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9|回复: 15
|
魔鬼经济学:别做傻逼买信托基金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8-7-2017 05:4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表示投资主动型的信托基金,不如投资被动的指数基金或ETF。收费比较低。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11:3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eekk8 发表于 28-7-2017 09:38 AM
主要是表示投资主动型的信托基金,不如投资被动的指数基金或ETF。收费比较低。
ETF 大馬死氣沉沉啊!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没有重点的帖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12:3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自己不賺錢或虧錢就針對式打翻一整船就好了
投資任何東西,還是看自己的能力
雖然我都投資股票為主,但我的基金年回酬也很不錯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的问题而claim不到保险。然后你就说全部保险都是骗人的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都有人说不好的。。。看看就好,不要太认真。。。
他以为个个人都有几百千买国内外股票,买地产握着等升值,
之所以信托initial 通常是 MYR 1,000,就是,不是个个人像你那么有钱。。。
我觉得,你不干脆说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局,我还相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7-2017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t 于 29-7-2017 10:20 PM 编辑
我就拿里头Podcast 说的现象和马来西亚比较。 当然前提要明白 : 马来西亚这个地方的金融系统是很封闭的朋党大抄家游戏场所。
1. 马来西亚根本就没有“Index fund”。 注意, Vanguard Group 的运作其实是种合作社, 而不是像许多基金那样直接分红。没有大群的经纪,金字塔那样的大把搞下线吃红,又需要大把的员工去运作管理系统去管理这些分红, 所以可以把运作成本降到最低。而这在当年的华尔街已经引来不少的攻击。 而马来西亚的金融比美国落后50 年, 所以用同样的反证的人,你们还是省下力气吧。
One way Bogle helped was by setting up Vanguard as a cooperative. It’s owned by the fund’s shareholders; rather than distributing profits, it lowers its fees.
2. @alexsuen 给的例子,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类比。 如果alexsuen 真有花时间去听或是读(里头有整个节目的完整节录, 如果你英文不好,可以拿整个Transcript 放进谷歌翻译). 里头的金融学教授 Ken French 就说清楚了E.T.F 基金无法和index fund 比较。
在 E.T.F 内, 你可以在同一天内,不断的卖出买入交易。
But what’s unique about E.T.F.s is you can trade them all day.
所以任何马来西亚真要用 E.T.F 做比较的话,就是自己做大量的功课下场, 才去E.T.F. 。
为何马来西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 Index fund , 甚至Passive E.T.F. fund 也不可能出现, 主要是因为金融文化和制度不允许这样的运作出现 。 除非 Alexsuen可以证明 他给的例子是真正的Passive fund, 没有所谓的经纪, 而且还要加上超过5 年的记录, 要不然, 是无法类比的。
首先, 在马来西亚任何由金融业运作挂钩的基金,无一例外的,都是“交易费用筛子” 让相关金融公司赚取交易费用的媒介。 频频的买进卖出,那金融公司的相关平台就不断的拿这些“漏出来的钱“ 盈利。
而最好的证据, 无过于一大群的经纪, 和他们的“分红”。 那些分红, 就是从”所谓的投资人” 身上割出来的。
马来西亚还有一个更实在, 更讽刺的例子 : 马来西亚公积金局。
公积金局完全就是一个频频买进卖出得了例子。 任何成为公积金局的交易经纪人团体,都可以公然用所谓“运作”, 来去吸公积金缴纳人的血汗钱。
如果马来西亚公积金局真像美国Vanguard group 的做法, 那你就完全看不到公积金局在市场上每天都在买进卖出炒股票。 。 导致缴纳人的血汗钱, 在每一次每一天的交易中的成本中被经纪人吸掉。
当然有人会说, 那现在有所谓的“零入场费" 基金。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成本为零的话,靠抽佣维生的经纪人的钱从那里来?
有什么还好过频频买进卖出, 每次都吃掉投资人本金 0.1% 的“投资手法" 根好的做法呢 ? 而且要一年平均做上 100 回, 就有 0.1% x 100 = 10% 的钱从本金上消失了。
当下这些所谓的“金融精英经营” 的问题, Barry Ritholtz 说得再清楚不过了金融业变得太庞大了, 衍生的产品补偿性太过度了。结果就成为了屁股主导大脑的问题。 金融业曾经是为企业生产融资和不同企业接头的中介,但是他们居然成为了自行存在的行业。
the financial-services industry became too large. It became too outsized, it became too over-compensated. It was the tail that was wagging the dog. It used to be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ies operated in service to big corporations and small investors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but eventually they started being a reason for their own existence.
我提出这个课题, 不是要直接大破一大群人的饭碗,而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世界趋势。 人工智慧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现在已经在欧美金融界已经逐渐的取代了许多经纪和中间人工作。而越来越多人会看出金融机构从前人工性 炒作吸金的做法。 而未来金融机构要生存,就会大量的炒掉甚至除掉经纪人。
|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7:4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oot 发表于 29-7-2017 09:51 PM
我就拿里头Podcast 说的现象和马来西亚比较。 当然前提要明白 : 马来西亚这个地方的金融系统是很封闭的朋党大抄家游戏场所。
1. 马来西亚根本就没有“Index fund”。 注意, Vanguard Group 的运作其实是种合作 ...
谢谢分享!
投资最重要的是有赚钱,就看个人的选择性了,都要自己做些功课后,才投资的!
|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7-2017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Z好像好强
请问是哪间公司的股票经纪?
money game代理 ?
还是大树下讲故佬 ? |
|
|
|
|
|
|
|
发表于 3-8-2017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说明那podcast的内容,并没有说这在马来西亚行的通。
在美国,的确很多人甚至巴菲特会建议投资者投资在被动基金。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