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67|回复: 10

金庸小说排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2-2005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排名——也作代序

  金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在文学角度上,由于武侠小说的地位问题,这方面曾经引起过很多的争论和分歧,我想这是我们在启蒙教育时所带来的问题,其实《水浒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在普及性及知名度上,‘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小说。’这个赞誉,金庸可说当之无愧,大家也必定赞同。

  金庸对小说创作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宁少勿滥。1955年至1972年共17年时间里写了15部作品,又化了近十年的时间去对旧作进行修订,确实是治学严谨的典范。金庸小说的好坏,他自己曾说过一句话:“长篇比中篇好些,后期比前期好些”这个观点大家肯定是接受的。我们读金庸的小说,特别是后来写的几部长篇,会发现作者在作品中每一次表现的意境和主题也是各有不同的,这说明金庸从来不满足对人生哲理追求,想力求从自己的作品中写出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对人性的体现,对精神的阐解。金庸终于在写到《鹿鼎记》时,发觉自己再无法去求新一步的思变,于是借韦小宝之口说出:“老子不干了”,从此金盆洗手,封刀归隐,却也就留下了无数的遗憾在我们这些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心中。

  金庸小说的排名问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心目中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四通提议大家来投票选出金庸的十大最佳小说,正中我的下怀,便借此机会去说说自己的排名和依据,一了久违的心意。

先说我的十大排名:

   1. 《笑傲江湖》: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
   2. 《天龙八部》:悲天悯人之作,说尽人间八苦。
   3. 《鹿鼎记》:金庸最佳的现实小说。
   4. 《神雕侠侣》:经典情书,写出情爱的悲欢。
   5. 《雪山飞狐》:中国的罗生门。
   6. 《射雕英雄传》:第一武侠化小说。
   7. 《倚天屠龙记》:懦弱与信念的人生体验。
   8. 《连城诀》:悲苦世间的抉择。
   9. 《飞狐外传》:英雄自古出少年。
  10. 《侠客行》:孪生兄弟的传统喜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排名,旨在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一: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

  说《笑傲江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不单止笑傲一书情节结构严谨丰富,文学艺术上用语生动流畅、写作技巧高明绝妙、写作手法变化细致、人物描写深刻自然、思想主题表达的连贯透彻而意境高深,而且写出了平凡亦侠的故事;写出了中国文化的韵味;写出了人生最深刻的哲理;写出了这个世界的虚伪和贪欲,《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颠峰,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为什么我能这样说。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一门五状元,叔侄七翰林’的名门望族,查家近代最出名的人是清朝的著名诗人查慎行,可以想象金庸在幼年时所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在看香港电台拍摄的金庸传记中,金庸曾说在他的小时侯深受古代那种高人隐士特别是功成身退的思想的影响,加上少年有一段比较艰苦的生活和从政理想的失败,他一直很羡慕‘且自逍遥没人管’的归隐生活。1992年,金庸正式出售了自己辛苦创业的〈明报〉,金庸解释说,他累了,他向往着一种隐士逍遥的世界。在金庸小说中最能体现他这种理想境界的书就是《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说中最能体现他这种人生目标的人就是令狐冲!

  我认为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体现人生最高的精神生活,正如罗曼罗兰和他的《约翰.克利斯多夫》,金庸写了,金庸奋斗了,金庸也在自己的人生中去实践了!

  很多认为笑傲一书是一部政治小说,是在影射文化大革命。笑傲写于1967年,的确当时正处于中国国内在搞文化大革命,他在构思这篇小说时,肯定是会受一定影响,但金庸在写下去之后,他写出来的根本与此无关了,他写的真正的寓言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流毒弊病,是‘家天下’的现象,是政治表现出来的野心和权欲。就如金庸自己所说的:“若单凭影射政治人物而流行,这部小说的艺术生命便极其有限了”。正是如此,笑傲的主题就像吴蔼仪女士所说:“在《笑傲江湖》之中,金庸的确表达出社会规范可以怎样虚伪和霸道,而纯真的感情怎样比表面上大公无私的行为高贵百倍”。这才是干,其他的只能权当枝叶。

  笑傲故事情节的主线有两条,一是江湖人士对辟邪剑谱的贪念,一是所谓正邪两派的人想称霸江湖的野心,最终贪念也其实是野心的化身。令狐冲就是在这个环境中来开始了自己体验和坚持人生原则的艰苦又惊险的道路。

  令狐冲出场的伏线和慕容复很有点相象。但这里就可看出金庸不凡的笔力,慕容复除了杀人疑案外,始终以褒为主,刻画出一个人中龙凤的形象,这给慕容复以后的结局增加了可悲的感叹。而令狐冲在众师兄妹的话语中让人感到一个浪子的形象,接着青城弟子和仪琳的回忆描述,逐渐的揭开了这层面纱,似贬实褒,令狐冲在当场各人眼光中的样子越来越清晰,读者对所谓正派邪道的观念越来越有疑问。终于盼到他出场,群玉院内看似的口不遮拦,衡山城外拼死以护曲非烟,令狐冲在我们的心目中已是栩栩如生不能忘怀。

  同样金庸对反面角色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最成功的当数岳不群,作者也一样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他,这个响当当的君子剑,这个卓尔不群的华山掌门,竟是个如假包换的伪君子,这个形象真是深入人心。以至新加坡有一次议会开会,某个议员被人指为岳不群,真是听者自明。

  笑傲延续了金庸写武侠小说的一贯手法,在武功的描述上这一次又有创新,正面有独孤九剑,以无招破有招,将武学的概念提升到一个空前的境地,后来古龙的小李飞刀大概也是受了金庸的影响吧。反面的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须要先挥刀自宫,这个对贪欲的强烈讽刺的绝学,真是神来之笔。

  在诙谐人物一面,笑傲的桃谷六仙的胡言乱语在嵩山顶上被任大小姐的借用,使我们在捧腹大笑之际,更深刻的对那种世间追求权欲的丑恶面目作了揭露,也更加体会到令狐冲对道德完美追求的意义。

  笑傲一书在这上面的对比,揭示在全书中比比皆是,此文怎能说尽。但是金庸也认识到个人在道德和自由上的追求是不会容于这个权力政治的现实社会,就是说令狐冲的精神洁僻是无法忍受这个胺脏污浊的江湖,他不屈服,那么他唯一的选择只有退出。

  笑傲是金庸唯一一部没有历史背景的作品,我想金庸故意选择这种写法,是为了令狐冲还能求得一片自身的天地,如果回到历史特定的条件下,令狐冲的结局可能又是出悲剧。

  这真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可悲,这个世界在金庸接着写的鹿鼎记中就更有广阔深刻的写照,金庸对中国古代社会这种悲剧的唯一可行的答案只有‘好’皇帝。
我说笑傲第一,不但此书人物形象深刻,作品体现作者的心声,这书还是一部
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笑傲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描绘上到达了金庸小说中的最高峰,其实这也是作者暗中在配合令狐冲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隐士所具有的艺术文化境界,充分表露出金庸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从在绿竹巷中学琴练箫开始,金庸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至高境界的体会,这在衡山刘正风死前所奏的‘笑傲江湖’曲已有倪端,正如绿竹翁说的琴为心声,其实文不是也为心声么。笑傲中江南四友就是琴棋书画,他们为避开斗争而隐居梅庄,但最后的悲惨结局,也寓意着追求艺术的纯洁的人始终逃避不开这个卑鄙世界的玷污,也只能留下万世清白的艺术,只留下迎雪傲开的梅花。

  平一指也是金庸小说屈指可数的神医之一,中国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的医术可谓神技,一指定生死,这充分表现了中医理论望闻问切的精华,我们又可以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

  中国人对酒的嗜好是一个奇特的心情,自古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大都是此中好者,金庸也不例外,黄河船上祖千秋那眼花缭乱的酒文化和梅庄说酒,又让我们一次大饱眼福。

  当然笑傲还有很多的佛理、道意、民俗、风情不可胜数,看笑傲,真正感受到钱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温情与敬意’的那种心情。

  无庸质疑,金庸写出了什么才是笑傲江湖,所以笑傲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二: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悲天悯人之作,说尽人间八苦。

  看天龙,很多人往往会忽略金庸附在天龙后面由陈世骧先生写给他的两封信。

  陈先生何许人也,我的那部天龙没有讲,金庸只在后记中说:“以他的学问修养和学术地位...。”想来陈老先生必是一位大学问家。这个到不必太过于去研究,关键我觉得要读懂天龙,这两封信是一条绝好的钥匙。陈老先生在信中说:“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天龙正是要表达这两点,而也正如他说的天龙是一悲天悯人之作,将冤孽和超度发挥的淋漓至尽。天龙是一部佛学思想意味很浓的作品,我们要不‘读流’了这书,必须有一点佛学的基础知识,这样才会更深刻去理解。

  天龙八部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意,金庸已做了解释。尘世间的欢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认为一切皆苦,纯苦无乐,只是世人不知,往往便以苦作乐,可悲之极。佛学认为人生有八苦,是为: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绝世英雄都要面对拥有这八苦,以至上天诸神也都会有悲苦。天龙的中心正是描写出世上人面对八苦的种种心态,特别是对佛教因果业报循环的思想更是至极的体现。

  很多朋友谈起天龙时都说这书写的太松散,结构不好,我觉得这可能和金庸写作期间出国而请倪匡代笔有关,比如阿紫的死就是他写出来的。据倪匡说金庸后来修订天龙时将他代写的那部分删去了,是不愿掠人之美。很遗憾(其实金庸修订旧版,使我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不能看到,何尝不是大家的遗憾)。不过我觉得认真的读完天龙全书,虽然是分散的三个人(乔峰,段誉,虚竹)的故事,但很容易注意到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作为连接,几乎全书的人物或明或暗都和他有关系,他就是段正淳。段正淳犹如一棵树根,派生出无数的枝干,将天龙整个故事情节有机地连在了一起,所以天龙只是表面零散而内在协调,这是金庸文学写作手法运用纯熟的代表之作。

  段正淳引发了整个天龙悲喜交加的剧情,道出了这冥冥之中不是命运捉弄,而是佛学最基本的因缘说。段誉爱上的人每一个都是他的亲生妹子,他绝望的那一刹,竟然自己不是段正淳的亲生子(但这也是段正淳导致的);乔峰从万人景仰的丐帮帮主一变为汉人不齿的契丹狗,为找出真相,误信他言,亲手杀了自己深爱的人,他的心已是死了一半(间接导致他后来的自杀),而他追寻的大仇人竟是自己的父亲;虚竹误打误中,得真传,识红颜,第一次知道父母是谁,也就永远失去了慈爱;慕容复一心复国大愿,四大家臣倾力誓死相助,又有红颜垂青,可惜到头来终是在痴人说梦。陈老先生说:“书中的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就孽”,真是点睛之语。

  天龙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人生八苦,他们的欲望、痴念、悲欢,竟一切是空,一切是幻。鸠摩智泥地开悟,才发觉原来佛在心中;萧远山大仇得报,却是感到无处可去;段延庆为复位历尽苦难,都还不如有一个儿子重要;游坦之铁罩加头、双眼不要而痴情不改,阿紫始终还是悬崖一跳;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互夺情郎,逍遥子爱上的却是石头人;慕容博以死待机,终要归依我佛而亲子失智......。所有所有的人无不在这痴迷圈中奋力争斗,但总是失意无奈,痛苦相伴,最终还是要在这苦难中寻求解脱,悟者看透空幻,迷者苦撼难填。天龙中的破珍珑棋局,是最好讲述这种人生哲理的段子。苏星河为传师艺,摆下千古绝唱,当局者无不或痴或迷、或贪或念,无法勘透生死人生、无法看穿世事得失,只有小和尚虚竹无心插柳,却功成名就,写出了金庸对这世间人生求不得,不可求,只有破除法,我两执,以达无我的真谛。

  天龙虽是在讲述佛意,但它在文学艺术和表现手段上也是很难挑剔的。我最喜欢金庸小说中的段落故事描写有两段,天龙杏子林是一,飞狐商家堡又是一,这两段共同特点都是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多变,关系错综复杂,一大一小,互为辉映。杏子林是乔峰突兀出场初显身手的地方,这个金庸小说最出众的英雄(我看来令狐冲不是英雄,是朋友,我是持敬佩之情,而乔峰,郭靖是英雄,我是持崇拜之心)镇静自若、临危不惧、豪气干云、机智百变,刚平息丐帮内乱,却引来自我身世的揭露,从此乔峰也就走上了一条民族和感情纠缠的不归路。乔峰的经历是一场大悲剧,他无法争脱心中自己建立起来的牢笼,他唯一的出路只有悲壮的死。西方古典戏剧理论曾有大英雄只有大悲剧才能相称的观点,金庸运用在乔峰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段誉是我在天龙中最喜欢的人物,他天性豁达,轻视世俗的价值,敢做敢为,从来没有为自己高贵的出身而炫耀,也从来不为所谓面子问题而苦恼,他真正做到了随遇而安,他唯一保持的是自己的尊严,他的精神境界可与令狐冲比肩。唯一可惜的是他喜欢王语嫣,特别还是痴爱,我觉得这是金庸的败笔,不然只能从神仙姐姐身上去找还能够接受的解释。

  天龙人物的刻画,依然是金庸的本色。天龙人物之众多,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之最,但一个一个俱写的有血有肉,忘不了阿碧的泪珠,忘不了包不同的非也,忘不了钟灵的的小貂,忘不了岳老三的鳄鱼剪。金庸的小说中只有笑傲,射雕可比。

  写景写风俗也是天龙的一大特色,从南疆大理的三月风光,江南的水乡景致到长白的茫茫白雪,从吴人侬语,北人粗豪到契丹刺身,又是忘不了。

  天龙写的太苦,虽偶有乔峰的激情冲荡挣扎的光芒,毕竟是一颗天上的流星,人世悲欢,因果业报,乔峰个人能有何作为!

  天龙第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三:鹿鼎记

《鹿鼎记》:金庸最佳的现实小说。

  倪匡推崇鹿鼎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我看过他写的品论后,总有一种感想,他籍以的观点总是从很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于是小宝可亲,康熙可爱,鹿鼎最佳。是不是真的这样?我有两个看法,一,鹿鼎的确是金庸最佳的现实小说,他成功的写出了中华民族‘国民性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历史‘家天下’的悲剧,特别在人性弱点的揭露上虽然没有笑傲的可怕可憎,但一样的深刻并由于和历史事件的相连能引起更多人的反响。二,倪匡的人性心理分析总是以个人的角度出发,不能更深层次的发掘,所以我觉得他往往失之偏颇。

  鹿鼎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他借韦小宝的口说出‘老子不干了’,武侠小说界的金大侠从此金盆洗手而举世哗然,为什么?金庸自己说:“真的写不下去了”。我认为这可以是一个理由,因为金庸在后期的几部长篇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写作主题,对中国社会和人生进行无情的披露和积极的探讨,而单纯局限在武侠这个小范围内已是无法再能提升写作的要求,其实鹿鼎很多人认为已经不像是一部武侠小说,所以金庸可能意识到再这样写下去还只会是写出原来的老路子,便收笔不写,这也许只是文学创作上的想法。

  深一层看,从金庸的人生经历,理想及所受的思想教育分析,或许能看出一些倪端。金庸出生书香门第,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学基础,读书时英语非常出色,并考上了重大外文系,后来又就读于东吴大学学国际法,48年去香港《大公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金庸曾想入外交部被拒,受同事梁羽生影响便于55年开写武侠小说,57年去电影公司工作,59年创办《明报》,72年停写小说,92年出售《明报》。金庸这些传奇的经历,对他写武侠小说肯定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看金庸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便可察觉,郭靖就是他事业奋斗的象征(金庸口才不好似足郭靖,但大智大勇藏于纳),到杨过写情,我猜想与他在电影界从业有关,张无忌是办报的开始(第一次有明教),乔峰的出现,英雄已然写尽,令狐冲就是自古读书人功成身退的写照,金庸后来真的这样去做了。韦小宝的塑造是绝无仅有的,这与金庸从政受挫而真正去看中国几千年弱点政治是有关连的。连韦小宝也终于厌烦了这种生活,金庸如何再能写下去,还是去过且自逍遥没人管的日子罢了。

  说回鹿鼎。对这书的评价可谓争议最多,毁誉参半,但相信金庸这次的变新特别是主人公角色是成功的,韦小宝真的写活了,这个人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韦小宝根本不是侠,又不会武(只会那套逃命步法,还要铁甲护身),油嘴滑舌,机灵百变,识得察颜观色,溜须拍马,简直是坏了武林的规矩,却让许多人喜欢,我自己也喜欢。倪匡为韦小宝的辩护已是一大箩筐,我不想再多说了,关键的问题是这本书的价值何在。

  我觉得鹿鼎的真正主人公是康熙,金庸一直致力于他的小说中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观点,这方面的英雄实在太多了,终于到了这,金庸写了一个皇帝来衬托这个看法。康熙是中国历史上评价为最好的皇帝之一,他少年执政,励精图治,削藩平乱,力抗外侵,维护统一,减赋利民,清朝出现了最强盛的时代,在全国大局上看,康熙可称为侠,正如韦小宝的赞誉,他是‘鸟生鱼汤’。但正是如此,鹿鼎让康熙和韦小宝的搭配写出了中国传统政治和中华民族人性的可悲。康熙如何英明神武,如何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始终是‘家天下’的政治弱点,如果康熙是金庸对政治寄与的希望,那我觉得这真是金庸对这种政治的无奈和妥协。

  金庸这次用喜剧的手段来描写我们真正的世界,一反笑傲直指最深处的无情揭示,是否他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现实的残酷一面往往会狠狠的摧残我们仅存的那一点憧憬,使我们似乎感到太多的痛苦,所以他写了‘可爱’的韦小宝,用嬉笑怒骂不着痕迹的写法来让我们不能去太多的指责我们的世界,因为我们的人生世界还是会有值得留念,还是有美好的一面。

  鹿鼎在对中华民族国民性悲剧的描写也是很轻松的手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施琅收复台湾后,虽然他勤政爱民,清廉无私,但竟不如韦小宝在移民问题上大肆收刮民脂后还居然深受万民拥戴,这真是对这种悲剧莫大的讽刺。至于官场百态政治人生更是写的淋漓至尽,于此没有必要一一多说了。

  在文学性上,鹿鼎无疑是金庸小说中写作技巧最高明的一部,全书一气呵成,不落俗套,在诙谐中,用韦小宝嬉皮笑脸的眼光去看这个现实的世界,这非大家之笔不能写,读者接受韦小宝这个人物的成功,也就是鹿鼎写作方法的成功。

  不过,我觉得鹿鼎在两个方面却是大大逊色了金庸一贯的本色。一个是武功上的描写,虽然射雕三部曲后天龙,笑傲的侧重点已不是武侠,但它们还是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喜爱武侠传统的读者还能够接受,到了鹿鼎,韦小宝始终没有任何武功,他是靠自己为人处世的绝招在这个形形色色的江湖中生存挣扎,他是轻松了,我们却觉的不过瘾。二是也是最关键的,每个人物的刻画上鹿鼎根本失去了金庸小说的特点,我看完鹿鼎,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个人外,很多人简直没有印象,像莫大先生,阿碧这样几笔之中就栩栩如生的形象没有了。可以这样说,如果不理解个中的真正意图,鹿鼎完全在凭小说的情节和技巧来支撑,金大侠似有买弄文字之嫌。也许金庸的用意是以韦小宝为中心来写现实的社会现象,环境的营造胜过人物的刻画,这样写成功了,但也就使我非常的遗憾。

  鹿鼎是一部快乐的讽刺小说,鹿鼎第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四: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经典情书,写出情爱的悲欢。

  在这,我要声明我不喜欢杨过,原因是我觉得这个人太主观了,而且思想行为有点问题,以前我曾讨论过,他大概遗传了乃父的血统,那就是报复心重,有时狂的不分好坏,他这种叛逆的性格真的叫人这么吸引?难道理性之间的冲突,理永远只是我们心中的牺牲品吗?

  神雕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紧接射雕一书写的。神雕的故事也就是杨过的成长和恋爱的故事,看结构好像又是传统的武侠小说,其实它与射雕的明显区分就在于从射雕的认真刻画人物形象到了尝试对人性深层次的描写。所以神雕里的角色除了主角和后来很迟才出场的郭襄,其他人均是泛泛写就,没有了射雕中的气势,就连郭靖和黄蓉也是光彩难再。

  但神雕写出了天地为之动容,鬼神为之哭泣的伟大爱情故事,杨过和小龙女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使我每每看到杨过在绝情谷中念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心中的恸动,直如杨过一般惟有泪千行。十六年的苦苦思念,年年断肠处,那种如针刺的隐隐痛楚,杨过再也无法忍受,万念俱灰,‘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

  第一次看神雕时,我禁不住合上了手中的书,那种心中的震撼和茫然无可言语去表达,这种感觉直入我心中,情一字,写尽矣!

  金庸小说中杨过小龙女的苦情至爱和乔峰阿朱的悲情真爱相互辉映,回首人生有此一情一心,不枉世间一行。

  神雕以情爱为主题,在另一个方面写出了人类理性的矛盾,这也是很多读者为杨过惋惜的地方,在这场斗争较量中,杨过终于不能逃脱中国人传统的郭靖模式,他也成为‘大侠’。这似乎看起来是金庸的败笔,我却不以为然,其实这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

  杨过自小受尽磨难,使他原本已倔强的性格因世间对他的偏见而逐渐开始偏激,走向了对这个社会道德标准的叛逆过程,完全以个人为中心,对他好的人就对人好,社会规范认为什么不好不能做他就偏偏要去做,特别是最令我敬佩倾心的爱情观,在杨过手中,居然使他盲目自私,襄阳城险些铸成大错。

  记得周总理在接见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时就嬉皮士问题说过的一番话:“我们同意青年人应该尝试各种不同方法,以求得真理。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经常设法找到和人类大多数的一些共同点,使大多数人获得进步和幸福。同样,如果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这也是寻求真理的途径。”

  杨过‘视世俗规范如无物’(黄药师语),但如果视别人特别是无辜的人的性命如无物就是自私卑鄙。在襄阳城杨过的思想反反覆覆,最后,还是‘自己却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与小龙女两人的情爱,几时有一分想到国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极了。’的思想占了上风。

  真正的理战胜了自我的性。世俗间尽管很多吃人的礼教,但也有很多人生的真理,杨过于痛苦的内心挣扎斗争后,终于在侠之大者的道路上和郭靖并肩而战。杨过从此脱胎换骨,纵有情花之苦,断臂之痛,他不再少年的轻狂偏激,而化为果决坚毅,大是大非前不再困苦犹豫,真正为自己所想所做,在爱情自由路上写下了真正光芒万丈的一笔。但杨过始终没能摆脱内心的自我性格的束缚,在郭襄长大后的诸事种种,可看到他还不能化解这种阴影,所以他只能被动地和小龙女终隐活死人墓,金庸直到令狐冲才真正的出世。

  神雕中的另一份动人的情是郭襄的思慕心。郭襄的可爱金庸小说中只有仪琳,小昭可比,小龙女似乎差了郭襄一大步,使得郭襄反而有点喧宾夺主,尤以她随杨过跳下深渊的一场戏,真是又一个看得惊心动魄的直教生死相许。可爱郭襄,可叹郭襄,可怜郭襄。

  神雕中的黄蓉被倪匡为首的‘反黄派’大加鞭挞,竟秋后算帐到了射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其实黄蓉从小女孩一变为母亲,她的心理转变对于她的性格而言,是自然顺理的,喜欢杨过而加以对黄蓉的一切否定,真无话可说。而金庸为突出杨过牺牲黄蓉的写法我也不喜欢。

  金庸写到神雕开始一变其传统武侠小说的外衣,致力在人性和人世的描绘,为以后正非正,邪非邪的基调有了伏线,也为理性冲突的观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去探讨,所以神雕第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五: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中国的罗生门。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饮誉世界的经典名片,讲述了一群人在雨天聚在罗生门,因为一个武士被杀的案件,各人就自己所看到的杀人经过在审判官前进行叙述,竟然各有不同的讲解。在大二看这电影时,真是雾里看花,不明所以。其实这出戏是通过多角度多重复的手法和导演潜在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来表达人性的真面目。

  雪山是金庸投身电影公司做编剧后写的一部中篇,很清楚的可以确定这部小说是受到了电影《罗生门》(不能与原作比)的影响。从故事的结构看很近似,在通过人们对胡苗比武的回忆描述来写人性的手法也是近似,而且雪山运用了大量的电影剧本才用的特殊语言,如在一个特定环境里,不断营造气氛,制造高潮,在场的人物通过言语的凝聚表达力来相互衬托,并注重在场人物的不同反应动作等等。

  倪匡在他的评论中对雪山和《罗生门》的异同作了简短的叙述,他说金庸成功不使雪山落入《罗生门》的窠臼中我很赞同,但不见他再说下去,又是一个遗憾。故我认为雪山是中国的罗生门只是从小说的特色在中国武侠小说中已达到了类似《罗生门》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来说的,其实两者是明显有区分的。

  我喜欢雪山的原因可以套用金庸对其小说加以评叙时的一句话:“只有《雪山飞狐》一部,是在结构上比较花了点心思”。

  稍加留意,便看出雪山的故事只是描写了在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又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来展开,构思之巧已见其一;雪山一书的真正主人公是胡一刀和苗人凤,他们的形象通过不同人的回忆慢慢地在读者心目中生动牢固起来,这本在《碧血剑》一书中已有先例,但雪山更加发扬光大,构思之巧再见其二;所有有关的人都巧然地聚在一起,他们对故事的发展回忆层层深入,使事件逐步明朗清晰,构思之巧复见其三;故事在我们心目中开始有了一定眉目,胡斐出场,重上玉笔锋却遇上欲图加害苗人凤的阴谋,并偏偏上床躲避与苗若兰同衾,为后来事态的发展铺下了决定性的伏笔,构思之巧又见其四;最后一招有没有下手,终成金庸小说中任凭猜测的迷团结局,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构思,此为最佳一巧。

  雪山写的是三个传奇人物的故事,只用片语只字便写出了这种神采,特别是胡夫人这个角色的塑造,以后金庸小说中不再出现,颇是让人怀念。本来胡夫人和胡一刀的相爱故事就已经有传奇意味,到了后来苗胡决斗比武发生惨剧,胡夫人自杀殉夫,这个女子的最后一句话:“我本答应咱家大哥,要亲手把孩子带大,但这五日之中,亲见苗大侠肝胆照人,义重如山,你即答应照顾孩子,我就偷一下懒,不挨这二十年的苦楚了”。在武侠小说中,有这样见识思想(绝对不是指她殉情的思想)的女子是很少有描写到的。胡夫人不但一死殉情,足见情爱至深,而且和胡一刀一样对苗人凤信任无间,足见胸襟广阔,而难得一句偷一下懒,这种对生死漠然视之、对人世看穿透化的态度,颇有了非我红尘俗世中人的味道。难得胡夫人,难得奇女子。

  苗人凤和胡一刀惺惺相惜的故事就更加传奇,已超出常理之外,两人之间的肝胆相照,真是让人更加扼腕痛惜那个被刀划开的伤口,也让苗人凤悔恨一生。其实世间人生的情谊不也就往往这一小个伤口而破裂不能挽回吗。

  胡斐在雪山的光芒完全被乃父和苗人凤所掩盖,唯一值得留意之处,倒是他和苗若兰之间闻弦知音的那种心灵上的对答,在全书紧促的情节中,让人有了一个怡然小憩的机会,另是一番乐趣。

  关于雪山的结尾,我想胡斐多半还是劈了下去,苗人凤最后的报应叹息,闭目待死。胡斐这一刀下去已不是为了仇怨或自己的生命,也不是漠视苗若兰的叮嘱,而是帮助苗人凤解开了心中最后一个死结,苗人凤已无所怨恨,虽死无撼。

  雪山虽然篇幅短小,未臻写作化境,但韵味深长,雪山第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六: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第一武侠化小说

  射雕是我看的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想不到武侠小说可以写成这样,想不到它的感染力这么大,为我打开了另一个文学艺术的崭新天地。射雕一书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宗师地位的观点大概很多人都可以接受,射雕风靡大江南北的程度大概也是武侠小说之最,更因其成功的电视化把这部书又一次推上了巅峰,郭靖黄蓉的名字真是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我认为射雕和神雕是金庸小说的分水岭,射雕在小说武侠化的写就上已达到了最高峰,其后的神雕开始了金庸真正在人性深层次方面描写的探索,以至射雕后的五部长篇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不再以武侠描述为重点,全部都是批着武侠外衣的文学作品。所以如果评金庸的小说中武侠情节那一部写得最好,射雕第一。

  射雕大概是金庸删改最大的小说,很多章节我们现在的版本已经是看不到,比如旧版杨过的亲生母亲原来是秦南琴,到了新版这个人物就不见了;又比如旧版中的小血鸟和蛙蛤大战到了新版也都不见了,所以每每看到倪匡眉飞色舞的谈到这些情节,真是心中搔痒不止,恨不得金大侠能重排旧版,一解这思渴之望。没办法看到旧版,只能望梅止渴之外,不禁想考证一下为什么金庸要删去这些情节。我现在初步的观点是金庸在十年修订期间,可能已察觉旧版射雕的武侠化色彩太浓,反而淡化了射雕表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主题,往往沉溺于精彩纷呈的枝节中,使全书的整体艺术性有所削弱。再者秦南琴这个很关键人物(旧版中原是写她暗恋郭靖的)没有的原因是不是在旧版中她的光彩与黄蓉一时喻亮,更能博得读者的同情,反而让黄蓉的形象受到折损,特别在以后神雕中就可能更难处理黄蓉和杨过的关系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射雕的故事再简单不过,就是傻小子郭靖成长恋爱学武功为父报仇的全部经过,这是传统武侠小说惯用的套路,但金庸巧妙的将这个故事放在一个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用他娴熟的历史知识和儒家正统人性观念,配以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塑造出郭靖的绝世英雄形象,郭靖的成功暗合了中国人传统自我图强奋斗的心理,证明了只要努力勤奋,真诚处世待人,不畏艰难困苦,事业的成功就不是偶然,看到郭靖能做大英雄,读者也觉得理之所然。

  射雕另一成功的地方就是书中人物的刻画尽显金庸本色,这方面恐怕要到以后的天龙和笑傲才有重现。不用再看第二遍射雕,我们已经对江南七怪、全真七子、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铁掌水上飘等人琅琅上口,他们或癫或怨、或狂或邪、或英豪或狠毒、或冷傲或仁勇,事迹性格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忘不了梅若华苦情自悔舍命护师、忘不了锳姑缠怨地念起《四张机》、忘不了扬康认贼为父耻用靖康作名、忘不了鲁有脚西征巧献计、忘不了成吉思汗对雕喃喃自语、忘不了李萍坚毅慈爱一死晓义,配角已是如此,主人公郭靖黄蓉更是卓尔不群,深刻难忘了。

  金庸写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故事也是一绝,写到黄蓉为郭靖学得降龙十八掌而倾尽厨艺,我也不禁如同洪七公食指大动;写到撒麻尔罕冰山上小儿女的娇情痴意,良久‘蓉儿’两字,谁不为之心动;写到黄蓉说郭靖这样对我,我也活不到多久时,黄药师看见女儿眼神尽是缠绵万状,难舍难分,只能陪她伤心,我也禁不住长叹一声。看射雕,武功的描写自然是出类拔萃。丘处机醉仙楼恶斗江南七怪,以为已是高人境界,谁料荒山中的‘黑风双煞’形如鬼魅,竟又胜一筹;黄蓉王府中一试‘兰花拂穴手’,当真风雅清俗,洪七公教授降龙掌法,本已至刚至性;一转头,桃花岛上周伯通又有双拳互博绝技,大海中欧阳峰初露惊人‘蛤蟆功’;及至牛家庄烟雨楼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阵苦拼黄药师,西征途中郭靖黄蓉智斗欧阳峰,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精彩纷呈。最后华山论剑将打斗场面推向了最高峰,欧阳峰逆练‘九阴真经’,得天下第一,却是疯人一个,真是可笑可叹。

  射雕不愧武侠小说中武侠化描写第一。

  但射雕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武侠的观念,全书是非黑白分明,正邪忠奸清辨,偶有黄药师邪字当头,毕竟没有灵气,一与洪七公对照交手,理性之间,情性几乎溃不成军,以至黄药师从邪到正,接受了洪七公的凛然大义,可惜金庸没能深一层挖掘人性的真义。直到紧接的神雕,笔锋一变,杨过开始有了进一步的探讨,虽然他最后寻找到符合情性的真理,但还是局限在个人的小性中。又到天龙乔峰,金庸把英雄摆在了矛盾中来处理,发觉这只会有悲剧,于是最后的令狐冲,才真正得到了自己理性间的答案,将情性的理义局限有了更深范围的突破。

  旧版射雕在武侠神异化上着墨太多,新版虽然删减不少,还是好看了但未免太过头了,比如海中斗鲨群,烟雨楼破蛇阵,围城天降伞兵等过于渲染,反而有过。这往往是武侠小说的传统弱点,金庸也不能避免,虽然纯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

  郭靖和黄蓉的感情生活虽动人,却稍嫌薄弱,华筝基本上没有作用,又删去了秦南琴,感染力远远逊于杨过和小龙女了。还有射雕的情节似乎被人物的描写的光彩所掩盖,便显得不足。

  我在为雪山,射雕,倚天排名时,认为这三本书都不相上下。考虑再三,觉得雪山的手法我更喜欢多一点,不像射雕是传统的平铺直叙,特别那个结局,很有深意,加上是一个中篇,缺点就相对少一点,便排了第五。倚天是金庸为以后笑天鹿三大着的练习铺垫,写出了很多独特的想法,但失败之处可能比射雕多,只能排在了第七。所以射雕第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七: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懦弱与信念的人生体验。

  倚天又是一部势大恢弘的巨作,金庸经过五年磨剑,终于再见到他长篇创作的高峰。这也许和《明报》开始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期有关。

  倚天在金庸武侠小说创作历程中是值得又大书一笔的,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它在金庸小说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留意金庸小说并熟知金庸生平的读者都知道,倚天一书第一次出现了明教这个组织,金庸好像很喜欢‘明’这个字,办的报纸叫《明报》,写的小说中明教(笑傲中改为日月神教)诸人均是英雄了得,豪气干云,虽有罪大恶极之人,但也从来不曾被金庸用笔墨挖苦过,可看出金庸对其真是呵护备至。倚天第一次有了一个有组织性的邪派团体,为正邪两派冲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舞台。第一次明确表明了正非正,邪非邪的观点并在小说中大肆渲染。看倚天,那些为正教不齿的魔头竟一个个让我们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可爱,而许多所谓的正派君子却给我们太多可憎可鄙的印象,让我们禁不住要考虑到底什么是正,什么是邪。第一次在更多人的身上去剖析社会规范的虚伪,可怕,对人性的压抑造成的悲剧,对人生信念的束缚和影响。第一次开始有提倡一夫多妻制的倾向,张无忌最后见到周芷若的那种无可奈何,想来二女侍一夫不可避免了。所以我认为以上这些小说中的意图清晰表明倚天是金庸在为余后创作扛鼎三大作进行试笔,虽然屡有不足,但已是远眺高峰伸手可及矣。

  其实倚天在各个方面的描写均是金庸的本色,成绩也很斐然。倚天是以张翠山父子的故事为主线,夹杂在元末明初的历史环境下,逐渐引出明教和正派的冲突,引出谢逊和成昆恩怨的纠缠,继续侠之大者观念的延伸。

  在人物刻画上,倚天吸取了神雕里的不足,继续运用射雕中娴熟的手法,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俞岱岩的残肢之苦为其扼腕叹息;殷梨亭的相思之苦又是一叹;殷天正的老当益壮豪迈直爽;韦一笑看似鬼魅无影实是神龙无尾;谢逊命运的悲苦和与之抗争让人痛心再叹;胡青牛医术高超却有恻隐之苦;朱长龄贪念自毁大快人心;纪晓芙的始终不悔又述情为何物;殷离痴痴不忘咬臂之情誓要寻遍海角天涯;灭绝师太刚烈有余而邪气凸现让人心颤,如此种种,述说不尽。

  于故事情节上,四句倚天屠龙歌谣始终贯穿全书成为悬念,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剧,又有张无忌幼年受伤疑问,海岛迎谢逊的小船迷团,狮王一缕金发的踪源来由。这些悬念一环扣一环,在金庸笔下一步一步地分析揭开,清晰自然,怎不让人读不释手。看武打章节,更是看的眉飞色舞,我总觉得倚天在武打场面的安排和描写上,应是排金庸第一了,不但武打精彩纷呈,场面一次比一次有气势更惊险,而且对整个故事发展竟有决定性的后果。先有何足道单挑少林,觉远反下山去,于此而有武当,峨嵋。

  紧接王盘山屠龙刀大会,谢逊显神威,才会有张无忌出生冰火岛。光明顶明教恶斗六大门派,张无忌是做了明教教主,却一剑埋下了和周芷若日后纠缠的种子。灵蛇岛苦战波斯三使,得奇异武学失可爱小昭,四女同船暗涌更凶狠风浪。少林屠狮大会九阴真经诡异锋芒尽露,倚天屠龙相会,原来屠龙能得天下,倚天可弑暴君。倚天一书起少林,终少林,张无忌效张敞画眉而圆结。

  当然倚天由于是练笔场,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太多了。

  倚天是金庸小说中让我看得最难懂的一部,特别是周芷若这个人物的描画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能理解,如果单纯以师傅遗命的压力来解释,似乎不够全面,没能触摸到实质,疑点太多,煞是颇费思量,暂且只能用‘诡异’二字来形容。再如谢逊对周芷若的掩饰也是很牵强,虽然有后来花车上的喻示,但依谢逊的智谋勇略,没必要如此委屈到不可理解的做法。

  张无忌也是金庸主人公中性格比较模糊的一个,当然由于倚天情节环境的塑造,张无忌比陈家洛,袁承志更成功,他带的平凡懦弱善良的性格特点在小说中被发挥到极至,有时看来觉得张无忌比郭靖更具有真实代表性。然正是由于张无忌的平淡,使他无法达到郭靖那种光辉侠勇的一面,而他的信念也因为性格问题往往做出一些不明所以的事情来,张无忌的成功只能解释为作者的善因善果观点。

  赵敏喜欢上张无忌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蒙古人男女间的相处和爱恋本就比汉人来得开放,尤其以赵敏性格,挠脚底板就会有如此倾情,又只有女孩的爱情观是盲目的解释了。

  倚天的男女主角光彩被配角抢去不少,情节跌宕却屡有不连贯之处,只能排在第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八:连城诀

《连城诀》:悲苦世间的抉择

  连城诀全书透着一股悲苦的味道,它不同于天龙的那种因果命运的苦,它是一种对人世丑恶一面无情的揭露,悲剧的意味远远大于苦涩,只有水笙最后在藏边雪谷的那个灿烂的笑容,犹如一股清风柔柔吹过,似乎喻示希望还是会在人间吧。金庸在书的后记中提到连城诀的故事是受了以前家中一个老长工的经历启发而写的,无独有偶,我到觉得连城诀前半部的故事情节倒更像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狄云仅仅为喜欢戚芳而引来的囚牢之苦简直和爱德蒙与美茜蒂丝如出一辙,丁典的相助也就如法利亚长老一样彻底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所以有没有受影响不得而知。但连城诀的篇幅和金庸力图表达的主题在后半部继续前面的悲剧思想,看得叫人无形中对那个小说中的世界无法接受,它根本不是一个有正常生活欲望的人所能生存的世界。那个世界处处是尔虞我诈,虚伪卑鄙,阴险无耻,人性的反面在书中一览无遗,这种对现实残酷夸大的艺术描写实在太可怕。

  连城诀创作在神雕和倚天中间,可看出金庸正在着力寻找不同人性主题,特别是贪婪本性予人们的影响。整部书围绕着江陵梁元帝宝藏的秘密为主干,刻画出各种各样的嘴脸,为了名利欲望而不惜作出任何举动来。师父故意错教武功来掩饰;师叔扮做乞丐指点狄云是挑拨;师兄将师弟生埋在墙中还要栽赃;父亲亲手活葬女儿不够再来下毒;花‘大侠’‘见机行事’‘左右逢源’;天宁寺众人挣抢珠宝而中毒发狂,一切一切在书中写的那么冷静自然,让人看得一声声长叹。

  丁典和凌霜华生不能一起,死也要合葬的爱情故事又是此书的光彩之处。连城诀不但写出人性的悲剧,连爱情也要写的如此悲凄。在书中有一章的标题是‘梁山伯祝英台’,丁典和凌霜华就是武侠世界中的梁祝,让我们来看小说中一段:“死蝴蝶掉在地下,一动也不动了,那只没死的却绕着死蝶,不住地盘旋飞动。”民间不朽的传说故事又再利用蝴蝶的描写生动地重现在小说中,这段虽然是狄云的回忆,但却是道出小说真正爱情的主旋律。凌霜华为拒父意,不惜划花自己的面容,发下毒誓,那种人生悲苦的抉择真是叫人为之心颤,这种痛闷的感觉每当看到这一段时就会压抑不住,凌霜华的反抗悲剧其实也就是中国几千年来这种爱情的悲剧,但现在的社会难道就没有了吗。丁典临死还记挂的‘春水碧波’犹如狱中的看的蔷薇花瓣一片一片的凋落,春水已逝,碧波远流,这苦痛爱情也终于成了过去,也许狄云后来种的菊花园真的有一对黄黑相间的蝴蝶翩翩飞舞吧。

  狄云在不断的惊险历程中一步步的看到人心的险恶,感受到人性的丑陋,他害怕、厌倦了这种生活,他终于匹马走上征途,不愿在江湖上厮混,他要找一个人迹不到的荒僻之地。连城诀的世界真是可悲,有正直善良心的人们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他们只能躲避,金庸写出了这种绝望的心情。

  希望连城诀的世界不是我们现实的社会。

  连城诀第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九:飞狐外传

《飞狐外传》:自古英雄出少年

  金庸很喜欢也特别擅长写小孩,如郭靖、扬过、袁承志、张无忌等人均是活灵活现。不过这些小孩中的佼佼者我首选飞狐中的胡斐,虽然小胡斐的描写只有恶斗商家堡一节,却是金庸小说中最精彩纷呈的段子之一,小胡斐的机智、坚毅、勇敢、侠义在大雨中,在火烧铁屋中衬托得淋漓至尽,这个小孩当真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胡斐是金庸唯一在两部书中都以主角身份出现,可惜在雪山中只是一个假主角,这次到了飞狐中,才名正言顺地扛上了男一号的大旗。不过长大了的胡斐反而没有小时那么可爱了。

  小胡斐一露相的描写简直令人叫绝:“突然间一个黄瘦男孩从人丛中钻了出来,指着苗夫人叫道:‘你女儿要你抱,干吗不睬她?你做妈妈的怎么一点良心也没有?’这句话人人心中都想到了,可却由一个乞儿模样的黄瘦小儿说出来,众人心中都一怔,只听轰轰隆隆雷声过去,那男孩大声道:‘你良心不好,雷公劈死你!’戟指怒斥,一个衣裳褴褛的孩童,瞬时间竟是大有威势。”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

  赵半山和小胡斐联手退敌一节是小胡斐最光彩照人的一段,大概只有金庸才想得出来让他用尿这等怪招,小孩子的顽皮机灵和他天性的侠义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飞狐里更塑造了一个金庸小说中绝无仅有的女性艺术形象:程灵素。大抵武侠小说中(其他小说大概也差不多,记忆中简爱是一个例外)英雄配美女是自然之事(暗合人们内心的审美唯美原则?),袁紫衣也就理所当然地抢了胡斐的心。但是看完了小说,除了深深为程灵素抱不平之外,那个原本已经莫名其妙的袁紫衣就更加莫名其妙。程灵素虽然死的让人感叹痴情的苦痛,让我不能接受的是金庸已将一个丑女子写得不逊于那些美艳的外表,却不能逃过残酷命运的安排。这种人物反差对比的写法给我们似乎更大的震撼力,也许更贴近现实,但我总觉得是金庸的又一大败笔。

  胡斐没能爱上程灵素还可以说是命运使然,但和袁紫衣的关系并因此而发生的几件事似乎写的有点太牵强,不符合他自身的性格,只能理解爱是盲目的。

  长大了的胡斐依旧英雄本色不改,为了不相识的钟阿四一家的惨剧不惜千里追赶凤天南讨回公道,虽然屡有阻挠凶险,屡有挫折起伏,但都不改初衷,侠义两字尽现。胡斐不同于郭靖、扬过的描写,金庸的重点是放在侠义的本质,侠义的精神。可以说飞狐一书是金庸写了两雕后又创造的另一类人物形象,看到金庸在大作小歇时写作功力的游刃有余。

  飞狐是中篇又在处理程灵素上有纰漏,正如连城写得太苦一样,加上虎头蛇尾,飞狐第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5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金庸看排名 作者:sanxin
--------------------------
我的第十:侠客行

《侠客行》:孪生兄弟的传统喜剧

  侠客行是金庸一部旧桥新写的作品,孪生兄弟的故事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用外貌相像而引发各种不同事件的手法似乎给人第一印象已经感到不外如是。

  金庸注意到这一点,在他后来修订小说时,为侠客行写了一篇后记,后记中说侠客行主要是想写两点内容,一是父母的慈爱心,二是牵强的注解反而会损害作品和作者的原意,造成理解上更大的障碍。这第二点似乎是金庸已经预知了我们这些毫无意义、胡乱解释的批注,而狠狠的挖苦了一番。正所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但看完全书,金庸这两点体现的力度似乎不足。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时间上来看,基本上靠情节支撑的侠客行可能是写鹿鼎记的练笔,金庸意图通过笔法用语的纯熟、故事巧妙的安排、不加渲染的描述来重新为武侠小说开辟另一条新路,让寓意在不言中。

  石破天这个形象又是金庸的一个独特塑造。在侠客行中,巧合的戏剧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抢烧饼开始,上摩天岭,入长乐帮,误被人打成绝世内功,错结识赏善罚恶等等已是让人目不暇接。不过这还没够,居然这目不识丁的傻小子上了侠客岛破解了众多武林高手百思不得其解的太玄经武功,成为武林第一人,是命运造化还是小说的虚幻神话世界似乎都不重要,关键是看得过瘾?

  石破天粗看极似天龙的虚竹,两个人同一般的浑浑噩噩,命大福大,那是他们共同的不通人情世故。但虚竹本身原是一个寓意的描写,深刻自然,是世人的其中一种表象。而石破天这种人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金庸写他可能是自己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是自己潜意识中对老庄精神的书写。石破天根本就不打算去解决石壁题诗的奥秘,却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许是我们常人对着某个不能解决的难题而苦恼时,取消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另一种精神境界,说不定你会有重新的发现。

  孪生的相似和易容术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作者可以视情节的需要来任意安排人物的出场,小说中尽管有几个环节已经有点难以掩盖,没什么,眼神的失误和故意的看错就能带过。这样写轻则买弄笔法,重则是对读者的不尊重。金庸是个诚实认真的作家,他自己也知道难圆其说,便用了阿绣在凌霄城比武时,石破天问他的一句话来作了一个交代。石破天道:“阿绣,人人见了我,都道我便是那个石中玉,连石庄主、石夫人也分辨不出,怎地你却没有认错。”阿绣却连接几个表情,岔开话题,不做回答,读者的疑问也只能不了了之。

  孪生兄弟遭遇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便形成了巨大反差的性格人品,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变做溺爱会害了子女的又一个例证。

  侠客行借用李白的诗来这样阐解武学,毕竟是一大创举,加上故事可读性颇高,故排在第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1-2024 03:05 AM , Processed in 2.45878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