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16|回复: 14

突破训练的障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6-2005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业练习武术已近六个年头,为了探求武术真谛,传统武术和散打我都用心练习,虽然年数也不算太多,但武术已溶入了我的生命中。为了达到理想中的高境界,我拼命地训练,四处奔波,单单训练日记便写了几大本,里面详细记载了我每天练习的内容和不同时期的心得体会,可见用心之深。回顾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我发现训练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有外界的,也有内在的,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阻碍了我的训练进度,致使自己走了很多弯路。如今写出来,或许可以帮助初学武术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
    武术界常有“明师难求”的说法,以前也有很多朋友专门谈及这个话题,我想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下明师的重要性。记不得哪位朋友说过四个字——找明师去。感觉真的很生动,也很经典。武术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练习时一旦遇上“拦路虎”,如不能及时处理将会有很长时间停滞不前,为之困惑。而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你便会茅塞顿开,如饮甘泉般清爽。几年前,练习侧踢时,我有时感觉发力很流畅,有时却又很别扭,知道有问题却找不出,便请教老师。老师说:“你改变一下支撑腿的角度,再试试。”我按照老师的说法慢慢体会,果然,不长时间便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样的实例很多,如不亲身感受,真的很难体会“明师”是那么的重要,如若学艺之初便能得明师言传身教,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6-2005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很多时候,往往是在错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对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沙袋可打可不打,只练习空击,这样才是最自然的,武术不是讲回归自然吗?有一次,散打教练让我分别示范侧踢、后直拳击打沙袋的动作,这可是我最得意的技法,于是用尽全力去完成动作。没想到沙袋外软内硬,又是那么的重,我的手腕和脚腕都被挫伤。当时,忍着疼痛没让教练看出来,自那以后,一个多月没打沙袋(那是因为受了伤不敢打),但从此我便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在实战中即使打倒了对手,自己受了伤不能再打,不败才怪呢。
    自信并没有错,但自信过了头便是自以为是,往往自以为是会挡住你的视线,不能看清事情的全貌,从而限制了你的进步。
    在没学后鞭腿时,我便对后鞭腿有看法:动作幅度那么大,能踢到谁?哪有侧踢、前踢来的直接。以后虽也练习过,但总感觉有点别扭,劲力、速度都不好找,于是便放弃了。直到看“中美拳击散打对抗赛”,格日乐图、康永刚等那令对手瞬间倒地不起的一击时,骤时,我的心猛地一颤,这种腿法的杀伤力竟然这么大!不用说,自那以后,我便慢慢地接受并喜欢上这种技术,毕竟它也为自己立过多次“汗马功劳”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5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都讲究个“度”,武术训练也一样,究竟将腿部柔韧练得柔若无骨好不好,我曾经为这个问题发过不少愁。以前很重视腿部柔韧训练,但自从听说“如将韧带拉过了,便像没有了弹性的皮筋一样。一旦没有了弹性,想打出爆发力也就很难了”,我便不再压腿了。但随着实战次数增多以及武学知识的丰富,却又将压腿溶入到了训练中,就是因为把握了这个“度”。
    我以前经常做一种阻抗训练,将一条厚棉被塞进帆布袋中(尽量塞紧),然后固定于石柱上,进行击打训练。一次,进行侧踢练习时,我兴趣越来越浓,一脚又一脚不停地踢,被踢位置越来越薄,而我却浑然忘记,在一记大垫步侧踢以后,脚跟及腰胯的疼痛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自那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连仰卧起坐都不敢做,严重地影响了训练,可见安全问题是相当重要的,有时稍有疏忽,便会受伤,而略加注意便可避免,多留心些总是有好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5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一门科学的拳术很难,而能将所学“学以致用”则更难。怎么也不会忘记第一次戴上拳套与同样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对手打斗的场面。打斗前心“怦怦”直跳,而真正面对对手的时候,却完全没有了心跳的感觉,有的只是必须战胜对手的信念。打斗开始了,只要时机一到,我便以我那颇自信的中位侧踢去攻击对手,对手的水平确实不高,我几乎每击必中,最漂亮的一次竟将对手踢出五六米远而坐在地毯上。但每次进攻成功以后,却没有连击的意识,有两次近身的拳拼,已记不清如何打的了,只记得抡着两只拳头乱挥,教练过来给我擦鼻子的时候,我见到了鲜红的东西。三局很快过去,我以很大的优势获胜,但我却一连几天都睡不着觉,在反复回想比拳时的情况,反复地质问自己:你不是懂得很多武术理论吗?你不是学过很多科学的招式吗?你不是觉得你很优秀、技术很好吗?打斗时这些都到哪里去了?我不得不反醒自己了:是你所学的东西不科学?是你的训练有漏洞?是你未能发挥好?还是……如今想来,真的感激那次比赛,是它让我学会了更重要的东西,是它让我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
    不单单是在学习武术的初级阶段,即使你练习武术已好多年,有了相当高的造诣,也同样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也许你未发现,但确实有。武术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艺无止境。希望我们能不断地找出阻碍自己进步的障碍并克服,以不断地完善自我而至更高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AЯ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3-11-2006 06: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在读书学习时期,
每当读了书后,都会做复习。
每学了一样知识,都会做一次回想今天学了什么。
遇到不明白之处,都会想尽办法去得出解答。
那么你肯定将获得进步,能够克服困难。

我也曾想试每当要入睡前,回想今天学了什么;
就是没办法做得到这么简单的事。
所以学习没有进步,好象一直在退步中。

在习武时,时常疑惑为什么一直做不好。
我想是个人的习惯是比较难改的,
所以一直难以改进。
练习招式、型时,没什么问题。
最大问题是当对打、乱取时,总是发挥不出招式。
到了今天我还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就是没有去思考和实践去解决、克服问题。
又回到长久一路来给自己的借口,练习时间太少。

那些没有能克服自己习武的障碍的就无法让自己进步。
这是对我自己说
and for who may concer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6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障碍是.... 我找不到动力..... 没有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11-2006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经验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6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经验分享,我顶!

希望陆续有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1-2006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楼主出拳的方式不正确,才使到手腕受伤。一般上练拳的人如果不是死命用牛力打沙包的话加上出拳真确的话是不会弄伤手的。会伤的也是拳头而已。
另外常看帖是看到很多武友练踢腿时KNEE会受伤,本人认为这是因为踢出腿放腿时方式不大正确所引起的。

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6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mkaphan 于 23-11-2006 04:14 PM 发表
我个人觉得楼主出拳的方式不正确,才使到手腕受伤。一般上练拳的人如果不是死命用牛力打沙包的话加上出拳真确的话是不会弄伤手的。会伤的也是拳头而已。
另外常看帖是看到很多武友练踢腿时KNEE会受伤,本人认为这 ...
我赞同,用拳头做PUMPING的话,能够明白力如何出
而且能够训练手腕WRIST的力量,打拳就没那么容易受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6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coffee-ping 的帖子

开始训练前若WARM UP不够也会中招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6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ewei23 于 23-11-2006 09:31 PM 发表
开始训练前若WARM UP不够也会中招噢~~


无须warm up也可以实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6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Boon_head 的帖子

楼主说的是训练,不是实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6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ewei23 于 24-11-2006 02:56 PM 发表
楼主说的是训练,不是实战~


看你们要怎样训练lor...
我以前train的时候...每次都train到"面青口唇白"...呕了无数次...
非常地狱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6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你们有没有学过咏春式的对打,我现在在学的咏春从基本的学完后就是缡手,对打,学的就是手的感觉,我很喜欢,可是没有几人玩很可惜,若有人一起学习的话会更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2-2025 07:27 AM , Processed in 0.13173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