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25|回复: 0

李小龍真的是哲學家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2016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馮應標  2016年4月16日




在電台和電視上,經常聽到不少人稱李小龍為「哲學家」。如果不是開玩笑,便需要澄清一下,為真正的先賢哲學家討個公道。首先,李小龍在美國讀大學時,從未主修過哲學系(見前文),讀過大學的人應會明白,選讀個別哲學課、與主修哲學系是兩回事,李氏當年主修的是戲劇系(drama),亦無畢業。

再者,李氏從未在任何學術機構從事過研究工作,寫或出版過任何哲學的論著(只出版過武術的),或自創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尚未成「家」立室。他的閱讀興趣,無疑是非常廣雜的,一本他肯定讀過的哲學書(有相為証),便是陳榮捷教授(1901——1994)的《中國哲學文獻選編》(英文原版,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這是一本1960年代美加大學的入門式教科書巨著,內含44章共856頁,儒道墨法佛禪等等一應俱全,皆有摘要式的介紹。

引用言論雜亂矛盾 水哲學非原創

另外,李小龍對一類當年的時尚書極感興趣,是有關人際關係、個人成功/致富、東方靈性/新時代運動、無師自通等領域的,如Krishnamurti、Hill、Watts 等名家的書作。李小龍畢竟死得太年輕,無一套完整和成熟的學說傳世,只有零散的公開發言或雜誌文章(主要用英語),多引用別人書中片言隻語的口頭禪或語錄居多,亦從不說明出處,雜亂且有前後矛盾之弊。

李小龍的「似水」哲學,實引自英國柔道之父小泉軍治(Koizumi)寫的一篇序文,收入1952年的經典柔道專著 Higher Judo:Groundwork。該書作者是「身心學」名家費登魁斯(Feldenkrais)。但李氏畫蛇添足加兩句:水能「入樽成樽、入茶壺成壺」。那豈不是說,水便被樽和茶壺所定型和局限?與李氏經常講的 formless(無形)自相矛盾,這是他未經深思便講出口的顯例。其實,他想講的是變形,不是無形,是《易經》的「易/變」,和孫子兵法中的「兵形象水……無恒形……因敵變化而取勝」,即是在實戰打鬥時,拋開一切形式枷鎖,見招拆招。這水哲學,絕不是李小龍首創。

李小龍是「番書仔」,閱讀古文能力有限,估計他對道家思想的理解,主要靠英文書籍。他這個招牌的太極陰陽圖和標語,想標榜什麼?
李小龍是「番書仔」,閱讀古文能力有限,估計他對道家思想的理解,主要靠英文書籍。他這個招牌的太極陰陽圖和標語,想標榜什麼?

「無法」屬道教 「無限」文理不通

李小龍的「無法」,應是他的中心思想,因寫在他的「招牌」上: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這便更搞笑了,無限/有限、無法/有法、太極陰陽圖,這皆是道家/道教的東西,早在清代已被所謂「內家拳」的新派武術採用,如太極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但似乎尚未有人稱此類拳種的始創者為哲學家。李小龍用這太極符號做招牌,對當年的西人來講,是十分時尚的,但他豈不是標榜自家是內家拳?

「以無限為有限」文理不通,「限」是量詞,「無限」便不可能是有限了。「以無法為有法」,應是道家「無為而無不為」和「無為之治」的引申,但用錯了。此「為」是指目的,無為之治,是指「少為」而治,並不是漫無目的去做事。武術只是手段-「法」,打敗對手才是最終目的——「為」,打鬥又怎可漫無目的?全無手法?街頭的生死武鬥,當然要不擇手段,但不擇手段本身亦是一種「手段」、一種「法」,只不過是不囿於個別手法而已,不是無法。截拳道本身便是一種方法,一種打鬥的方法,而這「道」的英文叫法,便是李氏常掛口邊的 "way",亦是上述陳教授大作中的叫法。

請不要再給李小龍亂扣帽子了,他有思想,亦有哲學思想,亦曾零散地公開闡釋他的想法,但尚未到「家」,仍停留在口頭禪的階段。他既不是、亦從未自我吹噓過是哲學家。一些聲稱對李氏思想解讀的著作,有幾多是李氏本人的真正想法?有幾多是「大膽假設」的闡釋?見仁見智。但起碼有一些李氏的入室弟子,便認為這類書作,是給李小龍開的一大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2-2024 03:09 AM , Processed in 0.08611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