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27|回复: 19

麻(马)六甲在明代的狀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2-2011 0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可汗-唐太宗 于 30-12-2011 02:40 AM 编辑

分享一篇马六甲的历史,小弟无意中翻出,是以前留下来的书籍。
出处:这是一本中国出版的《南洋华侨历史课本小学二年级》
由民国33年时期出版。(迟些放上课本照片)
看起来,马六甲以前是中国的属地,相当属于中国其中一个省。

课文:

从前马来半島上小国很多,可是麻六甲卻到了十五世纪,才有王建国。这个王,是受了[中国]的册封才有的。那时候,他们並不是愿意建国立王,卻愿意做[中国]的列郡。《明成祖》喜欢他们的内附,除给他们许多赏赐以外,还制碑刻诗纪念。公元1411年即《明成祖》永乐九年,麻(马)六甲王朝国王〈拜里米蘇剌〉带了他的妻、子,臣属、共五百四十餘人,到[中国]朝貢,受了极優渥的招侍。皇帝赐宴,大臣设饮,又赏了金银、钱钞、玉带仪、绸缎、鞍马,各种宝贵物件很多。所有跟去的妃嬪臣属,也都有赏赐。


1414年,王子〈母幹撒于的兒沙〉朝貢[中国],报告国王<拜里米蘇剌>已死。[中国]即册封王子继位,又赐金幣。1431年即《明宣宗》宣德六年,遣使申诉敵国谋侵入。[中国]命『郑和』率兵護送南回。后二年,王率妻臣朝貢。1445年,遣使请[中国]赐与護国敕书及蟒服傘蓋以威国人。又言国王欲亲自入貢,从人甚多,请赐大船,《英宗》都允许了他。此后麻(马)六甲仍朝貢不绝,1478年即《明》〈憲宗〉成化十四年,嗣王<马哈木沙>请封,[中国]遣「林荣」、「黄乾亨」为使到南洋來,船遇风浪沉没,使臣溺死。


以后來往渐疏,到了1599年,〖荷兰〗人就占领麻(马)六甲此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2011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纪年也有记录吧,还有一篇记载皇帝将他的女儿丽宝公主也嫁到麻六甲(估计是随便选一个宫女替包,要不然是后宫斗法,将某妃的女儿嫁到遥远的番邦)不过这段历史中国是没有记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1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黄志权


   我只知道马来版的是永乐皇帝喝苏丹的洗脚水。。。而把汉丽宝公主形容成是皇帝的女儿。。。。
其实只不过是中国的一小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11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纪年也有记录吧,还有一篇记载皇帝将他的女儿丽宝公主也嫁到麻六甲(估计是随便选一个宫女替包,要不然 ...
黄志权 发表于 30-12-2011 09:50 AM



    估计是马六甲皇朝为了增加自己的声望,随便找了个宫女还是民女就说是公主吧?
明成祖五个女儿都内销给功臣之后~

马来纪年比较像是文学创作,它记载汉丽宝在1459年由郑和护送嫁到马六甲,但是
老郑在1433年已经归西去见阿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11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黄志权


   我只知道马来版的是永乐皇帝喝苏丹的洗脚水。。。而把汉丽宝公主形容成是皇帝的女儿 ...
天可汗-唐太宗 发表于 30-12-2011 10:49 AM



    故事是酱。
汉丽宝嫁到马六甲后,马六甲苏丹为了感谢“中国的王”(没有名字的?), 就修书一封送到中国,
信中自称“仆”,称中国的王为“吾父”,中国的王很倒霉,收到信后两天就全身发痒,遍医不愈,
最后有个老医师说中国的王承受不了马六甲苏丹的附庸身份相称而来的。(类似华人说的父跪子子昏?)
要喝了苏丹的洗脚水才会痊愈。中国王痒到受不了,喝下去后却马上好了,从此中马两国平等相对。

结论是,典型马来民间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11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黄志权


   我只知道马来版的是永乐皇帝喝苏丹的洗脚水。。。而把汉丽宝公主形容成是皇帝的女儿 ...
天可汗-唐太宗 发表于 30-12-2011 10:49 AM

永乐皇帝喝苏丹的洗脚水 !!!别笑死人了 ,苏丹在中国皇帝眼里算那根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2-2011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乐皇帝喝苏丹的洗脚水 !!walao 香港腳啊。。搞不好會中canc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1 03: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六甲,留在15世纪的一声叹息

  明朝永乐年间,满剌加( 今马六甲 )国王因不堪邻国欺负,打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常规,自愿提出归并中国,成为大明王朝的郡县。朱棣拒绝了这一要求,而热心帮助其“封山立国”,充分表明中国自古与邻为善,绝不对外搞扩张。随后,郑和下西洋来到这里,两国采取互利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一个货物中转站,类似现在实行联合经营的远航基地,在七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大明船队消失后,中国便从这个货栈退出,蜷缩到了长城脚下。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随即乘虚而入,强行占领了马六甲,我们的东南沿海从此无宁日矣。

  一个远航中转站的漠然消失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西通印度洋,东接南中国海,是一条沟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该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长度为800公里,水深25至150米,状似一个硕大无比的喇叭,南端宽度仅65公里,向北至印尼沙璜和泰国克拉地峡之间宽度达249公里。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以后,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过往船只也急剧增多,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目前大约担负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同时也是中东和非洲石油运往东亚等国的重要通道,每年约有10万余艘船只通过,其中大多数是油轮。该海峡由沿岸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其滚滚财源,成了这几个国家的“提款机”。

  马六甲海峡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不少国家都想把舰队开进来,一条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打击海盗,实际想的是增强对这个战略要冲的控制力。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将马六甲列为必须控制的世界16个海上咽喉之一。2004年6月,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带领一批五角大楼官员专程来到这里,直白提出将该国的海军陆战队送到海峡内。在2005年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日本防卫厅长官也反复表达“进一步参与保卫马六甲海峡”的强烈愿望。而马六甲海峡之于中国,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关口,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枢纽,特别是现在所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及东南亚地区,高达80%左右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都是中国的,在此遭遇海盗袭击的受害船只也数我们最多。有印度媒体直言不讳:“马六甲是中国的软肋。”

  而笔者这里所要述说的,是马六甲与中国的一段历史渊源,它见证过中国由泱泱大国倒退至积贫积弱的一段重要历史,西方列强大多也是从这里打开了进犯古老中国的缺口。

  马六甲在唐代便开始了与中国的交往,史籍记载其使者至长安进献五色鹦鹉,长安人称之为哥罗富沙。那时已经巨大到无法驶进幼发拉底河的唐船,一帆风顺往来穿梭于这个海峡。到了明代,该处被称为满剌加,这名字里还藏着一段寓意深长的故事。大约是14世纪末,当地有个名叫西利八儿苏剌的酋长,因被强邻武力胁迫到无立足之地,不得已带着臣民仓皇逃至紧靠海峡的一个小渔村。他们正在一棵大树下歇息,忽有一头小鹿被猎狗追逐至此,已经无路可逃。西利八儿苏剌正替小鹿捏着一把汗,小家伙若止步不前无疑会成为猎犬果腹之物,继续奔逃必然葬身波涛汹涌的海峡……不想,小鹿猛然回过头来,勇敢扑向敌手,同猎狗玩起命来,猎狗仓促之间不知所措,夹起尾巴狼狈而逃。西利八儿苏剌从中得到启示,挺身站起来对为数不多的追随者说:“看来,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弱者也能打败强者!”他决定就在此处立国,因那棵给他带来转机的大树名为满剌加树,国名从了树名,称之为满剌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2011 03: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朝永乐皇帝刚登基不久,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拉因不堪暹罗等邻国的敲诈勒索,“尝羁事暹罗,而岁输黄金焉”。特地派使臣冒着被海浪吞噬的风险,不远万里来到南京,主动要求将该国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大明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县。他显然是被逼急了,连一国之君的尊贵都想放弃,甘愿做知州、知县一类朝廷命官,好跟着大明天朝扬眉吐气。但朱棣谨守乃父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不要海外国家一寸土地,拒绝了将满剌加纳入中国版图的请求。但明确承认其藩属国地位,允许开通朝贡贸易,密切两国交往。他御赐双台银印,冠带袍服,敕封拜里迷苏拉为满剌加国王。还洋洋洒洒撰写一篇颇具大明时尚的韵文,命御用工匠镌刻在一块石碑上,“大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朱棣巧妙运用“软实力”,维护了满剌加的主权,也维护了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1405年7月,郑和第一次率领大明船队从江苏浏河港出发,辗转来到满剌加。他与满剌加国王来到王宫附近的一座风雨桥边,俯视来往穿梭于海峡中的船只,又仔细观察身边买卖兴隆的草棚集市,以航海家的敏锐眼光发现了这个海峡贯通东西两洋非同寻常的地位和作用。他向拜里迷苏拉郑重提出,在岸边租借一块风水宝地,建设大明船队东西两洋物资集散的货栈。这位国王本来就对大明皇帝心存感激,郑和船队来到以后又帮忙除却海中龟龙( 即鳄鱼 )、山中黑虎之害,还教会当地百姓一些匠作和农耕技术,改善“田瘦谷薄”的生存环境,更增进了举国上下对中国的好感。拜里迷苏拉同时也领悟到,此事于满剌加不但经济上有增加税收的实惠,还可以借大明旗号以立威,至少暹罗等国再也不敢小瞧了。双方共赢互利,很快达成协议,破土动工。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留下了这样的生动描述:“中国下西洋船以此为外府,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立重城,盖造库藏完备。”

  这个货栈既类似商行,配备了专门人员就地买进卖出,包括采购永乐皇帝点名要的龙涎香以及其他番香、番药。同时,也是整个船队的集散中心,近3万人的船队至此既撒得开,也收得拢。郑和率领的主船队经占城( 今越南南部 )、爪哇等国而来,或先遣至暹罗等国返回的船只,都在此驻泊。并将沿途采办的物资及回航需用的钱粮入库封存,而后轻装前进,继续西行。待到遍访印度洋沿岸诸国,又回到这里休整。其他被派往沿途各地做生意的小分队,也按事先约定“先后迟早不过五七日俱各到齐”。然后将各国诸色物产及一应钱粮通行打点,装船封舱,等候风向一顺,便结队返国。从郑和留下的航海图来看,从南中国海到印度洋,直抵非洲莫桑比克海峡,满载而往,满载而还,长达28年来来去去,可以想见这个货栈发挥的作用有多大。特别是后来离岸航行,横渡印度洋,那么庞大的船队和人口数量,没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远航补给点,显然是不可想象的。明朝人黄省曾在其《 西洋朝贡典录 》中称赞道:“郑和至此,乃为城栅鼓角,立府藏仓廪,停储百物,然后分使通于列夷……智哉其区略也。”

  至于这个货栈除增加税收及本地就业人口外,还给满剌加人带来哪些实际好处,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没有发现更多的具体记载。不过从双方越来越密切的友好关系,可以窥见一二。永乐九年( 1411年 ),拜里迷苏拉主动提出要当面表达对中国皇帝的谢意,带着老婆孩子及540多名陪臣搭乘郑和宝船来到南京。朱棣给予很高规格的接待,除沿途有地方官府远迎高送,还亲自设宴奉天门接风洗尘,赏赐尤为慷慨。且留住多时,一日三餐好酒好菜,还安排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只不知有无古代版的桑拿及卡拉OK之类。此后,暹罗、爪哇一有欺负满剌加的动作,大明皇帝都及时派人前去降诏,晓谕这些国家“无开兵隙”。正如《 西洋列国考 》一书所说:“满剌加所得保境息肩者,皆中国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1 03: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剌加国还一度产生“大树脚下好乘凉”的感觉,企图依靠大明朝廷坐大,曾以武力与爪哇争夺旧港( 今新加坡 ),双方在马六甲海峡摆开了战场。郑和率领船队及时赶到,居中调停,促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郑和船队往返驻舶满剌加,带动了这个国家的发展,使其在各方面的实力都得到很大加强,不然岂敢与身边的强国叫阵?同时,也说明郑和并未因此而在这些邻国中分出亲疏厚薄,坚持一碗水端平,规劝拜里迷苏拉罢兵息战。因此,大明船队在满剌加建立的货栈也受到远近国家的青睐,周围许多岛国慕名而来,同中国船队进行互通有无的商品交换。郑和的高大宝船与本地的独木舟相映成趣,曾经成为马六甲海峡一道亮丽风景线。

  可惜,大明朝廷的文武百官目光如豆,无法认识这个货栈对中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中的很多人,只关注自己能否从郑和取回的西洋宝物中分得一杯羹,以炫耀其在朝廷享受的特权和满足奢侈享受的欲望,其余一概“不作为”。朱棣本人也只顾算计每次下西洋带回多少可以开展朝贡贸易的国家,向往的是远近番国都来觐见的盛况。因此,这个货栈只是作为郑和的个人行为,其命运也只能与郑和个人的命运相始终。郑和最后一次率船队下西洋,因朱高炽曾下令罢停远航,间隔了好几年时间,在满剌加的货栈原本欣欣向荣的“外府”、“重城”,已经人去楼空,几近荒废,让他很是伤感。沿途一些国家在中断交往后出现了不少新的变故,也让郑和忧心忡忡。他心力交瘁,不幸在归途中辞世,大明朝廷从此没了远洋航行,这个在远洋航行中诞生的货栈也漠然消失了。

  时光并未过去多久,马六甲便在欧洲大航海中闪亮登场,骤然提升为世界最重要的港埠,成了所有新兴海洋国家的必争之地。中国在这里失去的,不只是一次走向世界的重大发展机遇,一个支撑今后继续进行大航海的远洋中转站,还失去了一道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欧洲先后崛起的海洋强国,陆续通过这个喇叭口,一个不落走进南中国海,用种种和平与非和平、正当与不正当手段,频频叩击中国自我关闭的大门。

  马六甲,就这么着成了“中国的一条软肋”。



所有资料来自:http://book.qq.com/s/book/0/22/22747/11.shtml    (第十一节至十三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2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是真的历史记载,还是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2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黄志权


   我只知道马来版的是永乐皇帝喝苏丹的洗脚水。。。而把汉丽宝公主形容成是皇帝的女儿 ...
天可汗-唐太宗 发表于 30-12-2011 10:49 AM


这个我有兴趣
请问哪里有得看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2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有兴趣
请问哪里有得看原文?
phoonwa 发表于 2-1-2012 08:02 PM



    马来纪年 aka Sejarah Melayu~
中译本我在大众有看过~有心找不难~

http://www.xuelin.com.my/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5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12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bosco2006


   这个是小学的历史课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2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皇朝老早都被葡萄牙,荷兰,英国灭亡了。而且是灭了几百年之久。

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还有苏丹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12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katrine0708


   感谢分享!这篇我之前有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12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纪年是作家根据传言而写成的书。严谨程度与史记没得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12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汉丽宝公主不是公主,只不过是个宫女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2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十口难言


   当年汉景帝被匈奴人侵犯,为了求和,也是从宫女中选出来,在封个公主的明义出嫁匈奴。怎知她竟然是中国4大美女之一


从宫女封成公主再出嫁一向来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2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马来super hero,

汉都亚几兄弟是中国人。

汉丽宝一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6-2024 11:25 PM , Processed in 0.07722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