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7|回复: 4
|
俺的三大杯改制设想——绝对好于BWF的“改制”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CXYTDN 于 25-6-2012 08:24 PM 编辑
世羽联应该做的事:废除卫冕冠军自动入选决赛圈的规定,改为只有东道主才有资格直接入选,卫冕冠军必须参加预选赛,为自己争得一个参加决赛圈的席位。这样的好处是使得预选赛更精彩、激烈。最好也将苏迪曼杯依照汤尤杯形式改制,设立预选赛与决赛两个阶段(苏迪曼杯垃圾赛场次太多)。
亚羽联应该做的事:将汤尤杯亚洲预选赛改为“亚洲团体锦标赛暨汤尤杯亚洲预选赛”。好处是使得亚洲强队全数参赛,并且名次竞争不再可有可无。以前比赛参赛队一旦获得入选资格,对名次的追求就变得约等于零,使得后面比赛成为鸡肋,不利于羽毛球的推广。
改制后的三大杯同时改革决赛圈参赛名额分配办法——名额分为直选名额(6队)与附加名额(10队)两种,具体如下:
五大洲预选赛冠军与东道国队直接入选决赛圈,若东道国队获得该洲冠军,则改为该洲预选赛亚军直接入围,共计6个队直接入围决赛圈。其余10个附加名额应该根据世界团体排名与各洲预选赛名次综合分派。即世界团体排名决定各个洲附加名额的数量,而洲际预选赛名次决定具体是哪个队。决定各个洲附加名额的数量的世界团体排名以赛后一周的排名为准,而以赛前一周世界团体排名作为预选赛种子排名依据。
各洲预选赛结束后,根据世界团体排名由前到后依次入选10个队,如果其中包括了已经直接入围的队伍,则排除该队,继续选择,直到选满10个附加名额为止。然后看这10个附加名额中各洲分别占有几个名额,然后再根据各洲预选赛名次依次分派。
以汤杯为例,如果东道国为欧洲国家,且10个附加名额亚洲占了6个,欧洲占了4个,则亚洲名额应该是1+6即预选赛的第1+2、3、4、5、6、7名均获得决赛圈参赛资格,而欧洲名额为1+1+4即东道国+预选赛冠军或亚军(若东道国获得冠军)+4个附加名额(除去东道国与预选赛冠军或亚军再从比赛名次由高到低选择4队)。
这样做的好处是预选赛名次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
以上改革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各洲强队悉数参加各洲预选赛,并且力争好名次——因为一个队的世界排名高只能为本洲争得参赛名额加大砝码,而与本身是否入选决赛圈无关,而决定是否入选决赛圈的是洲预选赛名次,但该洲入选多少队又取决于该洲各队的世界排名。
大家看一看这么一改咋样啊,是否远好于BWF的改制方案?马羽也从中受益,最主要的是保留各洲预选赛——欧洲反对裁撤洲际预选赛,因为欧洲预选赛已经作为欧洲团体锦标赛了。 |
|
|
|
|
|
|
|
发表于 26-6-2012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2012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我還是我
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
|
|
|
|
|
|
|
发表于 2-7-2012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羽联应考虑在美洲或非洲办公开赛。美洲只有美国及加拿大有公开赛,应该有更多国家办公开赛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羽总可考虑把他们的公开赛升至黄金系列赛。大洋洲的澳洲及纽西兰也是。非洲国家如埃及和南非可考虑办公开赛以推广羽运。首要系列赛应该有5个,1洲举办1个才对!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12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ewis王子 发表于 2-7-2012 02:14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成!羽联应考虑在美洲或非洲办公开赛。美洲只有美国及加拿大有公开赛,应该有更多国家办公开赛如巴西,阿 ...
世界羽联应该通盘考虑赛事主办地的设置,比如:
世界锦标赛(三大杯、单项)、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单项)、世界元老锦标赛应该由五大洲协会轮流主办。
以上为BWF赛事,总决赛可以考虑纳入BWF赛事序列,以世界排名而非超级赛排名作为入选依据。
超级赛,三大洲每洲2个,欧亚每洲3个,共计12个——其中五大洲含首要赛各1个。
黄金赛,三大洲每洲2个,欧亚每洲3个,共计12个。
大奖赛,三大洲每洲2个,欧亚每洲3个,共计12个。
挑战赛,三大洲每洲4个,欧亚每洲6个,共计24个。
国际赛,三大洲每洲4个,欧亚每洲6个,共计24个。
未来赛,三大洲每洲4个,欧亚每洲6个,共计24个。
以上为108站公开赛赛事。各类公开赛赛事数量均应有所限制,这样才能引起主办国对“稀缺资源”的主办兴趣,同时提高赛事质量。
本帖最后由 CXYTDN 于 18-11-2012 10:04 AM 编辑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