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媒:李宗伟须为自己的疏忽付出代价 被禁赛公平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邬恺山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杨敏 黄越滔 ■本期特邀嘉宾 著名体育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 翠红 国际雪联官网宣布,年初冬奥会上参加了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的华裔小提琴家陈美涉嫌操控比赛以获取冬奥会参赛资格,陈美在未来4年内将被禁止参加任何国际雪联旗下赛事。这也意味着现年已36岁的陈美很有可能告别职业雪道。无独有偶,世界羽联近日正式宣布,目前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也因为兴奋剂检查不过关而暂时被禁赛。他们这种功成名就后铤而走险的行为是否能为大众所接受?对体坛有何警示作用?本期三言两拍特邀著名体育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翠红与本报记者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1 铤而走险出于心理需要? 杨敏:作为羽毛球专项记者,我曾多次采访李宗伟。李宗伟是一个非常谦虚诚恳的运动员,他在羽毛球界的口碑也非常好,我不相信他会为了世界冠军铤而走险,因为这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除了世界冠军之外,李宗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在马来西亚是国宝级运动员,常年保持男单世界第一,商业代言数不胜数,家庭生活美满幸福。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禁药,禁赛两年的最高惩罚太狠了,这意味着李宗伟将提前挂拍。至于陈美,当时得知她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的时候确实由衷敬佩,作为成功的小提琴家还能在竞技体育上有所建树,但没想到真相如此丑陋,操控比赛比误服禁药的性质严重得多,禁赛4年也是应该的。 黄越滔:听起来是挺遗憾的事,包括李永波都说他不相信李宗伟会服药。而陈美操控比赛,那情况就更严重了,但不管是李宗伟还是陈美,我觉得都无需同情。体育竞技比赛本身就有非常严格的规则,对象又是世界上关注度如此大的比赛和运动员,牵涉赞助商利益和国家利益,所以警戒线是必须要有的。虽然大家都说李宗伟是误服,但实际情况没人知道,正因为很难找到证据证明一个人是误服还是主动服,所以反兴奋剂机构不把这两种情况区分对待。了解并杜绝这种风险,是运动员自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我觉得李宗伟被禁赛是公平的,否则这对另外那些因为同样原因而被禁赛的运动员不公平。至于陈美,就像杨敏说的,禁赛是应该的,更不应该存在同情。当然从人道主义角度而不是从竞技角度,也可以同情陈美,因为这是陈美的一个梦想,对她这种心态应该予以同情,作为一名运动员,她是可怜的。 翠红:我是为陈美感到惋惜和遗憾。涉嫌操纵比赛这种事不比运动员误服盐酸克伦特罗,它纯粹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以欺骗的手段获取利益,所以没办法给予同情。从陈美打算参加冬奥会消息传开,到她获取参加冬奥会资格、参加冬奥会,整个过程我们很多体育新闻界的朋友都非常关注。体育新闻圈许多人是怀着梦想进入的,不少人是从公务员、医生、警察转行过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知道作为小提琴家,放下音乐一段时间,以滑雪运动员身份去编织奥运梦想意味着什么。记得她比赛当天的天气状况、滑雪场地等客观条件不是很好,很多选手未能完赛,而陈美排在参赛选手倒数第一位,是梦想实现的标志。现在陈美因涉嫌操纵比赛获得比赛资格被国际雪联处罚,令人失望。用欺骗的手段得来的东西,与梦想、美好无关,是邪欲的产物。陈美作为小提琴手已名扬天下,就像有钱人在超市里偷东西,操纵比赛恐怕更多的是出于心理需要。 2 标杆人物为何竟全为名所累? 杨敏:马来西亚最近爆出猛料,李宗伟曾在世锦赛前接受过一次赛外药检,如果那次检测结果含有违禁的地塞米松,或能证明李宗伟是因为治疗需要,才注射了含有违禁药物的药品。经过详细调查李宗伟近期的服药记录后发现,他在7月17日曾为了治疗注射过地塞米松。同时,李宗伟曾在羽毛球世锦赛前的8月15日接受过赛外药检。由于地塞米松在赛外药检中并没有被列入违禁范围,李宗伟世锦赛前的兴奋剂检查没有问题。地塞米松多数用于运动康复,对提升竞技状态并无效果,要是李宗伟真的想拿世界冠军想疯了,那他至少会选一种提高爆发力的禁药去吃吧。从出发点来看,我认为他真的只是希望早日摆脱伤病,参加更多国际赛事。 黄越滔: 正如杨敏所言,地塞米松多数用于运动康复,对提升竞技状态并无效果,不过每个运动员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对于那些能力和成绩都很一般的选手而言,他需要的可能是非常刺激性的药物,但对李宗伟这种已经在世界顶尖水平上的选手而言,地塞米松这种在密集赛程里有助于身体康复的东西,恰恰是需要的,所以不能说“完全不必要”。不过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都把它看成是李宗伟的一个失误。首先你是确切知道这个东西含有违禁成分,你应该严控自己的饮食和注射,不应该在比赛范围内让这个东西有可能被检测出来的危险。客观来说,李宗伟必须要为自己的疏忽付出代价。至于陈美,我想本质上还是沽名钓誉。 翠红:陈美曾说母亲帕梅拉要的是“做巨星的母亲”,而不是“做陈美的母亲”。子女需要的爱是无条件的爱,而不是“爱你是你成绩好、有礼貌、听话”。帕梅拉要做巨星的母亲,对陈美来说意味着“成为巨星妈妈才爱你”,不能满足幼年时陈美爱的需要。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像肚子饿一样,会总想着要吃。所以陈美一方面在21岁前一天解雇了作为她经纪人的母亲,母女俩决裂十几年,她也叛逆地参加了母亲坚决反对的滑雪运动;另一方面她依然想得到妈妈的爱,而得到爱的途径无疑是迎合母亲的“巨星”要求。于是陈美不但要参加滑雪比赛,而且必须要参加冬奥会,踏入金字塔顶端。这个意义上讲,她成功了,获得资格后母亲给她发了短信。陈美母亲在培养陈美时,使用的手段相当极端,学琴过程中打耳光、拧耳朵等是常事。在这种教育下,子女把控制、操纵世界视作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陈美操纵比赛不过是她对生活畸形理解的延续。 3 体育圈很难绝对去功利化? 杨敏:国际体坛在短期内连爆丑闻,我深信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大多数是引以为戒的,但在名利的诱惑下,难保有人继续铤而走险。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组织以及各国际体育单项协会一直致力于保持竞技赛场的纯洁与公平竞争,近年来收效明显,但是也不时爆出丑闻。不过,像李宗伟这样标志性的人物涉嫌服用禁药,放眼世界体坛也是凤毛麟角。他的案例估计对国际羽坛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之外,在治疗伤病的过程中也必须格外注意,否则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我认为陈美事件重演的机会很大,尤其在打分项目上,更容易达到操纵比赛的目的。国际体坛要杜绝陈美这种动机不纯的“跨界达人”。 黄越滔:追名逐利是客观存在的。所有运动员都把参加奥运会甚至站上领奖台视为人生最高追求,也正因为这股动力,国际体育各个项目的成绩不断被刷新,竞技比赛的观赏性也越来越强,所以运动员为名所害,那是错在运动员本身,而不是“名”。这李宗伟和陈美都是各自领域里非常受尊重的从业者,他们的警示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谁都不希望成为不公平的牺牲者,所以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下参赛是多么重要的事。 翠红:操纵比赛历来是竞技体育打击的重点,也是各级体育联合会最为头疼的。一般操纵比赛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集团荣誉,操纵者为集团,像陈美这样的个人行为相对少一些,这也提示我们关注个体操纵的可能。体育商业化以后,功利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追逐功利本身并不可怕,它喻示着生命向上向前发展的欲望。1994年舒马赫撞希尔夺得世界冠军,本赛季利物浦为了应付周末打切尔西而派出全替补战欧冠都是功利化,虽然和最本质的体育精神不符,但没有违背相关规则。不能强求体育界绝对去功利化,“水至清则无鱼”。假如因为陈美事件而起心去操纵比赛,这样的运动员首先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因为“反常即为妖”。正常人要么认为操纵比赛这种做法不能接受,要么自己掠过一丝念头时会引以为戒。在邪欲的驱使下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人从前有,将来也会有,惩罚的警诫作用仅能起效于犹豫要不要犯案的人。类似事件还会发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