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慾望時,
生命會變成什麼?
與其說《金瓶梅》談的是性,還不如說是人性;
讀通《金瓶梅》,讓我們在炎涼世態中多一份明澈從容,
在險惡人情中少一份戒慎恐懼。──侯文詠
一場走在地獄邊緣的夢境,
一個失去神明的所在,
一片盛開在金瓶裡卻失去靈魂的美麗璀璨……
我很難形容閱讀《金瓶梅》時那種被撼動的感覺。似乎隨著年紀、眼界增長,「內心撼動」這種感覺愈來愈難。但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我卻重新經歷了一次年少初次讀好小說時的震撼──著迷、讚歎、眩惑與不可自拔。──侯文詠
一般人的印象裡,《金瓶梅》是本帶著情色意味的「禁書」,但它卻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並列為中國四大奇書。到底這本「奇書」的價值何在?大家始終不甚明瞭。年少時的侯文詠也是這樣,一直要到閱歷增長的幾十年後,他才讀懂了《金瓶梅》的浩淼;震撼之餘,侯文詠用淺白幽默的文字,將書中的精采情節用一個個角色串連起來,並剖析人物的複雜心態、故事的藝術價值,以及風月背後真正的意涵,帶領讀者輕鬆踏進這個「沒有神的所在」,重新發掘《金瓶梅》更多層次、更多面向的閱讀興味,從而也看盡了人性的百樣百態。
讀完侯文詠寫的”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 雖然厚達六百多頁,但作者侯文詠在經年大量閱讀與本身專業的累積下,產生出最深刻分析的“金瓶梅”私房閱讀。讀完不但佩服原著蘭陵笑笑生筆下的“金瓶梅”並非只是一般情色書籍,更佩服侯文詠,可以將“金瓶梅”分析的如此鞭辟入裡,好讀、易懂、又深刻。難怪科幻大師倪匡說,看侯文詠評“金瓶梅”比自己去看原文有趣多了。
西門慶、潘金蓮一直以來的印象都是奸夫淫婦,但在這本書中,侯文詠分析了這兩個角色甚是有血有肉,不只他們,西門慶的六房妻妾,乃至與他偷情的ㄚ環、小廝,甚至一些配角,皆個性分明。裡面人物角色眾多,事件龐雜,“成、住、壞、空”道盡西門家的興衰,難怪有人稱“金瓶梅”是“紅樓夢”的前身。
蘭陵笑笑生將這本書的背景寄情於宋代,寫得內容卻大多是自己所生長的明代。因此,西門慶色歸色,有生意頭腦的他,從一個小藥鋪商人,短短幾年憑藉自己商業上的精明判斷、妻妾的嫁妝,官商勾結做盡大買賣,搖身一變成為擁有 九萬兩 銀的大商人。九萬兩是多少?侯文詠很可愛,在本書中很貼心的將明代 九萬兩 換算成當今新台幣是三億元,儼然資本主義在明代已經萌芽,而西門慶是其中成功的商人。透過本書精闢的分析,也對明代的庶民社會有了初步瞭解。
相當認同侯文詠給“金瓶梅”極高的評價,作為傳世奇書,“金瓶梅”的文學造詣極高。除了作者蘭陵笑笑生善用的隱喻、白描等寫作技巧,更打破了傳統章回小說,一章只說一個故事的敘事模式。本書在章回與章回間,有主線有支線,一不注意,下個章回講得重點故事,其實在前面的章回老早就鋪好梗了,一波接一波綿密交織的故事,令人目不暇給。但如果沒有侯大哥這本書的提點,恐怕也就是平白唸過。
而侯文詠筆下分析的“金瓶梅”,不但有社會學 - 西門慶的商業頭腦、妻妾的時尚穿著、家中擺設陳列、妓院文化等…、文學 - 人名的隱喻、多重交織主線副線的敘事寫法,更厲害的是,還有專門針對醫學的分析,由內文的描述,醫生侯文詠為我們解答原來李瓶兒有產後憂鬱症、西門慶是中梅毒而死等病症,加上書裡的愛恨情仇,和現今的時代劇比起來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前就很喜歡侯文詠寫得小品故事,很喜歡他幽默對人性嘲諷卻又不失溫情的筆觸。笑中有淚、淚中有笑。之後只要他一出長篇小說,像股魔力般,總是不自覺得收藏。
然而這次的“沒有神的所在”,雖是厚厚一本,又是所謂的私房閱讀,照理說不過是讀書心得而已。但是,侯文詠卻集合了他多年來廣泛閱讀各類書籍,以及身為作者的寫作經驗,既深入分析金瓶梅,又用再簡單不過的語言,帶我們進入那個沒有神的所在。對照當下我們身處的世界,竟然所有的七情六欲,都是如此似曾相識。我彷彿又看見他寫那些小品充滿幽默、嘲諷卻不失溫情的筆觸,經歷多年人生洗練後,在本書中更加深刻、更充滿對人性的悲憫。
侯文詠曾說過:”一個心中有神的人(蘭陵笑笑生)卻寫下一部沒有神的故事(金瓶梅),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於是一切求快的今天,很感謝還有人願意慢慢導讀一本好書予我們分享,體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