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9-9-2011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吃素本来就是不错的, 不过因持素而说绝对不可以吃肉, 以慈悲, 环保和功德种种借口来圆自己持素的合理性, 就是一种邪见, 只要动到有动物成份, 就好像"破戒", 就好像"菩萨"不保佑, 遇到鬼这样的恐惧, 连自己的小孩子都因为自己的信仰, 找种种借口给他们吃素食, 这是一种偏激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而自己每天大费心思在如何吃, 这样也能修好自己的分别心?? |
|
|
|
|
|
|
|
发表于 29-9-2011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为了讨论的方便,先说明一个基本概念,我这里所说的素食是指长期坚持不食肉的行为,其外延,上不包括没有戒除食肉而只是喜欢素食或者部分时间采取食素的行为,下不排除食用五荤的行为。不过这种概念设定只是为了我现在讨论问题的方便,并不是指素食的确定概念。事实上,中国的素食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都有不同,都可以进行有深度的讨论。不过我这里只是在我的设定的概念下讨论。
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素食符合佛法,应该坚持。因为素食是完全符合佛教轮回的教义以及佛教众生平等、大慈大悲等的精神,这是佛教区别与其他宗教的最大特征之一,应该坚持,并不断倡导和有效推行。
第二,素食的意义应该区别看待。在汉传佛教范畴之内,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素食是有利于学佛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理论论证和实践例证可以支撑,不必再详细说明。但在汉传佛教之外,对素食在学佛和身心健康方面的意义的认定可能就完全相反。即使在汉传佛教之内,在不同的因缘下,素食在学佛和身心健康方面的意义也应该不同审定。
第三,素食的要求应该和缓。因为我们应该承认素食并非佛制戒律,历史上曾经被视为正统的早期佛教戒律并没有明确的素食要求,所以,在对待素食的问题上,不应该像对待其他戒律那样绝对和死板,而更应该大力提倡其他的一些佛教戒律和合乎现代社会论理、能切中时弊的佛教行为规范。
第四,没有坚持素食的佛教也是佛教,也能通向解脱。因为不论是早期佛教还是现在的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日本佛教都没有素食的要求,在世界佛教各大体系之中也只有汉传佛教有素食的要求,其他佛教部系依然是佛教,而且也多有成就解脱者。
第五,在修行佛法的意义上,素食不仅仅是不吃众生肉,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慈悲之心。没有慈悲心的素食者是消极的素食者,只素食而不知爱护帮助他人甚至自私狭隘的修行者还不如那些既有慈悲心又有智慧但没有坚持素食的修行者。
第六,不能把素食作为修学佛法的绝对前提。素食应该体现佛教圆融会通的精神,若作为修学佛法的绝对前提,会使许多可能的学佛者望而却步,失去了进一步接触佛法的机会,也会使许多难以执行素食的初学佛者感到恐慌和不自在。
第七,在素食的实践中,应该坚持应机方便的原则,不能把素食的做法在任何修行阶段的人和任何环境下的人强行要求,而应该变成一种既自觉自愿、也合乎时宜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于初学佛者、或者学习佛法但慈悲心与慈悲行还没有生起或产生感召力的人,以及在家庭中其他人都不能坚持素食或者公共饮食场合等,素食不仅仅是自愿坚持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合乎时宜的问题。
第八,素食在环保上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论,我认为其症结在于对素食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以及素食执行过程的不同环境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争论不可能取得共识。宏观上来讲,素食在自然环保方面的价值是有限的,而在“自身环保”方面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和周围大量事例可以说明,一般来是说(不排除个别)素食是一种比肉食更加健康的饮食方法。
第九,可以向孩子们倡导素食,因为从孩子开始就采用素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慈悲心和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有利于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但不宜向孩子们强制推行素食。所谓不能强制,一是因为有些孩子或者有些孩子在某些特殊背景下不宜素食,二是因为素食作为一种宗教信仰行为向孩子们推行也违背了不向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传播宗教的法规。
第十,素食是汉传佛教的优良传统,不是糟粕,应该在提升内涵、应机方便、注重实效等原则下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http://www.wanjichansi.com/index ... ews&NewsID=1581 |
|
|
|
|
|
|
|
发表于 29-9-2011 06: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素食,我想说的是,让素食回
归到自然,素食就是素食,没有主
义,不跟品行挂钩,就这么单纯。
如果绝对地认为只要是素食者就一
定品行好,那我们要会遭逢逻辑错
误,就如有了宗教信仰的人不一定
具有宗教情操一样。
一个修行人,如果内心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只是恪守一条“素食”的饮食习惯,那不算真正的慈悲。如果一个修行人口口声声要慈悲,可是对于不给他提供素食的饭店工作人员充满了怨恨,而借口素食可以慈悲,我不相信也。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在形式上讲究吃什么,或不吃什么。修行、学佛不只是吃素而已。素食是佛教清规,不是戒律。在佛教中,三净肉是可以吃的,三种净肉,指的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当然,你有肉不吃是你的慧,所以,佛教不勉强每位在家佛弟子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必须吃素。万一不得已的时候,能够马上找到的食物,又没有直接伤害其他生命,那就是最适合的。
当年,六祖惠能顿悟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当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六祖就去找一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放在肉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说:“我只吃肉边菜!”
吃素重在素心,是清净心,而不是吃素的形式。持斋和吃素,二者是有区别的。从持斋到吃素,那是一个流变的过程。试想,一个人吃素,但是每天吃五次以上,那么他的肠胃有可能得到彻底的休息么?相反,一个人持斋,过了中午不再进食任何食物,不给肠胃增加负担,是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内在之乐呢?尤其禅修之人更是要身体通畅,少食少餐才好。
坚持素食主义和坚持素食有所不同,自己没有在一个严格的寺院或者共同生活的团体里修行生活,适当讲求一下饮食的质量和品位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掌握好一个尺码或者临界点,不要过头,过犹不及也不好。
有的人学佛十多年,还来问我,可不可以给孩子吃肉?怕孩子营养不良。我说在印度很多人天生完全素食,也不见得怎么营养不良。所以观念很重要。问题出在哪里呢?学佛快十年了,有没有让纯净的法走入内心呢?如果有,那么这些还是问题么?如果没有,那么这个纯粹的饮食习惯问题却成为是否修行的问题,也是挺可怜的。所以简单的吃饭归于吃饭,修行落实于修行。修行上向内心下手,不要单向素嘴的形式下口,素心才是!
佛教虽然最早倡导素食,但是最初的佛陀时代以及佛陀不在的时代那些解脱的圣人有很多并没有素食,因为那个时代的修行人是托钵乞食,给什么吃什么,没有荤素之分。沙门托钵乞食是完全不用操心于一日的一二餐之外的饮食,所以随缘在那里得到的最少成本的饮食就是最适合的。把赖以维系修行的生命体支出的各种成本减少到最低,而把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心灵问题,这个是修解脱道的本末关系。后期的普世的救渡思想,是佛陀去世后很久才慢慢发展的。
一个人能从烦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素食只是一个助缘,并不是只要吃素就可以获得解脱的圣果,如果有人这样理解,那么有很多天生的素食者,他们的心灵是不是都达到了解脱呢?吃素有助于平定心灵,有助于长养慈悲心,但是并不是说,所有吃素的人必然都心灵平定,必然都拥有一颗慈悲心。
现今流行于各地的素食馆的吃素风尚,本身并不符合素食的本意,素食,就是简单的自然的。可是反观素食加工品,荤名,荤形,荤味,这哪里算得上吃素。
杀生的问题。
有人说,既然动物的生命是命,让人不杀生取命食肉,那植物也有生命,照此理解,植物也不应该吃才是。在佛教中,生命分有情和无情两种。只有同时具备色、受、想、行、识五蕴才能称之为是有情生命。动物和人一样(人也是动物之一),它同时具有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和人一样都具有精神的四个层面受、想、行、识这四蕴。五蕴构成一切的有情生命体。再说简单些,就是不仅具有生理活动,同时也具有精神活动的生命是有情生命。只有五蕴同具的生命才会有“心识”,因为有“心识”才能有“情”,因为有“情”才会有种种如欢喜、痛苦、绝望、愤怒、爱、憎、欲等一切觉知觉受。所以像牛、马、猪、羊等动物,它们被宰杀时会有恐惧、愤怒等情绪,这与人类是一样的。一切喜怒哀乐的觉知觉受都是因五蕴所起,所以,佛教有不杀生的戒律。
而植物呢?(如我们吃的五谷、蔬菜、瓜果等植物)它五蕴不具,只有生理的现象,而没有精神活动,所以植物属于“无情”众生,它虽有生长的机能,有神经的反应,但它没有“心识”,没有苦乐的感受,没有觉知的心性,没有快乐悲伤,没有痛苦和爱憎等觉知觉受,比如说含羞草、向日葵和亚马逊森林里面吞人的那种植物,像藤萝一样的,它只有受蕴,在有情生命都具备的受、想、行、识四个精神层面中,它只有受蕴这一个层面,所以它不是有情生命,一切有情生命都不离觉知。
所以,有些人说佛教既然讲不杀生,那连菜也不要吃,错了。因为植物没有想蕴、没有行蕴、没有识蕴,只有一个接触,那个感知而已,不能把它这个痛苦延续下去,因此它不会形成一个因果链的推动,也就是它当下止息了。这就是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的区别,因此,佛教才有提倡素食的清规,才有慈悲护生的传统。
佛教的杀生是这样界定的:第一条,不故意去伤害人的生命;第二条,不故意伤害与人类有益的动物的生命;第三条,凡是能够跟人类和平共处的动物都不去伤害;第四条,完全对人类无益的动物也要尽可能的保护它。这是佛教的界定。
依据佛法,耆那教、婆罗门教的六道轮回观念,动物是因为做人的时候或贪心重、或是懒心重、或是贪睡心重、或贪吃心重,所以它逼不得已,业力推动成为动物, 当它的这个业力消光了,它还能再世为人,所以动物也能修行,但是比较少。为什么佛法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怎么难得呢?佛法有一个形容,一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大海中里漂呀漂,突然来块木头,木头刚好有那么一个针孔,然后乌龟就把它的头一下子扎到木头的针孔里。茫茫大海中,漂出一个木块,这个木块还带一个针孔,然后乌龟的脑袋恰巧能钻进去。所以说人身难得。一失人身就不知道轮回多少世才能回来再修行?因此,佛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有缘闻到佛法呢?所以说,佛法难闻。
佛教并不是让人非吃素不可,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有人说学密宗好,因为学密宗可以吃肉,可以即身成佛。西藏的一些修行人为什么吃肉?是因为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在高原上蔬菜存活不易,再加上对外交通不便,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以当地最方便的肉类为食。在西藏,只要有条件的地方,当地的修行人也会选择素食。如同四川人和湖南人爱吃辣椒,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吃辣?仅仅是习惯吗?不完全是,因为四川湖南一代的地理环境与北方不同,气候阴湿,长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身体被湿气和寒气所侵,而辣椒从中医角度讲是热性食物,吃辣椒可以驱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防止风湿,所以,当地人吃辣椒有保健的作用,不会上火。同样的辣椒,在北方,人吃了就容易上火,因为北方的气候环境没有那么潮湿,体内也没有那么大的湿气,所以,对于辣椒这样的热性食物吃多了身体就不太适应。所以,同样的食物,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环境中,给身心带来的作用也不同。
饮食也一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宗教背景都会产生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习惯,所以回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等。吃植物既然不杀生,那么出家人为什么不吃葱和蒜这些有杀菌作用的植物呢?五辛指的是大蒜、葱、洋葱、韭菜、兴渠这五种带有辛味的植物。这五辛,生吃使人易发脾气,烧熟后吃又比较刺激性欲。无论是易怒,还是多欲,对于修行人来说,都不是值得鼓励和骄傲的事情。能够满足食欲的植物足够多,杀菌也不必一定要吃这几种植物。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说,不吃葱、蒜、韭等是很容易培养的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作为一个佛弟子,作为一个僧侣本身,只能从佛教自身来界定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够尊重生命的尊严与权利。对于其他我没有权利。愿意素食或者荤食,是自己的自由,这就是尊重和包容吧。
http://www.chaoyangsi.org/arti_show.asp?id=459 |
|
|
|
|
|
|
|
发表于 29-9-2011 08: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茹素就一定是中国人提倡的?
人家印度人,茹素本来就是自然的事情。他们很少吃肉,因为贫困或者各种因素。印度人吃的咖哩大部分是素咖哩。说到素,非要套个帽子去宗教方面。谁爱吃素谁不爱,都是自己的选择好不好。我觉得,大家以其在这里闭门造车,不如把眼光放大放远一点,去研究下各民族的风俗,当地环境因素等等,之后再回来看就发现这个题目根本不值得一论再论。
人在活得好好自在的时候,最好就是修行,不要等到老了一身病痛,那个时候想清静下来修行,不是不能,是很难了。 |
|
|
|
|
|
|
|
发表于 29-9-2011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以前人都很少吃到肉,只有过年过节才偶尔有杀鸡,鸭子和猪。反而现在的人天天有肉好吃。这个应该不是面子问题吧。 孟加拉外劳我看见的都是白饭咖哩+马铃薯+洋葱。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