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458|回复: 16

2012杨式叶派太极拳教学 - 江澜(二水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9-2012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目 :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
讲演者:江澜 (网名二水居士)
地点 :吉隆玻 (确切的地点迟些会再通知)
时间 :10/11/2012 - 17/11/2012 (正式的练习时间迟些会再通知)

费用 :RM400.00 (那些想参加2 至 3 天的人可以与我商量)


我的联络号码,012-395 2697。


、理念:

理念只用以指导平时的行功走架,而并非属于平素里的基本功训练法,所以只要求学员闲暇时,在大脑的指控下,调理一番即可,不必苦练。否则容易肩背酸楚,欲速不达。

1 方圆相济  :间架结构的搭建,旨在帮助理解方形的间架承载力。所谓唯方能载重。寻找太极阴阳球,旨在帮助理解太极拳的球形。只有理解了有形与无形的球体,才能运化自如。所谓唯圆方能致远。

1.1、间架结构:

唐山大地震时,全城砖瓦结构的建筑,皆倒塌了,唯有一座明朝末年的李家祠堂,虽然位移了五六米,却屹立不倒。中国 式的建筑架构--榫铆结构,发挥了独特的功效。太极拳老拳论中的接铆斗榫,讲的就是这种间架结构。五指抓地,或入地三尺之类的练法,就类似西方的建筑结 构。太极拳的脚与地面之间的关系,不抓不扣,平服贴地,脚心涵空,犹如吸盘。就像中国式建筑结构中的廊柱与柱凳之间的关系。而身形的稳定,则是有赖于间架 结构的搭建。

1.1.1
两脚川字步,立掌合十,虎口松开,掌根相黏,舒展胸肌,使立掌与胸的间距变大。两肩胯如有两杆标枪插入,有往两边掤开之意。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1.1.2
前式,双手立掌,前后相联,仍须有虚拟合十之意。或一手立掌于前,另掌虚拟向边上撑开或上托、或下撑或撑向各角度,双手皆须由上下、前后、左右之承载力。

1.1.3
两手手心朝下,两前臂相覆成一边,胸前构成矩形。意象将矩形面积扩大。肩肘腕指各节,皆有对拉拔长意。如是,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意念想象,两胯之间也有一矩形与胸前之矩形同构,如身前置一方形的铁皮树,铁皮有千度温度,以免烫伤。

1.1.4
承上式,将其中一手前臂上举,另一手立掌,与举手之前臂相粘。类学生举手发言。身前依然犹如置一方形高温铁皮树。

1.1.5
双手前臂上举成平行线,身前依然犹如置一方形高温铁皮树。

1.1.6
一手平举伸前,手心朝内,一手掌与平举之前臂内侧相粘合,身前依然如置一方形的高温铁皮树。

1.1.7
双手平举伸前成平行线, 身前依然如置一方形的高温铁皮树。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1.1.8
双手平举伸前成平行线,,立腕竖指,掌根须有粘敷意。身前依然如置一方形的高温铁皮树。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1.1.9
一手覆掌,手指搭与另一仰掌脉门,两腕皆须有舒展意。两轴曲张,对拉拔长,两手于胸前构成五边形。意念将五边形面积扩大。身前依然如置一五边形的高温铁皮树。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1.2 、寻找太极阴阳球:

1.2.1、找点:平行步高站式,身形有头悬梁锥刺股状,前移后荡,中轴在前脚掌、涌泉、后脚跟之间移动,用身体感悟,去寻找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

1.2.2、找线:

第一条:囟门会阴涌泉连线的中点

第二条:前手食指根节肘内侧--肩里根胯里根膝内侧涌泉

第三条:后肩里根胯里根脚踝骨后侧

三条线,构成中文字,俗称川字步。三条线,尽量的拉宽,就像将川字三笔画的间距拉宽一样,便于开肩、开胯。像是剖鱼后,用竹签将肩、胯两端撑开,胸腹掏空,一如晒鱼干。

1.2.3、找圈:

肩圈:肩上套一呼啦圈,意想着不能让圈掉下,有由内而外涨开的意思。亦可由肩向前推动呼啦圈。

腰圈:像是京戏有身份的人出场,腰间佩着玉带。如此气宇轩行。颈后插上令旗,英气逼人。然后,意想着肩圈尽量不动,腰圈由后向前的推移。

膝圈:两膝盖处,如套一呼啦圈,意想着不能让其掉下,两膝盖处似有球往内钻挤的意思,目的是大脑调控两腿内侧肌肉向外侧贴靠。

1.2.4、找球:

在三个呼啦圈的前提下,再从腰背向身前竖套一圈,构成一个无形与有形相间的球体。

2 、有形与无形

身体有形的三大节,相对应的三块无形的空间,构成了太极阴阳球。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便构成太极拳重要的理念。《吴 越春秋》有:布形候气,与神俱往。只有调停完善有形的间架,才能通过有形的形体透出一股浩然正气,如此方能意所至,气所至,劲力无所不达。鼓荡、陆地游 泳、西山悬罄所昭示的波粒传导,只有在通过调控有形的身躯来达到指挥无形的空间时,方能展露内功拳独特的魅力。

2.1、三大节

手为稍节,身躯为中节,脚为根节

2.2 、三块空间:

头脸部前的空间,两眼内视,耳廓外展,所谓内视反听,脚踝一动,能占先机,收惊上取下之效。

两腿前后一块空间,宜占位以占后势。

双手所及,胸腹之前的空间,往往是别家所尚争取之地盘。此为苟利,宜以剑锋锐取,不便蛮闯。


、运动的层次:


就像英文单词都是有26字母组成一样,太极拳动作,在不动步的前提下,不外乎由内动、脚踝骨运动、中轴平整移动及胯不动转腰四个层次组成。将拳势中每一招式,悉心研练,分释其运动的层次,有益于拳艺的精进。

1 内动:内家拳以内动为要义。通过含胸拔背等,带动胸椎股软骨的运动、腹部的运动,来达到脏腑器官的最大限度的运动幅度。进而达到健身、拳艺的提高。

2 、脚踝骨的运动:脚踝骨是躯体与脚底板之间的连接点,身体所承受的外力,通过脚踝骨作用于脚底,进而影响人的稳定性。训练脚踝骨的运动,旨在让脚踝骨与脚底板之间构成缓冲机制,当身躯所受外力侵袭时,能在缓冲外力的同时,及时将外力反馈给对手。

3 、中轴的平整移动:中轴平整运动旨在平送身躯,使得间架结构发挥出完整一气的功效。向前运动时,胯须有先行意,向后运动时,头须有后撤意。

4 胯不动转腰:腰与胯,就像是磨盘的上下两盘,上转下不转,盘转轴不转。腰胯在运动中的分离训练,能让机体发挥劲力的延伸及反弹性。


、行功式之静中动(详见传心录)

1 、无极式

2 、纯阴式

3 纯阳式

4、开合不二

5、迎春

6、岁寒

7、虎视

8、大鹏展翅

9、致中和

10、平开式

11、合太极

12、静岳

13、流中留


四、太极刀(略

注:也有自由推手,定步活步四正手,运用等训练课程在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9-2012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去中国那边的武坛看二水居士讲太极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12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讲得 发表于 16-9-2012 02:29 PM
很久没去中国那边的武坛看二水居士讲太极拳了……。

二水近两年都很少去论坛了,也减少了文字的发表,因为他比较注重手对手的交流,他说,即使用文字详细说明如何用筷子,没有手把手,还是会错误百出,因此近两年功夫增长得很快。上次你错过了,这一次希望你能参加,见见杨家拳里,孙家的精华,武当剑如何可放在拳里。这一次参加人数很踊跃,人数一到我就会停了,因为手把手教,二水说太多他教不来。未必要全天参加,可以选择来几天体验一下,保证不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2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enz 发表于 16-9-2012 06:20 PM
上次你错过了,这一次希望你能参加 ...

谢了,洒家只求养生足矣,况且洒家独来独往的不适合往深里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12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讲得 发表于 17-9-2012 01:48 PM
谢了,洒家只求养生足矣,况且洒家独来独往的不适合往深里走。

二水太极拳不是只有击技的,或许这么说,其实是一体的,分开只养生的,其实效果很低,可能还低过跑步,他有很多学生都是老人家,当初很多毛病,也没想过练击技的,都是跟他练好的,毛病练好的同时,功夫也出来了,我去中国见过他们那些老人家,也没有一个是想击技的,都是来练健康的,可是功夫就是好的出奇。嗯,太极拳也讲缘份,勉强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12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10-2012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抽、靠、贴、沉(之一)

气沉丹田,怎么才能再到脚上(涌泉)上呀?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太极拳的两种不同的练法。陈鑫曾说:"胸隔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也应卸至丹田"。这句话很显然,陈鑫是知道,气应该卸到脚底的。但是,他(或者是他唯恐别人)做不到,所以,退而求其次了,于是就说"也应卸至丹田".二水之所以断定他做不到"胸隔横气卸到脚底",原因是,胸隔横气一旦滞留于丹田,就无法再卸至丹田的. 胸隔横气滞留于丹田,丹田必须有抱气的准备工作。很多名家,就在如何抱住这个胸隔横气上做文章,所以很多书中,也是一味的强调如何抱住这胸隔横气,很多的身法要求,涉及臀部或者尾闾,都有或裹或前翘的练法,有的甚至说,尾闾是第三只脚,这样的练法,势必造成肚子越来越大,进而阻碍了内气的下行。所以,"也应卸至丹田",其实不可能成为"胸隔横气卸到脚底"的第一步工作。从二水的实践操作看来,"胸隔横气卸到脚底",其实与"也应卸至丹田"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练法。一个"松"一个"沉",其实很误人的,搞不好,脚踝骨就紧,膝盖的半月板就会出现问题。太极拳要求每一关节处,应该节节拔伸,然后节节贯穿的。松和沉,其实是一种状态,不能作为具体的功法要求的。一旦将松和沉作为身法要求,就很容易整体重心的下垂。这样的推手,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比一个谁沉得低,然后就是顶牛现象。顶牛现象,在二水看来不是两个人的问题,是他们两个人的老师问题。二水以为,太极拳一旦成了推磨太极拳,那就成为豆腐太极拳架也不远了,.因为豆腐是推磨推出来的。气卸到脚底,其实需要做很多身体上的准备工作。就象挖水渠,首先得先由下而上的挖,当整条渠道挖成后,只要一放水闸,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内视是怎么回事啊?两只眼睛长到脑后去,从脑后看人。关键是将脚踝骨与脚底板分离开来,"抽"字,象猴子挂树一般的,而不要用"沉"字,"沉"是一种状态。想象上面有一竿树枝,你将手攀在上面(虚拟的),整个身体象猴子一般,挂在书上,而两脚底还是附着地面,只是将身体腾起来罢了,这样脚底板与脚踝骨就有了分离的感觉,人有腾腾然的感觉。不妨试试"抽"字,应该是"灵"才有味道。



抽、靠、贴、沉(之二)

挖渠的程序:两脚根由内往外的开,需有其意而无其形,然后,两小腿内侧,层层割裂,也一一由下而上的往外翻,如有一小球往小腿挤来,你得让它过去。再者,你的大腿内侧,也层层割裂,也一一由下而上的往外翻,也如小球往上滚来,往里钻去,你也得欢迎它往里钻,到了两胯后,你不妨将PP外翻,这样有利于将两髋关节外拉,这是第一步工作,二水谓之"抽"。在"抽"字诀后,得用"靠"字。"靠"字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平时没有个把月的靠墙,人一般是找不着靠足墙的感觉的。靠字的关键,在于整个腰背部整体的后靠,这样,人显得很挺拔,而不是很萎缩。很多人练太极拳,一与人推手,就整个的下蹲身体,这是不理解太极拳"沉"的结果,阴阳不分,就变成了下蹲。靠字之后,是一"贴"字。靠是为了"贴"所做的准备。没有靠字,贴字就显得不足,靠是阳面的要求,而贴是阴面的要求。贴的具体做法,就是在腰背靠足的情况下,不改变身体的高度,将胸肋骨由上而下,由前往背后的贴去。内功拳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动。所谓内动,其实就是脏腑器官的运动。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脏腑器官运动起来,就是一件值得探究的工作。胸肋骨的内贴以及丹田的内收之内三寸,都是为了内动做准备的。脏腑器官内动了,机能就加强了,身体自然就好了。应该是由上而下的,因为目的是让任脉下行 ,当然,这个下行,还是有些诀窍的,这其中,重要的就是"璇玑"之所在,两锁骨,你用意念将他们往两边拉开,之后,"璇玑"穴如算盘子一般的下落,所谓"心中一静"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璇玑"穴大致位置在你第二颗纽扣的位置上。这样,可“抽""靠""贴"三字诀完成了,"沉"如高屋建瓴,如破竹势然。抽、靠、贴应该是一个节拍,但初练是可以一步一步的连续练,这是一个循环,是一个周流不息的过程。看看很简单,其实,这是大周天的练法,而气沉丹田的练法,却是小周天的练法。所以说,从气沉丹田到胸隔横气卸到脚底,不是同一条路上的两个站点抽还是帖,阴还是阳都和中线线相联相系。内侧就是阴面,外侧就阳面啊,然后,两小腿内侧,层层割裂,也一一由下而上的往外翻。阴面外翻,主要是为了有东东自下而上捉准备的。孙老先生说,是为了"一阳真气自海底生"做准备的。然后,两小腿内侧,层层割裂,也一一由下而上的往外翻。再者,你的大腿内侧,也层层割裂,也一一由下而上的往外翻,也如小球往上滚来,往里钻去,你也得欢迎它往里钻。二水讲的原本就是挖水渠哦,也如小球往上滚来,往里钻去,你也得欢迎它往里钻。

整个身体的阴阳运行方向,其实在身体上走的不是直线,而是一个"8"字。阴阳有个交合点。这个点在命门和肚脐的中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0-2012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10-2012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轻风静 发表于 8-10-2012 07:14 PM
谢谢分享

不客气,喜欢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12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太极拳的开胯来养生与根治身体毛病

太极拳向来被认为是拥有非常高的养生价值,能够帮人恢复健康,很多来练习太极拳的,除了一些是迷上太极拳以柔制刚,借力打力,发劲的技巧,更多的其实本身或多或少,身体都有一些轻重不一的毛病在身,期望通过太极拳来根治身体的毛病。

不过根据我八年在太极拳里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实际上,能够真正把身体毛病根治的人,可以说绝无仅有,身体毛病持续恶化的占大多数,基本上是可以说维持本来的状态都办不到的。这主要还是因为对太极拳不了解,也对身体结构上没有基本的认识,以为“气”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传统所见的太极拳,就是教人放松放松再放松,这基本上并没有错,放松本身是让人体处于愉悦状态,进而提高身体状况。可是,因为不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导致身体状况反而越来越差。

当你不断想放松,太极拳的人,基本上就是想下沉,这就把自己的脊椎骨不断向下压,弯腰驼背,整个身体憋成一团。

脊椎是人体的中流砥柱,可以说绝大数问题都是源自于此,向下压只会让脊椎与脊椎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没有弹性,再加上弯腰驼背,身体骨架不对,那就衍生了更多问题。

正确的做法,应该把脊椎拔伸开来,也就是所谓的伸筋拔骨,如动物般把脊椎伸展开来,拥有非常大的弹性,在气功经脉系统的说法里,就是说让仁督二脉能够高速循环不息,通小周天,骨正筋柔,气血自流,一切都好办。

那应该怎么做呢?


有些太极拳,教人含胸拔背,放松肩膀,放松头部后就能把气不断下沉;有些教人练习腰部,认为腰为五藏之海,藏精之本,认为提升肾脏功能就会提升,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这些方法,其实都以从上往下放松的方法来做的,这样做基本上是对“沉”字的不理解,不只会把脊椎压成一团,弯腰驼背,肚腩突出,而且是本末倒置的。

我曾去一个正骨医师的讲座,他提到,我们的脊椎神经通向身体各处,这脊椎有问题,身体就有问题,要搞好脊椎,要正骨,脊椎的基本其实是在盆骨,只要盆骨正,没有向外或向内等等问题,腰椎,胸椎以及颈椎,以至内科的毛病,内脏出问题等,都能迎刃而解。

所以,练胸,练头,练腰,都是本末倒置的,它们的根本,实则都是在胯部,只要把胯部打开,腰自然竖直,胸自然打开,肩膀自然放松,虚领顶劲,气功的人就说小周天就通了,整条脊椎就会听盆骨的话,就治好了,毛病也会跟着消除。

这主要还是要从胯部开始练习,不过不是普遍上的从上向下的压胯,反而是从下向上的把胯打开,只要这个大关卡一开,腰胸头自然会听话,“沉”势如破竹,就像开水龙头一样,不需要把身体压低,一开既沉。

在我们杨式叶派太极拳里,我们称为“抽靠贴沉”,这是一个大周天的练习方法,不只是快速的在短时间把胯打开,也不至于练习数十年而无所得,健康无法改变。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唔讲得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12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胯与不开胯的分别
Kai Ku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0-2012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2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想參加。。。
在面書報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2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oechinseng 发表于 31-10-2012 08:48 PM
偶想參加。。。
在面書報名了。。

非常感谢你的参加,我会update你全部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2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enz 发表于 1-11-2012 11:53 PM
非常感谢你的参加,我会update你全部的东西。

好的,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1-2012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名: 一多廬太極體悟錄

作者 / 演示者:二水居士

商品編號:A-A439

出版社:逸文

出版日期:

定價:350元(台幣)

語言別:繁體中文

登錄日期:2012/11/14

開本:14.5cm × 21cm

頁數:340頁


订购网址:http://www.lionbooks.com.tw/Detail.aspx?ProductID=A-A439


【內容簡介】

二水居士的《一多廬太極體悟錄》是楊氏葉派師徒三代人心血的結晶,包含了二水老師金仁霖和其師爺葉大密在內,近一個世紀的精研成果,是一部高水準的世紀回應。

全書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 大體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講太極拳的架;第二部分,講太極拳的神;第三部分,講太極拳的史;第四部分,講太極拳的質。

二水的文章,是自己體悟的結晶。他講的東西,大都不單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綜合,而是把各家研究成果,經過自己親身體悟和經驗的審視、過濾和鑒別,然後概括出結論,這就很難得。

二水是極聰慧之人,其知識架構,古今中外各個領域,涉獵頗多。太極史料和理論著作爛熟於心,名人掌故典型事件多有考證。讀書破萬卷後,下筆如有神助,所以二水的文章寫得順暢,讀起來也開心,如飲甘露。


目 錄

一個半世紀太極拳總覽(代前言)

【卷一】

1、無極而生 2、動靜之機 3、人身一太極 4、分合應對 5、神明之路 6、鬆腰落胯 7、含胸拔背 8、虛靈頂勁 9、中正安舒 10、舌抵上顎 11、肩肘腕指 12、陰陽虛實 13、折疊顧盼 14、鬆、固、凝 15、三節與三竅 16、逢轉必沉 17、起承轉合 18、鮮活流轉,任運隨緣 19、丹田種種 20、“丰”字狼毫 21、米字架 22、“永”字八法 23、臨貼的技巧 24、隸書與結構 25、拳中金石味 26、拳中刀味 27、拳中劍味 28、拳中棍棒槍桿勁 29、聽問欺吃 30、骨頭勁 31、用地球打人 32、肘尖長眼睛 33、向孩兒討教聽勁 34、欣賞別人打拳 35、神分陰陽 36、大塊文章 37、顧盼有序 38、鼓蕩無常 39、圈內圈外 40、情景與氣氛 41、長江黃河、42、解鈕扣 43、荷葉承露 44、《虛實開合圖》一得 45、太極拳的“榫頭” 46、涼臺撈物與聽筒探胸 47、手舞足蹈 48、前俯後仰 49、顧此失彼 50、神不守舍

【卷二】


1、“經注合一”的文本 2、拳架只是指月之手 3、懶紮衣一說 4、有關雲手 5、中四平、高四平與井攔四平 6、穿鑿附會的掤勁 7、掤勁源出槍棍技法 8、你抄我襲的(扌履)勁 9、(扌履)勁源自八母槍法之“擄” 10、與太極拳毫不相干的種種擠勁 11、糾纏不清的擠勁 12、按、捺同源 13、發微之名,允稱不易 14、清明在躬 15、合於變,因於物,動而時,發也機 16、弁術之用 17、庖丁解牛 18、氣何以直養 19、“乃文乃武”與“允文允武” 20、武術的三大功能 21、武術的三次失敗 22、考量武技的四要素 23、太極拳的壽與夭 24、落寞的俠道 25、文人與刀 26、文人與劍 27、文人動狠 28、劍法與刀術 29、越女論劍 30、竹筷搛豆 31、“瀉其子”與“補其母” 32、開通元寶入藥 33、“氣沉丹田”的一樁公案 34、斷接俯仰 35、“閃賺”雜論 36、“閃賺”之後 37、論馬於華山

【卷三】

1、王宗岳之謎 2、王宗岳與山右王先生的嫁接 3、王學定其人 4、那只取名“王學定”的太極猿 5、王宗岳與山右王先生 6、悶來時“造”拳 7、從“體育”一詞說起 8、《浮生六記》太極之謎 9、張三丰與張邋遢 10、李日華的仙遇 11、贗品“張三豐之墓” 12、驚世駭俗的萬“歷”拳譜 13、清廷三端王 14、姚馥春姜容樵的廚藝 15、金倜生其人 16、《推手法之原理說明》與《八法秘訣》 17、《太極拳序》的作者 18、讀《娥眉道人拳歌》如見友父 19、許宣平與宣平許 20、仙流許宣平 21、“冷面先生”冷謙

【卷四】

1、八百餘年前的一場無謂之爭 2、《易》有大恆 3、太極的高雅與庸俗 4、太極與武技的結合 5、周濂溪的太極圖 6、太極陰陽魚 7、烏克蘭館的神秘太極圖 8、無奈的《馬鞍山宣言》 9、不同歷史時期太極拳的定位 10、太極拳:一門調控身心的學問 11、陰陽 12、身心 13、經絡 14、補瀉 15、調控 16、陰陽五行與經絡學說 17、史湘云的陰陽觀 18、太極拳的陰陽觀 19、太極拳方圓之理 20、炁,是一種無形的能量 21、太極拳之氣 22、奇經八脈的技擊意義 23、奇經八脈的養生意義 24、一段關於“含胸拔背”的公案 25、“含胸拔背”技術要領溯源 26、“含胸拔背”的養生含義 27、“含胸拔背”的技擊作用 28、楊式葉派的含胸拔背

二水:享受光陰往來的愉悅(代後記)

订购网址:http://www.lionbooks.com.tw/Detail.aspx?ProductID=A-A439

一多庐太极体悟录.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1-2012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之前修正的一份资料,供大家参考:


   大马十日的太极拳讲义

一、搭建方圆相济的间架结构:
间架结构的搭建,旨在帮助理解拳架中间架的承载力。太极拳拳架是方圆相济的间架结构。唯方能载重,唯圆方能致远。方圆相济,才能应对裕如。
1、间架结构之方
太极拳中的接铆斗榫,讲的就是中国式的间架结构。要求脚与地面之间的关系,不抓不扣,平服贴地,脚心涵空,犹如吸盘。就像中国式建筑结构中的廊柱与柱凳之间的关系。而身形的稳定,则是有赖于间架结构的搭建。
两脚川字步,立掌合十,虎口松开,掌根相黏,舒展胸肌,使立掌与胸的间距变大。两肩胯如有两杆标枪插入,有往两边掤开之意。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前式,双手立掌,前后相联,仍须有虚拟合十之意。或一手立掌于前,另掌虚拟向边上撑开或上托、或下撑或撑向各角度,双手皆须由上下、前后、左右之承载力。
两手手心朝下,两前臂相覆成一边,胸前构成矩形。意象将矩形面积扩大。肩肘腕指各节,皆有对拉拔长意。如是,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意念想象,两胯之间也有一矩形与胸前之矩形同构,如身前置一方形的铁皮树,铁皮有千度温度,以免烫伤。
承上式,将其中一手前臂上举,另一手立掌,与举手之前臂相粘。类学生举手发言。身前依然犹如置一方形高温铁皮树。
双手前臂上举成平行线,身前依然犹如置一方形高温铁皮树。
一手平举伸前,手心朝内,一手掌与平举之前臂内侧相粘合,身前依然如置一方形的高温铁皮树。
双手平举伸前成平行线, 身前依然如置一方形的高温铁皮树。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双手平举伸前成平行线,,立腕竖指,掌根须有粘敷意。身前依然如置一方形的高温铁皮树。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一手覆掌,手指搭与另一仰掌脉门,两腕皆须有舒展意。两轴曲张,对拉拔长,两手于胸前构成五边形。意念将五边形面积扩大。身前依然如置一五边形的高温铁皮树。上下、前后、左右皆须能承载力。

2、间架之圆----寻找太极阴阳球:
找点:平行步高站式,身形有“头悬梁锥刺股”状,前移后荡,中轴在前脚掌、涌泉、后脚跟之间移动,用身体感悟,去寻找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
找线:
第一条:囟门—会阴—涌泉连线的中点
第二条:前手食指根节—肘内侧--肩里根—胯里根—膝内侧—涌泉
第三条:后肩里根—胯里根—脚踝骨后侧
三条线,构成中文“川”字,俗称川字步。三条线,尽量的拉宽,就像将川字三笔画的间距拉宽一样,便于开肩、开胯。像是剖鱼后,用竹签将肩、胯两端撑开,胸腹掏空,一如晒鱼干。
找圈:
肩圈:肩上套一呼啦圈,意想着不能让圈掉下,有由内而外涨开的意思。亦可由肩向前推动呼啦圈。
腰圈:像是京戏有身份的人出场,腰间佩着玉带。如此气宇轩行。颈后插上令旗,英气逼人。然后,意想着肩圈尽量不动,腰圈由后向前的推移。
膝圈:两膝盖处,如套一呼啦圈,意想着不能让其掉下,两膝盖处似有球往内钻挤的意思,目的是大脑调控两腿内侧肌肉向外侧贴靠。
找球:
在三个呼啦圈的前提下,再从腰背向身前竖套一圈,构成一个无形与有形相间的球体。

3、有形与无形
身体有形的三大节,相对应的三块无形的空间,构成了太极阴阳球。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便构成太极拳重要的理念。《吴越春秋》有:布形候气,与神俱往。只有调停完善有形的间架,才能通过有形的形体透出一股浩然正气,如此方能意所至,气所至,劲力无所不达。鼓荡、陆地游泳、西山悬罄所昭示的波粒传导,只有在通过调控有形的身躯来达到指挥无形的空间时,方能展露内功拳独特的魅力。
三大节 :
手为稍节,身躯为中节,脚为根节
三块空间:
头脸部前的空间,两眼内视,耳廓外展,所谓内视反听,脚踝一动,能占先机,收惊上取下之效。
两腿前后一块空间,宜占位以占后势。
双手所及,胸腹之前的空间,往往是别家所尚争取之地盘。此为苟利,宜以剑锋锐取,不便蛮闯。

二 、运动的层次:
太极拳动作,在不动步的前提下,不外乎由内动、脚踝骨运动、中轴平整移动及胯不动转腰四个层次组成。将拳势中每一招式,悉心研练,分释其运动的层次,有益于拳艺的精进。
1、 内动:内家拳以内动为要义。通过含胸拔背等,带动胸椎股软骨的运动、腹部的运动,来达到脏腑器官的最大限度的运动幅度。进而达到健身、拳艺的提高。
2 、脚踝骨的运动:脚踝骨是躯体与脚底板之间的连接点,身体所承受的外力,通过脚踝骨作用于脚底,进而影响人的稳定性。训练脚踝骨的运动,旨在让脚踝骨与脚底板之间构成缓冲机制,当身躯所受外力侵袭时,能在缓冲外力的同时,及时将外力反馈给对手。
3 、中轴的平整移动:中轴平整运动旨在平送身躯,使得间架结构发挥出完整一气的功效。向前运动时,胯须有先行意,向后运动时,头须有后撤意。
4、 胯不动转腰:腰与胯,就像是磨盘的上下两盘,上转下不转,盘转轴不转。腰胯在运动中的分离训练,能让机体发挥劲力的延伸及反弹性。

三 、运动的规矩与法度----行功式要领简述
第一组:
1、无极式:平行步高站式,前移后荡,胸口如挂一长京提毛笔,寻找到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后,站定,舌头轻抵上颚。两臂松垂两侧,掌心向里。可吸提呼放,也可不配合呼吸,一任自然。
2、纯阴式:平行步高站式,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内如有一铁丝串起,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两肘后合,两肘阴侧两端肌肉须有撑圆之意,两掌左右分,再前合下按,小手指外侧沿肩背如一“大气球”,往两虎口撑圆形成的“小铁圈”钻挤下去,配合呼吸,锁骨下拉,含胸,拔背顶劲,手低身时高。
3、纯阳式:平行步高站式,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内如有一铁丝串起,两臂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两肘下合,两肘阴侧两端肌肉须有撑圆之意,竖掌前按,小手指外侧沿肩背如一“大气球”,往两虎口撑圆形成的“小铁圈”向前钻挤,配合呼吸,锁骨下拉,含胸,拔背顶劲,坐腕舒指。
4、合太极:平行步高站式,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两肘后合,两肘阴侧两端肌肉须有撑圆之意,两掌左右分,再前合下按,小手指外侧沿肩背如一“大气球”,往两虎口撑圆形成的“小铁圈”钻挤下去,配合呼吸,锁骨下拉,含胸,拔背顶劲,手低身时高。

训练要点:脚踝骨运动、寻找涌泉、中轴协同呼吸、身躯肩肘腕指的运动、理解上下前后弹簧力

第二组:
5、开合不二:平行步中站式,曲膝,两臂侧掌前平举,掌心相对,大拇指竖起,余四指前伸,虎口撑圆,力求大拇指与余四指形成劲力小循环。开合呼吸,领引胸腹运动,求得落位,停住。
6、迎春:平行步中站式,曲膝,两臂侧掌前平举,随即转臂成仰掌,大拇指左右向排开,小指领四指前伸,虎口撑圆,力求小指与大拇指形成劲力小循环。开合呼吸,领引胸腹运动,求得落位,停住。
7、平开式:平行步高站式,两臂覆掌左右侧平举,随沉肩垂肘,坐腕舒指,使掌心左右向,指尖斜向上,食指领引两掌舒展,尽量与相对应的两脚对拉拔长,犹如猿猴,极其通背之能,着意五心涵空。
8、岁寒:平行步中站式,曲膝,两手覆掌一前一后(先右前左后)向前齐胸提起,曲臂松腕,前后手虎口一条线,掌指下垂,领引胸腹运动。

训练要点:内动、伸筋拔骨、理解吸提呼放、分别以大拇指食指小指领引手足之间的协同

第三组:
9、大鹏展翅:由平行步高站式变马步站式,坐一腿,实脚掌随转腰向身后斜角转去,虚脚颠地,两手随转腰一手反掌披额,一手仰掌后伸,手臂和虚腿平行,两眼后视虚脚踵。
10、虎视:由平行步高站式,收右脚进左脚,变川步中站式坐前腿,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两肘后合,两掌左右分,再前合下按如纯阴式,随即两眼先向正前,再转腰向左前平视,胸腹开合各三次。
11、致中和:由平行步高站式,收右脚进左脚,变川步中站式坐前腿,两臂反掌前平举,掌背相对,随腰转两手前按后沉,前覆后仰,停住,换手再停。
12、静岳:由平行步高站式收右脚进左脚变川步中站式,坐后腿,前膝微曲,足尖翘起,两臂覆掌前平举,随转腰转臂使掌心斜斜相对,两手前长后短,沉肩垂肘,坐腕舒掌。

训练要点:肩胯、肘膝在间架的搭建中作用,理解中轴间架中的游离状态,三角锥体稳定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2025 07:21 AM , Processed in 0.12196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