因為他的謙卑,而非強大。這正是謙卑者和卑微的偉大之處。”

“《讚主曲》歌頌慈悲和信實的天主,祂履行自己的救恩計劃乃是藉著卑微貧困的人、那些相信祂的人,以及如同聖母瑪利亞那樣信靠祂聖言的人。這就是依撒伯爾的讚嘆:‘妳相信了上主言出必行,因而是有福的’(路一45)。”

教宗指出,“在這個家庭裡,聖母瑪利亞攜帶耶穌的到來所營造的不僅是一種充滿喜樂和友愛共融的氣氛,也是一種信德的氣氛,帶來希望、祈禱和讚頌”。“我們希望今天在我們家中也發生這一切”。

“在慶祝至聖聖母瑪利亞升天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她再一次把那極大的恩典,那獨特的恩寵帶給我們、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團體。這是我們必須時常首先祈求的恩寵,這恩寵就是耶穌基督!”

“攜著耶穌,聖母也帶給我們一種充滿意義的新喜樂。她帶給我們一種憑著信德度過最艱苦時刻的能力;她帶給我們施行慈悲的能力,好讓我們彼此寬恕、了解及支持。”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母瑪利亞是美德和信德的典範。今天在瞻仰她被接升天,最終完成塵世旅程的時日,我們感謝她,因為她在生命和信德的朝聖之旅中總是走在我們前頭。她是第一個門徒。我們祈求聖母守護和扶持我們,使我們擁有一種堅強、喜樂和慈悲的信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17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公開接見:牢記與耶穌的相遇能重新燃起希望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8月30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闡明牢記耶穌及與祂相遇的喜樂能重新燃起希望。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希望為主題,當天省思了希望與記憶的關係,尤其是聖召的記憶。

聖史若望記述了耶穌最早的兩個門徒蒙召的事跡(若一35-39)。若望和安德肋起先是洗者若翰的門徒,他們一聽到師傅稱耶穌為“天主的羔羊”(36節),便跟隨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在身後,便問他們說:“你們找什麽?”(38節)

教宗解釋道,耶穌遇到了這兩個正在尋找的青年,他們呈現出一種健康的不安。“什麽都不尋找的青年不是年輕人,而是退休的人,未老先衰。看到退休的年輕人真令人悲傷”。耶穌在此也詢問每個青年:“你尋找什麽?”祂的詢問激起青年内心對生命和幸福的渴望。

教宗說,若望和安德肋的聖召是這樣開始的:他們與耶穌一起生活,與祂建立了友誼,而且立即成了使徒。他們與耶穌初次相遇之後並沒有安心地回到家裡,而是去尋找自己的兄弟,告訴他們:“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我們找到了一位偉大的先知。”(參閲:若一41,45)

“他們傳報消息,成了那次相遇的使徒。那是一次如此感動、如此幸福的相遇,門徒們將永遠記住這個啟發和引導他們青年時期的日子。”

那麽,“在這世界上,我們如何能發現自己的聖召呢?”教宗答道,我們能以許多方式發現自己的聖召,《若望福音》給我們指出的第一個跡象正是與耶穌相遇的喜樂。“婚姻、奉獻生活、司鐸職務:每個真正的聖召都始於與耶穌的相遇,祂賜予我們一種喜樂和一個新希望”。

相反地,“一個天主國度的使徒倘若不喜樂,就無法向這個世界傳福音,他是一個悲傷的人。做耶穌的宣講者靠的不是精通華麗的辭藻:你可以說這,說那,不斷地演説,但如果沒有喜樂,你又如何成為宣講耶穌的人呢?”

因此,“我們應守護雙眼閃爍的真正幸福的目光。我們看到許多基督徒,包括我們當中的人用他們的眼神向你傳遞信德的喜樂。基督徒因此要像童貞聖母瑪利亞那樣,守護自己對耶穌的熱愛。縱使生活會經受考驗,有時需要在寒冷和逆風中前行,體嚐心酸和痛苦,但基督徒認識那條通往聖火的道路,那聖火在他們心中永遠是點燃的。”

教宗告誡信友們,不可聽從那些失望和不快樂,以及對生命不抱希望的人;不可信從那些熄滅各種熱火的人的言論,他們說的任何事都不值得我們犧牲整個的一生。“我們卻要培養健康的理想,因為天主希望我們像祂那樣並與祂一起夢想,同時也要注重現實”。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要夢想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一個夢想消逝了,我們就要重新做這個夢,憑著希望回到原始的記憶,在經過或許不是很好的一生後,那星火仍可能隱藏在與耶穌初次相遇的灰燼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17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為意大利地震遇難者祈禱,致以琴斯托霍瓦聖母瞻禮的勉勵

(梵蒂岡電台訊)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旅遊小島伊斯基亞(Ischia)8月21日晚發生4級地震,造成2人死亡,42人受傷,2600人無家可歸。教宗方濟各8月23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表示:“我特別念及週一晚在伊斯基亞島遭遇地震的每個人,向他們表達熱切的關懷。讓我們為亡者、傷者、他們的親人,以及失去家園的人祈禱。”

另外,在琴斯托霍瓦聖母像加冕300週年之際,教宗也特別向波蘭朝聖者問候說:“過幾天,這週六和主日,你們中許多人將親自或在精神上聚集在所謂的‘波蘭加納’,你們的光明山全國朝聖地,慶祝琴斯托霍瓦童貞聖母瑪利亞瞻禮和她的神奇聖像加冕300週年。在你們母親和皇后的面前,你們要認真聆聽她的話:‘無論耶穌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若二5)。願琴斯托霍瓦聖母引導你們每個人培養良知,安排個人及家庭生活,建築社會與國家的未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2017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017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儸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2017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年將臨期第四主日:歡迎耶穌以任何方式來臨

歡迎耶穌以任何方式來臨

主內的兄弟姐妹:

聖誕節就到了,處處充滿節日的繽紛景象。然而,這些太過華美的氛圍布置似乎並不幫助我們更敏捷地迎接救主耶穌的來臨。聖誕節逐漸成了一個純粹的節日,一個商業化世俗的節日,耶穌基督已不再是這節慶的主角。在北美國家,這節慶期間掛滿燈飾的樹甚至不可再稱為「聖誕樹」,只可稱為「假期樹」;而在這節期寄出的賀卡也不再是聖誕卡,只是節日賀卡。世俗對耶穌基督的排斥越來越顯明,試圖讓救主耶穌在這節日中消聲滅跡。

我們當前這個時代就如依撒意亞先知的時代,是個迫切需要信德的時代。我們也如同阿哈次王那樣,更樂意依靠世界的強權來拯救自己,不信賴天主。主日第一篇讀經的情景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依七10-14)。當時,猶大王阿哈次正全力準備抵抗大馬士革和撒瑪黎雅王攻打耶路撒冷(依七1-2)。上主派遣依撒意亞先知去對他說:「你必須審慎,保持鎮定,不必畏懼,不要因那兩個冒煙的火把頭的怒火而膽怯」(4節)。然而,阿哈次不信服上主的話。他更信任亞述帝王的救助,打算臣服亞述,向亞述進貢,以獲得亞述的庇護(歷史記載可參閱:列下十六5-9)。為了使阿哈次信服,依撒意亞先知指示他說:「你向上主你的天主要求一個徵兆罷!這徵兆或來自陰府深處,或來自諸天高處!」(讀經一:依七11)

「徵兆或記號」不一定是奇蹟,但它能確證上主的許諾,預見許諾的實現,並將之事先宣布出來。舉個例子:有一次,希則克雅王得了重病,上主遂叫依撒意亞先知去告訴他,說他的病不至於死,必得痊癒,並且還給了他一個徵兆,「使那射在日晷上的日影倒退十度」,以證明上主必實踐祂所說的話。這「徵兆」果然應驗了先知的預言;之後,希則克雅王的患病就好了(參閱:依卅八1-9)。

這次,依撒意亞先知叫阿哈次向上主要求一個徵兆,好確證耶路撒冷必定不會被大馬士革和撒瑪黎雅王攻陷。阿哈次不願意接受上主的徵兆,因為接受徵兆也就表示願意接受信德,信賴天主。他以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推辭上主,自充為義地說他不願試探上主。依撒意亞先知看透阿哈次的心機,因而斥責他說:「達味的家族,你們聽著罷!你們使人厭惡還不夠,還要使我的天主厭惡嗎?」阿哈次罪有應得,但天主絕不因為他而捨棄祂的子民,所以天主親自賜予了一個徵兆:「看,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並給祂起名叫『厄瑪奴耳』。」(依七14)

天主賜予的徵兆是一個嬰兒的誕生。這徵兆是個真正救援的許諾,因為所誕生的嬰兒將被稱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天主還親自給我們明示,這個由貞女懷胎而誕生的嬰兒是至高者的兒子,名叫「耶穌」,意思是:「上主是救援」(路一30-33)。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上主,我們的救援,是天主先前藉著先知們所應許的福音。聖保祿向我們證實說,這福音就是教會的信德和恩寵;而我們迎接耶穌聖誕最恰當的準備,就是反省我們自己蒙耶穌召叫的恩寵和受基督派遣的使命:我們蒙召屬於耶穌基督,為傳揚天主的福音,為使萬民服從信德,以光榮基督的聖名(讀經二:羅一1-6)。

若瑟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教導我們如何積極回應天主的召叫,慷慨迎合天主的旨意,全心接納耶穌的來臨。在耶穌基督的族譜中,若瑟被稱為「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生下的兒子耶穌,稱為基督(瑪一16)。對聖史瑪竇和初期教會團體而言,耶穌不是尋常的人;祂出於天主聖神,生於瑪利亞,由若瑟扶養長大。聖史瑪竇特別表明若瑟是「義人」(瑪一19),也就是完全遵守天主法律、服從天主旨意的人。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許配於若瑟後,在成婚前,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瑪一18)。根據當時的猶太習俗,一位女孩從少年時期就被許配給她未來的丈夫,但只有在他們有能力成立自己的家庭時才成婚。這婚約可因多種原因解除,其中一個就是這位女孩在成婚前因別的男人而有了身孕。法律規定,若發現未婚妻在成婚前有了身孕,未婚夫就得與她解除婚約,還她自由身,讓她可以合法地另嫁別人。然而實際上,這位被解除婚約的女孩卻常受到很大的羞辱,不被社會接受,從此就很難再婚。若瑟雖然不願他的未婚妻瑪利亞受到羞辱,但他仍得遵守法律,因此就考慮暗地裡解除婚約,意思是:只在兩個證人面前執行,不公開解除婚約的消息。

當若瑟還在考慮這事的時候,更不尋常的事件發生了。上主的天使在夢中顯現給他,叫他不要怕娶瑪利亞為妻,因為她是由於聖神而懷孕的。既然瑪利亞不是因別的男人而懷孕,那麼若瑟就不受法律的約束了。若瑟的義德實在也是來自他的信德;他完全信靠天主,隨時隨地服從天主的旨意。他從睡夢中醒來後,立即依照天使的指示與瑪利亞成婚,給所生的兒子取名叫耶穌——上主是救援,「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一21)。若瑟更認真負起做義父的全部責任,保護和扶養耶穌長大。

大聖若瑟真是我們準備聖誕節,迎接救主耶穌來臨的榜樣。他也是我們學習與天主共處,與天主一同生活的榜樣。他以最大的虔敬和完美的義德對待瑪利亞的受孕和耶穌的誕生,一生善盡身為一家之長的職責,工作養家,教育兒子。耶穌在靈性上的成長總得有人性成長的支撐。在人性方面,耶穌能長大成為正直的人,若瑟確實功不可沒。若瑟在《福音》中從不說話,但從耶穌的講話中,尤其是有關人生經驗的言語中,多少能讓我們看出若瑟敏銳的智慧,他慷慨穩健的性格,成熟的信德,英勇的聖德。耶穌談論天父無限仁慈的形象,多少也顯示出若瑟慈父的形象。若瑟寬大的心胸能容納天主的臨在,與天主一同生活,使耶穌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完善成長。聖史瑪竇認識若瑟的為人,肯定若瑟的功勞,更要我們向若瑟看齊。

耶穌的誕生正應驗了天主藉著依撒意亞先知賜予我們的徵兆:「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祂的名字為『厄瑪奴耳』」(瑪一23)。聖史瑪竇怕我們看不懂希伯來文,所以解釋說,「厄瑪奴耳」的意思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換句話說,從耶穌誕生的那一刻起,天主就不再讓人自生自滅,祂從此親身與人同在、且同在到底。在《瑪竇福音》的最後一章最後一節,我們還會聽到耶穌親口對我們承諾:「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聖誕節的中心是耶穌,聖誕節不可缺少耶穌。我們不必大費周章籌備慶祝聖誕節,但我們必須始終把耶穌置於中心,彰顯耶穌的臨在。如同聖若瑟的際遇那樣,耶穌也將以我們料想之外的方式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因此,讓我們懇求聖若瑟幫助我們妥善迎接救主耶穌的來臨,甘心改變我們的計劃,情願服從天主的計劃。    阿們。

~ 張德福神父 ~

转帖自梵蒂冈广播电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17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為梵蒂岡工人舉行彌撒:耶穌要我們把自己的罪交給祂

(梵蒂岡電台訊)知道耶穌為我而來並始終給予我寬恕,這對那些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而言是一種安慰。教宗方濟各7月7日在梵蒂岡工廠區的一間廠房內與工人們舉行彌撒時如此表示。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召叫稅吏瑪竇跟隨祂。瑪竇是猶太人,卻與羅馬統治者合作向同胞收稅,並將部分稅收據為己有。教宗解釋說,稅吏被人仇恨,被視為“叛國賊”。“耶穌在那些人中揀選了最糟糕的一位作祂的門徒”。之後,瑪竇邀請耶穌與他的“整個群體”吃午飯,十分地喜悅。法利塞人自命義人,評斷每個人,批評耶穌與“這幫人”在一起。主耶穌卻說:“我來不是為了義人,而是為了罪人”。

教宗說:“這使我倍感安慰,因為我想到耶穌為我而來。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擁有罪人的學位。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最大的罪是什麼,自己的軟弱在哪裡。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我們每個人,在場的任何人,都不能說:‘我不是罪人’。法利塞人卻這樣說,耶穌因而譴責他們。他們傲慢、虛榮,認為自己比他人強。實際上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的罪人頭銜也是我們能夠吸引耶穌的原因。耶穌來找我們,來找我,因為我是一個罪人。”

那些自命義人的人不需要耶穌。相反地,那些意識到自己是罪人的人也知道“耶穌常常寬恕人,始終治癒人的心靈”。

教宗說:“我是軟弱的,我會再次跌到,但耶穌將扶我起來,治癒我,始終如此。這是我們的安慰,耶穌為我而來,賜予我力量,帶給我幸福,讓我良心平安。在黑暗的時刻,當我們感到重擔在肩,有許多事要做,當我們在生活中多次跌倒,事務繁多,負擔沉重時,我們不要害怕。耶穌愛我,因為我如此脆弱。”

教宗提到聖熱羅尼莫的事跡說,“聖人脾氣暴躁,雖然努力做個溫和的人,卻仍然是那副脾氣,因為他是個達爾馬提亞人,達爾馬提亞人都挺厲害的。這位聖人能夠控制他的生活方式,奉獻給上主許多事,許多工作,他祈求上主說:‘你要我做什麼?’上主答說:‘你還沒有給我全部。’‘可是主啊,我已經給了禰這個、那個……。’‘還少一件。’‘哪一件?’‘給我你的罪。’聽到這話實在令人欣慰:‘給我你的罪,你的軟弱,我來治癒你,讓你繼續前行。’”

教宗最後總結道:“今天,在這個月的第一個週五,我們想想耶穌的聖心,祂讓我們明白了這件美好的事:祂以慈悲之心只要求我們:‘給我你的軟弱,給我你的罪,我都予以赦免’。耶穌寬恕一切,始終寬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17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主持復活主日彌撒:耶穌這個棄而不用的石塊成了我們生命的基石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6日上午10點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復活主日黎明彌撒。6萬名信友參與了這件盛事,很多人天一亮就到場等待。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再三高呼:「耶穌復活了!」他強調,耶穌的復活是「棄而不用的石塊最終成了我們生命基石的奧秘」。

教宗指出,面對諸多災禍、疾病、戰爭等不幸,人們質疑:「上主在哪裡?」教會則不斷宣報:「耶穌復活了!」耶穌的復活既非幻想,也不是花團錦簇的宴會,而是一項奧秘:這是「棄而不用的石塊最終成了我們生命基石的奧秘」。

教宗解釋道:「在丟棄文化盛行的當今世界內,沒用的東西就會被丟掉;基督這個石塊雖然被丟棄,但祂是生命之泉。我們也是地上的小石頭,在這滿是痛苦悲劇的土地上,我們因著對復活主基督的信德,而在許多災難中保有意識,高瞻遠矚的意識。我們因此說出:『看,並沒有高牆,卻有遠景,有生命,有喜樂,也有夾雜矛盾心情的十字架。』」

「你要向前展望,切莫自我封閉。小石頭啊!你的生活富有意義,因為你是一顆依偎著大石塊的小石頭,那是罪惡曾丟棄的石塊。面對眾多悲劇,教會對我們說什麼呢?這很簡單,只說:被丟棄的石塊並沒有真的被丟掉。小石頭如果相信並緊緊依偎那石塊,就不會被丟掉,反而能保有意識。教會懷著這意識,發自肺腑地再三高呼:『基督復活了!』」

教宗最後邀請每個人省思日常的困難、疾病、戰爭和人類悲劇,以謙卑的語氣對天主和我們自己說:「我不知道這件事是怎樣發生的,但我確信基督復活了!對此我投注了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2024 06:04 PM , Processed in 0.15349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