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诚恭敬感恩黄念祖大居士慈悲开示~'~《淨修捷要報恩談》暨世尊49年說法释疑解惑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4-9-2024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9-2024 11:14 PM 编辑
第二十三拜
“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
这个拜法门,这个也很重要,就(是)赞叹这个法门。
如果对于这一段弄清楚了,我们对于这个净土法门也是 “ 万牛莫挽 ” 哪,一万个牛拉你也拉不住了。
“ 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 ,赞叹这个念佛法门哪。
所以大家应该啊,对于自己这个念佛应该深信、还应该欢喜呀!( 欢喜 )自己能够信这样儿一个法门,能够遇到这样儿一个法门哪。
这个是 “ 一乘法 ” ,这在佛法之中分类,这是最高的了。
一般都是三乘法呀,阿罗汉( 声闻 )、缘觉、菩萨,这叫 “ 三乘法 ” 。
“ 乘 ” 是做个譬喻呀,你就是有叫( 作 )“ 车子 ”(的工具)。
你要有一个交通工具,你以什么为交通工具呢?是不是啊,做个譬方,小乘、大乘都是譬方。
小乘者,就是说是你所运载的小嘛 ;大乘者,大的列车可以运载无穷的人啊。
这个 “ 一乘 ” ,最后说的《 法华 》是典型的例子,是一乘法,它不是三乘啊。
它这里有个譬喻,火宅喻。就有人说,读《 法华 》就好像读故事,他不知道这个故事之中都是说了极深的法。
第23拜,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9-2024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9-2024 11:26 PM 编辑
这个火宅喻就(是)说,是一个父亲有些儿子,这(些)儿子不很听话,在房子里贪玩儿。
这房子里头很多毒蛇,很多虫虫,很多不好的东西,而且房子着火了。
父亲喊儿子出来,孩子们在里头,贪恋里头不肯出来,所以火宅是这个譬喻呀。
这父亲就跟他孩子嚷嚷:“ 你们快出来,我外头有一个好玩意儿,有羊的车,有鹿做的车,有牛的车,你们出来可以玩儿这些车。” 孩子们听到有这些车,纷纷都跑出来了。都跑出来了,房子烧了,孩子们得救了。
先是父亲在那儿喊有三个车,就是譬喻这三乘法,那个羊车是阿罗汉,那个鹿车是缘觉,那个牛车是菩萨。
实际上并没有这三个车,父亲是不是说了瞎话呀?
没有!出来之后,父亲很高兴,儿子都被救了,首先是儿子被救了。
但是他给大家一个什么呀?给了大家每个人一个大白牛车,方广平正,其疾如风,种种的庄严,超过孩子们所能够想象、理解的那些个羊车、鹿车!
所以这个就是譬喻,那三个车子是三乘法,是佛的一种 “ 权说 ” 。
因为孩子不肯出来,所以就这么说,你孩子能够听话出来了。
既然出来了,听了父亲的话,父亲所给你的东西超过你所希望的。
大白牛车,(譬喻)“ 一乘法 ” 。都是大白牛车,就都是叫你成佛。
所以 “ 一乘法 ” 就是都成佛的法,不是小乘法啊。
现在东南亚他们小乘法,和这个大乘法是有差别,(而且)是相当大的。
“ 了义 ” ,佛有 “ 四依 ”,“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 ,这叫四依里头的。
佛的教,刚才说,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刚才说不同嘛,有的没有说成佛,有的说三大阿僧祇,有的说阐提不能成,有的说阐提也能成。
在这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你是听哪个经的话呢?
佛早就告诉我们了,你要听那个 “ 了义教 ” ,依止那个 “ 了义 ” 的教,不依止这个 “ 不了义 ” 的。
都是佛经,所以现在也是,都是和尚,或者是都是活佛,他们说的东西你听谁的呀?常常会有矛盾哪,所以有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就是你要知道哪个是 “ 了义 ” ,哪个是 “ 不了义 ” 。
什么叫 “ 了义 ” ?说诸法实相的是 “ 了义 ” 呀,它没有谈到诸法实相是 “ 不了义 ” 。
“ 不了义 ” 的,你就是这两个如果不同,那这个 “ 不了义 ” 的不要听,听 “ 了义 ” 的。
虽然两个相反,那就舍弃一个。
那么现在,我们这个法门是 “ 了义 ” 的呀,所以蕅益大师说,我们这个 “ 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 ” ,种种没有一个不是 “ 实相正印之所印 ” 哪。都是实相的正印所印出来,完全都是合乎实相的。
所以我们这个本体,我们是以什么为体呀?以什么为体就是以 “ 实相 ” 为体,《 大乘无量寿经 》,本体就是实相。
所以这是一个 “ 了义 ” 的法门,“ 了义 ” 的经典哪。
一乘了义;了义,不了义-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9-2024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有很多记载,夏老师就(遇过)一个老鼠往生了。
他在闭关的时候,他也是穿着和尚式的那两个大的鞋,坐着念,起来穿上鞋就绕,绕佛。
一个老鼠,夏老师起来念佛,这个老鼠就跟在后头;念完佛,回来坐下之后脱了鞋,这不是两只鞋摆在这儿嘛,(中间)这儿有个空档,老鼠就坐在这儿。
起来之后老鼠跟着转,你坐下老鼠就坐下,习以为常了,天天如此。
一天夏老师起来之后(去)走,老鼠没有跟。
夏老师(心想)说:“ 今天怎么不动?” 就想惊动惊动牠,还都做一点声音,好像你恐怕是睡着了?(还是)怎么?还不动,觉得有点不同了,再一观察,往生了,端坐,坐在那往生了。
所以动物一样可以往生啊!
还有庙里头那个鸡,跟着和尚绕佛。
有一天,忽然间鸡叫了一声,飞到窗户边儿上,提起一只脚,金鸡独立呀,打太极拳不有个 “ 金鸡独立 ” 吗?
金鸡独立,鸡会这一招儿(招数),提着一个爪子,也就是牠冲着西,提起一个爪子,单合掌,鸡不能双(手)合掌,(否则)牠(就)没有脚(站着了)。
金鸡独立,提着一只脚,冲着西叫了一声,化了(往生了)。
所以畜生也跟着念佛,也(可以)往生。
这个救度之普啊,大家要知道,所以这个恩德啊!
而且说众生同样有佛性啊,我们不能小看哪。
不能看见牠现在不会说话,不会什么,牠同样有灵性。
而且那些个灵,鸽子就比我强啊,你从南京(把)通信鸽、把牠坐飞机装来,你把牠(在)这块儿放开,牠(能)自己飞回南京。
牠从磁的感觉、地磁的感觉,牠能知道辨别这个方向。
这比我聪明啊,我不可能。一个地方我就找不到,有的时候,第一次去,第二次要找还是很费事。
附注:
化了:指往生了。念公有一次讲解 “ 莲公关于念佛的一段开示 ” 时,为大众援引了黄打铁念佛往生的公案,其中就使用了 “ 化了 ” 一词。
具体摘录如下,念公说:“ 古代有一位黄打铁,只会打铁,不识一字。拉风箱时,南无阿弥陀佛……,打铁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三年之后,站着说了四句偈:‘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 ’ 。说完后站着 ‘ 立化了 ’ 。
老鼠往生、公鸡往生-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9-2024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9-2024 11:41 PM 编辑
“ 万善同归 ” ,入这个大海呀,所以世界的一切河流完全都要归到大海里头啊。
你行一切善,你最后如果这个善要得到了果实,就是你流到了这个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
这是 “ 万善 ” 真正得到了归宿啊,万善所同(归的)、最理想的归宿就是这个,以这个一乘的愿海作为归宿。
所以文殊、普贤都在求生极乐啊。
“ 凡圣齐收 ” ,凡夫跟圣人都收。
所以一个法,有的是刚才说适合于凡夫,不适合于圣人;适合于圣人,不适合于凡夫;而这个法是圣人、凡夫都适合啊。
十地菩萨,地地菩萨都不离开念佛啊。
说到凡,凡到什么程度?(凡到)五逆都可以往生啊。
还(不止如此,畜生)都可以往生啊。……
所以 “ 凡圣齐收,利钝悉被 ” ,不管你是利根、是钝根。
确实根器有利有钝哪,有的法适合于利根;有的法钝根也行,但是利根就不想修啊;而这种法利根、钝根都适合修啊!
“ 顿该八教 ” ,佛法可以分为八教,就是藏、通、别、圆。
“ 藏 ” 就是小乘 ;“ 通教 ” 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教,叫通教 ;“ 别教 ” ,专是讲大乘法的称为别教 ;“ 圆教 ” ,《法华》、《华严》是最高的教。
藏、通、别、圆是四种,还有顿、渐、秘密、不定,又是四种,就八种了,称为 “ 八教 ” 。
“ 顿教 ” 就是顿法,剎那即可以成功的是顿法。
“ 渐教 ” 那就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无数的劫呀,是要经过无数的劫才能成功啊,三个无数的劫啊,是 “ 渐教 ” 。
“ 秘密 ” ,就是没有说,许多很高深的东西,言语不能表达了。
譬如像禅宗,许多他没有明说,没给你说破。
还有很多禅宗开悟之后,我是感谢老师,我不谢谢他别的,我只感谢他不给我说破。要自己参哪!
所以 “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 哪!
眼睛是看的,耳朵是听的,这都是门,从门进来的东西不是你自家的宝贝,要从自己心中流出,(这是)宗门的主张啊。
这 “ 八教 ” (之中),这就是 “ 秘密 ” 。
“ 不定 ” ,就这个不是单纯的只属某一类,可以有这种性质又可以有那种性质,称为 “ 不定 ” ;有很多它是可以变化的,包括的因素比较多,就称为 “ 不定 ” 。
所以把一代的时教可以分为这八个方面。
但是这个称名法门,这八个方面的这个教都包括在内了,所以叫 “ 顿该八教 ” 。
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9-2024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9-2024 09:50 PM 编辑
“ 圆摄五宗 ” ,禅宗一花五叶。
在印度一代就传一个,衣钵,传了就得衣钵,释迦牟尼佛的衣,释迦牟尼佛的钵,表示这是证明啊。
得到衣钵,一代传一个,一代传一个。
那达摩是王子,是王子出家。
我看过一个王子出家,大概是不丹的王子在西藏出家了,他跟着亲尊活佛到重庆给大家修法,跟着活佛,仪表很好,确实不俗,啊,王子。
所以不但古代有,现代有啊,王子出家。
有很多人在那儿给(王子)他顶礼,不大如法,因为师父在,不(应该)给别人再顶礼了。
有很多人有时候他只想到一个方面,(王子)确实很庄严。
(以上是)“ 顿该八教 ” 。
“ 五宗 ” 呢,就是这个,达摩是王子,达摩就是看见东土有大乘气象;印度在我们的西边,他所谓的东土就是我们的国家。
看见我们这儿有大乘的气象啊,拿着衣钵就到中国来了。
谁知道跑到梁武帝(那儿),梁武帝不理解呀;到北边,北边也不理解,所以就在嵩山少林寺面壁。
后来碰见二祖,就传。传到六祖,到了六祖这一花五叶,这才大(盛)。
所以衣钵一百一十八不再传了,可是广泛的(传了)。
“ 五宗 ” 就是禅宗的五宗。
这 “ 五宗 ” 就是临济宗,现在最广的是临济宗,所以 “ 临济儿孙遍天下 ” 。
一般说和尚你是哪一宗?临济宗。
第二个多的是曹洞宗,曹洞宗在中国虽然是有,衰微到极点了,日本还很盛,所以日本是曹洞宗。
第三沩仰宗,(第四、五)云门宗,法眼宗,这个就名存实亡了,过去都是极盛。
所以现在,国际上把禅宗认为是中国的,对于我们是个光荣,实际都是印度来的,达摩传来的嘛,不是我们自己的。
把道教和禅划归中国。这个道教,现在这些气功师哪里是道教?不是,道教的糟粕都没有,只能称为气功师、养生家而已,不是老子的东西了。
一个姓潘的,他说是圣约翰毕业,父亲是个银行经理,他就没有结婚,也没有工作,专门研究《易经》。
法国的一个道教代表团来了之后,到了上海找不到人招待,哪里找道士去呀?经过文化大革命,道士也衰极了。
就把这个潘先生请去了,陪着他们座谈哪。
他就问他:“你们道教怎么样?”
他当然说不出来了,道教现在没有了。
法国人很惊讶,怎么搞的?道教这么好,你们国家的东西,你们这儿没有了!人家惊讶极了!
老子、庄子这都是(在)中国,所以我们正是因为有老庄、有孔子,我们佛教的大乘佛法在中国接受得很好,就是如此。就是这个基础很好,有这个基础才能提高啊。
孔子在《易经》(《易经.系辞》)上,“ 无思也,无为也 ” ,无思无为 ;“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 ,在寂然不动之中,一感就通啊,这跟佛法很近了。
正是因为有咱们中国这些圣者,所以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是光明的!
现在有些谬论,说中国的文化不行,要学西方,全盘学西方。
方励之也是谬论,这都是对于中国的文化认识不足啊。
应该那很好发挥的!不是东方文化没落了、不行,一直不行啊,而是一贯的没有受重视!
这里讲到 “ 五宗 ” 啊,这个就是禅宗的五宗,然而在念佛法门里头 “ 圆摄了五宗 ” 啊,这就是把禅宗的这五宗就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了。
正好是蕅益大师所说的,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只要你老实念哪,就在里面哪。
有人问莲池:“ 如何融通禅宗与净土?”
莲池大师说:“ 若待融通是两物。” 如果等着去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了,他不答复你如何融通,他说如果需要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了。
那么现在就是,本来就是一个,干嘛要融通呀?实际就是这样儿一句话嘛,所以禅净本来是不二啊!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 “ 斗诤牢固 ” 的时候,大家就是要 “ 门户之见 ” 哪,所以有很多很多是 “ 门户之见 ” ,产生了 “ 门户 ” 。
禅宗就是反对其他的宗,密宗也反对,都是一样门户之见。
在禅宗,我是某个师父,我就反对你其他师父的一些禅 ;密宗也是如此。
各个这样,所以 “ 斗诤牢固 ” 啊,现在就是这样。
一句佛号是 “ 顿该八教、圆摄五宗 ” 。
附注:
释迦牟尼佛的衣钵:念公早年在《抉择见》中,为大家介绍了他的朋友林文铮先生当年亲见 “ 释迦牟尼佛的 ‘ 钵 ’ 和 六祖的肉身 ” 的真实故事。
现摘录于下,念公说,“ 佛的衣现在是找回了,钵却找不着了。
(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的女婿(林文铮先生)当年还见到这个钵。
佛的钵很殊胜,佛成佛的时候,四天王天每一位天王献一个钵给佛,天王是有分别心的,都希望佛用他的钵。
四天王都把钵给了释迦牟尼佛,佛到底用哪个钵好呢?用这一个的,其他三个会不满意。
所以释迦牟尼佛把四个钵弄在一起一压,合成一个钵。
四个钵合成的痕迹还看得出来,这是(林文铮先生)他亲眼见的。
他这人是留学博士,刚从国外回来,他很淘气,看见六祖的肉身,就跑过去跟六祖说 ‘ 六祖,你好啊!’ 他摸了六祖一下,吓了一跳,六祖的肉身还有弹性,跟活人的一样。
这两件事是他亲口跟我说的。
当时这个钵是在南华寺,文化大革命以后恐怕就没了。
到了六祖,衣钵就不再传了……”
(林文铮老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美术理论家和评论家。一九七八年完成鲁迅先生著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法文翻译工作。梁秋实老先生有一篇文章《影响我的八本书》,其中有一段回忆,可以作为林文铮老先生亲见六祖衣钵的左证之一。梁老写到:“ 三十八年我在广州,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林文铮先生是一位狂热的密宗信徒,我从他那里借到《六祖坛经》,算是对于禅宗作了初步的接触,谈不上了解,更谈不到开悟。在丧乱中我开始思索生死这一大事因缘。在六榕寺瞻仰了六祖的塑像,对于这位不识字而能顿悟佛理的高僧有无限的敬仰。”)
一句佛号是“顿该八教、圆摄五宗”-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9-2024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9-2024 09:59 PM 编辑
我在二十岁的时候,那天不是说嘛,那个郭兆明,他说是去看见台湾的情况,他说中国的一千多年的佛法不是正法。
我说,这是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的思想。
(我那时候)就是看到这些大居士、大和尚还是勾心斗角,还是机心哪,宗派呀,种种概念哪,世间这一些考虑一点不减少。
我(当时错误的想法)就跟(郭兆明)他那一句话(一样),“ 那个佛教不灵了,没有用 ” 。
念了佛之后,就都是到这个水平有什么用啊?没有用。所以产生一个错觉。
(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大学三年级,寒假考完之后,看到《金刚经》,那就是醍醐灌顶了,这个 “ 安乐 ” 啊,那个 “ 轻快 ” ,是没有法子形容啊!
这就明白呀:“ 不是佛法不灵,而是大家对不起佛法。”
这个 “ 无住生心 ” ,当时我就体会了一个,“ 无住生心 ” 凡夫办不到啊,刚才不是说了吗?你要到地上菩萨才能办得到啊。
可是刚才我说( 念佛 )这么殊胜,要讲出点道理来,不能就( 口头上 )说好,不行啊,要有点道理,是不是?这道理( 就是 )“ 无住生心 ” 哪 。
怎么( 回事 ),( 我当时 )就觉得你这个念佛,你什么都不想,就念佛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别的都不想了,别的就无所住啊。
没有住在工作上,没有住在地位上,没有住在金钱上,没有住在男女之间上,所以一切事情都 “ 无所住 ” 啊。也没有住在什么要成佛、要什么什么的,都没有。
法上也 “ 无所住 ” ,就是 “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可是这句佛号不断,这个心是生生不已,是没有断灭,没有死啊。
所以 “ 无住生心 ” ,你在这念佛里头,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个明白,是自个儿这么琢磨的,觉得这个是可以这么去达到啊!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对的。
当时并想,如果要是念咒就更好啊。
为什么会更好?你这个念佛有佛字。
但是现在(对)初机来说,还是有个佛字,你起恭敬心哪!
那个时候儿就是要全放下,连佛也放下。我那时候儿的想法,佛也放下。
佛也放下,你有个佛字就不大容易放了。
你那个咒,连佛也放了,真正的无所住啊,可是此心还不乱哪。
那是我第一次看经,纠正了我的错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9-2024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样来看,六祖就是在无住生心上(开悟的)。
第一次,他是在客栈里头,给客栈里头挑柴送柴。
第二天客人跟那儿念经,他在旁边儿听,第一次就(是)这个,听到 “ 无住生心 ” ,就问他:“ 你这是哪来的?”(回答说:)“ 黄梅 ”。
他就要去黄梅,大伙儿就捐钱给他。
他还有个老母亲,买些柴,买些米,让人家照顾母亲,他就走了。
到了五祖(那儿),碰见之后,这(是)机缘,五祖给他说法,又是说到 “ 无住生心 ” ,没有说完哪,但他就第一遍听到这儿,他就超过神秀。
神秀能够讲十二部经论,五百个人,人人都知道有神秀在,当然他得衣钵,我们无份,威望非常高啊!
这么一个苦力,还不是和尚,在庙里做工,南方人,少数民族,那个五祖管他叫獦獠、蛮子、文盲。
他就是 “ 无住生心 ” ,就得衣钵嘛,他真正的开悟了。
“ 五宗 ” 不就这么出来的吗?那么(六祖)就是这么出来的。
你念佛人你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就 “ 暗合道妙 ” 嘛。
不管你是谁呀,老太婆,你只要这么念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把这些东西都放下了,这一句老 “ 净念相继 ” ,就暗合 “ 无住生心 ” 嘛。
所以有的时候叫 “ 明合道妙 ” ,这是 “ 暗合道妙 ” ,他不知不觉就合了道妙。
明合跟暗合都是合嘛,所以不可思议呀!
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 “ 圆摄五宗 ” 啊?这就是( 像上面所说的)。
当然这个真正要说,那佛与佛才能究竟,我只有体会到这个地方。
六祖就是在“无住生心”上开悟的-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9-2024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9-2024 10:21 PM 编辑
所以 “ 八教、五宗 ” 都在一句佛号之内呀!
是 “ 横超三界 ” ,我们刚才说,那个虫子横着一咬就出去了,别的法你要竖着咬啊,这横着咬。
“ 径登四土 ” ,极乐世界不是四土吗?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
一登就登四土啊,直(捷)就登了四土啊!
你登了凡圣同居土,那个凡圣同居土跟常寂光土也不是隔裂的。
所以生凡圣(同居土),就是时间嘛,你现在还没有断惑,到了时间,你一定是要登常寂光土。
时间是人类的错觉嘛,所以不要在时间上把它看死了。(说完这句话,念公超然而笑。)
“ 一生成办 ”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还是不大懂,有人说密宗是一生成就,净土正是一生成就啊。
我曾经问过贡噶上师,现在学密的人他是有意的标榜自己呀,来压低净土宗啊,我就说:“ 往生净土算不算密宗的即生成就?”
贡噶上师很负责任:“你说的是哪个净土?”
后来,贡嘎上师的汉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这个对谈很畅,话稍微说得慢一点儿,他直接用汉话说,比人家翻译强得多,经过翻译,七折八扣了。
他说:“ 你是哪个净土?”
我说的:“ 我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
(贡噶上师说:)“ 那就是即生成佛。” 到了极乐世界就是 “ 一生补处 ” ,没有再要别的生了,最后都成佛嘛。这一生完了,那一生就是这一生。
“ 九品可阶 ” ,你可以生到九品。
但是上品上生是什么情况啊?上品上生,你当时随佛就到极乐世界,就可以分身到十方的世界听法,得种种陀罗尼,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变现种种的身去救度众生。
上品上生是大菩萨啊!当然这个不是很容易的,这种上品上生都是戴角虎的事情嘛,有禅有净土的人才能。
“ 十方诸佛同赞 ” ,刚才我们拜了十方的佛,十方的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哪,这 “ 易行难信之法 ” ,劝大家信受嘛。
所以十方诸佛异口同声,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在那儿劝大家呀,在赞叹这个法门呀。
“ 千经万论 ” ,多少部?一千部经、一万部论,都给大家指明方向啊,共指啊。
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9-2024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法相宗,这在中国第一代祖师是玄奘,第二代(祖师)是窥基。
玄奘就翻译了《 阿弥陀经 》,窥基是第二代,他就做过《阿弥陀经》批注,叫做《阿弥陀经通赞疏》。
这次憶栖法师也印出来了,三种,把《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和《通赞疏》(印出来了)。
他这个用心我知道啊,就是你看看,唯识的人他这不(也是)作这个净土宗的批注(吗)!
忏云法师来,他看了这个《通赞》,他觉得不很突出,他觉得唐朝人(窥基法师)比不上莲池(大师)和蕅益(大师),他这个用心是好的。
如果我见着,我就跟(憶栖法师)他提一提,把这四个印在一块儿,把那个《圆中钞》印进来,《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弥陀圆中钞》,底下再印上窥基的《通赞疏》。
窥基的《 通赞疏 》就是这个作用,你这个法相宗的祖师,他在赞叹净土呀。所以现在法相宗很多人,他们轻视净土,这就是忘本哪!
“ 宝王三昧 ”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这是个王三昧呀。
(念公举着手中的《净修捷要》油印本子,对着面前的居士们说:)“ 所以你这个(本子)翻过来就是《 宝王三昧忏 》。” 这个忏就称为《 长寿忏 》,也称为《 宝王三昧忏 》。
就是这个念佛三昧称为 “ 宝王三昧 ” ,它是宝啊,宝中之王啊,所以说是王中之宝。
“ 宝王 ” ,既是宝又是王,你怎么说都可以。
总之,宝和王两个字本身就说明问题,“ 王 ” 是高出一切,“ 宝 ” 是最可贵的,最可宝重啊!是这样儿的三昧呀,“ 宝王三昧 ” 呀。
还有说许多三昧,有的三昧能消瞋,有的三昧能消贪,有的三昧能消痴,有的三昧能消过去的业,有的三昧消现在的业,有的三昧消未来的业,只有念佛三昧消一切,所以是 “ 宝王三昧 ” 。
所以有的时候你不广读经论,就这么自个儿随便听听、道听涂说,好多是有害的东西。
自个儿再辗转传说,误人误己,所以我们要把它弄清楚。
“ 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 。“ 宝王三昧 ” 是不可思议的 “ 微妙法门 ” ,这个微妙之处是思想与言语所不能及的,所以称为 “ 不可思议 ” 呀。
所以《 华严 》称为不可思议 ;《 阿弥陀经 》里头也有不可思议,诸佛称赞的不可思议的法门。
所以《 华严经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就是大本、中本、小本的区别 ;《 华严 》是大本,《 无量寿经 》是中本,《 阿弥陀经 》是小本。
《华严》,大家都说经中之王啊,经中之最尊的了,《 阿弥陀经 》也是如此。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4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0-2024 04:33 PM 编辑
第二十四拜
“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今天一上来,第一段就是拜观音菩萨。
这一共连着五个大菩萨,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
所以这个里头我们关于五个大菩萨的礼拜、赞叹,也让我们产生了理解,这个菩萨他怎么(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呀?他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哪?
而且这五段加上前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七个都是成就的果人哪。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在碰见这个佛菩萨的纪念日,我常常就这么做,在佛菩萨纪念日,今天如果是观音(纪念日),拜了佛之后,在今天把这一段单独礼拜一次。
当然你是(修)《净修捷要》嘛,就(已经)礼拜了,就不利用这个法子来修这个了。
如果不是修这个的呢,就可以利用这一些做纪念,在纪念某个菩萨的时候,在礼拜了之后,单独把这一段读三遍,拜三拜。
这个纪念的形式很好嘛,并不干扰你原来的功课,也不增加很多的负担。
同时对于这个纪念而我们做得很好嘛,我们又礼拜、又赞叹,增加我们对于菩萨的恭敬和理解。
这个大家很多人也都跟着做,也都觉得很好、很方便。
当然你以《净修捷要》为功课本嘛,那就自然了,天天已经(包含)在里头了。
第一个是观音,因为观音是极乐世界的第一位大菩萨。
有的传说,说是观音哪,是阿弥陀佛的徒弟呀、儿子呀什么什么。
这个密宗的说法呢,观音就是弥陀的化身,那观音就是弥陀。
所以莲花精舍有一个三身法,这个化身是莲花生祖师,报身就是四臂观音,法身就是无量寿(佛)。
那么观音就是无量寿佛的报身嘛,那观音不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哪,佛的报身嘛。
从法身变现出报身,从报身再流出化身。
所以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个是红教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和弥陀的关系呀,特别深哪,赞叹的也特别多。
所以莲花精舍就有一个共愿,每个人都要往生,求生极乐世界呀,这个是和其他的密宗团体是很大的区别。
观音就是弥陀的化身,所以我们念观音就是念弥陀。
常常有人问,我念观音的咒啊,念观音我能不能往生啊?这是没有问题的,一样可以往生的。
第24拜,弥陀化身,观世音菩萨-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4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成功的呢?咱们这个传说啊,就说一个公主如何如何,那是民间的传说。
但是观世音菩萨可以有无量的化身,曾经有一次有这样儿的化身也未为不可,所以我们也不一定要去说你这个没有证明。
无量的变化身,曾经某一度有这样儿的情况也是可能的。
但是真正观世音菩萨的成就,那是《 楞严经 》里头所记载的。
《 楞严经 》,那个时候就是,阿难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懂得了根本,底下就要修啊,见了道之后就要修道啊,修道就要问如何修道啊。
佛当时就说:“ 在座的诸位大德,你们可以自己说一说你们成功的经过。”
所以二十五个大圣,每个人都起立发言哪,汇报自己 “ 入三摩地 ” 如何是第一,我是怎么成功的。
第二十三个人是弥勒,第二十四个人是大势至菩萨,第二十五个人是观世音菩萨。
当时那个法会,大家知道很殊胜啊,不但释迦牟尼佛在示现,十方世界这些大菩萨都来聚会呀。
就(在)这无量寿如来会上,那也是文殊、普贤,普贤是第一位呀,完了后头还有弥勒,还有贤护(等)十六正士。
正士是在家的菩萨,所以净土宗和在家人特别有缘,特别适应啊,特别标出十六个在家菩萨,列为上首,是十六正士,在家人。
所以四众弟子,两众是出家,两众是在家,这个地位是同等的重要,同等在肩荷如来的大法。
我还常说,要是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也好不了。
在家人那个水平很低,就拥护那个破戒的,就供养那个破戒的,真正清净的就没有群众啊,真正有德的人没有群众啊,是不是啊。
那就首先需要居士正啊,很能够分辨,你拥护谁;对于谁,(对)那个不好的,佛法就是 “ 默摈 ” 。
你也不是要怎么样去处置他什么,就是默默的和他疏远哪。
如果这些居士对于这一些不如法的都 “ 默摈 ” 哪,那他就 “ 门前冷落车马稀 ” ,没有办法了,他就自然而然也知道怎么改过了啊。
所以居士都是很重要的,四众弟子啊。
在这个大会之上纷纷说完之后,最后就是让文殊做裁判哪,谁是第一呀?
文殊就选了观音,说这个 “ 入三摩地 ” ,不但是观世音,我也是这么入的门哪。
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汇报自己如何成功的,那当然是最可靠的,是吧。
观世音菩萨那个时候,他是(从)那个古观世音佛、观世音如来,从观世音如来那儿学法。
“ 彼佛授我 ” 这样儿一个金刚三昧,从闻熏闻修啊,从闻来熏、从闻上来修啊。
闻就是耳听见哪,所以 “ 返闻自性,成无上道 ” 。……
当然,这个也不是说一下子(做到的),我就是不吃好的,我要去吃坏的,那又何苦呢?你随缘嘛,是不是?
我屋子本来是好的,我要弄得乱七八糟,这都是不对的,错误了,反(而)又错了,还是在尘上用功夫,所以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世音哪!
这 “ 六根 ” 、“ 六尘 ” ,二十五个大圣就是处处都在用功。
有的在色上用功,声上用功,什么什么的用功;有的就在耳朵用功,眼睛用功,鼻子用功,各处的用功,个个都得成就。
二十五个大圣,阿罗汉也有,菩萨也有。你看这最后三个人是弥勒、大势至、观世音嘛,是吧,个个说清楚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4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这个众生耳根是最利,“ 耳根最利 ” 。
所以我的这个舅公啊,我舅舅的舅舅,亲舅舅的舅舅,叫文廷式。
他是榜眼,这个 “ 戊戌政变 ” 就是我这个舅公的功劳。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不是有珍妃吗?珍妃后来让西太后扔到井里去了,我这个舅公是珍妃的老师。
他们康有为什么什么(人物),这些个政治的主张,这些东西是通过我舅公交到珍妃(那儿),由珍妃转给光绪,不然没有方法到他手里头。
但我舅公是幕后人物,所以后头他没有遇难,他在里头是一个桥梁啊。
他念书的时候,我听过他的弟弟抱怨,都是我自个儿亲耳听见的,小的舅公(我那个九舅公),(文廷式)他(是)三舅公。九舅公、十舅公,他说:“我这个三哥,我们小时候儿就上他的当。
他说,‘ 你们都要念书 ’,拿书叫我们念,我们都累得要死,拿本书呱啦呱啦呱啦念。他躺在床上,躺那儿睡觉。
其实他这一听,什么都听去了。我们累得要死,效果他得到了。” 这就证明耳根利。
所以有时候我说你们念经文,必须要念,大声的念。
要利用这个耳根,不光是心里记,(还要)嘴里念,念到自个儿能听,听见声音,这耳朵就听进去了,耳根最利。
而且耳根呢,又远远超过眼根其他等等的地方,这个问题啊。
所以 “ 圆通常 ”啊,这个 “ 常 ” 当然都是根性不断,但是它是 “ 圆 ” 哪。
所以文殊给他总结,“ 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 ” 。
十方都打鼓,东西南北,四面打鼓。十处的鼓声,你一时同时听见。
大家在国外剧场中可能很清静,没有这种感觉。
在国内有时候公共秩序不那么好,那个地方有人说话,那个地方有小孩子哭,那个地方有小孩子闹。
你坐在当中间,你可以不动你的这个地方,你都可以知道,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声音,是什么人,什么地方是什么什么样儿,后头是什么样儿,这个声音一出来你都可以分辨嘛。
因为它 “ 圆 ” 哪,而且它 “ 通 ” 啊。
你这个窗户可以看见外头,那边我就看不见了,墙堵住了。
耳朵没有问题呀,那边儿出声音,这边儿出声音,你一样听得见哪。
它不能阻隔啊,顶多声音弱一点,但还是可以通得过来的。
所以耳朵还有 “ 常 ” ,这个 “ 常 ” 是共同的,所以耳根最利。
观音(菩萨)就利用耳根成了一个典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4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是 “ 反闻 ” 。
所以那一位他讲,他说 “ 在闻中入流亡所 ” ,入什么流啊?入这个声的流?这声不是要入的流,声是要忘的东西。
声是 “ 所闻 ” 哪,你要把这个 “ 所闻 ” 忘掉!
观音就是这么下手的,先认识了 “ 能闻 ” 的这个本性。
声音是一个问题,但是声音跟我什么关系呢?
因为我有一个能够听得到的这个性能嘛,你这个是个工具嘛,耳朵是个工具嘛,单是一个工具,跟我无关嘛,我还有 “ 耳识 ” 嘛,不光是 “ 耳根 ” 。
要有 “ 六识 ” 嘛。“ 六根 ”,“ 六识 ” ,“ 识 ” 就能识别了嘛。
利用耳根,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这样子。
我先知道我有一个“ 能闻 ” 的本性,事情都有能、有所。
根和尘,尘就是我们的 “ 所 ” ,每个根的 “ 所 ” 。
色就是眼睛的 “ 所 ”,“ 所见 ” ;声音就是耳朵的 “ 所 ” ,声音是我的 “ 所闻 ” 。
所以观世音菩萨在闻性之中,心住在 “ 闻性 ” 之中,在闻性之中就入了流了。
“ 闻性 ” 就是 “ 法性 ” 嘛。
这个入了流,就把这个 “ 所 ” 就忘掉了。
声音是好、是粗;是有声、无声;是动、是静;这一切就忘掉了。
所以从这个地方入手,“ 反闻闻自性 ” ,就是说我不是去听外头那个声音,那个 “ 声尘 ”,这是什么音乐,这个是某一个名家的,这个是什么感情,在这儿欣赏,那你就还在这个声音里头。
你那里只管演奏,我这都在无心,他入了 “ 能 ” ,在 “ 能 ” 的这一方面,“ 能闻 ” 这一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4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 “ 闻性 ” ,你(的)六根嘛,闻有闻性,见有见的性,舌头有知味,有知味的性。
但是这个六种,你这种 “ 能知 ” 分为六种,实际 “ 源流 ” 是一个,总之都是你自己嘛。
这不是分成六家,不是六个人在开会呀,是不是,自然而然嘛。
它这方面工作就是这方面,耳朵起作用,耳朵在那儿;回头鼻子闻到,鼻子也闻到了,你也可以同时工作嘛,各有所司。
但是各有所司,不要六个人开会,自然而然都是你自己嘛,它自然嘛,自动化了,就是自己。
所以本是一个,而分成六个 “ 和合 ” 嘛。
“ 一根还源,六根解脱。” 从一个根上解脱了问题,六根(就)同时解脱了。
观世音菩萨就是 “ 反闻自性 ” ,不是追那个声尘,而是利用耳根,自己观照能听的这个 “ 本性 ” 、“ 闻性 ” 。
那么这个 “ 闻性 ” 也就是自性在耳根所表现的,可以这么说。
“ 自性 ” 嘛、自心,自性心的性质就叫 “ 自性 ” 。
“ 自性 ” 只是一个,但是在耳根表现为 “ 闻 ” ,在眼睛表现为 “ 见 ” ,它就有 “ 闻性 ” 、“ 见性 ” 种种的,但是始终都是 “ 自性 ” 在那儿的作用。
所以不去听那个声音,声音的好坏,美不美,这个声音是赞颂我还是在咒骂我。
咱们要是用这个观音菩萨(反闻自性的方法),这就是不去理它了,这都是 “ 声尘 ” ,与我无关。
我是在 “ 观照 ” 我什么?观照我能够听到的这个本性。
我能够听到的,这是你的自性,返来观注心,照在自己的本性上,这就成 “ 无上道 ” 了,这是观世音的成功的经过。
在《 楞严经 》讲得很详,而文殊大士给他总结,就是总结两句,不过原来是五个字一句,是 “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 ,这是文殊菩萨大士的原话。
(《 净修捷要 》)这里头为了文字的整齐,“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 ,都是四个字一句的。
(《楞严经》)这个是变成五个字一句,(这是)这个文章(的修辞方式)。
所以这个文字还是很有讲究。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比鸠摩罗什的可以更严格、更可信、更广备、全,但是没有谁念,大家念的《 阿弥陀经 》还就是鸠摩罗什的。
他文字好,他这个读起来,大家愿意念啊,好多都是他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法华经》,大家都愿意念哪。
所以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水平),他是七个佛的翻译呀。总要翻译,现在看看谁出大译师,能把咱们这个(净土经论著作等翻译出来)。
现在都在翻译,有人说叫我翻译,我说我没有这个能力,翻成英文,这个要极高的智慧呀,不是那么容易,不是像普通文字那么好翻。翻个小说,翻个科学书,那个好翻。
这个是了不起的事情啊!不知道有什么佛菩萨来担当这个任务!
鸠摩罗什是七个佛的翻译呀,过去的佛他已经担任过这个任务,做过第七次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24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0-2024 06:05 PM 编辑
所以观音就是 “ 返闻自性,成无上道 ” ,就把观世音菩萨整个儿的这个修持概括成这两句。
当时观音是很细致啊,先就是不受声尘的干扰,就产生了 “ 净相 ” ,“ 清净 ” 啊。
这个 “ 清净 ” 你还是分别,清和净,静和动是一对嘛,就还是在有分别之中嘛。
再之后就是 “ 动静二相 ” 了然不生啊,又进了一步了。一步一步,唯有这个都了然不生。
但你还有 “ 知觉 ” ,你知道这个事儿嘛。
你知道这个事,知道这个 “ 动静 ” 二相不生,这就是你的 “ 所觉 ” 。
“ 所觉 ” 就有 “ 能觉 ” ,“ 能觉 ” 和 “ 所觉 ” 。
他进一步,“ 能觉 ” 和 “ 所觉 ” 也空了,一层一层的进,所以佛法是无尽藏。
你 “ 空 ” ,你还存了一个 “ 空 ” 啊。
我们把它空了,空了之后,“ 空 ” 就是你的这个 “ 所 ” 啊,你能够做到就是有个 “ 能 ” 啊,有个 “ 能空 ” 和 “ 所空 ” ,而这个 “ 能空 ” 和 “ 所空 ” 也都灭了。
但是灭了还有个 “ 灭 ” ,“ 灭 ” 也灭了,所以前头我们还好体会,到这个地方灭也灭了,“ 生灭灭已,寂灭现前 ” 哪。
所以 “ 涅槃 ” 是 “ 寂灭为乐 ” ,“ 寂灭 ” 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就是一个木头墩儿啊,不是啊。
“ 寂灭 ” ,“ 寂灭 ” 是乐啊,“ 寂灭为乐 ” 。
所以佛舍了身体,求两句偈,就是后头这两句话 :“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呀。” “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 ,这个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地中,知道佛有这两句。
(而且)知道后头还有两句,他就是到处求,没有人知道。
有个夜叉说:“ 我知道,但是你要叫我说也可以,你得让我吃,我饿得厉害了,我好久没吃人了。”
释迦牟尼佛说:“好,好!你只要告诉我,我就给你吃。”
他说:“ 那我就吃你。”
(佛)他说:“ 你现在吃了我不行,吃了我不知道啊,我没听见呀,你等我听完了。” 听完了之后,他就在那儿一拜,(要)跳下去摔死,你就吃吧。
但在这个时候,天空中有天人把他接住了。
舍身让夜叉吃,就求两句,就求了 “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
我就说,这两句值得舍身命,极殊胜了!
观世音菩萨也是证明这一点哪,所以这个 “ 灭 ” 也灭了。
“ 生灭灭已 ” ,“ 寂灭 ” 就现前了,就忽然超出一切,(超出)世间和出世间,得两种殊胜嚒。
“ 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 ” 呀,跟一切佛的力量是相同的,佛有的慈力,我都有啊,同有;“ 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 ,所以他是平等的!
我在下头,我跟一切众生,苍蝇、蚂蚁、地狱中的众生都是一样的,同一在悲仰,在求救度啊。
所以佛是一个最平等的法门哪,他是个 “ 无神论 ” 哪,他不承认有个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一切,统治一切,制造一切,管理一切,高出一切。
他都是平等的,就是你还没有明白,我先明白了一步啊。
而且我先明白一步,我马上希望你跟我一样的明白呀。
你明白了之后,你就跟我是一样啊。所以这个就是伟大之处。
附注:
“ 门前冷落车马稀 ”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年(八一六年)。
《心声录》(黄念祖老居士选集)中,念公讲到,《 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观音 “ 返闻自性 ” ,在 “ 生灭灭已 ” 之后 “ 寂灭现前 ”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得两种殊胜。正与《 涅槃 》的 “ 寂灭为乐 ” 同旨。
“寂灭为乐”,这是真实究竟的 “ 大安乐 ” 。
禅宗常说,火尽灰寒,忽然从冷灰里爆出一颗热豆。
所以禅宗说必须大死才能大活,绝后更苏才是真活,这与《 涅槃 》、《 楞严 》同一气氛,冷灰爆出热豆才是悟境。
如同万里寻亲,突于十字街头一眼看见亲爹,这时 “ 欢喜 ” 不可形容,这正是 “ 大安乐 ” 。
由上可见,佛教的教化,就是从诸佛本有的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流出来令一切众生同得大安乐的妙用,普令一切众生恢复他本有的大光明的本体。
“ 永离诸苦,但受众乐 ” ,直到自他永受 “ 寂灭的乐 ” 的大安乐。
这样 “ 殊胜希有 ” 的妙法真是不可思议。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