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85|回复: 1

轉貼:《語言隨社會演變不斷在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3-2005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語言隨社會演變不斷在變





在華文報章上,一直以來都不斷有朋友投稿,抨擊媒體污染華語。其中像“賢途有你”、“八八六十事”等等諧音之作,也被批入“污染”之流。可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就大部份讀者來說,在乎者可說是少之又少。對部份朋友來說,這些熱心人士倒被認為是吹毛求疵。

其實,倒過來想想,為什麼要對語言的“純潔性”這麼在乎呢?為什麼語言使用的不標準,會被“深痛惡絕”呢?綜合個人所讀過的一些評文,主要有兩項理由:

第一,事關民族尊嚴。母語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民族的象徵。如果一個社會中的母語“不標準”,或者“出現變異”,那麼這些熱心人士就會覺得該社會的民族尊嚴受損。像英國人,雖然美國英文在大行其道,但是英國人對於自己的英文腔總有一份自豪和執著。

第二,語言純淨的追求。有的人士對標準語言有一種“美感”的追求。他們對語言的摻雜總覺得不順耳。這些 都是“支持正統”的人士。

其實,對語言的純淨以及標準的追求無可厚非,也值得讚許。然而我個人卻覺得,有時批評者有些矯枉過正。

一種語言的形成其實可以經過兩個途徑構成。其一,就是通過約定俗成而來。一些字眼詞匯可能本來並不是正統詞匯,可是久而久之,在大家慣用後,就形成了“新的”標準詞匯。其二,有時,一些特定的權威單位或個人,或創作、或制定、或敲定一些新的詞匯或語法,結果就構成新的“標準”。

像在今天標準華語中就由不少詞匯字眼,還可以找到歷史中的變化軌跡。像“剎那”,就是被印度梵文“污染”而來。按照“正統論者”的看法,用“霎時”就可以了,何必硬要使用“剎那”這兩個外來字眼?

還有鞋子、襪子之類。在“鞋”字後面加“子”,本來屬於吳方言的語言習慣,標準語文中根本沒那回事。經過時間沖刷,不也名正言順、合乎情理的被方言“污染”成標準用法了嗎?

“經濟”兩字在漢語中的原意是“經綸濟世”的簡稱。今天“經濟”這個詞匯的意義,其實是來自日文的“漢字”。按照標準,今天使用“經濟”兩個字,簡直就是背叛華文。

我當然也反對濫用華語、污染華語。但是在批判之際,到底能不能有一個標準來判斷:怎樣的變異合理、怎樣的變異是污染?就算掌握了這樣一個標準,到底怎樣用這樣一個標準來指導語言的蛻變?又到底能不能用這個標準來有效規劃普羅大眾的語言使用?

語言是一個活體,會隨著不同的社會演變而跟著變化。妄求它“不變”,無異緣木求魚。普羅大眾是語言的使用者和操縱者。一小撮人的努力,如果不能獲得大多民眾的響應,那麼一切努力,也無異於鏡花水月。(作者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作者為電台DJ)



星洲日報/6日譚‧作者:胡漸彪‧2005/02/23

[ Last edited by 兰陵嘉应子 on 8-3-2005 at 09:07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0-2012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应变语言的变化
确实不是易事
在规范与不规范中保持平衡
也是一种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1-2025 10:38 AM , Processed in 0.11721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