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22|回复: 15

佛教故事收集(玛欣德尊者讲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0-2011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Panna

佛教故事收集(玛欣德尊者讲述)

这里我们讲一个叫做玛塔衮达理的故事,玛塔衮达理是阿槟那目巴嘎婆罗门的儿子,出生在婆罗门的家庭。阿槟那目巴嘎是一个生性很吝啬的婆罗门,从来都不肯帮助别人,不肯施舍一点点的东西,是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生了玛塔衮达理之后,为了省下工钱,连给他儿子的装饰品都自己做。到他的儿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儿子得病了,这个吝啬的阿槟那目巴嘎,仍然不肯请医生,他认为请医生要钱,开药的话,又要钱,也许用不着请医生,儿子的病也会自然好。结果他的孩子由于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及适合的药品,于是一天一天的病越来越重。当他儿子的病已经几乎没得救的时候,这个老婆罗门就把他的儿子搬到走廊里面,搬到门厅里面,为什么呢?因为当他把他儿子搬到门厅里面,那些想要看望他儿子的人就可以不?到屋里,这样就看不到他家里的财富了。
有一天,佛陀在托钵之前,观察这个世间,他发现这个婆罗门的儿子玛塔衮达理有过去的巴拉密,于是佛陀和比库就穿了袈裟,拿了钵,入城里托钵,来到了阿槟那目巴嘎的家里。因为这个老婆罗门是城里出名的吝啬鬼铁公鸡,佛陀也知道他不可能供养什么东西的,因此没进他家,只是站在门口,那个时候佛陀就发出一道光,一直照射到玛塔衮达理的身上,玛塔衮达理隔着墙就发现佛陀就站在他的门口,由于佛陀充满慈爱的光照在他的身上,他的身体非常的欢喜愉悦,于是他对佛陀产生了很强的信心,想要起来礼敬佛陀,但是由于他太虚弱了,没办法起来,他从心念里念:我皈依佛、我礼敬佛陀。不久之后,玛塔衮达理就去世了,投生到三十三天,成为三十三天的天子。
话说那个婆罗门在儿子死了之后,就把他埋了,然后天天在儿子的坟前不停地哭。有一天,当投生为天人的玛塔衮达理看到自己以前的父亲在坟前哭,于是变成一个小孩子,跑到坟边,也在那里哭。那个婆罗门哭多大声音,那个小孩子就哭多大的声音。后来婆罗门感到很奇怪,他就问:“小孩子,你年纪青青的,哭什么?”小孩子就说:“不关你的事。”然后又哭,他越是不给婆罗门知道,婆罗门就越想知道,就说:“小孩子,你不要哭了,你想要什么,说一声,我可以给你买。”于是那个小孩子说:“我的玩具车坏啦。”“你的玩具车坏啦,是怎么坏的?”“我的玩具车两个轮子坏啦,所以我才哭。”婆罗门就说:“这样的话,我买一个新的玩具车给你。”那个小孩子说:“不行,我的玩具车左边的轮子是太阳做的,右边的轮子是用月亮做的。”这个时候婆罗门说:“你是不是脑筋有问题啊?哪里有车的轮子是用太阳和月亮做的。”那个小孩子他说:“我在哭是哭我坏掉的车,你是在哭已经死去的人,如果死去的人可以哭活的话,那么我的那辆车也就可以得到的。”婆罗门一听:“啊!这个孩子年纪小小的,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就问:“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小孩说:“我是阿槟那目巴嘎,你的孩子。”“啊?我的孩子!”?个时候,小孩子现出原形,显露出天子像,说:“父亲啊!你不能再这么样了。今生你没有造善业,你应该要赶快去邀请佛陀,去供养佛陀和僧团,多造一点善业,以后才有好日子过。”
后来这位婆罗门就听了他的已经去到天界的孩子的话,邀请佛陀、供养佛陀。这对于那些邻居们和城里的居民们,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为这个曾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竟然能够邀请佛陀,供养佛陀,当时有很多人一起去围观,看他是怎么供养的。结果这个婆罗门就把为什么会供养的缘由告诉了佛陀。这个时候玛塔衮达理天子从天上带了很多天人一起来,当时有很多比库就很难理解,他们说:“难道一个人可以凭借仅仅是对佛陀很强的信仰,就投生到天界吗?”于是佛陀就说了偈颂:“如果一个人的心念是清净的,由此而生的语言跟行为,这样的话他得乐报,他的快乐将能够追随着他,犹如影子追随着行人,如影随形。”佛陀说了这首偈颂,而且作了一系列开示,佛陀做完开示后,很多人就证得了初果的果位。
-------------------------
这里我们讲一个关于遵达的故事。遵达是一个屠夫,他生活在王舍城,他的家就在竹园精舍附近。虽然他的家离竹林精舍很近,然而他从来不去拜见佛陀和礼敬僧团,继续做他杀猪的职业。每天早上他去杀猪,而且他有个很坏的习性,每次杀猪前都要虐待那些猪,之后才杀死它们。他就这样干了很多年,很多人都知道遵达是个很残忍、没有慈悲心、慈悯心的屠夫。后来有一天遵达得了一个怪病,他简直像疯了一样,就用四肢在地上爬,嘴里发出像被杀的那些猪般的嚎叫声,很凄厉。他的邻居和亲戚都想要抓住他,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很大力,用四肢在屋里到处爬,后来他的家人硬把他抓起来锁在家里,他还是一直很痛苦地叫,就像他平时杀的猪一样日夜地叫,没办法睡觉。住在附近竹园精舍的比库窃窃私语说:“哎呀,这个遵达真的太残忍了!已经7天7夜了,他还不停地在那边虐待那些猪,杀猪就杀猪,他还在那边虐待猪。”
后来他们去问佛陀:“为什么遵达还在那边吵,那些声音传来这边已经七天七夜了。”佛陀说:“这个遵达其实现在不是在杀猪,他现在就快要死了。临死之前,他一生杀猪的业报已经成熟了,他现在遭受的痛苦就像平时被他虐待那些猪一样。他全身都很痛苦,而且他将在痛苦中死去。过了这七天七夜,他就要死去,而且死去后他将投生到地狱中去。”这就是一个惯行业的例子。一个人经常杀生、网捕鱼、打猎,或者经常从事那些不善的职业,由于经常在做,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这种业就成为一种习惯,很自然就会呈现在那里,或者看见他杀猪、或者看见他在从事那些杀啊、邪淫啊、偷盗啊,喝酒的人可能看见他在酗酒啊等等。这种恶业成熟了之后呢,他就会随着他的业投生到地狱里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们再讲另外一个属于善的惯行业的例子。当佛陀住在沙瓦提城的时候,提到三米伽这个居士的故事。三米伽是萨瓦提城一位很有钱、很有名望的长者,非常乐善好施,很喜欢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而且对佛陀、法、僧团很有信心。他经常供养僧团,而且经常劝他的亲戚、朋友也一起供养僧团。他自己持戒清静,而且也劝他的亲戚、朋友守护好戒律。他经常去寺院里听闻佛法,而且他也劝他的家人,朋友去听闻佛法。他自己有禅修而且也经常劝他的家人和朋友禅修。正是因为他经常做布施、持戒、禅修、听闻佛法,后来他证得初果。而且他佛法也学得很好,对三藏非常熟悉。不仅如此,他还成立一个组织,专门帮助贫困的穷人、布施僧团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下面有很多的成员,而且这些成员下面又有很多下属,于是他们经常去做布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穷人。很多年来,他一直做着这样的善行,到他已经年纪很老,临终的时侯,他躺在病床上对儿女说:“儿女们啊,我现在很想要听经,你们可不可以到给孤独园邀请几位尊者来为我念念经呢?我想要听闻经典。”于是他的儿女就去到给孤独园,邀请了几位比库尊者到他家里帮他诵经。那些尊者到三米伽家里,就对三米伽说:“居士啊,很多佛法你都听过了,都懂了,而且你也精通佛法三藏,你现在想要听哪些经呢?”三米伽他就说:“虽然我懂很多佛法,但在这个时候我很想要听《大念住经》。因为《大念住经》已经涵盖了佛陀教导修止观的心要,很多修行的方法都在里面,所以我想听《大念住经》。”
于是比库们就开始念这部《大念住经》,三米伽很留心地听。这时候,他见到了在他的上空出现了六辆马车,是六辆装饰的很豪华的花车,在天上边转来转去,每辆车上都坐着一个很漂亮、很光明的天子。当这些天车到了三米伽的床前,这些天人对三米伽说:“三米伽,请你上我的车来。”每一辆都邀请他。三米伽想继续听经,他就说:“等等!等等!”。而那些念经的尊者听到三米伽说:“等等!”还以为他要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就离开三米伽的家。三米伽的儿女看见父亲这很反常的行为,就想父亲一生人都乐善好施,而且对佛法都很恭敬,但今天在他临终的时候竟然神志不清,按照平时他的习惯,他一定会很尊重这些尊者,一定会很认真地聆听佛法,但是临终的时候他竟然叫那些尊者们走。他们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很伤心,于是在那里哭。三米伽很专心地在那里听着听着,忽然诵经的声音不见了,然后又听见他的儿女们在哭。他就睁开眼睛问:“你们哭什么?”他们就告诉他:“父亲啊!我觉得很伤心。你平时都神志清晰,你对佛法很恭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你要赶那些尊者们走呢?”“我哪里有赶那些尊者们走啊?”“你刚才不是叫他们等一等吗?” 三米伽就说:“是这样的,你看现在上面有6辆天车,他们都要邀请我上到天车那里,我是叫他们等一下,我想要把这经文听完。”这六辆天车其实是从六个天界来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个天界都想邀请这位大善人投生到他那里去。说了之后呢,他的儿女就说:“哪里有什么天车啊?我都看不到。”(为什么他看不到呢?因为这六辆天车是属于趣相。)三米伽就说:“哦,你们确实看不到。这样吧,你们去准备一个花环。”准备好之后呢,他说:“现在六个天界都想邀请我去,那我想问你,哪个天界最好啊?”他的儿女们就说:“兜率天最好。因为佛陀的母亲跟一切菩萨的最后第二生都会在兜率天居住,而且兜率天的天人很多都是修行人。”三米伽就说:“好吧!你们拿这个花环,发个愿说让这个花环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车上。”他的儿女们就发愿说:“让这个花环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车上。”并把花环往天上一丢,结果这个花环就掉落在兜率天的天车上,其他的5辆天车就不见了。他的儿女们只看见一个花环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但他们也看不见天车。于是他们就相信:“噢!确实父亲说的没错。”那这个时候,三米伽就对他的亲戚们说:“儿女们,亲戚们,朋友们,再见了!你们应该要继续很好地布施、持戒、修行,以后我们在天界再见吧!”说完,他就含笑离开人间。
他的儿女处理完后事,就到给孤独园去见佛陀,把三米伽的事情告诉佛陀,并问:“世尊啊!我们的父亲现在投生到哪里呢?”佛陀说:“你们的父亲三米伽现在如愿的投生到兜率天了。”于是佛陀就诵了这样的偈颂:“如果一个人经常造作善业,他会在现在欢喜,未来也很快乐。在现在,当他想到自己的善行,他会感到很满意、快乐,而在未来世当他投生到天界或人间的时候,他会更加快乐。”这就是说一个人经常做善业,已经成为他的性格、他的习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经常做的善业自然而然就成熟,而使他投生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
在这里,就讲一个凡夫持戒的故事。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老尊者外出托钵,他是在鸡跋罗准跋住的大帝须长老,他出外托钵,但是在那一天没有托到任何的食物。当他往回走的时候,因为时间快到了,由于饥饿又走了很远的路,结果他很疲劳,由于肚子很饿,于是他就晕倒在一颗芒果树下。就在这个时候,芒果树上的很多芒果已经成熟了,而且有些成熟的芒果,掉在了他的身边。但是为了持戒的清净,他并没有去捡那些芒果,因为在pàcittiya的第四十条里面佛陀规定,作为一位比库,在没有经过人家授予的情况下,他去拿取食物,放进口里,是犯了pàcittiya。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使他饿晕倒了,他仍然没有去拿那些芒果来吃。一直等到下午,这个时候有一位老居士经过,他看到了这一位尊者累倒在树下,因为看到他的钵掉在旁边,于是他就捡了一些芒果榨汁,让这位尊者直接喝芒果的汁。因为作为一位比库来说,下午是可以喝鲜榨的果汁的,当这位尊者喝了芒果汁后,体力就逐渐的恢复了一些,但是由于他实在太累了,他仍然不能够很灵活地走动,于是这位老居士就背起他,往他的寺院里面走。当这位尊者在这位老居士的背上被背着的时候,他就想:“这位老居士不是我的父亲,也不是我的亲人,正是因为我的戒清净,所以他才生起这么大的信心,他要背着我回到寺院,就是基于我的戒清净。“于是,这位长老比库就在居士的背上,把他以前禅修的方法就提起来了,就一直地修观,就在老居士的背上断尽了烦恼,证得了阿拉汉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另外一个禅修者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很多业,往往会争着起来。有一位比库,他在观察过去世,他看到在很多世前,他曾经是Tusita兜率天的一个天人。在那一生当中,他也没有生起过其他的那些因缘,就是很喜欢禅修。在Tusita天那边,其他的天人在玩乐啊,享受啊,他也不管,只是喜欢禅修,所以他经常喜欢修慈心,慈心禅那。在他临终的时候,他也进入慈心禅那,他在修慈心,向一切众生修慈。然而偏偏就是在他临终的时候,有一个很漂亮的天女影像出现在他面前。他使劲地想,不要,我要散播慈爱,但是没办法,那个天女的影像又出现,他又继续。就这么样,两种影像一个是向一切众生散播慈爱,一个是天女的影像在那边争着出现。幸好在最后,还算很幸运,他修慈爱的那个业争羸了,使他投生为人,但是他投生为女人。由于他过去生的业也是很强,所以他投生为一个很有钱的人,这是一个禅修者的故事。
------------------
关于近死业,我们今天继续讲另外一个故事。讲唢呐的父亲的故事,唢呐的父亲是一个猎人,他一生都在打猎,因此造下很多的不善业恶业,到他年老再也跑不动,再也没力气去追赶那些动物的时候,他到他儿子的寺院里面出家,他的儿子唢呐却是一位阿拉汉圣者。这位唢呐尊者的父亲出家不久,由于已经年迈,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病得很重,看来就快不行了。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从地上跑出很多很大的狗要咬他。他就跟唢呐尊者说:“尊者!尊者!你来帮我去赶那些狗,那些狗老是要咬我。”这时唢呐尊者因为阿拉汉圣者,他知道这是地狱的趣相,地狱的狗要来咬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父亲即将要投生到地狱中将要经历到的。由于唢呐尊者很有智慧,于是他就叫其他比库把这位老尊者抬到佛塔的平台那里去,然后叫那些沙马内拉去采一些花拿到父亲跟前。他说:“àvuso(贤友)啊,现在这些花将以你的名义去供养佛塔,你应该为这种善行,对你这种供养功德感到欢喜。”这位老比库见到用花供养佛塔,他对拿花去供养佛塔这种所缘感到很满意,这个时候,就对他的儿子说:“你天界很漂亮的母亲已经来了,已经从天界那里来迎接我了!”说完这句话他就去世了。而唢呐尊者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业果的法则,他的父亲将会死得很惨,而且下一生将会很痛苦。然而就在他临终的时候呢,使他下一生至少很短的时间内将有个很好的果报,而且在天界也可能听闻到其他圣者的说法,因为天界有很多说法的天人、天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报恩的方法,正是因为如此,在佛教的传统上,很注重劝临终的人升起善心,让他去做一些善事,这个我们等会再说。玛塔衮达理和唢呐尊者的父亲的故事是属于善的业而投生到善趣的。
----------------------
现在再讲一个以不善业投生到恶趣的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城有一个尊贵的家庭,他们有一个孩子叫底瑟,底瑟后来出家加入了僧团成为一名比库。有一年在过雨安居的时候,他得到一块有8平方米的布。过了几天,雨安居已经结束了,于是他就把这块布交给他姐姐,然后就请裁缝师去剪这块布替他做袈裟。他姐姐拿到这块布,就想:‘这块布太粗糙了,它不适合我弟弟。’于是就把这块布重新捻过,织过,变成了很细腻的9平方米的布,织完后交给他弟弟,他弟弟一看说: “这不是我的布,我的布很粗,没有那么细的。”她的姐姐就把整个过程告诉了他:“这确实是你的布,只不过是我把它重新再整理过,拆一拆再重新织过。所以现在看上去比以前更细腻,而且比以前更大。”然后她姐姐就去送一些食物给裁缝师,要求他一定要把袈裟做好一点,并说做好后给他加工资,于是裁缝师就做了一件很精致、品质很高的袈裟。
当这位底瑟尊者拿到袈裟后感到很高兴,就把它晾到竹竿上。就在那一天晚上,底瑟尊者由于消化肠道出了问题,在睡梦当中去世了。按照僧团的规矩,如果一位比库死了,他的财产、他的袈裟等等可以让给照顾他(看病)的人。假如没有照顾他的人,那么就由僧团去分他的财产,比如他的衣、钵就由僧团来分。当时那些比库就准备去分他的袈裟,这个时候,佛陀在他的驻地、他的精舍里,知道原来底瑟尊者由于在那天晚上,在他睡觉前经常想着那件袈裟,他为那件袈裟感到很满意,很染着这件袈裟,结果就在那天晚上他就死掉了。死了之后,他就投生为那件袈裟中的一只臭虫。由于他临死的时候,他想起他的袈裟,这属于贪,是属于不善心。于是它投生为袈裟里的臭虫,它听见那些比库想要分他的袈裟的时候,这只臭虫就在那边叫,你们这些人不应该瓜分我的财产。于是佛陀就叫阿难尊者过来,吩咐说: “阿难,你去叫那些比库暂时不要动那件袈裟,等七天过后再分。”于是阿难尊者就把佛陀的意思传达给那些比库,其他财产可以分了,只剩那件谁也没有穿过的袈裟。
等七天过了,到了第八天,僧团来分那件袈裟。当时那些比库们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佛陀要这样做呢?他们去问佛陀,佛陀就说:“由于这位底瑟比库在临终时升起了不善心,他贪着那件袈裟,于是他死了就投生到那件袈裟里成为一只臭虫。如果那个时候你们继续再分的话,它会对你们升起嗔恨心,由于他对你们生起嗔恨心,你们的功德很大,将会使它死了之后堕入地狱。然而由于你们没有去动那件袈裟,所以它就可以很放心地住在那件袈裟里面,过了七天,它的寿命完了,他现在就投生到天界,投生到33天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讲一位缅甸比库的故事。他今生是比库,在观缘起的时候,曾经观过自己的前几世。他观到他的前三世,当时的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他是位女子,是位很漂亮的贵妇人,他看到当时的影像是一位穿白衣服的贵妇人。这个贵女人有个不好的习惯,爱赌马。当时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有赌马的习俗,这是种不好的风气。在她临终的时候赌马的一幕就出现了,看到赌马,她的心很高兴,结果她死了之后,投生为一匹穆斯林的马。那个穆斯林对这匹马不好,经常不让它吃饱,而且还要拉很重的东西,很累很辛苦。但幸好,这位穆斯林就住在一个寺院附近。当这匹马老到快不行时,正好听见寺院的僧侣们在诵经,说道: “萨度!萨度!萨度!”它的心感到很高兴,结果今生就投生为缅甸人,但是由于他过去的业,他投生为很平庸的人,曾经当过兵。由于他过去的业,他很喜欢看那些马很辛苦地跑,所以他在前一世投生为马时,也是经常要拉很重的东西,做得很辛苦。今生也是,他当兵时是做下等的兵,经常要背很重的东西,经常要拉练,很累、很疲劳。这是他过去赌马,以其他的众生劳累、劳碌为乐的缘故,而且他与生俱来不知什么缘由很恨穆斯林,很讨厌那些回教徒,后来他观察过去世时才知道,原来是他过去被穆斯林虐待。这也就是他赌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他临终时成熟而使他投生为一匹马。
---------------------------
我们再讲一个佛陀在世的时候的故事。在舍卫城,有一个专门做花环的世家,这个世家不是很高贵,有一个女儿叫玛丽伽,有时也叫茉莉夫人或叫做圣曼夫人。玛丽伽长到16岁时,婷婷玉立,不仅很漂亮而且很有智慧。有一天她把准备好的午饭放到篮子里后,就跟一群女伴一起去玩。当她走到半路的时候见到一群沙门出家人在挨家挨户托钵。她看见一位很高大、英俊的沙门出家人,就把她的饭倒到他的钵里面去。然后那位沙门就把钵放下去接她的饭食。这位很高大、很庄严的沙门就是佛陀。话说,这个小女孩把饭倒到他的钵里面去后,就感到很高兴并唱着歌去花园里面去玩了。佛陀看到这一幕,就发出微笑。旁边的阿难尊者看到佛陀微笑就问佛陀说:“bhante(尊者)啊,你不会无缘无故的微笑,请问如来是以何因缘微笑呢?”佛陀说:“你看到这个小女孩没有?这小女孩因为供养如来的功德,她今天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王后。”这简直是很难令人置信的,是不是?
话说这个国家乔萨罗国刚刚跟邻国发生了战争,当时这个国家的国王叫波斯匿王,他打了败仗,骑着马垂头丧气的回到自己的王城,当他经过花园时,听见花园传来一曲很好听的歌声。这首歌是赞颂那个出家人是多么的庄严,而她的心情是多么的好、多么欢喜。波斯匿王被歌声迷住了,于是他就把马骑到花园里去,结果他见到一个16岁很漂亮的小女孩,其他女伴见到武士来就都吓跑了,只有这位玛丽伽小女孩毫不畏惧也不害羞,还走过去拉住那马的缰绳。波斯匿王就问:“小姑娘,你结婚了没有?”古印度人很早就结婚,一般16岁就可以出嫁了。好像我们的菩萨一样,也是16岁结婚的。玛丽伽就说:“我还没有。”于是波斯匿王就跳下马来,把他的头枕在玛丽伽的膝盖上,然后邀请她:“我现在送你回家。”然后波斯匿王上了马,把那小女孩也拉上马,送玛丽伽回家。当国王回到王宫之后,就在那一天晚上,派了一个盛装的队伍去迎娶这个小女孩。回宫不久就封她为王后,这个就是玛丽伽夫人,茉莉夫人或叫圣曼夫人。
当玛丽伽被封为王后之后呢,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跑到给孤独园去问佛陀关于业报的问题,她问佛陀4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女人既漂亮又富有、又有威势(影响力)?为什么有的女人虽然漂亮,但很贫穷也没有威势?为什么有的女人很丑陋,但很富有、有威势?为什么有的女人既丑陋,又贫穷又没有威势?”
于是佛陀就回答她:“如果一个人经常心平气和,对一切众生都有慈悯心,不去虐待众生,听到别人的批评也不发怒,不经常生气,如果她经常布施,没有妒忌心,这种女人下一生将投生为既漂亮又富有,又有威势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不容易生气,经常心平气和,但是她很吝啬,而且妒忌心很重,那下一生她将投生为虽然漂亮,但很贫穷也没有威势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经常爱生气,稍微听到一些不合耳的事情,就大发脾气,爱动怒、动肝火,但是她常布施、没有妒忌心,她不妒忌其他人的成就,那么她下一生将投生为很丑陋、但很富有、有威势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脾气又坏,又吝啬、又爱妒忌,如果她下一生很有幸投生为人的话,她将既丑陋、又贫穷又没有威势。”
佛陀这样说了之后,玛丽伽把佛陀的这些话记在心里,从那时开始,她就非常善待周围的人、她的臣子,她对一切人都很和气,不容易生气、不动怒,而且她经常乐善好施,帮助贫困的人、供养僧团。还有她不妒忌,随喜一切人的成就,同时她也具备一个作为贤妻良母的5个美德:她比他的丈夫早起、晚睡,听从她丈夫的话、很谦恭,从来都不恶骂、嫌她的丈夫。连那些尊者,那些比库们都经常赞叹玛丽伽的善德。当然了,即便如此,夫妻之间经常吵吵闹闹也是有的,他们经常有些小过节,也经常吵架。
有一次,波斯匿王邀请佛陀到宫里应供,玛丽伽夫人就不在场。佛陀就问:“每次玛丽伽夫人都在,为什么这次不在?”国王就说:“哎呀!那个女人现在得势了,她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佛陀跟波斯匿王说:“你叫玛丽伽夫人来听故事。”波斯匿王很不情愿地叫了夫人来。两个人坐着听,佛陀讲了他们过去生的故事。过去生他们曾经也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后来有一天晚上山洪暴发,发了大洪水,把他们两个分散了,他们很痛苦,那场大洪水成为他们一生中的遗憾。他们听到了之后,心就转变了,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就再没有经常吵吵闹闹了。
他们也是经常会生气的,后来有一次他们又生气了,特别是波斯匿王,经常生玛丽伽夫人的气。虽然玛丽伽夫人很贤惠,但是她也经常惹国王生气。这一次,国王对玛丽伽视而不见,后来佛陀又去了之后,又给他们讲了个故事。波斯匿王在过去生曾是一个王子,玛丽伽夫人是他的妻子。很不幸王子后来得了麻风病,他必须跟当时的那些人隔离,被迫去到一个森林里面居住。当时的玛丽伽夫人不仅没有嫌弃她的丈夫,而且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到森林里陪伴着她的丈夫,一起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后来由于当时的玛丽伽的积德、贤惠的缘故,所以这个王子的病慢慢的好了。当王子回到自己的国土之后就当了国王,之后呢,这个国王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把以前很辛苦照顾他的贤妻抛到一边,喜欢其他的女人,经常沉溺酒色,后来又发生一件事情使他想起他的妻子的贤惠。佛陀通过这些故事就把他们之间的小矛盾化解了。
-----------------------------
在这里呢,我就想讲的是衮那的故事。衮那是一个很穷的穷人,是一个佃农,他住在王舍城里面,帮富翁sumana工作,他经常很辛勤地劳动,而衮那呢,他也是叫做古达拉难达满达的父亲,他帮sumana打工。
有一天已经是放假了,就是节庆的日子,他的主人放他一天假,但由于太穷了,因此他仍然到田里面去工作,希望能够通过勤劳的劳动赚多点吃的。于是那天一大早,他就扛着锄头、犁耙到田里去工作,到了上午的时候呢,他的妻子就带着食物,准备送到田里去给他。当这个佃农在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原来 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就在田林不远处禅坐。那个时候衮那觉得很高兴,于是就把身上所带的齿木(就是牙枝,古代没有牙刷,而用牙枝,大概是一条这么长木头,一边切成很尖,一边锤成纤维,可以用来挑牙,也可以用来清洁牙齿)跟水就拿去供养Sàriputta尊者。那个时候Sàriputta尊者正好入灭尽定,入灭尽定出来之后呢,他接受了这个农夫衮那所供养的牙枝跟水,然后Sàriputta尊者就离开了。当他离开的途中又正好见到衮那的妻子给丈夫送饭,这个女人见到Sàriputta尊者,很高兴,因为他们都很尊敬Sàriputta尊者,对他有信心。那个时候衮那的妻子想:“啊!我们太穷了,我好不容易有东西时,又没有遇到适合供养的人;而遇到适合供养的人时,又由于太穷了没有东西供养。今天非常好,既遇到值得供养的人,同时我也带有适合供养的东西”。那个时候她很高兴地把所带的饭菜全部倒到Sàriputta尊者的钵里面去,然后她再回到家,再给丈夫做饭。当妻子再次送饭来的时候呢,他们两个就谈起了,他们今天每个人都供养了Sàriputta尊者,一个是供养水和牙枝,另外一个呢是供养饭菜,他们都感到很高兴。虽然饭是吃晚了一点,但是他们很高兴。由于要继续劳动,所以吃完饭之后,衮那就在田头的树下,枕着锄柄睡觉。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眼睛都傻了,他发现自己耕过的地全部变成了金块,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但是他并没有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当时的王法,所有在地里面见到的宝藏或黄金,一切都是归国王所有的,所以他就去通知国王,国王就派了使臣拉了几辆车到他的田头。但是当那些士兵们把金块一丢进车里,立刻就变成泥土。后来呢,只要那些士他说这个是给衮那的,金块才没有变成泥土,如果一说是给国王的,立刻就变成泥土。这些士兵就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回去禀告了国王,国王也感到很奇怪,后来一问原来才知道,这其实是衮那的果报,因为那些黄金应该是属于他的。于是国王就下命令说:所有地里的黄金是属于衮那的,而且把衮那也封为(bahudhana塞毗),就是多财长者,封他是长者。
从那个时候开始呢,衮那的命运就完全改变了,他不再是一个佃农,不再是一个很下贱的农民了,而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长者了。从那个时候起,由于他很有财富,经常可以继续他的布施行为。从这个例子来说呢,就是很明显的现法受业的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快的、明显的果报呢?因为当时衮那跟他的妻子,他们很穷,但是他们对于佛陀、对法、对僧人有信心,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业果法则也应该有信心,而且应该有戒行。他供养的是如法的物品,特别是所接受的受施者是一位阿拉汉圣者,而且刚刚进入灭尽定出来,往往一个人如果刚供养进入灭尽定出来的人,他所得的果报很快在今生就将能够成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种由于在今生造下的业,在今生就能得到果报,这称为现法受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这里讲一个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的故事,这故事就是从Therīgàthà《长老尼偈》里面来的。《长老尼偈》第四十偈颂讲到了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住在Pàñaliputta巴嗒厘子(古代翻译成华室城),那里有一个长老尼叫伊西达西,她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 Pàñaliputta城,这个城后来成为摩揭陀国的首都,阿育王当时就是在这里建都的,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它还是个小城镇,当时就住着两位长老尼,一位叫伊西达西,另外一个叫博蒂,博蒂长老尼呢,她已经是上了年纪了,但是伊西达西是一位很年轻的比库尼,一位长老尼,这两位长老尼都是阿拉汉圣者。她们都通过修习禅定再修观而证得了阿拉汉圣果,断尽了一切烦恼。有一天这两位长老尼托完钵吃完饭之后呢,她们就一起走到偏僻的、安静的地方,一边走一边在谈,当时博蒂长老尼问伊西达西长老尼,就说:“伊西达西啊,你那么漂亮,长的那么好看,而且那么年轻,为什么会想到要出离呢?为什么会想到来这里出家修行呢?”那个时候,伊西达西就讲了自己的身世:她是出生在阿万提国的布杰尼,布杰尼就是阿万提国的国都、首都。在那里她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她的父亲很有钱而且很善良,并且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很疼她,她从小就受了很好的教养。到她长到青少年的时候,在萨得达,有很多的名门望族的公子向她求婚,因为她长的漂亮,而且又很有钱,又有教养,所以很多公子哥儿们就向她求婚。结果呢,她的父亲选了一个很有钱的而且门当户对的一个公子,最后成亲了。等伊西达西过了门之后呢,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家世很富贵、很有钱而变?很骄横,反而尽了一个做贤妻的责任,很好地服侍了公婆。她每天都很早起来,晚上很晚睡觉,就像佣人一样把家里打点的很好,每天亲自下厨房做饭,而且亲自洗碗洗盘,对待她的丈夫犹如母亲照顾自己的独子一样去服侍她的丈夫。在古印度可以说女人已经够贤良了,但是像她这样,可以堪称贤妻良母的榜样。
不过很不幸,虽然她是那么十全十美,但是她的丈夫不喜欢她,跟她生活了一段日子就受不了了。他就去向他的父母抱怨,他说:“我再也没办法跟伊西达西住在一起了,我现在准备离家出走。我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我不想跟她生活在一起。”他的父母就问他说:“儿啊!是不是她亏待了你?或者说她伤害了你?还是她对你不好?”他的儿子说:“喔!她也没有伤害我,也没有亏待我,也没有对我不好,但是我就是不想见到她!如果她不走的话我要离家出走。”
于是他的父母就去找媳妇,他们认为可能是这小两口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敢说,于是就去找媳妇说悄悄话。他们问媳妇说:“是不是你对他不好?还是他对你不好?还是其他原因?为什么他想要走呢?”当时父母心想:“即使他的媳妇再不对,他也要原谅她,因为很难找到这么好、这么贤良的媳妇。”但是伊西达西回答说:“我没有伤害他,我也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喜欢我。”父母看来也确实没办法了,为了不失去自己的儿子,于是他们含着泪说:“我们真的很不想赶你走啊!但没办法,只能够怪我们家门没有福气去接待像你这么美丽贤良的天女啊!你还是回家吧。”于是忍痛把伊西达西赶回家了!
赶回家之后不久,伊西达西的父母又让她嫁到另外一家,也是很有钱的家庭,不过因为她已经是被休过了,所以没那么值钱,所以就是半嫁聘妆,只是之前的一半,这样,她就嫁给了第二个丈夫。这一次伊西达西也是很细心地去服侍她的第二任丈夫,就像奴隶服侍主人一样地去服侍。之前像母亲一样去服侍孩子,现在像奴隶服侍主人一样去服侍她的丈夫,但是又过了不到一个月,第二个丈夫也是一看到她就烦,看到她就不喜欢!又把她赶走了。
经过这两次,伊西达西觉得很失望,于是她就呆在家里。后来有一个乞丐上门来乞讨,她的父亲看到这个乞丐还是个老实人,而且行为方面也是很好,就跟那个乞丐说:“啊!你进我的家门吧!把你的乞丐碗丢掉,把你的乞丐衣服换掉,我给你穿绫罗绸缎,我给你美味可口的美味佳肴吃,而且我把我那美如天仙的女儿许配给你。”这个乞丐真的天掉下来的艳福啊!突然命运完全改变了。
但是呢,才几天的时间,乞丐就向伊西达西的父亲说:“你把我的破碗跟我的破衣服还给我,我再也没有办法忍受跟伊西达西住在一起了。”当时她的父亲跟他的新婿说:“你不要走,你有什么愿望?只你就留下来,我就会满足你。”他说:“我自己能够自立,我宁可做乞丐继续去过乞讨的生活,都不喜欢跟伊西达西在一起生活。”伊西达西经历过三嫁,三次都被休掉了,那个时候她心灰意冷!她想:“我现在已经无路可走了,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出家,要么自杀。”
正在那个时候,有个叫做吉那巴达的长老尼,正好托钵经过她的门口。伊西达西看到吉那巴达长老尼那么好的威仪,那么庄严的行止,生起了信心,就跟父亲说: “父亲啊!我要出家,我对人生已经再也没有其它的希望了。”她的父亲说:“我们家那么有钱,你留下来,不用出家,我们可以继续做善事!”但伊西达西说: “我现在对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了,我已经决意要出家了!”于是她的父亲也看到留不住她,就说:“好吧!反正现在佛陀已经出世了,佛陀也说了法,你应当好好地修行。”
于是她就跟着吉那巴达长老尼出家了。当伊西达西出家之后,她就从她的导师那里领取了业处,很精进地修行,结果在七天之后,她就证得了阿拉汉果,断尽了一切烦恼,并且她是三明阿拉汉。三明阿拉汉的意思就是,她有宿住随念智、有情死生智和漏尽智,也就是她拥有看到自己过去世的能力,她拥有天眼,而且她断尽一切烦恼,这称为三明(三种殊胜的智慧)。她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七世,加上这一世是第八世,她看到七世之前,她在伊拉噶恰(地名),是一个金匠,就是做粘金的金匠。他是一个很英俊的、很伟岸的青年,而且他拥有可以迷倒很多女人的魅力,同时他生性很风流,喜欢沾花惹草。在那一生当中,他就专门去勾引其他人家的妻子,经常跟人家的妻子通奸,犯了很多邪淫的业,而且他玩了一个又一个,玩了一个又一个!毫无情面可讲,他只是一个玩弄女人的一个野兽,在那一世他就是那么样不断地玩弄女人。
结果这个金匠死了之后,就投生到地狱里面去,投生到叫唤地狱跟紧压地狱,在地狱里面有一个地狱是专门为那些奸夫淫妇、为那些淫棍们所设的地狱,这地狱叫剑叶地狱。据说,投生到这个地狱里面的众生呢,将经常要生活和经过一个树林,这树林里面所长的叶子就像刀剑一样。由于业力,投生到那里的有情,始终会看到他的前面有一个很漂亮的女人,这女人不断会向他招手,由于业力他就会像磁铁一样给吸过去,一吸过去他就经过这个树林,那么那些树叶就像刀一样把他的身体割到体无完肤,最后割到粉身碎骨。等他割死了之后又复活,然后又再继续就这么样,一直折磨很长很长的时间。
好不容易等这个金匠堕落地狱的罪报受尽了之后呢,他就继续再投生到这个世界,但是由于他过去世像野兽一样玩弄女人,所以这一生他投生为一只野兽——猴子。不过树林里有一只大猿猴,就在这只猴子出生的第七天,把它的生殖器给咬断了,为什么呢?因为咬断这只猴子的生殖器,避免以后自己有竞争对手,所以在这只猴子出生七天就把它阉了,这只猴子就这么样很痛苦过了一生。
这只猴子死了之后呢,就投生到新度瓦蓝尼亚一个树林里的一只母羊的胎里面,这只母羊是一只瞎眼的、跛脚的羊。当这只小羊出生不久之后,又被人阉了,它就这么样很痛苦地生活了十二年。这十二年当中,它也受尽了很多的痛苦,它的生殖器长满了虫,但没办法,它只能够忍受,而且它经常要驮着小羊就这样子痛苦地过了十二年。
这只羊死了之后,它就投生为一头牛,这只牛是属于一个牛贩的。结果呢,这只牛在出生十二个月后,又被人阉割了,不仅仅被阉割而且还要经常耕田、拉车、犁地。它经常很累,身体很虚弱,而且不久它的眼睛也瞎了,因此这只牛也是很痛苦地过了一生。这都是由于这个金匠邪淫的业,那个兽性的业,由于迷恋生殖器,所以导致他每一生的生殖器都被阉掉。
等这头牛死了之后呢,它又投生,这次好不容易终于投生为人,不过它投生到一个平民窟,投生为一个贱民(一个女奴隶)的胎。即使投生为人也好不了多少,他成为一个不男不女的两性人,好不容易得了人身,但是是不男不女,这是由于他过去迷恋男女的关系,所以今生他同时具有,但是就是满足不了他的欲望,结果这个不男不女的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就死掉了。
死掉了之后呢,他就又投生到一个很下贱的车夫的家庭,这一生他投生为一个女人,是车夫的女儿,她家里很穷,因为很穷所以她父亲经常向人借贷,结果就欠了人家一屁股债,很多债主就经常去逼她的父亲,去逼债。结果就在这个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确实没办法就把她卖掉了,卖给一个有钱人家。在卖的那一天,她记得她又哭又闹,但是没办法,她的父亲还是把她卖掉了,为了生计把她卖了。卖了之后呢,她从此以后就变成一个奴隶,很小就要干粗重的生活,等这个小女孩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很漂亮的处女,结果就被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看上了,娶她为妻。但是这个少主人本来已经有妻子,而且他原来的妻子很贤良,生性很善良,有各种的功德得到很多人的赞叹,而且爱她的少主人,非常爱他,胜于一切。然而,由于这个十六岁的女人之前是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后来又做了奴隶,好不容易成为一个富贵人家的妻子,由于之前她那种自卑感,使她现在不顾一切要保住做一个富贵人家妻子的地位。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要把之前的那个妻子,她的对手,把她挤掉。她想了很多办法,真的是什么很卑鄙的手段都出来了,结果真的很成功地使她的丈夫把第一个妻子给休掉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虽然今生伊西达西投生为很富贵的人家,但是由于她前世那种邪淫的业和挑拨离间的业,使今生她几次嫁人,人家都不喜欢她,这都是由于她的业,
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无尽业的例子。 这一个人由于她在七世之前,如果是从她那一世算是是第八世,第八世前她是一个花花公子,专门玩弄女人,由于邪淫的业使他堕落到地狱,使他投生为猴子、投生为羊、投生为牛,而且邪淫业一直在他的生命期间都产生作用,出生不久性器就被人割掉了或者被猴子咬掉了,几生都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最后很有幸投生为人,但是他邪淫的业仍然在起作用,使他成为两性人。由于他的邪淫业仍然使他投生为女人,又由于他的邪淫业所以使他最后一生成为女人,也经常被人抛弃。邪淫业可以使一个人即使很漂亮,人家见了都会不喜欢她,这就是一个无尽业的例子,这种业一直跟随着他,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是在什么因缘下开始讲《小业分别经》的呢?当时,佛陀是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给孤独园,住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故事发生在在沙瓦提城(舍卫城)。话说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这位婆罗门名字叫做多迭亚,这位婆罗门也是属于玛哈萨勒婆罗门,为什么称为玛哈萨勒婆罗门,这位婆罗门在玛哈萨勒城集会上的众婆罗门中,是最优秀、最卓越的婆罗门,因此他成为当时乔萨罗(巴萨那地)国王的宗教师、宗教顾问。因为在古印度,一般国王在举行一些大事的时候,他们都会去请很多婆罗门来进行祭祀,如果遇到一些事情,他会去咨询婆罗门,而作为婆罗门来说,他必须要精通吠陀经典、算命、占星、相术、各种各样咒术,要精通火供和各种仪式,还有声吟,就是如何读诵念咒,如何去读经典,这些是婆罗门必须精通的。如果一位婆罗门对这些掌握得越多,就越优秀,这位多迭亚婆罗门就被选为玛哈萨勒婆罗门,因此他被国王封为国师,是首席的宗教顾问。同时在沙瓦提城附近还专门封一个村给他,这个村叫做都提村(Todigama),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名字叫做多迭亚(Todeyya)。
这个婆罗门有一个儿子,叫做苏跋,虽然这个婆罗门很多财产,非常富裕,据说有7亿的财产,但很吝啬。他经常和他的儿子,年轻人苏跋说“儿子啊儿子,你不要认为我们家很有钱,我们应该要很勤劳地积累财富,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又好像白蚁筑自己的蚁穴一样,慢慢地把它越积越高,我们的财富也应该越积累越多,为了要积累很多钱,我们要勤勉地积累财富。”他经常这样教导他的儿子,不要随便去布施。虽然佛陀住在沙瓦提城,他也住在沙瓦提城,他和佛陀住在同一个地方,但从来就不曾布施过一勺粥、一汤匙的饭给佛陀和所有的那些比库僧众,由于他非常吝啬,不肯布施,在他那一生中没有做过任何更殊胜的善行,在他临死的时候,由于他执着于他的家,结果就投生到他的家里,成为了他家里的一条狗。
佛陀又有一个习惯,每一天清晨出去托钵之前,会先入定,入定出来之后,会观察这个世间,在观察时,他会决意说看今天有没有一些人的善根因缘,他的巴拉密成熟。佛陀这样决意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人的影象浮现在他的面前。于是佛陀就在当天,或者在早上或者在下午,特别是经常在早上,会去找这些人,因为他们的巴拉密已经成熟了,佛陀跟他说法,可以改变他的信仰或者让他证悟道果,佛陀就是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清晨除了自己独处之外,他将去托钵,或者说那天他空着肚子,他也是这样的习惯,他会这样的入定出定后,再观察。有一天早上,佛陀依照他的习惯,继续入定,出定之后,他再决意今天有谁的巴罗密会成熟?结果,他看到了多迭亚的儿子苏跋,又继续观察到,那一天去他家托钵时,那条狗出来了,如此这般。于是佛陀心中有数,今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然后佛陀就穿好上衣,通披,拿着钵,佛陀在给孤独园的城外,准备进入撒瓦提城去托钵。他来到了多迭亚以前的家,也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苏跋的家。
那个时候年青人苏跋正好外出了,佛陀就站在门口,那条狗见到佛陀,冲出来一直在那边吠叫,那个时候佛陀看见这条狗这么凶,就呵斥它说:“多迭亚,你在世的时候,经常用朋友、朋友的来称呼我,现在你投生为狗,仍然象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我。”那条狗给佛陀这么一呵斥后,他就知道沙门苟达马已经知道它了。于是,这条狗就垂头丧气地跑到了火炉旁边,躺在火炉灰里面,它的家人怎么叫它,都不出来。等佛陀离开了不久,多迭亚的儿子苏跋年青人就回来了,回来之后,看到他的爱狗很郁闷,因为他很疼他的爱狗,经常会用很精美的食物去喂这条狗,而且甚至会抱着狗和他一起睡,然而,他不知道这条狗就是他以前的父亲。今天他见到这条狗躺在火炉灰里面,全身弄得脏兮兮的,他就想去把那条狗拉出来,狗却不理他,还是在那边生气。然后,年青人苏跋就去问他的仆人,今天发生过什么事情。他的家人告诉他说:“今天沙门苟达马来了,站在门口托钵乞食,这条狗出去吠他,而沙门苟达马站在门口呵止他,然后它就变成这么样。”当时,苏跋听了很生气,岂有此理,竟然叫我这条狗是我的父亲,这个沙门苟达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不考虑后果。他当时很生气,怒气冲冲地冲到门外,去找佛陀去对质。
他想:“佛陀这么样骂我的狗是我的父亲。”他去到佛陀那儿,站在那里,跟佛陀打个招呼,就说:“我的父亲是很优秀的婆罗门,他应该投生到了梵天界。”因为婆罗门一般都是这么说的,他们认为死后都投生到梵天,生前他们是属于从梵天神口里面生出来的,所以是很高贵,很优秀的,死了之后自然而然地要投生到梵天界,他们是这么认为的。“那我的父亲也已投生到梵天界,你怎么可以说我家里的那条狗是我的父亲?”多迭亚的儿子、年青人苏跋这样质问后,佛陀告诉青年人说:“你知不知道你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收藏了多少宝藏?”苏跋说:“我知道。父亲在世的时候收藏了10万条金项链,10万个金币以及10万个金碗。他把这些都收藏了,但我不知道父亲把这些宝藏藏在哪里?”佛陀就问苏跋:“你想不想知道你父亲把这些宝藏收藏到哪里?”苏跋回答说:“想知道。”佛陀说:“你父亲由于在世的时候很吝啬,没有做善业,很贪着他的家、贪着他的财产,因此已经投生到你的家里成为那条狗。如果你想要证明的话,那你先回去,回去之后,拿牛奶加水去煮饭,煮牛奶饭,等煮了牛奶饭之后你去喂他两口,那条狗吃了之后就昏昏欲睡,就在他昏昏欲睡时候,你跟他说:‘狗儿狗儿,请你告诉我,你前世的那些宝藏收藏在哪里?’那么,那条狗就会带你去,带你去收藏宝藏的地方。”
当时这年青人苏跋就想:这不愧为好主意,假如那条狗真的是我父亲的话,那么我会赚到一大笔财产。假如不是的话,你这个沙门苟达马到处乱说话,就被抓住了把柄啦。
于是,年青人苏跋回到家里后,就如法炮制,倒一些牛奶加些水,煮牛奶饭去喂那条狗。那条狗吃饱后昏昏欲睡,当它昏昏欲睡时,苏跋跟它说:“狗儿狗儿,你前生所收藏的那些宝藏在哪里?你现在带我去吧。”这个时候,那条狗听到了他的儿子现在也知道它了,于是,就垂头丧气地噢噢的叫,然后就低着头,走到隔壁一堆泥土前,用脚扒扒,表示它的宝藏被收藏在这里。于是,年青人苏跋就去挖,真的把他父亲以前收藏的那些10万条金项链、10万个金币和10万个金碗等宝藏全部挖掘出来了。
当他挖掘出这些宝藏后,就想:噢,原来这个沙门苟达马能够透彻地了解生跟死的奥妙,生跟死的奥妙是很难懂的。但是他既然能够了解,也一定能够知道更详细的东西。好,那就让我去问他一些问题。于是,苏跋就想了十四个关于业报的问题,去到佛陀所住的地方。
-------------------------------------------
就好像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尊者叫(布利答德)尊者,他在佛陀在世时候生了重症!有一天他生了病,这种病是种很厉害的病,全身长满脓疮,一点一点的红点,而这些脓疮也一天比一天的扩大,一天比一天肿。全身的这些疮都流着脓血,他的全身变得很脏、很臭、很讨厌。而当时那些陪伴他的比库们,都不愿意再照顾他,因为太臭了,于是丢下他不管。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问他说:“比库,你为什么躺在这里,没有人照顾你呢?”他就说:“为之前其他比库生病时,我并没有去照顾他们,因此,现在我生病了,也没人照顾我。”佛陀听了之后,就亲自将他从地上扶起来,帮他洗伤口、洗脓疮,这件事情记载于律藏里面。佛陀在处理完他的伤口与脓疮之后,就召集了其他比库说:“诸比库,你们应该要照顾伤病的人!你们现在都离开了父母,如果你们不互相照顾,那谁去照顾你们呢?因此诸比库,谁想要照顾我,他就应当照顾病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僧团里,如果一位比库得了病,他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人帮他托钵,而他可以很安心地养病。就是因为佛陀制定了这条学处。
那为什么(布利答德)会有这么样的果报呢?是由于他在过去佛咖沙巴佛(Kassapa迦叶佛)的时代,那个时候他是一位捕鸟者。他每天都到树林里去抓鸟,用各种方式抓鸟。抓到鸟之后,就会把大多数的鸟献给国王, 剩下的那些拿到市场上去卖掉。他担心那些卖不完的鸟飞走,于是它们的翅膀全部给拗断,又把它们的脚折断,这样使那些鸟没办法飞走。由于他从事这样的不善业,经常残害这些鸟,残害生命,残害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那一生他死之后,就堕落到地狱,很长的时间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煎熬,达到几百万年之久。不过,也是由于他过去生曾经造过一些善业,因此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能够投生为人。所以,(布利答德)能够在佛陀出世的时候,得益于佛陀,而当佛陀帮他清洗了身体,清洗了袈裟之后呢,他的身体变得很舒服,于是佛陀就为他说法,当他听了佛陀说的法之后,他就证得了阿拉汉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好象吧古喇尊者Bàkula。吧古喇的意思就是两家、两家之人,为什么会叫两家尊者呢?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家人就不小心把他弄丢了。当时,他的佣人在河边给他洗澡时弄丢了,然后掉到水里去,被一条大鱼给吃了。正由于在他的那一生,是他最后一生,他自然本能会有一种叫做胜遍满神变。鱼即使吃了,都不能够伤到他。这条鱼后来就一直游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游到了(巴那西,地名)那个地方,结果被一位渔夫抓到了。这条鱼由于很大,就卖给当时在(巴那西,地名)一个很有钱人的妻子。结果,在宰这条鱼的时候,把鱼肚一剖开来,看到了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孩,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小孩活着,还没有受到伤害。于是,这位长者的妻子,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去抚养他。后来这一个奇怪的消息——居然给大鱼吃了还没有死的消息,就传到他原来的父母那里,就变成了两家都要争这个孩子。最后就裁定,两家共同拥有这一个小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吧古喇,就是两家。
吧古喇尊者由于过去所造的善业,因为两家都是很有钱,所以他享尽了荣华富贵。然而一直到八十岁,在八十岁他才有机缘听闻佛法,后对佛法升起了很强的信心,八十岁他请求出家。出家之后,他就真的把以前的那些财产、那些荣华全部抛弃掉,很精进地修行。这样持续地修行了七天,结果就在第八天,证得了阿拉汉果,连同四无碍解智。所以,吧古喇尊者也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他是长寿第一。吧古喇尊者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呢,仍然过着很艰苦的生活。
吧古喇尊者自己描述说:他自从出家到现在八十年,他连背都没有靠过墙,就是他是属于长坐不卧的。而且,他说:“我记得我从出家到现在,八十年以来,我的身体没有受过一丝毫的病痛,连一片药草的叶子我都没服过。”在北传《中阿含经》中有一部经叫做《薄拘罗经》,也是专门描述他。这个就是很健康的例子。他八十岁那一年出家,一直又在佛陀的教法里又活了八十岁,因此他是160岁,他160岁就盘坐入般涅磐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宣布他是属于健康第一跟长寿第一的大弟子,那么为什么他能够有这么殊胜的果报呢?那是由于他在一阿僧祇跟十万大劫以前,当时有一位佛陀叫Anomadassi佛,就是最上见佛,当时这位佛陀驻世。在这个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当时的吧古喇尊者是一位隐士,是一位出家人。这位隐士过着出家的生活,拿着一根竹竿,在森林里采野果吃,然后平时就在那里修定。在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他已经证得了四种禅那,四种无色界定,而且还证得了五种神通。他就这么样经常在森林里面一个人独坐,虽然有很多随从,但是他一个人独住,他就在那边享受很殊胜的禅定之乐。当最上见佛出世的时候,有一次他有因缘听闻到佛陀说法,他就对佛、法、僧三宝升起很强的信心,于是就皈依了三宝。但是他并没有在佛陀的教法中出家,他仍然保持着一个隐士的身份,成为佛陀的弟子,但是他不是佛教里面的出家人,只是属于隐士的身份。
有一天最上见佛胃痛,于是他就供养了药品,把佛陀的病治好了。有一天,佛陀仍然生病,然后这位当时的隐士,把佛陀的病治好了之后,等佛陀的身体恢复健康,就来见佛陀,并且发愿说:“世尊啊,如来因为我的药而使疾病能够消除,身体恢复健康,愿以这种善业,使我生生世世都没有疾病,即使是几秒钟的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当时他就在最上见佛的面前就发了这个愿。因为当时的他是有戒行的人,而且他所供养的那些药品,是自己森林里面采来的东西,他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而且他供养的对象,是至上的佛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所造的善业很殊胜,而且他发的愿由于他清净的戒行,由于他这些殊胜的善业,可以实现。因此,在他那一生,他死了之后,就经常投生在人或者在天界里边轮回,而不曾堕落到恶趣。一直到我们的佛陀出世,他仍然是很健康、很长寿。
在胜莲花佛(Padumuttara Buddha)的时代,他是汉纱瓦帝城(Hamsavati)的在家居士。在那一世,当他听到了当时的胜莲花佛宣布,其中一位比库是健康第一的弟子之后呢,当时他也想:“我也希望活在未来世,在未来佛法里面,我愿成为健康第一的弟子。”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愿,当时他就倾心于他的愿,希望他以后在佛陀出世的时候,成为健康第一的弟子。然后在維巴西佛(Vipassi Buddha)出现于世间之前,他出生于曼都瓦帝城(Bandhumati),在那一世他也仍然是一位隐士。不过在那一世,他曾经治好过很多比库,他们因为嗅到了有毒的花朵后而引起疾病。当时,他就用神通在森林里采集各种各样的药材,然后将它熬成药、做成药,治好了那些比库的病。因为这样的善业,所以他生生世世都很健康,而且在身坏命终的时候,如果那一世他有禅那,他将会投生到梵天界。假如不是的话,他也会因为他过去所造的善业,投生在人间,在善趣里面轮回。在咖沙巴佛(Kassapa Buddha)的时代,他又重新整理了古代的那些医方,这些善业都会直接造成他健康跟长寿。一直到了苟答马佛陀的时代,他享尽了80年的荣华富贵,而且也很健康,没有病。等他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库之后,他仍然是很健康、很快乐、很长寿,一直过他轮回的最后一生,直到他涅磐的时候,他以盘腿坐入般涅磐。从此就可以结束他这很少有的、快乐的轮回。
----------------------------
在这里呢,我们就举一个佛陀在世的时候的一个例子。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尊者,我想大家都认识,就是Upali尊者(优婆离),大家听过没有?这位尊者,他出身高贵还是下贱?(答:下贱。)出家以前是做什么的?他是释迦族在王宫里面的理发师,是出身很下贱的。他为什么会出身下贱呢?知道吗?都是因为傲慢。因为在过去佛的时代,虽然他积累了很多善业,而且也发愿,在我们佛的时代,他成为持律第一的大弟子。然而,在两个大劫以前,当时,他是国王安阇那(Abjana)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Sunanda,当时作为一个王子,他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很骄傲。有一天,他骑着大象,准备到公园游玩,结果,当他上路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位独觉佛,独觉佛的名字叫德瓦拉,当时他就看到了那位独觉佛时觉得不顺眼,于是,就用种种的方式去骂那位独觉佛。不久他就发觉他的头很沉重,结果发高烧,全身感到像火烫一样,那时侯他感到不对劲,他可能骂的是一位圣者。然后就在他随从的陪同之下,他到那位独觉佛那里道歉了,就说自己不懂事,不应该去骂他,虽然那位独觉佛原谅他,原谅的时候他高烧已经退了,然而他所造的这种业,使他即使在我们的佛陀的时代,仍投生为很下贱的理发师,就是剃头匠。当时,他是释迦族宫廷里的一个理发师,专门为那些王子们剪头发,为那些王子们服务。当佛陀在证得佛果之后,第一次回到他的家乡 Kapilavatthu时候,很多的释迦族人跟着佛陀出家,就在那些王子包括阿难尊者、包括阿难陀尊者等等,准备要去佛住的芒果园,准备出家的时候,他们把几个随从,包括Upali一起叫去,然后众王子就把他们所戴的金银珠宝和很华贵的衣服全部都送给了Upali,因为出家之后这些就没有用了。但是 Upali尊者,再三考虑,他想如果我把这些金银珠宝、衣服带回去的话,那么释迦族那些人可能会以为是我杀死了王子们后,把这些金银珠宝和名贵的衣服据为己有,他也知道释迦族不但很傲慢,而且性情暴躁,一旦他们一怒之下把自己给杀了,那怎么办?于是他也不要这些金银珠宝和这些名贵的衣服,他想:被人丢掉的东西我拣来。啊!我也不要这些东西了,连王子们都可以出家,为什么我一个出生在这种家庭的人不能出家?于是他就跑到世尊所住的芒果园,请求世尊允许他出家,当他请求的时候,世尊说:“行!让Upali出家吧。”因为他知道那些王子们,很无礼,容易生起慢心,如果让Upali比他们后出家的话,那么他们会更加的傲慢。于是世尊就先让Upali先出家,以便让那些王子们可以谦虚地向Upali礼敬,向他学习,Upali尊者的戒师是迦比达迦尊者(Ven. Kappitaka)。当Upali尊者出家受具足戒,向世尊请教了禅修的业处之后,想一个人到森林里独住,去精进地禅修,然而世尊不允许他一个人独住,而是要求他留在僧团里。因为世尊知道如果他一个人到森林里去独住的话,他学到的只是禅修的方法而已,然而如果他继续留在佛陀身边,和其他的比库住在一起,不仅仅能够学到禅修而且还能掌握很多法门、戒律,那个时候Upali尊者就接受佛陀的建议留在僧团里面。他精进地修行止观,后来就证得了阿拉汉果连同四无碍解智。
当他证得了果位、成了阿拉汉之后,佛陀再教他律藏,就把所有戒的全部都教他,而Upali尊者也很好地学习,有一次佛陀宣布Upali尊者是持律第一的大弟子,而且还经常称赞他,建议其他比库向Upali尊者学习,多亲近Upal,正是因为如此,当时那些六群比库呢,他们当时就想:“哎呀,现在那些人到 Upali尊者那里学习,他总说我这个不合律、那个不律,让我们一起来毁骂戒律。”他们就和那些准备去学习的比库说:“哎呀!你不要去学习戒律了,你学习戒律以后会很烦恼、会有很多困惑。”他们一致地反对说:“学习这些很小的戒律干什么。”佛陀知道了之后,就呵斥那些六群比库:“你们这些愚蠢的人,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而且制定了一条学处,就是:“你们不能够毁谤任何戒律。如果有人说学那些小小的戒律,只会导致自己的烦恼的话,你们将犯巴吉帝亚。”当佛陀入涅槃之后,Upali尊者由于对律学的通达,成为了僧团中的律学权威。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他就首先诵出整部律藏,但是由于Upali尊者过去生曾经毁谤过圣者,毁谤过独觉佛的原因,所以使他出生在很下贱的家庭里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这里呢,我想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善良、很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萨摩瓦蒂 Sāmāvatī),她是(Kosambī)(峤赏弥)国的国王优德纳(Udena)优填王的王妃。萨摩瓦蒂是一位很善良、很温柔的女子,她自己没有听闻佛法,但是她有一个叫库祖达拉(Khujjuttarā)的仆人,经常到佛陀住的地方去听闻佛法,然后把听来的佛法告诉她,她通过这样经常听闻佛法后来也证得了初果,证得了圣果。但是呢,布地那拉王有另外一个王妃,叫做玛干蒂雅(Māgandiyā),她是个如花似玉,但是心如蛇蝎恶毒的女人,在早年还没有嫁出去的时候,她的父亲曾经相中了佛陀。她的父亲因为女儿很漂亮,认为很多人都配不上自己的女儿,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佛陀非常英俊、非常庄严,就认定除了这样的人外,没有其他人可以配得上自己的女儿。于是他就带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向佛陀求亲,遭到佛陀拒绝。当时玛干蒂雅就怀恨在心,她说:“好,象我这样一个人你都拒绝我,总有一天我不放过你。”后来她嫁给了优德纳王。之后呢,她发现另外一个王妃萨摩瓦蒂,是佛陀的弟子,就耿耿于怀。同时,由于她们两个都是王妃,所以在玛干蒂雅眼里也是水火不相容。但是由于萨摩瓦蒂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子,所以没有经常跟玛干蒂雅作对,但玛干蒂雅想尽各种办法想要除掉萨摩瓦蒂。有一次,她把一条毒蛇藏在萨摩瓦蒂弹的琴的洞里面,蛇塞进去后,在表面盖一些鲜花,之后她就跑到优德纳王那里去告密说,萨摩瓦蒂对你心怀恶意,她想要用毒蛇咬死你,优德纳王听了后,就真的走到后宫,走到萨摩瓦蒂那里,看到那条毒蛇从琴洞里爬出来。当时优德纳王非常生气,因为之前,玛干蒂雅已经做了很多的小动作了,在优德纳王那边经常吹枕边风,所以这次优德纳王以为萨摩瓦蒂真的要害死他。他就怒气冲冲拿了弓箭,把箭?了毒药,到萨摩瓦蒂的寝宫,叫萨摩瓦蒂和所有她的侍女全部排成一条直线,然后张弓搭箭,想要一箭把这些人都射死,当时呢,萨摩瓦蒂和她的侍女们说:“你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应当生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对这可怜的大王散播慈爱,因为他现在已经被愤怒给控制了。”当时所有人都对优德纳王散播慈爱,虽然那时优德纳王的箭已经拉满了弓,但是呢,他的身体就好像被什么定住了一样,僵在那里,由于这些宫女们和王后的慈心产生很强大的力量,使优德纳王的心跳很快,汗从额头流下来,身体不能动,这个时候萨摩瓦蒂就对优德纳王说:“国王啊!你是不是很累啊?”
优德纳王就说:“是啊!王后!我很累啊!”那萨摩瓦蒂就说:“那这样吧,你把你的箭放下吧!”然后呢,他就把自己的弓箭往地上一放,结果箭就射在地上。这个时候萨摩瓦蒂对国王说:“国王啊!你不应当中伤无辜的人。”此时,优德纳王,就知道可能是玛干蒂雅在背后搞鬼。不过,后来萨摩瓦蒂仍然还是被玛干蒂雅烧死。不过就从这件事来看,由于慈心的力量,当时优德纳王心里很慌,身体也僵住了不能动。这就是说火,毒药,武器不能够伤害拥有慈爱的人。
但到后来,萨摩瓦蒂由于自己的果报,被玛干蒂雅烧死。话说玛干蒂雅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怂恿优德纳王不成功,那么就想亲自下手。她就跟她的叔叔讲,就在晚上把萨摩瓦蒂的寝宫全部用柴火和草围住,点上火,把里面所有的人烧死,结果她的这种恶毒的计划成功了。当火烧到萨摩瓦蒂所住的寝宫时,萨摩瓦蒂跟所有的侍女说:“你们这个时候正是要维持自己善心的时候。”然后所有的那些侍女们,当火烧到她们身体的时候,她们都观照自己的苦受,结果呢,萨摩瓦蒂和所有的侍女们没有一个是以凡夫的身份而去世的。也就是她们所有人都证果了,这是后来佛陀说的,因为这件事发生了之后,那些人,那些比库们他们就问佛陀,佛陀就告诉他们,其实这些所有可怜的婢女们没有一个是以凡夫的身份而死去,她们都是得不同的果位而被烧死的。
为什么她们会被烧死呢,因为在过去世的时候,萨摩瓦蒂和那些婢女们也是公主和侍女们。有一次,她们就去一条河里游泳嬉水,上岸后,她们发现有点冷,于是就在森林里搜集了一些柴,想要烧火取暖,结果不小心就把树林烧着了,后来发现到她烧树林的这件事,被另外一位独觉佛知道了。当时那位独觉佛其实是在树林里入定,于是她就想我们把独觉佛烧死,事情就不会暴露。于是她们就用柴火想把独觉佛烧死,但是独觉佛当时入的是灭尽定,没有被烧死。由于她造的这些业,使她们受了很漫长自己造的果报,乃至到佛陀在世的时候,她们也还是被烧死。不过,由于她们已经证果了,所以她们的果报即使还是有,也不会再延迟很久。
-------------------------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故事,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那些比库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一年的雨安居之后,在各地住雨安居的比库,都会去佛陀居住的地方见佛陀,当时就有一群比库在雨安居之后,决定前往世尊所住的地方去见佛陀。
走到半路的时候,他们就要坐船,船到了海中央,就出了大风,突然乌云密布,船就在那边转,很久都不行走。当时船里的人就觉得很奇怪,他们认定在船当中一定有不吉祥的人,一定有灾星。于是他们就决定把那个不吉祥的人找出来准备祭海,但谁是灾星呢?谁是不吉祥的人呢?他们用抓阄的方法,结果就一个一个地抓阄,最后抓到船长的夫人,船长就说:算了,重来。接着又再抓阄,还是船长的夫人。没那么巧吧?第三次再抓,结果又是船长夫人,这个时候船长就不得不说:“哎,这个倒霉的、可怜的女人呀,我不能够因为这个可怜的女人而让整船的人死”。于是就把他夫人身上的首饰全部拿下来,然而用一个装沙的袋子绑在他夫人的脖子上,叫船上的人把她扔到海里去淹死了,祭海。船长的夫人丢下海后,不久真的就风平浪静了,船就可以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当时那一群比库就想:‘哎!真的是太奇怪了,为什么会这么样发生这样的怪事呢?三次抓阄都抓到了船长的夫人,这样的事情一定只有我们的世尊才知道。’
于是他们见到佛陀之后就把这件事报告佛陀,然后就问世尊说:“世尊啊!这个女人到底造了什么业呢?为什么会那么奇怪三次抓阄都抓到了她,结果活活的给扔到海里淹死了。”佛陀于是就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巴拉耐西(地名),现在也叫巴拉耐西。在巴拉耐西那个地方有一个居士的妻子,就是一个在家人的妻子,一个农夫的妻子。这个女人很贤惠,家里的事务她都自己亲手去做,不论挑水呀、砍柴呀、做饭呀、洗碗呀、她都自己亲手去做。这个农夫养了一条狗,这条狗对这个女人形影不离,不论她到田里面送食物、送饭菜给他的丈夫,或者她到森林里面捡树叶、捡树枝,这条狗一直都跟着她,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其实这条狗在三世之前是这女人的丈夫,由于她的过去丈夫在死时候,还是很留恋这个女人,因此想要生生世世跟着她,于是即使投生成为狗也跟着这个女人。但是这个女人不知道,那个狗就是很喜欢跟着这个女人,形影不离,无论这个女人去到哪里它都跟。
有一天,这个女人正在走,那个狗又在跟着她,结果碰到一群年轻人,年轻人看到一条狗跟着一个女人,就调侃说:“哎,带着狗的猎人,今天有没有什么肉给我们吃呀。”那个女人听了就感到很懊恼、很生气,她就生那条狗的气,很烦这条狗经常跟着她。于是当她把饭菜送给了田里工作的丈夫回来之后,她就找了一个空罐子、一个水罐,把水罐里面装满了沙,再把盖盖紧,然后用一条绳子绑着沙罐一头。做好这些,她就蹲下来,蹲下来逗她的那条狗,然后就带它到了池溏边,那条狗以为会给它吃的,就摇着尾巴跟过去,结果这个妇人把一边绑着沙袋的绳子的另外的一头绑在狗的脖子上面,然后让这瓶子一直拖着那狗沉进池溏里,这条狗就被活活地淹死。由于这个女人造了活活地把狗淹死的业,结果这种业在她临终的时候成熟,使这个女人堕落到地狱里面去,而且受了很长的苦。
后来当这个女人很有幸重新投生为人,结果也是被淹死。乃至在佛陀出世时候,她同样地投生为一个女人,成为船长的女人,结果还是给绑着沙袋给淹死了。我们看这个女人活活地虐待一条狗,把那条狗淹死了,结果造成她堕落地狱很长久的时间,乃至到她投生为人仍然很多世被水淹死,这就是无尽业,是后后受业,已经经受了很多次了,为什么会这么样?
我们看佛陀说的这句话::“诸比库,象什么样的人即使只做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卑微、身贱、少恶、住苦。诸比库,象这样的人即使只做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
如果这个女人有持戒的话,她懂得五戒,就不会害了她的那条狗,是不是?而由于她没有智慧,因此她被人一说自己就懊恼,就会生气,结果就把她的狗活活地给淹死了。正是由于她造了这种业,使她堕落到地狱受了很多年的苦,即使投生为人,仍然受到当时虐待畜牲的不善果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没有见过龙呢?(答:没有。)我曾经看过一张龙的相片,这张相片是在老挝七十年代拍的。在越战期间,美国军队有一个军事基地在老挝,那些人在眉公河抓到一条龙。这条龙很长,可能有这边到那边那么长,当时,很多美国大兵抱着那条龙,那条龙是白色的,象一条我们现在看到的带鱼一样,但是,他有头,他的头象马的头一样,他的耳朵很大,没有角,也没有腿。当时那些美国大兵兴高采烈地抱着这条龙,这条龙是条母龙。后来听说这条龙给宰了,然后又据说,那些美国大兵,凡是抓跟吃这条龙的人现在没有一个生存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佛陀时代的一条龙的故事。
我们知道龙是属于哪一个趣呀,是属于畜生还是天趣呢?(答:是畜生。)龙可不可以证悟圣道圣果啊?(答:不可以。)对。然而,龙有大福报。虽然龙有很多种类,有的龙是很悲惨的,但是有些龙它有大福报,它可以腾云驾雾,可以有很美丽的宫殿,有很漂亮的龙女,有五欲享受。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条龙,这是一条有很大福报的龙。当时,这条龙去见佛陀,后来,佛陀就跟诸比库说这条龙过去生的故事:
这条龙在咖沙巴佛(Kassapa,迦叶佛)时代是一位比库。在咖沙巴佛时代,人的寿命是二万岁,这位比库在伽叶佛的时代出家,然后,他独自在森林里面禅修,他可以说是持戒非常清净,而且他也修习止观。然而,无论他如何修习,他都没办法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那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他出家不久,有一次,他坐一条游船在恒河游玩,他随着恒河一边欣赏着恒河两岸的风光,一边玩水。他把手伸到水中的时候抓到一根水草,当时,他也没有留意,他只是这样抓住水草,然后船继续开,水草给他抓得越来越紧。因为当时他也一时游兴,所以他也没有去留意,结果,那条水草给他拨断了。一拨断,他就知道他已经犯戒了。然而,由于当时他刚出家,反正犯了一条小戒嘛,于是,他也没有去留意。
之后,当他游玩完了,回到自己的森林里,而且他是林野(ara¤¤a,阿兰若)比库,一个人一直独住。从此之后,他也一直很精进地持戒,很精进地修行止观。然而,他并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与圣果,连禅那都没有,非常可惜。然后,当他这样一直修行了两万年,都没有任何的结果。
在临终的时候,他出现了景象,他感觉到他重新又在游恒河,然后又重新感觉到自己在抓。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他的戒不清净,由于他犯了这条巴拉基嘎,而且他一直独处,所以他没办法把他的戒通过忏悔而清净。因为这条小戒,所以一直障住他没办法向更高的禅那和道果前进。而且当时他看到的是他重新犯这条戒的景象,然后由于这个不善业,由于这个破戒的业,他投生为龙。
投生为龙之后,由于他一直都是有禅修的,所以他的福报非常好。然而,因为他在临终之前所现的象是他破了这条戒,这是属于一种不善业,因此,他堕落了不善道。然后,他的寿命非常长,一直到我们的苟答马(Gotama,乔达摩)佛陀的时代,他依然是受到了龙身。
这个是发生在我们佛陀时代的事,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持好戒,无论是那些大至巴拉基嘎的戒,还是小至众学的戒,我们都应当持好。
-----------------------
在这里就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那时有个居士,他生了个儿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出家了。出家之后这个孩子很乖巧,他认真的持好戒,出家成为沙马内拉,履行各种各样的义务,对于自己的依止师、老师、戒师、还有客人,他都尽自己的能力去奉侍他们。正是因为如此,僧团和佛陀都很喜欢他,而且他的声音也很清脆,他很小就能背诵许多经典。在一次诵经的会上,当时其他的比库就因为他的声音很好,就让他对着大众诵经。他就坐在为他准备的座位上,然后就念诵一段经文。当他念诵完一段经文以后(也就是讲经,因为在古代印度是使用巴利语,而他们念经就是对大众讲经),他就这样发愿,说“愿我现在所做诵经的功德回向给我的父母”,但是他今生的父母并不知道,所以他们不能得到这些功德。然而,他过去生曾经有个母亲,现在投生为母夜叉,当时这个夜叉和其他的同类、天人一起也参加了这次诵经会。当她听到了这个小沙马内拉将诵经的功德回向给她,她很高兴,她说:“哇!这位持戒清净的沙马内拉现在把诵经功德回向给我,哇!很好,萨度!萨度!萨度!”。因此这样,在天人和其他的种类当中,很多就很恭敬她。因为她有一个持戒清净而且很会诵经的孩子,虽然只是过去世曾经做过他的母亲。正是因为如此,她?到哪里,都有大威势,大家都很恭敬她。她去到哪里,人家都会为她让座、喝最好的水、把美味的食品给她,所以她就在夜叉、诸天的族群中间享有很高的地位。当这位沙马内拉长大了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他渐渐的对出家的生活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而想要还俗。他觉得出家很闷,有各种各样的义务要做,在家很好,可以玩,可以享受欲乐。他就找到今生的母亲,想向他的母亲要在家时的衣服,并说自己想还俗。他母亲就劝他不要还俗,还俗很苦。但无论怎么劝他,他都不听。他的意志很坚定。他说:“我要还俗就还俗,我现在很不喜欢出家了。出家生活很闷、无聊、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他决定要还俗,他母亲也拿他没办法,说:“好吧,既然你一定要还俗,那也等你吃完了这顿饭再还俗。至少我还可以供养你一次。”他母亲就进入厨房,在厨房里忙着为他做饭的时候,那个他前世的母亲——母夜叉说:“哇!我的儿子他现在准备要还俗了,一旦他还俗了,我的颜面尽丢,而且我在自己的族群里会变成他们的笑柄,无论如何我一定要阻止他还俗。”于是,她就用附体的方式,就进入了这个沙马内拉的身体。于是,那时那个沙马内拉就躺在地上,在那里一直在打滚,口吐白沫,已经不省人事了。他的母亲看到他的儿子这样了,吓得惊惶失措。其他邻居也来,他们知道这是被非人附体。那些邻居就安慰说:“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你不要这么做。”于是,那个母夜叉就借着这个沙马内拉的口就说:“这个沙马内拉他准备要还俗了,如果他真的还俗的话,他将不能够解脱苦。”说完她就离开了。离开以后,他就清醒过来了。然后,他看到母亲满脸都是眼泪,而其他邻居都是用很惊讶、很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他问:“发生了什么事?”他母亲就把刚才的经过告诉了他。于是,从此这位沙马内拉打消了他还俗的念头。于是他就乖乖的拿了自己的三衣,跑到寺院里对自己的戒师说“我不还俗了,我想要继续再出家了。”
这件事就说明了一个人如果他持戒清净,哪怕他还没有禅修,他过去生,乃至很多世以前的父母,如果他们不幸投生为鬼或者投生为某一类的天人的话,当他们忆念起“我的儿子他现在是一位持戒清净的长老、比库或者一位出家人”他将会感到很荣耀,而且在他的族群里面,他的地位会变得很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为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大概2002-2003年左右,在缅甸的(印塞那个地方),这个故事是由帕奥西亚多讲出来的。(印塞)西亚多有一次受居士的邀请,到居士的家里去应供。(在缅甸,出家人到在家人的家里去应供是很普遍的事情,一般是缅甸人在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或祭日、或者小孩出生等很喜庆事情发生时,他们一般会召集家人、亲族们,邀请寺院里的长老、比库到他们家里应供,或者会准备一些食物拿到寺院里去做供养。他们有这样的风俗、传统)。一般按照比库的传统,会先为居士们诵护卫经、再给他们做一些开示、讲经。就在这位(印塞)西亚多做开示的时候,在听众当中突然有一个人坐立不安,然后就神志不清,其他的亲友就去扶她。这时她就变了一个声音,说“我是某某(是他们亲族里一个死去的人),我死得很惨,我死的时候给人肢解了(就是她的手脚给人砍了)。”也许是由于她在她临死的时候很执着于自己的身体,所以她投生为一种很奇怪的鬼类(无手无脚),当她附体到座位中的一个女人身上的时候,也是坐立不安。这时这位(印塞)西亚多很镇静,就说:“那你跟我念。Budd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Dhammaü saraõaü gacchàmi.Saïghaü saraõaü gacchàmi.”给她受三皈依,那个女鬼也跟着他念。念了之后说“啊!我的手已经出来了。”那(印塞)西亚多又继续为她授五戒,受了五戒之后那个女鬼又说:“我的脚也出来了”。然后不久她就离开了。自此之后呢,那些亲族们就以这位死去的女人的名义,再供养扫帚给仰光的大金塔,然后再把供养扫帚的功德回向给这位死去的女鬼。不久之后,她就用托梦的方式说:“现在我的生活已经象天人一样快乐了。”乃至到只是通过布施或者受戒都可以使一个受苦的众生得到快乐。所以我们应当要很好地持好戒,持好戒不但有利于我们自己,而且有利于供养我们、恭敬我们的人、奉侍我们的人,甚至连过往世的那些亲戚们,我们都可以利益他们。
------------------------------------------
又例如在我们佛陀的教法中,以最短时间证得阿拉汉果的是一位叫做Bàhiya dàrucãriya的人。他先前是个外道。关于他的故事是这样的:
Bàhiya原来是一个商人,有一天,他与同伴们乘船渡海到金地国去做生意。后来遇到大风暴,船被风暴打翻而沉没了。当时,整艘船只有他一个人抓住一根木头死里逃生。他在大海里飘了七天的时间后,被冲上印度西部的苏巴拉(Suppàraka)海岸。当他被冲上岸之后,衣服也没有了。他用树皮遮住身子,坐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人们以为他是少欲知足的圣者,于是上前礼敬他,并供给他食物,然后说他是阿拉汉。这件事情传开后,许多人都来礼敬他,布施他许多物品、食物。他也把自己当成是阿拉汉,装成阿拉汉的样子接受人们的供养和礼拜。
有一天,一位过去世曾经与他同在咖沙巴佛(Kassapa,迦叶)时期修习佛法并已证三果投生到梵天界的同修告诉Bàhiya说:
“Bàhiya,你既不是阿拉汉,也不是证入阿拉汉道者,甚至连阿拉汉、证入阿拉汉道的修行都没有!”
Bàhiya听到后问道:“在这个世间是否有阿拉汉或证入阿拉汉道者?”这个梵天人便告诉他:“有!Bàhiya。在北方有个城市叫沙瓦提城,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就居住在那里。Bàhiya,他确实是阿拉汉,而且教导阿拉汉之法!”Bàhiya听了之后,极为欣喜,立刻离开其住处,连夜赶往沙瓦提城。据说已经走了二百由旬的路。
当他见到佛陀时,已是早上,佛陀正拿着钵在托钵。他礼敬佛陀之足并请求说:
“尊者,请世尊为我说法!请善逝为我说法!为了我长久的利益和快乐。”这样请求了三次。当时世尊见到Bàhiya的智慧即将成熟,于是跟他说:
“那么,Bàhiya,你应当这样学:看只是看,听只是听,觉只是觉,知只是知。”
当Bàhiya只是听闻世尊所作的这样简短的开示时,即已断尽了一切烦恼,证悟了阿拉汉道连同四无碍解智。证得了阿拉汉之后,他请求佛陀允许他出家。由于他不具足衣钵,就在前往寻找衣钵的途中被一头疯母牛撞死了。佛陀知道这件事后,便跟比库们说:
“诸比库,你们去将Bàhiya dàrucãriya的尸体放在床上,搬去火化,并为他建塔。诸比库,这是你们同梵行者之死。”
当时,比库们很奇怪,于是前往请教世尊,世尊说:
“诸比库,在我的弟子比库中,第一速证知者,即是Bàhiya dàrucãriya。他就在听我说法时证悟阿拉汉的。”。
当然,Bahiya能够那么快就证悟阿拉汉果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且让我们看一看他在过去生是怎么样努力禅修的:
在过去咖沙巴佛的教法衰退的时代,有七位比库见到当时出家人的变异,生起了悚惧感。他们来到一座高山,相约说:“执着生命者请回去,不执着者请登上这座山。”当他们编好梯子后,全都爬到山顶,再把梯子扔下去,精进地修行沙门法。
他们当中的长老在一夜之后即证悟阿拉汉果。他飞出去托钵后,将钵食带回来请大家吃,但其他的比库却说:
“尊者,是否我们曾作过这样的规定:最先证悟阿拉汉者将带来食物让其他的人吃呢?”
“贤友,并没有。”
“假如我们也像您一样有殊胜成就,我们也会自己带食物来吃的。”
结果他们都没有吃。
第二天,第二长老证悟了不来果,他去托钵后将食物带来请他们吃,结果他们同样也没吃。
后来,证悟阿拉汉果的比库般涅槃了,证悟第三果的比库投生到梵天界,而其他的五位比库由于并不能获得殊胜的成就,七天后都饿死在山上。
Bàhiya就是当时的五位比库之一,他没有证得任何道果,以凡夫身饿死在山上,然后投生到天界,并一直不断地轮回,直到我们现在苟答马(Gotama, 乔达摩)佛陀的时代。那位证悟三果并投生到梵天界的长老,就是提醒他还不是阿拉汉的梵天人。他们在过去生是一起精进禅修的同梵行者。
---------------------------------------------
现在开始讲佛陀在世时的一个故事,叫做《Petavatthu饿鬼事》,这个故事记载于经藏《小部》中。是讲佛陀在世时有个猎人,他经常打猎,特别是以杀鹿为生。他的一个朋友是近事男,就是一位居士,是位佛弟子。这位佛弟子就经常劝他:不要这么残忍啊!看生命都是贪生怕死的!就经常劝他守五戒,经常劝他改行。但是他就是不肯,因为他靠打猎为生。这位居士也锲而不舍,一直就劝告他,最后他勉强答应。因为确实没办法,最后只好答应,就说:“好吧!好吧!那么我晚上持五戒。”因为那位居士说:“你不可能一天到晚,连晚上你都杀生吧!你在晚上持戒吧!”于是他就晚上持守三皈五戒,白天继续去打猎。
Narada长老有天眼通,看到有一种宫殿鬼在白天时很痛苦,很多不知从哪射来的枪、剑一直在刺鬼的身体,这鬼遭受着很剧烈的痛苦。但是一到晚上,所有的痛苦,包括刑具、刀枪全部都不见了,出现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这个鬼就在宫殿里面享受着犹如天人般的快乐。后来Narada长老就去问原因,知道由于这个猎人白天打猎,晚上持五戒,死后,就投生为这种宫殿鬼。只是在晚上持守五戒都有这么大的功德。如果大家能够长久地护持好戒,那是多么的殊胜啊!是不是?所以对于在家人来说,持好五戒也是很殊胜的。这个是对在家人来说的,完全地持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最有名的施主是谁?给孤独长者(Anàthapindika gahapati),那最有名的女施主是谁呢?就是维沙卡,维沙卡在上座部佛教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女居士,她非常有名,而且护持僧团,对佛陀以及佛陀的僧团的护持是不遗余力的。这位维沙卡具有种种女人应具有的各种各样的美德,而且她有男子汉的威力,她的祖父就是旻茶(Mendaka),一位很有名的富翁,她的祖父也证得了初果,menda是羊的意思,因为当时他在自己的花园里挖到了一只金羊,从此他就成了非常有钱的,他的家是在鸯伽(Aïga),即是现在的东印度,靠近孟加拉国那一带,恒河的下游,维沙卡就出生在那里,当她七岁的时候,佛陀去到Aïga这个地方游化,当时她的爷爷听到了世尊去到了Aïga这个地方,当时维沙卡还是个小丫头,然后就吩咐她:
「宝贝孙女儿,今天是我们的大喜日子,世尊已经来到了我们的国家,来到了我们的城市,你现在去叫你的那些佣人,准备马车,咱们一起去见见佛陀吧。」
当时还是七岁的小丫头答应了,然后就跟她的爷爷一起去听闻佛陀说法,当她听完佛陀说法之后,她就证得了初果,在七岁的时候就证得了初果。不过,维沙卡证得了初果之后,一直到她老死都没有再证得更高的果位,她现在应该是在三十三天,投生在三十三天。据说,她将会一直轮回到很长很长的时间,最后在色界天入般涅槃。她七岁就证得了初果,但是她一直活到120岁,她一生是非常幸福的,她既有法财,又有世间财,她非常漂亮,在年轻时候她具有一切女人的素质,她有非常美丽的容貌,有非常好的身材,而且智慧超人,很聪明,她肤色也非常漂亮。
在她十五、六岁的时候,她就嫁到了沙瓦提(Sàvatthã,古译舍卫城),嫁给了一个外道。因为当时在古印度,我想大家多少应该也会了解,因为男女要婚嫁的话,男女都要门当户对,然后由那些婆罗门去做媒,去看相,相中了,他就说亲,如果说定了,就用大量的嫁妆送到女家,然后迎娶。当时,她就嫁到了中印度偏西的高沙喇国(Kosala,古译憍萨罗)的沙瓦提城。她的公公就是叫做Migàra,叫做鹿,她的丈夫叫做巴那瓦达。刚开始的时候,她的公公对她百般刁难,不喜欢这个媳妇。
特别是有一次,因为她的公公是信奉尼键子(Nigantha Nàtaputta)裸体外道,有一天,他邀请了很多裸体苦行僧到他家里应供,然后他就跟他的媳妇说:
「媳妇,今天我请了很多圣者,很多阿拉汉来应供,你赶快来去礼敬吧。」
维沙卡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当她跑到客厅,她在厅堂看到原来是一群不知廉耻的一丝不挂的裸体外道坐在那边,当时,因为维沙卡毕竟是出生名门,而且受过教养,她简直看不惯这样一些不知廉耻的外道坐在那里,当时她就拒绝向他们礼拜。那些裸体外道非常生气,就骂她的公公:
「你怎么可以把乔达摩的弟子领到家里来呢?应当把她哄出去。」
当时,Migàra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些裸体外道的怒气平息,但从此以后就留下了烙印。
又有一次,当Migàra在用金碗吃甜粥的时候,维沙卡就在他后面给他扇扇子,这个时候有一位比库站在门外托钵,但她没有直接告诉她的公公,而是让开位置,让她的公公能够直接看到门外托钵的比库,她的公公瞄了一眼,看到了却假装看不到,继续吃他的甜粥,这个时候维沙卡悄悄地对那位比库说:
「尊者啊,请您走开吧,我的公公在吃没有味道的食物。」
Migàra听了之后非常愤怒,就把他的碗拿开,然后就责怪维沙卡居然那么野蛮说我吃的东西这么样,当时维沙卡没有申辩,因为她知道当她去到Migàra 家的时候,肯定会有些摩擦。也因为这样,所以她的爷爷当时就叮嘱了八位很有威信的长老,这里的长老不是指僧团里的长老,而是指在家人,长者,来跟她评理。当时,Migàra就说:
「你看,有一次,我坐着食用金碗盛装的甜米粥时,她居然说我吃的东西不干净。」
然后,Visàkhà就很温和地说:
「其实我并不是说他吃的东西不干净,我不是这样说的,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位比库站在门外托钵,我的公公理都不理睬,当时我在想:我的公公现在之所以有这样的福报,是因为他过去世的关系,他过去世行的福报,然而在这一世当中,他一点福报都不积,不懂得积累福报,所以他只是在吃过去生残留下来的福报,因此我说他吃的是没有味道的食物,我并不是说他吃的是不干净,是说他吃的是没有味道的食物。」
当她这样解释之后,那几位长者说:
「对,你的媳妇说得有道理。」
一开始他又找了些岔子,最后,Visàkhà通过她的智慧就把事情平息下来,而且通过智慧,最后,令他的公公允许说:
「你在我的家里可以拥有自己的信仰自由。」
就是你可以随自己的爱好,你也可以去礼敬佛、法、僧。当Visàkhà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之后,因为当时世尊就住在舍卫城的祗树给孤独园 Jetavananathapindikarama,当她的公公允许她信仰自由之后,她非常高兴,然后就邀请以佛陀为首的僧团第二天就到她的家里应供。
在应供完了之后,佛陀就跟Visàkhà说法,当时她的公公因为牛脾气,他没有去见佛陀,但是,他也听过佛陀的事迹,而且听过大部份传诵的佛陀的事迹,他偷偷地走在门角,站在后面去听,等他听完了佛陀的说法之后,他证得了第二果,然后他就非常感激他的媳妇,称他的媳妇为自己的再生母亲,因此,这里的鹿母 Migàramàtu是她公公的母亲的意思,所以,这里的鹿母是指Visàkhà。
那这个东园讲堂是怎么样来的呢?因为Visàkhà对佛陀的教法非常地护持,对僧团非常护持。有一天,她穿着非常名贵的衣服,这件衣服是她爷爷在她出嫁的时候送给她的嫁妆,这件衣服镶满了宝石,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珍珠等等,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当她穿着这件衣服要去见佛陀的时候,当她走到门口,她想:「我穿这么样的装饰,珠光宝气去见佛陀,应当不适合吧?」于是她就把她的这件宝衣脱下来,然后,就交给她的一位侍女,让她好好地保存,然后她就穿另外一件衣服,就去见佛陀,然后就听佛陀说法。等听完了佛陀说法之后呢,她们就离开了,结果这位侍女在离开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忘了把这件衣服带走。
当时阿难达尊者捡到了,看到了这件衣服,但不敢动,因为佛陀已经制定了一条学处,任何的宝物、金钱都不能够动,但是在这里佛陀就制定了另外一条学处,这就是在巴吉帝亚(pàcittiya)里面,这条戒律是已经有的,就讲到,假如比库在寺院范围内或者在自己的房间内,见到了宝物或被视为宝物,就是相当于宝物,人家都公认它为是宝物的东西的时候,这时候,以拿起等待,等待失主来领,以这样的心来持,这个是唯一的开源,这个是可以拿起宝物的,这是在巴吉帝亚里面有讲到的这些。后来,当Visàkhà回到家里后,她问侍女说:
「你把我的宝物放在哪里?」
这个时候,她的侍女才说:
「喔!我把它忘记了,丢在给孤独园那里。」
Visàkhà就说:
「好吧,那你回去帮我把它取回来,但是,假如阿难达尊者已经碰过了,那么,你就不用拿回来了,放在那边。」
于是,当她去的时候,阿难达尊者真的把它收藏好了,然后他就把这件宝衣交还给Visàkhà。因为当时如果阿难达尊者已经动过了件宝衣,就把它舍掉,然而对于比库来说,他是不能够接受宝物的,那怎么办呢?好吧,那Visàkhà就说:
「如果这样,我现在打算把这件宝衣供养给僧团。」
但是僧团不能够接受宝物啊!那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一个园林(寺院,àràma),古代翻译为「僧伽蓝摩」,简称伽蓝,(saïgha àràma)伽蓝,就是僧园的意思,àràma是园,僧园,给僧人居住的地方。于是,Visàkhà就把这件宝衣到沙瓦提城公开拍卖,但是因为这件宝衣太昂贵了,居然没有一个人买得起,于是Visàkhà说:
「好吧,既然没有人买得起,那我把它买起来。」
然后就出了巨大的资金把这件宝衣买了,这些资金就建成了一座寺院,这间园林就称为Pubbàràma,东园,这座寺院建好了,后来,佛陀在这座园林里面一直到他般涅槃,有六个雨安居(vassa)是在这个东园鹿母讲堂里度过。那这个是因缘,这部经讲到的地方。
--------------
伍达夷尊者在舍卫城里面有很多信徒,他就经常忙于穿梭于各家,见到有某一家的姑娘很好,他就说你们家的姑娘怎么怎么样,已经十六七岁了,而我认识的某某家的大施主,他有一个小孩怎么怎么样。然后去到某一个施主见到他的小孩,他说我认识某某家的小姑娘,她长得很不错,又很乖巧,怎么怎么样。经常穿梭于各家说媒,所以,当时就撮合了很多姻缘。
后来有一次,有一个外道,邪命外道的弟子,邪命外道的声闻弟子,他就看中了邻村一个已经落籍了的一个妓女的女儿,就是她的母亲以前是妓女,后来从良了,没有当妓女了,她有一个女儿,非常漂亮。然后这个外道的弟子就派人去说媒。那个落籍的妓女就说:
「我不认识你,你们为什么要来。我不认识你们的家里之类,你们走吧。我不承认这个亲事。」
那这个时候这些外道弟子就很沮丧,然后就走到半路,碰到他的朋友,朋友问:「你们为什么那么沮丧?」
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朋友:「哦,那个乔达摩的弟子,有个叫伍达夷的,他经常可以很成功的说媒,你去找他准没错!」
然后,他们们去找,于是,在伍达夷的周旋之下,而且因为他是比库,是出家人,所以那个落籍的妓女因为出家人说的话是可以相信的,结果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然后把她的很漂亮的女儿,就这样嫁给了那个外道的弟子。嫁给那个外道弟子之后呢,第一个月,还是把她当媳妇,然后第二月开始呢,就把她当婢女一样,奴婢一样,就让她干粗活,让她提水啊,让她打扫啊,让她清除粪便等等,就是完全当她是奴仆、奴婢一样。
这时,她就很痛苦,就捎信给她的母亲说:
「母亲啊,我现在非常痛苦地生活。我嫁到这一家,第一个月把我当媳妇,之后就一直把我当奴婢。所以请你把我领回去吧!」
她的母亲看到信以后,就去找外道的弟子,外道的弟子就把这个落籍的妓女奚落了一番,就说:
「这件事,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是那个沙门伍达夷促成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你走!走!」
然后呢,这个妓女就很忿忿不平。后来,她的女儿又写信给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因为上次吃了闭门羹,这次就去找伍达夷。然后,伍达夷去的时候,那个外道弟子就说:「这件事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一个出家人不安心修行,你来这边周旋干什么?这门亲事是我与那个落籍的妓女的事,跟你无关,你走吧!」
结果呢,他也是吃了闭门羹。后来,第三次,她的女儿又写信给她的母亲说:「我现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痛苦,我经常遭到虐待,我根本不象人的生活。我生活在痛苦之中,希望母亲,你早点领我回来吧。」
于是,这个妓女再去找伍达夷尊者,伍达夷尊者也不客气的说:「哦,这件事,女儿是你嫁出去给他的,现在我去了。我也是给他侮辱,我也是给他奚落啊,你怎么可以把这件事怪在我身上呢?」
这个时候,那个妓女就在那里骂了:「你这个出家人,出家人不象出家人!沙门非沙门,梵行者非梵行者,经常周旋于男女之间去说媒。」
很多那些妇女们,听了后,有的因为经过他的周旋,她们过着很美满的生活,她们说:
「不是,他是很好的!」
然后有些又是被公婆虐待的,那些媳妇的母亲她们就说:
「唉!这个伍达夷真是太不象话了!」
结果,这些在家人的批评就很快就在比库中传开了,那些少欲知足的比库就饥笑,为什么?伍达夷尊者竟然做这些男女媒嫁的事情。后来,这件事让世尊知道了,世尊就把伍达夷叫来,确认了这件事情,就呵斥伍达夷。呵斥以后就制定了这条,僧团的第五条。就是:若比库把女方的信息传到男方,把男方的信息传到女方,乃至于须臾赴,也是桑喀地些沙(saïghàdisesa,僧残)。这条戒制定了之后还有故事。伍达夷尊者因为佛陀制定了既然不能够让她们成为夫妻嘛,那他就是去做象现在类似拉皮条的,就是去帮那些嫖客跟妓女他们之间去撮合。最后,世尊就制定即使是短暂的关系也不行。所以,这里所说的由于活命,就是为了赚一些钱,为了自己生活去做媒。这个是属于这里所说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沙利补答尊者的故事来说明那些少欲知足的人即使他们有病,也不去使用通过暗示或者直接说等等的方法所获得的医药。
有一次,沙利补答尊者跟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目犍连)尊者他们同住在一个森林里面修远离行,就是独住。有一天,沙利补答尊者突然感到肚子非常痛,晚上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就来访问他,见到沙利补答尊者卧病在床,他探得了他生了什么病之后。
他就说:“朋友啊,你以前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好你这样的病痛呢?”
沙利补答尊者就说:“我还在家的时候,我的母亲就会用酥油再加蜜糖再加糖再加点牛奶,这样熬成的粥来给我喝,我喝了这种粥之后呢,我的肚子就不痛了。”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说:“朋友啊,如果你跟我大家都福报好的话,我们明天有可能会获得这样的甜乳粥。”
这个时候,住在经行道末端树上的一个树神,他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谈话之后,他想:“我要让尊者明天可以得到这样的粥。”
于是,他就跑到沙利补答尊者的施主的家里,然后附在他的长子的身体里面,使他的长子很痛,然后其他的那些家属(就是小孩子的家属)就集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他就使这个小孩说话:“如果你明天准备用酥油再加蜜糖再加糖再加牛奶所熬成的甜乳粥给沙利补答长老喝的话,那么我就将会离开他的身体。”
那他们说:“哎,即使你不这样要求,我们也会经常供养长老这样的粥的。”
于是,第二天他们就把这些熬好的甜乳粥准备好,然后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早上要准备去托钵的时候,他就对沙利补答尊者说:“朋友,你在这里等,我去托钵。”
于是他就进入了村落,那一家人看到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来了,就急忙接过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的钵,然后装了满满的这种甜乳粥供养他,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就表示要走了。这个时候,他们又要求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留下来,让他先喝了这些甜乳粥之后再走。于是就再装一满钵给他带回去供养沙利补答尊者。
当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回到之后,沙利补答尊者说:“这种粥确实是非常好的(就是可以治愈我的病的),但是这些粥不知道是怎么样得来的?”
当他知道这些粥的来由之后,他就说:“朋友马哈摩嘎喇那,请你拿走吧,这样的粥我是不会喝的。”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想:“你看,他竟然不喝像我这样的人给他的粥。”他并不会这样想,听了他的话之后,他就把他的钵拿到外面,然后倒到一个没有草的地上。
当这些粥倒在地上的时候,沙利补答尊者的病也好了。从此以后的四十年、有的说四十五年,四十年间从来再没有生过这样的病。于是沙利补答尊者就对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说:“朋友啊,即使把我的五脏六腑痛出肚子来在地上跳动,我也不会吃由于我的语言说出来而得到的这些粥。”这个就是沙利补答尊者的德。于是他就说了这样的偈颂:
“假如我吃了由我语言所得来的这些甜粥,便是玷污了我的活命戒(就是活命遍净戒),纵使我的脏腑痛到挤出肚子外面,我宁可舍弃生命也不会破我的活命戒。已经摒弃了邪求,我的心是多么自在啊,我决不作为世尊、为佛陀所呵责的那些邪求。”
----------------------------------------------
在《本生经》里面讲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称为贪欲商人的故事。我们大家都认识提婆达多吧?Devadatta(迭瓦达答),都认识吧?提婆达多在晚年的时候,他和我们的佛陀作对。提婆达多造了什么罪,他有什么过失?他三次想要杀害佛陀。第一次,他派很多杀手,想去杀佛陀,结果失败了。后来,他又在鹫峰山想用大石头把佛陀砸死,结果就把佛陀的脚弄出血了,这个就是出佛身血。后来他又叫那拉吉利(一头大象)想要把佛陀踩死,结果又失败了。后来他又分裂僧团。现在,提婆达多在哪里?在无间地狱。为什么他会这么样做呢?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故事如果上推的话,一共可以推到在五个大劫以前。那个时候,我们的菩萨投生为一个收古董的商人,或者类似现在货郎那样的,他们穿街过巷去收集一些古董、一些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那个时候,迭瓦达答也是投生为收古董的商人。那么他们两个就是同行了,是不是?他们两个人同住在一个城市,每天都随身携带着装饰品、首饰等等,然后就到处去穿街过巷去叫卖,他们说:“要珠宝的来买呀,要珠宝的来买呀,来呀。”
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很富有的家庭,后来家门败落,就剩下祖孙两个相依为命,他们的亲戚很多已经死了,家财全部也耗尽。祖孙俩就只能够靠受雇于他人、给人做婢女来维持生活。有一天,迭瓦达答正在叫卖,他说:“要装饰品的来呀,要珠宝的来呀。”在沿街叫卖。这个时候,那个做孙女的她听到了,就朝着她的祖母说: “奶奶,奶奶,我也要装饰品,我也要首饰。”奶奶说:“乖孙女啊,我们很穷,我们哪里有钱买得起首饰呢?”那个孙女就说:“在我们的房间里面不是有个茶碗么?”那个祖母也想起了那个茶碗,然后叫当时的提婆达多进来,就拿出那个茶碗,因为当时的迭瓦达答,我们就叫贪欲商人、贪欲的货郎吧。由于他是内行的人,他一端起这个茶碗,发现沉甸甸的,然后他再端详这个茶碗,他发现在茶碗底下有个印章,这个印章就证明了这个茶碗是个非常值钱的黄金碗,也就是说,由这个家里以前在很富有,很风光的时候留下来的,其他的值钱的财产都已经全部破损了、破坏了,只剩下这个茶碗。这个时候,那个贪欲商人就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他就想:“我要不费分文的得到这个碗。”然后假装地说:“这个茶碗根本就不值钱。”然后就把它往地上一丢假装出去。他希望那个老奶奶说:“好好好好,你过来过来,我这个碗你想要多少钱,很便宜地卖给你。”结果他走的时候,那个老奶奶却没有这样说,当时的贪欲商人就假装出去了。
结果当他刚出去不久,我们的菩萨又来了。我们的菩萨当时也是一个货郎,他也在沿街叫卖。这个时候,做孙女的就对奶奶说:“刚才那个商人态度很恶劣,但是这个人看上去,好像很斯文、很优雅,言语柔和,也许我们这个碗还能够卖上好价钱。”于是就请我们的菩萨进去,我们的菩萨坐下来的时候,一看这个茶碗,因为毕竟是内行人,他也知道这个茶碗很值钱,知道以前这个祖孙俩应该是有钱人,富贵人家。当时我们的菩萨就说:“这个茶碗价值十万金,但现在,把我身上的所有东西给你,都还不足以买这个、换这个茶碗。”这个时候,那个老奶奶就说:“刚才有个货郎说我这个茶碗根本就不值钱,他还把它恶狠狠地丢在地上,扬长而去。” 菩萨说:“不是、不是,你这个茶碗真的很值钱,我真的还没有能力来收购。”当时,那个老奶奶见到这个商人确实是很老实,就说:“好吧,既然这么样,我就把这个金碗送给你,你想给我什么东西就给我什么东西。”于是菩萨就把他身上的五百钱以及价值五百金的物品全部都给她祖孙俩,就是带来的所有的装饰品,把他的那些钱,全部都给了这祖孙俩,只留下八文钱和一把秤子,那把秤子他还要谋生的。然后急急忙忙地跑到河边,他叫了一艘渡船,因为从河的这边过渡到那边正好要八文钱。他把这八文钱全部给了船夫,他说:“赶快,你撑我过河。”他就拿着那个金碗和秤子过了河。
话说这个贪欲商人,他在外面兜了一圈,不死心,毕竟那个是价值很昂贵的金碗,他又回来了。回来之后,他就想:‘既然那个老太婆,她不肯压价便宜点,我亏一点也没关系。’他又回去,回去之后,结果那个女孩就指着他说:“你这个人真不老实,明明我的那个金碗很值钱,你却说它一文不值,而且还恶狠狠地把它丢在地上。”那个贪欲商人说:“现在那个碗在哪里?”她说:“哦,你刚走了之后,有一个很正直的商人,他来把那个碗收购了。”
这个时候,那个贪欲商人简直气得要发疯,那时他变得神志不清,他的衣服(当时的衣服不是像现在穿的,就是披在身上的那一块布)掉了下来,那个时候,他已经完全被他的愤怒所打败了。他拿着秤当武器,当棍子,连走带跑,跑到河边。当他追到河边的时候,我们的菩萨已经到了河中央了。他拿着棍子在河边吼叫:“你给我回来,你给我回来!”但是那个时候,菩萨就跟船夫说:“你不要管他,我们只管走。”
那个时候,那个贪欲商人看着那艘船越走越远,他悲愤交加,结果就在河边,口吐鲜血,心脏破裂、一命呜呼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因为这个金碗,当时的提婆达多就偏离了他自己的道。从那一世开始,他就恨我们的菩萨,生生世世要跟我们的菩萨作对。在之后的很多生里面,他用各种方式去加害我们的菩萨,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他的加害,反而成就了我们菩萨的种种的巴拉密。现在我们的菩萨已经成佛了、已经证得了正自觉了,而这一个恶贯满盈的、臭名昭彰的提婆达多现在在哪里?他仍然还在无间地狱里面受着种种的苦的煎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有时候背也会痛,特别是在晚年的时候,佛陀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雨安居,是他八十年(岁)那个时候,他度过了成佛之后的第四十五个雨安居,当时是在Vesàlã城(毗舍离城),在那一个雨安居当中,他得了很剧烈的背痛,为什么佛陀也会得背痛呢?如果大家看《大般涅槃经》就很清楚了。
由于在过去很久很久远以前,当时我们的菩萨是一个摔跤士,经常跟人家摔跤,因为我们的菩萨当时很壮,也是经常都摔赢对手。有一次他的对手就跟菩萨说:“你假装输给我,你被我摔倒,然后我答应给你多少钱。”当时我们的菩萨就相信了他的对手,然后假装败给了他的对手,结果那个对手就赖账。第二次也是,第二次,他的对手就说:“你这次再输给我,再输给我,我就会把之前那一次的钱一起还给你。”那一次菩萨又相信了他,结果又败了之后,那个对手又赖账,不肯把钱还给他。第三次对手又这样说“这次你再输给我,你再输给我,我三次的钱一起还给你。”那个时候,我们的菩萨就不管那么多了,结果在他的对手被他打翻的时候,他就犹如拗一把甘蔗一样把他的腰椎骨这样折断了,因为当时我们的菩萨很壮。正是由于当时他杀了他的对手这种业,结果他的很多生都经受着背痛的果报,即使在最后一生,最后一年,我们的佛陀也经受着很剧烈的背痛,这种背痛强烈到佛陀说他必须得用决意,用果定,从果定出定之后决意说:让这很强烈的背痛从他入雨安居一直到入般涅槃都不再生起。否则这种背痛是很剧烈地折磨着佛陀,在那一个雨安居当中,阿难尊者就很担心,看到佛陀病得那么重,他担心佛陀会在没有告知僧众的情况下入般涅槃。阿难尊者就把他的担心告诉了佛陀,佛陀说:“你对我还有什么期待呢?如果我是僧团的领袖,你们也许会认为,我还对你们有什么教导。但是我并不像一些拳师一样会保留、留着一手,我已经把我所证悟的、我所觉悟的所有的法毫无遗漏地教给你们,你们还对我有什么期待呢?”所以当时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说:“你们要自皈依,法皈依,就是说你们要相信自己,你们要皈依法,你们要以自己为舟,以法为舟,不要去皈依其他。”所以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也讲到佛陀晚年背痛的故事。
--------------------------------------------------
在过去世,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菩萨曾经投生为一个隐士,古代叫做Isi(仙人,有时翻译成仙人)。那一世他是专门修忍的,所以,他也就叫Khanti-vatã, Khanti就是忍耐,vadã叫做持忍耐主义者。
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国王,他的名字叫做嘎啦布,有一天嘎拉布就带着他的王后、宫女们到了一个树林里面去游玩。那个国王在喝酒、玩了之后,感到很累躺在一棵树下睡着了。当他睡着了之后,旁边那些宫女看到这个国王睡着,她们想:‘现在这个国王睡着了,我们不用再服侍他了,我们不用再为他唱歌跳舞了。’于是她们就离开了国王,去其他的地方玩。他的身边只剩下王后一个人。当这些宫女走到树林里面之后,发现了这个仙人、这个隐士、这个叫做Khanti-vatã的忍耐主义者在那边坐着。她们好奇,就去问这一位隐士。这一位隐士帮她们解释要如何来修忍的,于是那些宫女们围着这个仙人在那边听法,过了一段时间,国王醒来了,然后他发现,身边那些宫女全都不见了,只剩下王后。然后他问他的王后说:“那些宫女们全都跑到哪里去了?”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当时那个国王很生气,他就站了起来,准备找回那些宫女。
他跑进树林里面,发现到他的那些宫女、嫔妃们全部都围着一个男的坐在那里、一个出家人坐在那里。当时他感到又妒忌又愤怒,于是走向前去,说:“你在做什么?”
他说:“我在教导她们。”
“你在教什么?”
“我在教忍耐。”
然后那个国王就这么一脚踢了那个隐士一下,
他说:“你现在在教什么?”
“我现在在教忍耐。”
那个时候他看到这个隐士还嘴硬,很生气,就抽出剑来,就把这个隐士的鼻子把它一挖、挖掉,又把他的两个耳朵剁了下来。然后又问:“你现在在教什么?”
他说:“我现在还在教忍耐。”
“那好,我看你还嘴硬。”
然后,就又把他的两只手和两只脚全部又砍了下来,然后又再问:“你现在在教什么?”
他说:“我现在还是在教导忍耐。”
这个嘎拉布王就非常生气,他气还没有消。他就恶狠狠地在这一个仙人Khanti-vatã的胸口踩了一脚。然后很生气地带着那些宫女走了。
当他走了之后,他的身边有一个大臣,就跟这位Khanti-vatī说:“仙人啊!请您原谅我们国王的粗暴吧,由于他的无知和愤怒,他这么样的伤害了您,请您不要生他的气了。”
Khanti-vatī仙人说:“哦!大臣!我没有对你的国王有丝毫的生气。我不仅仅不会生气,而且我内心还衷心地祝福他快乐。”结果这个仙人在痛苦当中死去了。
这个嘎拉布就是后来的提婆达多(迭瓦达答),而这个当时的大臣是后来的沙利子尊者,而这一位Khanti-vatī仙人就是后来我们的佛陀。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菩萨是如何的积累忍巴拉密的,如何去忍受别人对他的不平的待遇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过去佛的时代,当时是咖沙巴佛(Kassapa,迦叶佛)的教法时期。那个时候,他也出家是一位比库。当时他受到一位很有钱的施主的供养。在那一生当中,他也很精进地修行。
有一天,来了另外一位外来的比库、外来的尊者,这位尊者其实是阿拉汉圣者。当这位尊者来到施主的家门口托钵的时候,这位施主就被这位外来的比库他的威仪所感动。于是,他请求这位尊者留下来受他的供养,那位阿拉汉比库也答应了。然而,本来当时的罗萨咖是经常受施主供养的,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外来的人、外来的比库,他就很不自在,而他又发现到他的施主对这位外来的比库那么恭敬,于是他感到很妒嫉,就到施主面前说:“哎呀,那一个刚来的,他很懒!他一天什么东西都不做,只是懂得睡觉,他很懒!”就在那个施主的面前毁谤这位圣者。
不仅如此,第二天,当这位施主供养他们的时候,由于妒嫉,当时的罗萨咖·帝思就把叫他带去供养那位客住比库的饭,全部把它倒到火坑里面、倒到火碳堆里面去,就是他不想让这位客来的比库吃东西。由于他的妒嫉,他的心没办法平静。当那位阿罗汉比库看到了这原来住在这里的比库,他的心已经完全被妒嫉所打败了、没办法平静,一旦见到他,他就丧失了理智一般,一定无论如何想要把他赶走,于是就在当天下午离开了。因为出于悲悯,如果他继续住在那里的话,这一位比库会造更重的恶业,于是他离开。
等他离开的时候,当时的罗萨咖·帝思又感到很后悔,但是已经晚了,他找不到那位已经远去了的尊者,又没办法向他忏悔。就是这么样,当时的罗萨咖继续以出家的身份一直修,然而在他临终的时候,毁谤圣者和他因为妒嫉而倒饭的这个恶业成熟了,使他堕落到地狱里面。
在地狱里面经过很漫长的时间之后,他又投生为饿鬼。他在饿鬼的时候,经常忍饥挨饿,肚子很大,但是又没办法得到食物,受到很漫长时间的饥渴的煎熬。
后来又投生为狗,即使投生为狗,经常一旦得到什么东西就给其它的狗抢走了,它也没办法吃饱,就是因为当时由于妒嫉,他把那位供养给阿拉汉尊者的饭倒到火坑里面、倒到火堆里面。
这种恶业一直都在他以后的轮回当中成熟,乃至他最后一生有机会投生为人,而且也有机会听闻到佛法,但是,过去所造的那种恶业,特别是当时他妒嫉的对象是一位无学圣者、他毁谤的对象是一个无学圣者,而且他把那位阿拉汉圣者的饭倒到火里,所以由于这种妒嫉心所带来的恶业,一直都影响到他,直到他的最后一生。这就是罗萨咖·帝思长老因为过去世妒嫉所造的不善业带来的果报。
-------------------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位长老的故事。赡部咖(Jambuka)长老的故事。赡部咖长老的故事和罗萨咖·帝思长老的故事有点相像。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在过去佛的教法时期。当时的赡部咖也是一位比库,他当时受到一位有钱施主的供养,那位有钱施主也对他很有信心,不过,有一天又来了一位阿拉汉的比库。这个时候,那个施主见到这位阿拉汉比库,就邀请他来到他家里受他应供。而且,他还请理发师专门为他剃头,供养他上等的袈裟,供养他很好吃的、殊胜的、美味的食物,然后,还搬一个床给他睡、给他休息。
这个时候,原来住在那里的比库,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很妒嫉。由于他的妒嫉,他又丧失了理智,当时他对着这个客来的比库骂道:“你要吃粪便、你要吃屎,你都不要去吃这个施主所供养的食物!你要用扇叶的梳子去拔你的头发,你都不要去接受那位施主请的理发师为你剃头!你宁可没有衣服穿、宁可裸体,你都不要去受施主所供养的衣服!你要睡在地上,你都不要睡在施主所供养的那个舒适的床上!”
当时,赡部咖就这么样骂那位比库,就是因为这么样骂,结果那位阿拉汉比库,他也出于悲悯,他发现到如果继续再住下去,自己也经常会遭到他的诅咒、会遭到他的辱骂,而那一位原来住的比库,他会造很重的不善业,于是就悄悄地走了。由于当时的赡部咖毁谤圣者的不善业,于是,他死了之后就堕落到地狱里面去。一直堕落了很多年、很多世,在两尊佛陀的期间他一直都在地狱里面,受到种种痛苦地煎熬,就是因为他毁谤圣者的恶业。
等到在我们佛陀的时代,赡部咖过去的善业成熟了,他投生在当时的沙瓦提城(Sàvatthã,舍卫城)一个很有钱、很富有的家庭。然而,他过去生毁谤阿拉汉圣者的不善业还在成熟,他一出生就不想吃其它的东西,他只是想吃粪便、只是想吃屎,而且他什么衣服都不想穿,他只是想裸体、光着身子,而且他喜欢拔头发,同时他不喜欢睡在床上,他就要睡在地上,他一出生就有这样很恶劣的习气,这是与生俱来的。
等到他长大了之后加入了邪命外道的团体,后来那些邪命外道发现到这个人经常偷偷地吃屎(吃粪便),于是就把他赶走了。结果当时的赡部咖到处去云游,从沙瓦提城一直云游到当时的摩揭陀国(Magadha,马嘎塔),去到那边没有人认识他,于是他就装模作样做苦行僧。他一只脚站立着,每天都是,张开嘴巴向着天,在那边做苦行僧状。然后人们就问他说:“圣者啊,您为什么要这么样?”他说:“我只吃空气就可以,我什么东西都不吃。我一只脚站立,是因为如果我两只脚站立了,这个大地承受不了我的威德。”于是,他就这么样在那边吹牛。
结果他的这种苦行给那些人知道了之后,很多人就很恭敬,带了大量的食物、供养品去供养他,他也不接受。然后人们就哀求他:“哎呀,圣者啊!为了悲悯我们,为了慈悲我们,你接受吧!”于是他就假装用点草叶尖弄点蜜糖再滴到石头里:“好了,我不吃了,你们拿回去吧。”然后他就继续张开嘴巴,他说只是吃空气就可以,但是每到晚上,他就偷偷地背着人们去吃屎、去吃粪便,然后又睡在地上。
有一天,佛陀看到了这位赡部咖(这位裸行外道赡部咖),他过去生的巴拉密成熟了。因为毕竟在过去生,过去咖沙巴佛陀的时代,他修行了两万年那么久。当时这位赡部咖在五十五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佛陀就知道他的巴拉密已经成熟了。
于是就在一天傍晚、黄昏,他去到了赡部咖苦修的那个地方,然后想借一宿,赡部咖就答应了。那天晚上佛陀在赡部咖所居住的附近、在那边过了一宿,然后在中夜时分,有一个很明亮的光明来到佛陀面前,原来是四大天王来礼敬佛陀,不久又走了。在中夜时分又有一段更明亮的光明来了,这个是沙咖天帝,就是帝释天王又来礼敬佛陀。然后过了不久又有一块更亮的、照亮整个树林的光明又来了,这个是大梵天王他又来礼敬佛陀,后来又走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赡部咖去到佛陀那里,就把他昨天晚上看到的景象问佛陀说:“尊者,昨天晚上,在初夜时分我看到有很明亮的光明,那是什么呢?”佛陀说: “那是四大天王来礼敬我。”“那后来呢?那一个更明亮的光明呢?”“那是沙咖天帝来。”“那更后来那个更明亮的光明是什么?”“那个是大梵天王。”这个时候,赡部咖说:“哇!看来你真的很了不起喔!连四大天王、连沙咖天帝和大梵天王都来礼敬你。你看我,我已经行了那么难行的苦行,五十多年我连一个天人都没看过。”
然后佛陀就说:“赡部咖,你骗得了所有的人但是你骗不了我,你吹牛说你每天你只吃空气,什么都不吃,但是,你每天晚上偷偷地躲着人们去吃屎。你自己说你一只脚独立,你从来都不躺卧,但是你晚上就睡在地上。”这个时候赡部咖听了之后,他吓坏了,原来自己的老底全部给面前的这位佛陀知道了,然后当时他急忙就拜倒在佛陀的脚下,说:“是的,尊者,我错了!一直以来我都隐瞒着人们,其实我一直都吃屎、我吃粪便,一直我都睡在地上,请尊者慈悯我,请原谅我的无知和愚痴。”
于是佛陀说:“对,我正是为这个而来的。”然后就给他说法,给他说法不久之后,这位赡部咖就证得了阿拉汉果。
当他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他陪伴着佛陀离开了。当时,就从马嘎塔(Magadha)和盎嘎(Aïga)国的两个地方涌来大量的人群,来了之后,他们发现: “哎!怎么我们很恭敬的赡部咖,他现在竟然跟沙门苟答马(Gotama)在一起。谁是弟子啊?谁给他制服了。”结果当时赡部咖长老、赡部咖尊者知道人们的心念,于是他显现了神通,礼敬了佛陀说:“尊者,您是我的导师,我是您的弟子。”于是佛陀也说法,当时很多人很欢喜,甚至有人证果。
赡部咖过去生由于妒嫉心所带来的不善业使他今生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但是,赡部咖长老要比罗萨咖·帝思更好一点,由于他后来证得阿拉汉果之后,他的那种业由于很强的功德慢慢地消除,同时由于佛教的出家人是不能够吃粪便的,于是后来由于他成了佛教的出家人之后,他也可以吃饭了,他也不用裸体了,应该穿袈裟的,他也不能够睡地上了,只能睡床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好像在天界里面,在鬼故事里面Petavatthu(《饿鬼事》)里面讲到的,有个叫做lndaka和Aïkura的故事一样。当佛陀在三十三天讲阿毗达摩的时候,当时有两个天人,也去听闻佛陀讲法。他们由于先到就坐在佛陀面前,后来只要有其他高等的天人来,那么其中的一位,应该是Aïkura,他就要往后退、往后退,结果不断地有高等的天人来,那最后这个Aïkura天人就退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据说十二由旬那么远的地方。而lndaka就坐在那里不动。
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差别会那么大呢?因为在过去生的时候,很久很久以前,那个Aïkura,他是一个大慈善家,每天他都煮了很多的饭菜去供养那些穷人,据说那些穷人排了很长的队伍,他每天都这么样供养。但是,由于他供养的那些都是属于没有道德的人,没有持戒的人,所以即使他这么样供养了很长的时间很久的时间,但是他的善业却不能够很殊胜。由于他所供养的、所布施的这种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投生为天人,但是他投生为比较低的天人。而那个叫lndaka 的,他之所以能够投生为高等的天人,只是因为他曾经布施了一勺饭给Mahàkaccàna尊者(迦旃延尊者),因为他供养了这一勺饭,而投生到高等的天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是因为接受者的不同。因为接受者Mahàkaccàna尊者(音译:马哈咖咤那),他是一个断除了一切烦恼,已经圆满了无学戒学、无学定学、无学慧学,拥有了解脱和解脱知见的漏尽圣者。所以他的布施的功德,远远比那个Aïkura每一天都布施排着长队的那些没有德的人还要多。
也就是说,即使你把一百车、一千辆车、一万辆车的石头都堆积起来,都不如一座大山那么高,是不是?你不能够说“我现在已经运了一万辆车的石头堆在那里”,但你运了一万辆车的石头,也不如一座大山那么高,那么多的石头,是不是?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善业也分为殊胜和低劣的。
-----------------------------------------------------
如果我们看很多因缘故事,例如:有些人,他就是因为贪着,所以他投生到恶趣的。
我们再讲一个缘起轮回的故事。有一位禅修者在修缘起的时候,他发现在他几世之前,他是一个住在家里的家神,住在阁楼里面的家神。后来当他死了之后,他就投生为一个小女孩,那时候她就很喜欢她家里的一只猫(小猫)。后来等这个小女孩在死的时候,在死之前她突然想起了那只猫。于是下一生她就投生为猫。因为她在死之前贪着于那只猫,所以她投生为猫。当她投生为猫的时候,然后在她做猫的那一生,有一次它去偷吃在佛坛上面的贡品,它一边偷吃一边望着佛像,它看到佛像很庄严很喜欢。之后就因为它看着佛像那种业,在它死的时候、在这只猫死的时候成熟,结果它今生就投生为一个人。当它投生为人,由于它是偷吃,所以他今生投生在很贫穷的家庭,是一个缅甸人。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如果是生起了贪欲,在生起贪欲的那一刹那如果我们死去的话,我们将会投生到恶趣。如果我们生起的是善心的话,将能够投生到善趣、天界。这些其实都是属于因果、业的关系的,所以大家喜欢贪吗?喜欢贪这个、贪那个吗?如果你们喜欢贪,那么你就可以不计较你的后果,不计较你的来生,所以如果我们要讲贪欲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今天讲贪欲就先讲到这里。
------------------------------------------------
傲慢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傲慢往往会使一个人变得很下贱,甚至有时候会堕入恶道。在这里我们就讲一个因为傲慢而堕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过去佛的时代,咖沙巴佛(Kassapa)的教法时期,那个时候Kassapa(迦世佛)已经入般涅槃。后来有两个青年,他们是两兄弟,两兄弟出家,做哥哥的叫做Sodhana,做弟弟的叫做Kapila,这两个兄弟一起出家,依靠一位长老而出家,后来又受了具足戒。由于他们受了具足戒成为比库之后,他们就必须履行两种义务,一种叫做Gantha- dhura,一种叫做Vipassanà-dhura。也就是作为出家人,要么就应该学习三藏,要么就要修行、就要禅修。当时,做哥哥的Sodhana,他就想到自己的年龄比较大了,于是他就选择禅修,从那位长老那里学到了业处,然后他就很精进地依那位长老学习,证得了禅那。后来又修Vipassanà、修观,最后他在那一生当中断尽了一切烦恼,证得了阿拉汉果。
做弟弟的叫做Kapila,他就认为现在我还年轻,等我老了我再修行,于是他选择了学习。他就从导师那里、从长老那里学习三藏、背诵三藏。由于他很聪明也很有才华,很快就学得很好,成绩很优越,很快就把三藏都背会了。然而当他有了学识、有了才华之后,他并不是用在修行上,他喜欢经常给人说法,于是就引得很多人的恭敬、供养。结果由于他太有名气了,很快他就被名闻利养所淹没了。由于他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受到很多人的供养、礼敬,他看不起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默默无闻的禅修的那些僧人们、那些比库们),由于他有了名闻利养,有了名气,就开始勾结朋党,然后就党同伐异,而且经常爱指责、爱批评、爱看不起其他那些修行的人,这样,其他的那些僧人,那些僧众,由于知道他的坏脾气,知道他很傲慢、很了不起,很多人、那些想要修行的人、如法的人都不想跟他在一起,也敬而远之。有一天,轮到僧团选到他去诵戒、诵巴帝摩卡(pàtimokkha)。当他坐上了座,拿了扇子之后,他就问那些僧众们,诵了戒之后,他问说:“你们有问题吗?”当时那些僧众都不理他,他们都保持沉默。这个时候他看到了那些僧众们不理他,然后他火又来了。他就说:“你们又不懂得法,不懂得律,我问你们法和律,问跟没问有什么区别呢?”他就这么样的当着僧众指责了、呵责了之后,他忿忿不平地离开了。他不仅仅是这样,他经常也是看不起那些修行的人,他认为自己精通三藏,自己有学识,自己很有名,他看不起那些修行的人,甚至很多那些圣者们他都看不起。
结果他的哥哥在那一世临终,就证得了般涅槃。但是这个Kapila由于他的傲慢造了口业,死了之后掉入到地狱里去。又一直在地狱里面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到了我们佛陀出世的时代,就是我们Gotama佛(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代,他投生为一条鱼,他投生为金鱼。由于他过去的善业,他投生的这条鱼非常漂亮,金光闪闪。结果这条鱼后来在河中被一群人捞到了、抓到了,由于这条鱼太过漂亮了,于是这群人就把它献给了国王。国王也感到很奇怪,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金光闪闪的鱼。于是他就把这条鱼带到了佛陀住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希望佛陀解释为什么这条鱼那么漂亮。结果当他把这条鱼放到揭答林的时候,那条鱼张开嘴,哇,一张开嘴,臭气熏天,整个给孤独园都给充满了臭气。为什么有口臭?这个就是口臭,爱骂人、爱诽谤人就会口臭。当时那些人跟国王还有那些比库都很不解、不明白,于是就去问佛陀。然后佛陀就说了这条鱼的因缘,因为这条鱼在过去生由于他有修行,他至少还有戒德,所以他感得了很漂亮的外形。但是由于他的傲慢,使他造了很多不善业、造了很多恶业,所以他在地狱里面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即使能够有机会到人间他还是投生为畜生。所以,傲慢可以带给我们堕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1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我就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一个缅甸人在修行的时候,所见到的事情。有个缅甸人来到禅林里修行,当他来到之后不久,大概也就几天,就见到了禅相,然后他持续地再修行,结果就依次有了禅那,然后再修色法、名法。在修完名法之后,他就尝试去观照他的过去世,当他在观察他过去世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前一世,是在(答鼎,缅甸地名),就是现在缅甸受风灾的那一带。因为他的装束让他知道他应该是属于那一带的人,当然缘起并不能实际看到这么样。在那一世中,他好像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在他的前一世,他也经常去亲近那些僧团,亲近比库们。他也有修行,也有修入出息念。然而在他的那一世,他没有任何效果与任何结果,而且在四十多岁时候就死掉了,所以他知道他的前一世有修行,但很短命。
然后,他又再继续追查前世的前一世,他发现,他的这个前一世死得很惨,是死在街道上,而且当时是被炸死的。那他为什么会死在街道上?他发现当时很多人死去,那时候正是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英国和日本在缅甸作战,所以,那个时候他是被炸弹给炸死。
然后他再往前观,他发现那一世,他也有到寺院里去做义工,帮助服务于寺院。他也喜欢布施,也有禅修,但是在那一世,禅修也没有效果。然后他又继续往前去推去观,又发现之前的一世,也是给炸死的,不过是死在家里。他的家旁边有一个炸弹爆炸,他死掉了,那个时候也是许多战争,应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死得很惨,血肉模糊;然后他再去看那一世,就是给炸死的那一世,他是一个很好的善人,很善良,他也有布施,也有去帮助寺院,也有禅修,但是也没有成功。
因此,他前面的三世都有禅修、有布施、有持戒,但是都死很早,而且死得很惨。当然前面两世死得更惨,在当前一世夭折。他再往前去透视,再去观,结果发现他是一只鸟,然后,他又再往前继续观,还是鸟,然后往前再观还是鸟,一直这样观照了很多世,大概可能有一百来世左右,都是鸟,都是动物,很低等的动物。然后他再往前,他就出惑。因为他看到他自己的结生心、死心,结生心、死心的影像,都是鸟,都是鸟。他感到很累,他一直这样观下去,最后他观见到,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在他做鸟之前,他是一个猎人,那么,一切的问题、一切的答案都出来了。
为什么他会投生到恶趣呢?他那一世造的很重的杀业,即使投生为人,他也很短命。这就是佛陀所说到的杀生、残酷、手粘血腥,专事杀戮对众生类无同情心,死后堕入恶趣,即使很有幸投身于人界,无论投生到哪里都是短命。
而且他也知道,即使在今生,他也会短命。然而由于他在过去的前三世里,他都有持戒,都有服务,都有禅修,虽然前三世连禅相都看不到,但正是因为他所积累的这些功德,所积累的这些禅修资粮,使他在今生来到寺院里修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他就见到了禅相,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可以证得禅那,一直这样修行下去,结果他就在修缘起之前看到了他的许多过去世,就不会再怨天尤人,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造的业的果报。
---------------------------------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在下一生带来果报的故事;有一天Mahàkassapa尊者穿好了袈裟,拿着钵去托钵,在他托钵之前,他进入了灭尽定(灭等至)nirodha-samapatti,从定中出来之后呢,他就看到了一个很贫穷的农妇在田里劳动,而且他知道这个女人将会在今天死去。为了怜悯她,Mahàkassapa尊者托钵走到田头,就站在田头。当这个农妇正在田里面做工的时候,她发现站在一旁的Mahàkassapa尊者,那个时候,她就把她带来的午餐很欢喜地倒在Mahàkassapa尊者的钵中,而且为她这种布施感到很高兴后,继续去工作。Mahàkassapa尊者托钵得到了食物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农妇还是很高兴地在那边做工,然后等她收工回家的路上被一条毒蛇咬死了!由于这个农妇供养Mahàkassapa尊者的时候,她的心很清净,而且她是刚刚供养完不久,结果就在当天下午被毒蛇咬死了,因为她供养Mahàkassapa尊者的这个功德使她投生到天界去。当她投生到天界之后呢,她成为一个天女,很漂亮的、很尊贵的天女。她想:“嗯?怎么我现在有这么大的福报?我怎么能够成为天女?”然后她再观察,发现到原来她的前一世,就在她临死的那一天上午她把她的饭菜供养给Mahàkassapa尊者。因为这种业,使她今生投生为天女。当时她为了报恩,想要去帮助Mahàkassapa 尊者,但是她又知道Mahàkassapa尊者有个特点,不喜欢亲近女人,因为他在结婚之后,有一个很漂亮的妻子,但是从来没有同床过,于是她就知道 Mahàkassapa尊者不喜欢女色,见到女人就躲得远远的。于是她就等Mahàkassapa尊者出去托钵的时候,就进到他的孤邸里清扫,帮他清理所有的那些家当,清理得干干净净后才离开。Mahàkassapa尊者一天回来,发现怎么那么奇怪,好象有人帮他清扫,第二天也是这么样。后来,他出去之后呢,又突然回来,他发现原来一个天女在那里帮他收拾东西,在帮他清扫。因为Mahàkassapa尊者就住在山上的一个小茅棚(孤邸)里面,他为了避免人家讥谦,就把那个天女呵斥走了。Mahàkassapa尊者说:“你一个女性,不能够这样单独来我的孤邸里,从此以后我这里不用你打扫,你以后不用再来。”很不客气,结果那个天女很伤心在那里哭,她没办法,因为遇到Mahàkassapa尊者这样性格的人,只能是把她撵走。从这一个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是次生受业。次生受业的例子很多,就是在今生造下的业下一生带来果报。

注:所有根据录音整理的07年-09年开示文字都未经过Mahinda尊者校对,仅供大家参考。

http://theravada-china.org/thread-2996-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05:01 PM , Processed in 0.06975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