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81|回复: 2

一代梅花拳宗师——杨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9-2005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梅花拳宗师——杨炳

作者:杨彦明   

杨炳,字虎文,号松岩,内黄县城关镇丁庄人,生于康熙11年11月16日末时(公元1673年1月3日)。据史料记载,杨炳“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下笔立就”乃文武双全之才。他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手舞180斤春秋大刀风雨不透;让人头顶5个烧饼,百步之外他能逐个射落;两臂能夹两个石磙……。康熙47年(公元1708年)中戊子科武举;康熙51年10月14日(公元1712年11月12日),以非凡的武功和出色的“策问”应对,中康熙壬辰科武探花,授御前侍卫兼京营都司佥书加一级,诰封通议大夫(正三品)。康熙52年3月18日(公元1713_年)康熙大帝念其“武勇夙谙,恪勤茂著,周旋禁闼历夙夜以宣劳,环卫庭墀直云霄,而奉职允称爪牙之选。”于是对杨炳及夫人党氏,杨炳之祖父杨士兴、祖母朱氏,杨炳之父杨达、母亲袁氏分别进行封赠,各赐《奉天诰命》一道。后因其与皇太子结怨,于乾隆初年以“亲老告假终养”。从康熙、雍正到乾隆,杨炳一生保过三朝朝廷。乾隆12年10月2日辰时(公元1747年11月14日)辞世,终年75岁。   梅花拳是我国一个古老而特殊的优秀拳种,冀鲁豫一带被誉为梅花拳之乡,目前港、澳、台和海外诸国均有武术团体习练该拳。杨炳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在任御前侍卫时,他将梅花拳传入京城,至今北京人还称梅花拳为“老杨拳”。辞朝后杨炳住在丁庄村花园,这时他虽处在“正静养时也,犹斤斤以武艺为念”。为了使梅花拳这一中华武术之奇葩不仅在理论上、技击功法上进一步完善规范,而且要进行普及发展,他於乾隆7年(公元1742年)写出了《习武序》这篇重要著述。   在这篇论著中,杨炳首先批判了“至治之世而武可以不练”的错误观点,阐述了“武可以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的哲理,推崇“自古圣帝明王莫不隆文重武,公卿大夫率皆出将入相”的榜样,鞭笞了当时“庸儒俗子,互相讥笑”,“文而弗武,武而弗文”的社会不良风气。并明确提出了“治四海如磐石之安,登万民於仁寿之域”的习武价值观。   他在《习武序》中制定了“习武规矩十二条”,要求梅花拳弟子必须讲修身养性,身心并练,文武双修;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凡事要知进知退、趋利避害;师徒之间诚敬诚爱,至亲至密。这是东方文化传统和梅花拳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杨炳还对梅拳弟子提出“五戒”、“五要”。“五戒”:不许打拳卖艺,抬摇撞骗;不许保镖护院,仗艺仗势;不许艺传匪人,结伙砸抢;不许强霸良女,为非作歹;不许酗酒,扰乱乡里。“五要”:要爱国守法,奋勇抗敌;要扶贫助弱,御恶除霸;要团结乡友,和睦乡邻;要尊师爱徒,扶老携幼;要兄友弟恭,谦虚忍让。从而使梅花拳的武德有规范可依。   杨炳还唯恐梅拳习练者“心有种疑,习武不专”,又在《习武序》一文中设立“或问”数条,立论鲜明,论述精辟。他将儒道思想渗透于梅花拳理,将《易经》的深奥法则寓于拳法之内。《习武序》还汲取了中国古代的兵法思想精华,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当代历史学界和武术界和许多专家学者,视《习武序》为瑰宝。历史学家因发现了这篇著述。解开了我国近代发生的义和拳运动之谜:原来义和拳起源于梅花拳,义和拳运动就是以梅花拳为基本队伍的群众运动。杨炳的《习武序》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民间的流传,为义和拳起义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杨炳同时又以过去的职务和威望在运河两岸广收弟子,为义和拳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如,滑县“天理教”起义的领袖冯克善,义和拳起义领袖河北威县沙柳寨的赵三多都是杨炳的传人。梅花拳师们发动并领导了清末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武术界把《习武序》看作梅花拳的文武大法,称杨炳关于梅花拳的文理和拳理博大精深、细微玄妙而又包罗万象。我国著名史学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振江教授说,“杨炳是康熙壬辰科探花,文武双全,武术技艺精湛绝伦,犹为重视武艺理论的探索与创造;他是中华武术宝库中著名的流派梅花拳的宗师,授徒众多,影响深远,且有明确的武术宗旨和深入浅出的武术理论著作《习武序》传世。诚然,武术界历来注重以侠、义、勇和尊师重道为内容的武德,以崇尚忠勇、义气、和气与凛然正气相标榜,但是都没有杨炳的《习武序》的内容充实系统,戒律规范,武术理论深邃而明晰,包容性强,并为梅花拳在武术实践中发扬光大。因此,杨炳及其著作成为当今武术界和学术界争相研究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武术经典。这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专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路遥先生说,“杨炳的《习武序》在梅花拳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杨炳是康熙年间的武探花,他的拳论至今还没有人超过它。”梅花拳传人、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燕子杰先生说,“杨炳文武兼备,精通易理、儒学和老庄哲学。《习武序》立论精辟,见解深刻,思想层次很高,为梅花拳立教育人、习武学文的传世之作。对梅花拳的历代发展、流传亦有很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9-2012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3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025 08:50 AM , Processed in 0.11338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