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55|回复: 3

YOUTUBE : 岳氏八翻手(刘笃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014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氏八翻手(一至四路)及應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2mQQOd3oc





八翻手的挣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SrpcNx_Pc





八翻手齐眉锤、勾腿盘旋步用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tqiaRSOs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氏八翻手流传渊源(转)

“岳氏八翻手”又名“岳氏连拳”、“子母拳”,因其招法多变,一母生数子也。此拳朴实无华,精湛简练,招法狠辣,专搏敌人要害,以毁伤敌之四肢,致敌于死命为目的。上制其手,下制其步,贴身锁打,短短数式,便将捋、打、拿、推、按、领、拦、截、肘、靠、滚、压、捆、锁、挤、掷等法尽收其中。化发诸劲应有尽有,刚柔相济,变化莫测。能得其三味,可行天下。

“岳氏八翻手”发源于“岳家散手”。相传岳飞得散手法于沥泉山僧,创拳以教士佐。岳飞遇害后,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避难于湖北黄梅县杨梅岭山区,这里交通闭塞,岳家拳得以世代流传。后来,岳飞的一些将领,也陆续来到这里,带来各自武功,最初的九手散手,各化为二十手,成一百八十手,左右互演,成三百六十手,其步名曰“勾腿盘旋法”,后人名之曰“岳家散手”。

金、元时期,外族当政,为保安定,严禁练武。明清时期,武术逐渐鼎盛。清同治、光绪年间,河北刘仕俊,成为岳家散手的重要传人。

刘仕俊,河北雄县孤庄头村人,少贫,以佣工糊口,日夜练武,人皆奇之,偶于村寺演武,遇寺僧道挤,斗之则败,方知其为岳家散手,膝行请为弟子,后又受教于师伯法成,艺成,名震京师,在护驾神机营任教多年,其后人发展为“鹰手门”。刘德寬是刘仕俊岳家散手的继承者。

刘德宽,字敬远,河北沧州人,善大枪,人称大枪刘德寬。在少林门,是刘仕俊传人;在八卦门,他是董海川的弟子;在太极门,他是扬露蝉的传人 ;在形意门,他是刘奇兰的弟子,在六合门,他是四品御前带刀护卫赵鑫洲的师傅,万籁声的师爷。光绪年间,刘德宽、程廷华、李存义在北京地坛创“后门之会”,宣称太极、形意、八卦为友好门派,互相交流技艺,互授弟子。为适应御林军的训练,他把走圈的八卦,改成直趟,称“直趟八卦六十四路”.刘德宽、李存义、夏国勋(杨露禅之婿)一起,创编了“八卦太极拳”,一直秘密流传。刘德宽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择岳家散手精华,编为八路拳法,定名为“岳氏八翻手”。为什么叫“八翻手”呢?“八”者,八路拳法也。“翻”者,一路演完便翻身演二路,八路则八翻。二寓打法多翻花手,摩身翻绞,锁手抱肘,上下翻打,折指剪腕。“手”者,手法也。八翻手手法精妙,千变万化,非一个“拳”字所能概括,故曰:“手”。

得刘德宽八翻手亲传的著名拳师有许禹生、纪子修、刘恩绶等,刘恩绶传给王新午。

王新午,山西汾阳人,1890年生,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是许禹生、吴鉴泉、纪子修高足,重技击,二十年代,在陕西省教育部任职,1930年在太原创建“国术操练场”、“国术促进会”,请三晋名师任教,在此练武者,竟达三万多人,盛极一时。在这一年,王新午先生将《岳氏八翻手》编印成书,使此拳得以广为流传。“七七事变”时,王新午先生任山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交城县长,太原失陷后,新午先生率武术精英千余人血战日寇,屡立战功。晚年移居西安,著有《太极拳法汇宗》、《太极拳法实践》等书,实为武林珍品。王新午弟子很多,就“岳氏八翻手”的传人来说,著名的有:刘玉明、申子荣、郝学儒、马野居、梁春华、张安太、薄应麟、王锦泉、李尚德等。

王锦泉是王新午嫡传弟子,一九一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生,2007年10月25日去世。山西太原人,从十来岁就追随王新午先生学艺,终成八翻手一代宗师,一直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精技击。解放后在太原钢厂任教,山西省形意拳协会荣誉委员。在太原创立“新午门”。他的主要弟子有:刘笃仪、史巨德等。

刘德玉,河北省新乐县杨家庄村人,1937年生,早年在太原机车车辆厂工作,王锦泉先生入室弟子。一九七三年,先生从太原调回河北,在石家庄七四二零工厂工作,吾得而学焉。如果从刘德宽创编定名“岳氏八翻手”算起,传到我这里是第六代。

“岳氏八翻手”属于少林嫡系。王新午先生说:“少林武技,甲于天下也,惜乎师徒星散,衣钵久失,后世英豪,徒切向往。刘公敬远编创岳氏八翻手,少林之真,得不沦已。”说少林“衣钵久失”,是指技击精华久失。而八翻手使:“少林之真,得不沦已”,其评价之高。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发的“规定武术教材”中,有八种拳术,其中就有岳氏八翻手和岳氏散手。可见“岳氏八翻手”当时在中华武林中地位之显赫。

岳飞在我国武术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少林派称岳飞为“武圣人”、“岳夫子”。过去少林派武术馆所供神位,正中间是达縻祖师和岳飞,旁边是岳飞的师付周桐,女婿张宪、儿子岳云。许多拳种师宗岳飞,例如形意拳,说是明末清初,山西姬隆丰岳武穆拳谱所创。还有“夫子拳”、“八闪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鹰爪翻子拳”、西北的“八门拳”、广东的“鹰爪门”等,都发源于岳家散手。六和门对打也称岳家拆手。

把八翻手归结为“少林嫡系”,人们不免说它是“外家拳”。其实,“内家”、“外家”之说,很不科学。王新午先生早在1930年就说过:“相传国术分内外二家,说者谓内家主柔,外家主刚,内家言劲,外家言招。斯言也,窃尝疑之,考国术之真义,刚柔不可偏废,招劲固末乎离,精于刚招者,必明乎柔劲,邃于柔劲者,自晓乎刚招,则臻其妙者,固殊途而同归矣。”孙录堂先生也说过:“今之谈拳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虽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何以形势有刚柔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至刚,一则自刚练而至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

“天下武术出少林”。不能把少林理解为绝对外家,早在隋唐时期,少林寺的觉远上人和白玉峰先生,就明确指出 “人之一身,精、力、气、骨、神五者,必须交互修练,始可臻上乘神化之境”。刚与柔、招与劲、内与外,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不可偏废。武术家没有不练内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出神入化的武林高手,都是“内家”。凡是不懂劲的门外汉,打的架子再柔也是“外家”。中华武术的流传,演化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各流派之间不断分化,又不断溶合,各拳种互相渗透。任何一个门派或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武术名家都是熔百家于一身。八翻手编创人大枪刘德宽,在少林门,是刘仕俊传人;在八卦门,他是董海川的弟子;在太极门,他是扬露蝉的传人;在形意门,他是刘奇兰的弟子,在六合门,他是四品御前带刀护卫赵鑫洲的师傅,万籁声的师爷。八翻手一代宗师王新午,同时又是太极名家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的弟子。太极名家纪子修又是少林名家刘士俊的高足,许禹生又受教于刘德宽。门派、辈分都错综复杂,能分清谁是内家,谁是外家吗?八翻手起源于少林门,接着就在刘恩绶、许禹生为代表的太极门流传,后来又在形意门流传,以至于有的形意著作把八翻手归入形意门拳术。其实,八翻手就是八翻手,它是一个内外兼备的独立拳种。诚如王新午先生所说:“岳氏八翻手朴实无华,复经诸先生数十年之苦心研求,参以太极刚柔相济之精义,健身致用,绰有余裕”。

任何事物都不会从一生下来就完美无缺的,总要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外界各种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丰满。八翻手在各门派间流传过程中,不断融入各派之长,以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很正常。纳百川方成大海,任何一个拳种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化。我拜过不少师傅,练过少林、形意、太极、八卦、等多种拳术,特别是我拜入石家秘传绵张门下以后,非常欣赏石家秘传绵张拳那种“冷惊脆快透中绝”的劲路,和“出手不回随敌变,敌变我换走三盘”的技击风格, “岳氏八翻手”、“张氏短打拳”,都是技击精华,两种拳的握拳方法惊人的相似,强强互补,相形益彰。我在阐述岳氏八翻手时,溶入了石家秘传绵张拳的理念,在保留八翻手本来面目的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石家秘传绵张第二十二代掌门石建义先生帮我对八翻手进行了更深入的“开发”,一并表示感谢。

“发展是硬道理”。开放、纳新是发展的前提,历代大师们从来不拒绝吸纳别人的好东西。 2007年10月20日,我与刘师傅一起去太原看望师爷王锦泉老先生,喝完酒,就在饭店演练岳氏八翻手,当我练完后,王锦泉老先生显得很兴奋,把我叫到跟前说:“好,能变化就好!”谁知五天后,王老先生却驾鹤西去,这句话竟成了师爷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能变化就好!”我们应当把王锦泉先生的这句话铭记在心。

武术长河,源远流长。树有千枝,其干则一。我们应当从门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沿着技击和健身这条主干,去寻求中华武术深邃的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b0bc5e0101be7d.html

真定老人:八翻手小结

岳氏八翻手前八翻发完了,我发的八翻手有不少地方与别人不同。

1、从指导思想上,我主张走实用的路子,因此抛弃了表演架子的成分。例如前脚横过来坐盘,两手同时向前后两个方向出拳等。
2、加进了绵张的理念。实际上八翻与绵张并不矛盾,八翻的许多招法就是绵张的招法,例如抱拳拧身,擒腕齐眉捶等,只是在后来的流传中表演化了,我努力向着古代绵张用法回归。

在技击理念上,我特别强调:

1、敌进我也进。
《拳经》强调“长来短接贯入身”,接手时必须进步,他进我也进,距离立即缩短,欺身占位,把他挤住。 必须避免远距离的纠缠和抵抗,迅速贴身占位。过去有句拳谚叫做“接其稍节,制其中节”,其实是不对的。稍节快而乱,不易接住,接住了对敌也无大碍,他仍然可以变手打你。因此,接手位置应在中节或根节,方可谓短接。要整个身体从头到脚在同一瞬间“一片”射入,膝瞬间超过脚尖。肘、膝都处于射入状态。这样就能把他挤住,接高脚也一样,拍脚尖对他毫无威胁,必须迅速越过脚尖,进入他腿的中节、根节,他不打自倒。反之,退步接手,距离加大,不能实现“入身”。比如捋手,我强调在捋手的同时进步,捋住手的同时已经欺身到位,扑面就在眼前。捋手时不能步向后寸,身向后坐,手拙力向后刁,敌进我退,距离不会缩短,甚至还会加大,如何入身?

也不能“定步”接手,站在那里只拧身不动步焉能入身?比如“抱拳拧身”,我主张抱拳接手时向斜前方进步,到他怀里挤住他臂根,这就是绵张“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但是原先八翻手的抱拳拧身就是在原地一个“坐盘”,这焉能入身?还有中八翻的“迎风震叶”、“拧身挫臂”,都是原地拧身不动步,我一概改成进步入身。

八翻手没有退步。这似乎存有争议,其实王新午先生在《岳氏八翻手》“结论”一节里讲了八翻手的五种步法后,明确指出:“五步之中,亦有进而无退,此步法之真意也”。但是,在另一个地方,王又说:“用步之法,非有进无退,前后左右中,皆可变化移动”。前后矛盾如何理解?我认为,有进无退是大原则,是“步法之真意也”,有进有退是具体招法中的步法技巧。为拳之道,不可连续大幅度退步,何况军旅武术,退则溃矣!但在招式之中,小幅度的退避还是有的,左右偏闪更不必说,实乃敛而复出也。王新午说的“退步”,乃是指这种具体招式之中,前后左右的变化移动。但“退步”不能作为一种步法纳入五步之中。通观王新午《岳氏八翻手》全书,没有退步。不知何故,在中八翻中却有两路退步拳法,或后人加进,亦未可知。故凡整个向后退步打的套路一律弃之,改为他法。以后我还将把中八翻陆续发到网上,与武林同道商榷。

2、强调“盘旋步”。这本来是八翻先辈强调的步法,但后来人们基本上是直来直去了。盘旋步牵扯到“步走三门”、“劲分横竖”的问题,必须强调倒重要位置。在每一路里都应该体现出步法盘旋变化。比如第一路抱拳拧身不是向正前方进步,而是找的“左右角”,领手的步法又加上盘旋,肘、身步都转一点度数。进步挣锤是从斜线向中线打。处处在“盘旋”。再如擒腕齐眉捶也是明显的勾腿盘旋步。总之,几乎每个动作都有角度的盘旋变化,这里面有进攻时的“压偏盘旋”,也有防守时的“避冲逃直盘旋”,须认真琢磨。

以后我还将把中八翻陆续发到网上,与武林同道商榷。

世界是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说的绝对不会完全对,你会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2025 12:08 AM , Processed in 0.15964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