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0-8-2020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数学算一算迟买早买哪个好,再看看自己上班下班有危险机率吗?比如坐摩托或者驾车?看看上班的路安全没有,如果存在风险还是买比较好。 |
|
|
|
|
|
|
|
发表于 11-8-2020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公司有帮员工投保是好事,但自己还是有一张医药卡比较安全
因为毕竟公司的医药卡控制权在公司,而本身的医药卡则是自己
原因1:公司的医药卡多数是每年renew
我同事顾客的公司也是有group medical card, 而她并没有投保医药卡, 但前年不幸诊断乳癌第3期,公司的医药卡limit是 RM30,000
而最够力的是明年保险公司不再renew她。
原因2:如果公司要省budget, 不在帮员工投保
虽然员工可以自己去投保,但投保后却有waiting period 120天 和 新保单首2年的慢性/严重疾病的医药claim, 可能会面对自己需要先付费,后claim并且被调查
原因3:Pre-existing illness
如果万一不幸诊断有胃痛,血压高或骨折之类,日后投保会有 loading(保费的charges 比较高) 或 某部分不保
我的顾客才35岁,因为一次肚子不舒服进院,医生看了没事怀疑心脏有问题,就refer去心脏科,医生帮他照angiogram,图片内显示有一条血管阻塞
虽然最后医生诊断与心脏无关,但因为这一张图片,他目前不能投保到任何保险除了意外险
还有很多人都有定期做血液检查,很多都胆固醇超出正常水平之类,这都可能造成保费被loading的
原因4:年轻的保费比较低
因为年轻的保费比较低,所以越迟开始投保,入场保费就会比较高
这只是我小小的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11-8-2020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怎么算都好,还是没有100%算中的我以前买第一份保险,我自己也没想到2个月后,中蚊症就claim 5K了
而
我同事在家刚睡醒,还懵懵地踩空,跌断手,claim 了15K
另外一个同事则是在睡觉,怎知在冲着电的暖袋突然爆开,被化学液体烧伤背后,claim了 40K
只能说风险无处不在,我们能做的事情是“如何预防减低它对我们的冲击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1-8-2020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真的算不到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
|
|
|
|
|
|
|
发表于 11-8-2020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如果算到的话,我也在出事前几个月才安排咯
这样可以以少保费来抵消风险的冲击与损失了
但就是算不到。。哈哈哈
风险来到,有或没有保险都要面对
只是面对的方式与心情或许有不同
就如我自己的个案
一开始我也是先去政府医院
每天去政府医院排队看医生再吊两包水,回家,去了两天 (没医药卡的状况)
最后我自己也顶不顺,用医药卡去比较远的私人医院,住5天回家 (有医药卡的状况)
|
|
|
|
|
|
|
|
发表于 9-12-2020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12-2020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一医药卡咯几十块一个月但看岁数啦
但每5年保费是跟着岁数逐渐增加的
不过我们公司的单医药卡付保费的方式只能选择以 半年/年
而防止忘了付保费而断
|
|
|
|
|
|
|
|
发表于 10-12-2020 06:3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探险家 发表于 9-12-2020 09:32 AM
现在还有一个月几十块的医药卡吗?
有,standalone 的医药卡就是这么便宜。。
年轻的时候一个月几十块罢了,可是年纪愈大会按照价格随着上涨
建议有能力的人可以买investment-linked 的医药卡 |
|
|
|
|
|
|
|
发表于 10-12-2020 06: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其其妙 发表于 9-8-2020 09:50 AM
快28了,还没买过医药卡,因为公司有帮员工买了,看了公司的insurance policy,觉得暂时没必要买个人医药卡先
我建议你尽早为自己买一份私人医药卡吧~
公司的保障是给现任员工的,如果离职/退休的话保障就没有了~ 将自己的保障长久寄托于公司始终不太明智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