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天之驕子

十方佛就是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4-2011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4-2011 10:48 AM 编辑

你们说来说去但好像没有讲到重点

1。 所谓自性,其实来自后期大乘的有宗唯识-世亲菩萨的三身佛论,就是自性身 (本质的心)、受用身(精神的心)和 变化身(物理的心), 从有宗唯识的语码-全都是指心质的东西,不是指心外的东西。。
自性身, 梵语 svabhava-kaya。又作自性法身(梵 svabhavika-dharma-kaya)。就是指诸如来之真净法界。从有宗唯识论来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本质。 密教来说就是法身(自性法身)。 禅宗来说就是佛性/如来藏。

自性身不是报身,报身是受用身。

2。从圆教来说的三身合为一身佛的观点来说,分别把佛的三身讲为三种不同的佛或菩萨,都只是别教的权益方法。
从圆教来说,藥師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等,都只是世尊如来所化的各种精神的报身/受用身之一而已。
只是代表佛/如来的精神的一部分而已,如觀世代表慈悲,藥師代表解苦,彌陀代表慈爱,大勢代表能力,等等只是在别教给分别说而已。这些佛和菩萨是从世尊佛的口而生。

别说的教义是针对各别时空的众生而开演讲化的,但若要各别教经典作对比就没大意义了,因为你只有看到相对的茅盾。

3。涅槃(寂滅)在佛教是只心中的境界/达到佛界,不是指死亡,或离开什么地方,或去了开什么地方。 世尊在古印度涅槃后来是在世间说法度人五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4-2011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4-2011 10:52 AM 编辑

回复 155# nianfo
释迦摩尼佛在人间"成佛"说法后,大概80岁离开人间,这才叫涅槃...


在佛教因该比较正确的称法为大般涅槃/般涅槃/大圆寂/入灭 parinirvana



【涅槃】 - 佛学大词典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槃八味。若以此配以涅槃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与无住处涅槃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略称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槃分为性净涅槃与方便净涅槃(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槃)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槃、圆净涅槃(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槃)与方便净涅槃(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槃。又作应化涅槃)等三涅槃。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槃,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槃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槃之城,亦称无为涅槃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槃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槃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槃会、涅槃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三、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如来寿量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11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摩尼佛在人间"成佛"说法后,大概80岁离开人间,这才叫涅槃.
那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就不需要涅槃吗 ...
三法印 发表于 20-4-2011 10:38 PM
涅磐其实是不生不灭,死和生的中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11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阿彌陀佛也有涅槃的時候 。。這有經典根據的????

不要骗人了。。什么经典??  ...
nianfo 发表于 20-4-2011 09:47 PM
我找给你,以前就有人发过这样的帖了。
http://cforum6.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180143&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11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生命,宇宙 的本质都是不生不灭的,无始无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11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的生命和心都无法控制,再怎样的不生不灭本质也是徒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4-2011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4-2011 12:10 PM 编辑

回复 166# 琁凨


当下的生命和心都无法控制,再怎样的不生不灭本质也是徒然的。

    佛陀在阿含经有讲过说众生的业和无明妄惑是从无始而来的,
    --这无始就讲出宇宙/心/生命的本质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

    问题在于众生的谜妄是只看到性质为本,而不知自身本来就自有高尚的本质,不用心外求法

    心外求法就是从谜错的方向去求真理,是永远得不到的妄求,所以佛陀说那是外道的错法求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11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琁凨

    佛陀在阿含经有讲过说众生的业和无明妄惑是从无始而来的,
    --这无始就讲出宇宙/心 ...
清池 发表于 22-4-2011 12:04 PM


这位朋友,你讲了这么多大道理,都没见你讲到三法印和四圣谛,反而一直谈常我。偏离离苦的目的,都不属于真正的佛法。
若再继续讨论偏离佛法的话题,就别怪我没提醒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4-2011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4-2011 01:50 PM 编辑

回复 168# 琁凨


这位朋友,你讲了这么多大道理,都没见你讲到三法印和四圣谛,反而一直谈常我。偏离离苦的目的,都不属于真正的佛法



这只是佛教学派之间的观点角度出发的不同点而已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诸行无常 - 就是假谛(有生有灭)的角度来看事物
诸法无我 - 就是空谛(无生无灭)的角度来看事物
涅槃寂静 - 就是中谛(非假非空)的角度来看事物


这‘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就是在讲生命/心/宇宙事物的性质
这‘涅槃寂静印’就是在讲生命/心/宇宙事物的本质

二谛有俗谛/假谛samvrtisatya 与 paramarthasatya 真谛/空谛, 在这两者之间就是中道/中谛

四圣谛只能运用在俗谛/假谛(有生有灭), 不能运用在空谛(不生不灭体)与中谛(非假非空体)。
在大乘佛教的教义里,空谛与中谛的四圣谛要重新解释

请看: 四圣谛自性空
http://www.chandao.com/zangchuanfojiao/82/103911.htm

[ 四圣谛自性空
苦谛─有三种苦:苦苦、坏苦和行苦,是心识假立的名言。因此,苦谛彻底自性空,就好像没有苦谛一样。
苦集谛,仅是对业和烦恼假立的名言。因此,苦集谛彻底自性空,好像根本不存在。
苦灭谛或解脱,是指心流已经净除了一切烦恼障;这也无非仅是心识假立的名言。所以苦灭谛彻底自性空,好像不存在一样。
道谛是就直观空性的智慧假立的名言。由于道谛不外是心识仅仅假立的名言,同样,道谛彻底自性空。
苦谛、苦集谛、苦灭谛以及道谛,都不外是心识假立的名言,所以都彻底自性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1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得众佛菩萨好像在坐王位有轮流交替似的?

阿弥陀佛就像大海,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好像水滴。
水滴来自大海,是为二体,是一也是二。
水滴也将归大海,本为一体,是一不是二。

大海是不会救凡夫的,因为直接淹死你。
大海会化成许多水滴救凡夫,因为不但不会淹死你,还会滋润你。

(言辞有些俗,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6-2024 09:41 PM , Processed in 0.0470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