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素还真

阿罗汉圣弟子具足十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8-2011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無五官而已,卻有髮髻的輪廓。
Dharani 发表于 12-8-2011 11:38 PM



呵呵,不是的。有的佛像不知没有刻上五官,连头发也没有。有的是尖头,有的是圆的。佛本无相,所以不管是有没有髮髻,对南传佛教徒来说并不重要。这就和你们北传佛教中的佛像都因地区不同而雕刻样貌不一样是相同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8-2011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是的。有的佛像不知没有刻上五官,连头发也没有。有的是尖头,有的是圆的。佛本无相,所以不 ...
KhunKaew 发表于 12-8-2011 11:58 PM
你去泰國/其它南傳佛寺找個沒有五官、頭髮、髮髻的佛像來看看,堂堂正正擺在大廳的那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牌無相只是為了方便製作,因為提高供給需求的效率,又豈能和佛像相提並論?精心製作,擺在佛寺大廳的就不是有頭髮、髮髻、五官、衣服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泰國/其它南傳佛寺找個沒有五官、頭髮、髮髻的佛像來看看,堂堂正正擺在大廳的那些。
Dharani 发表于 13-8-2011 12:11 AM



朋友,俺是南传佛教徒,到南传寺庙的次数不会比别的华人信徒少,连佩戴的佛牌都是无相的。至于那些摆放在主庙的佛像,是为了信徒们膜拜的方便,有的还佩戴尖顶圣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3-8-2011 12:34 AM 编辑

很简单的人的基因决定他的长像, 佛陀的高度与常人无异, 面相与常人无异, 但应该是很帅的男人, ,所以你不会在经里看到有人说和批评陀的样子, 若一个人长的不像常人, 肯定多人会讲, 经里肯定会提到, 但是事实是完全没有, 甚至有父母想把女儿嫁给佛陀而向佛陀提出要求, 有经说提婆达多和佛陀长的很像(因为堂兄弟的关系), 只是佛陀有比较金黄色的皮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牌無相只是為了方便製作,因為提高供給需求的效率,又豈能和佛像相提並論?精心製作,擺在佛寺大廳的就不 ...
Dharani 发表于 13-8-2011 12:20 AM



其实传统的南传佛教根本就不制造佛像。咱们是使用以法轮与佛陀的足迹为代表来礼敬佛陀。后来制造了佛像,其实是受了你们北传佛教的影响。至于佛像是否有头发,对咱们南传佛教徒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你如果喜欢,去做一个你心目中的佛像也可以。只要是佛像对修行有帮助,对人的内心起到平静的作用就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8-2011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像的髮髻,留髮其實是象徵了菩薩道的道法,也象徵修菩薩道可以是在家相和出家相。當中實存在含義,並不是一句“沒什麼問題”就能帶過忽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Dharani

你确定现在你看到是真的佛陀的样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8-2011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三法印
那歷代南傳長老確定看到是真的佛陀的样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Dharani

当然也没有.. 后期的佛像是西腊文化进入印度后的一种人像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看看耆那教的创始人大雄



耆那教的创始人大雄(约公元前599-前527年)原名伐驮摩那,他出身于印度摩揭陀国(今比哈尔邦),30岁出家,裸体苦行,拔光自己的头发,42岁在一棵娑罗树下绝食两天半后悟道。他彻底制胜了自己的情欲,因此被称作耆那(意:胜者),耆那教由此得名。此后30年伐驮摩那一直漫游传教,至72岁去世,后被尊称为大雄(伟大的英雄),成为苦行者的领袖。

        据传说,大雄只是耆那教的第24位祖师,在他之前的23位祖师大多生活在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年以前,纯属神话人物,只有第23位祖师帕什瓦纳特可能是历史人物,生活在大雄之前250年。大雄完善了帕什瓦纳特的苦行僧团和戒律,使耆那教成为严格奉行苦行主义和非暴力原则的宗教。
耆那教认为:世界上一切生物甚至无生物都有灵魂。灵魂本来是纯净的意识,但在其具体的生命形态中,由于非灵魂的物质、空间、时间、运动、静止等作用,特别是由于一种细微物质业的漏入,灵魂受到了业的污染和束缚,只有严格的苦行才能使灵魂摆脱业的束缚,恢复纯净的本性获得解脱。

        耆那教规定的五戒是:不害、不欺、不偷、不淫、不贪。

        不害(非暴力)不仅包括一般的不杀生,而且连伤害其他生灵的任何行为、语言和念头都必须禁止。因此耆那教徒坚持吃素,喝水先要过滤,避免误饮水里的小虫,走路时也先要扫清前边的道路,小心翼翼,唯恐踩死蚂蚁——不小心就可能践踏自己祖先的灵魂。所有的生灵都不能伤害,惟一可以伤害的是自己的生命:绝食而死是耆那教徒追求灵魂解脱的理想归宿。

        大雄本人就是绝食而死。现代印度民族独立领袖圣雄甘地,重新阐释耆那教的不害精神,对英国殖民统治成功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今天印度的许多亿万富翁都是耆那教徒,他们诚信、勤勉而节俭,以巨额财富赞助公益事业。

        不贪是指禁止占有私财。大雄主张裸体苦行,认为衣服也是世俗羁绊的标志应该抛弃。大雄死后耆那教分裂成两派:一派叫天衣派(裸体派),以天空为衣;一派叫白衣派,只穿一件白袍。不过,后来的耆那教祖师和圣者造像多半是裸体,以显示苦行的坚毅和灵魂的纯净。在印度迈索尔郊区的斯拉瓦纳贝拉戈拉镇(Sravanabelaagola)有座著名的耆那教圣者巴胡巴利巨像,高18米多。由于长年苦行,匍匐植物爬满了他的双腿和双臂。

                                                              ——主要资料来源:王镛著《印度揽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样子和耆那教的创始人大雄是有雷同!!!!
为何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harani

当然也没有.. 后期的佛像是西腊文化进入印度后的一种人像创造..
三法印 发表于 13-8-2011 01:51 PM
那和南傳的佛像被故意塑造成有頭髮、髮髻,又有什麼關係?就算希臘文化引進,那大可以造個剃光頭的佛像嘛,況且經典就記載佛世時就已經有人造佛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3-8-2011 02:52 PM 编辑

回复 53# Dharani

他们是依经典提到三十二相而造, 头法相是三十二相之一, 是转轮王的相.

印像中, 并没有經典就記載佛世時就已經有人造佛像了, 有也是后期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三法印
佛像的髮髻,留髮其實是象徵佛是修菩薩道的道法,從菩薩道而成就的,同時也開展了菩薩道,而身著袈裟則象徵開展聲聞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三法印
佛像的髮髻,留髮其實是象徵佛是修菩薩道的道法,從菩薩道而成就的,同時開展了菩薩道,而身著袈裟則象徵也開展了聲聞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8-2011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Dharani

佛陀本来就是三钵一衣, 也是僧团的一份子,  他不会自己留发而教他的门徒剃发..
佛陀是阿罗汉, 正等正的觉悟者. 佛陀的古道这书里讲的很好...

还有, 你认为你的菩萨道是真的你就去修, 试看会成功否, 会的话改天记得来渡大家吧, 修不到今生也就算了, 下辈子有机会的话再摸索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三法印
我不止認為菩薩道是真實的,也很尊敬聲聞聖者。只是你不承認菩薩道而已,甚至歪曲誹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Dharani

那就愿你修有所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8-2011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上座部佛教的僧侣要建造什么样子的佛像,都与非上座部弟子无关。俺也能说留髮髻是象征在家信众(非僧侣)也能证悟达到解脱,与什么菩萨道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4:51 AM , Processed in 0.10363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