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42|回复: 5

神經再生新醫療技術人體試驗成果結案發表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4-2011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北榮民總醫院
神經再生新醫療技術人體試驗成果結案發表會
【帶給脊髓損傷病患的新希望】
報告人:神經醫學中心 鄭宏志教授  2011/4/6
民國82年台北榮總鄭宏志醫師赴瑞典卡洛琳斯卡學院進修,和其指導教授拉許歐森(Lars Olson上屆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一起從事動物脊髓神經修復之研究。利用神經外科修復手術及雞尾酒配方將神經移植在胸椎全截斷的大白鼠脊髓內,其實驗結果首度證明神經移植後不但中樞神經可以再生,而且部分後肢運動功能亦可恢復,這項成果於民國85年發表在「科學」期刊。
當時美國影星克里斯多福李維 (電影中的超人) 墜馬導致頸椎損傷全身癱瘓,成為全球數拾萬四肢癱瘓傷患之ㄧ,此一研究成果為他們帶來了希望,並被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譽為20世紀三大發現之ㄧ。
民國86年鄭醫師回國後,台北榮總特成立神經再生研發團隊,包含神經外科、神經修復科、神經復健等臨床人員及基礎研究人員等,以此動物實驗為基礎,針對脊髓損傷修復進行新醫療技術研發與應用之探究之路。
民國88年台北榮總正式向衛生署提出人體試驗計畫申請並獲核准進行,其間歷經12年,合計完成2期3次共133案例,其部位包含頸椎、胸腰椎、臂神經叢、腓總神經等部位之修復。
本新醫療技術與傳統脊髓手術差異在於傳統手術為脊髓外部之『固定與骨性減壓』,而本新技術為在此之後,接續將脊髓硬膜打開進行脊髓內部之『顯微脊髓減壓及將損傷脊髓進行神經修復術』。人體試驗成果證實本新醫療技術具安全性及有效性,並獲得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結案。本新醫療技術獨步領先全球,鄭教授研究成果先後發表於國際神經脊髓損傷領域期刊之論文共39篇,此新醫療技術讓台灣在國際神經醫學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領先地位。
又本新醫療技術的人體試驗,從臨床前期、臨床一期、臨床二期,均在台灣(台北榮總)完成,且為國內、外唯一進行及完成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病患的人體試驗,實屬創舉。
本新醫療技術主要在先期能讓脊髓損傷部位獲得有效控制,不讓損傷範圍擴大,同時配合復健來恢復部分神經功能,進而達到修復之功能,其療效已獲證實。在此特別感恩鍥而不捨努力復健的病友及無微不至奉獻令人尊敬的家屬,才能有此成果。但是恢復的狀況與正常仍有差距,因為受限病患的年齡、受傷部位、受傷程度、受傷時間及復健配合度,其療效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別。
但此新醫療技術只是神經修復的第一步,針對修復後所遺留不同疼痛的紓解、張力的變化及導致生長阻礙的神經疤之處理,均為接續研發之重點,尚需仰賴國內、外神經醫學及復健專家與其他相關醫療專科,共同合作來突破神經再生醫療技術之瓶頸,以加速其完整性及最佳療效的達成。
為因應現階段國內、外大量病患的需求,台北榮總將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整合神經再生多功能門診、專科病房及神經復健專區,據以提升脊髓損傷修復之醫療服務的質與量;針對新醫療技術推廣,我們將誠摯邀請國內、外神經醫學專家學者來院分享此一新醫療技術,以加速脊髓損傷修復技術之突破;未來將以此新醫療技術為基礎,針對中風、神經退化及幹細胞治療進行研發,期許未來能為更多國內、外所有病患提供最佳醫療服務。
【實例介紹】
   
第一例:趙先生,13歲國中生,因鋼筷插入脖子,導致頸椎第4、5節受損,全身癱瘓。受傷後六週接受新醫療技術的治療,治療一年後已可以走路,目前該生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國家地理頻道曾專訪報導)。

第二例:吳小姐, 35歲,因車禍導致左側頸椎第5、6節神經根斷裂,左手無法上舉,左手臂無法彎曲。受傷後3.5個月接受此新醫療技術的治療,治療後左上肢逐漸有力能自行上舉。至手術後2年,左上肢已可完全上舉,肘關節也可以彎曲,術後2年吳小姐懷孕產子,可喜可賀。

第三例:楊小姐, 50歲,因車禍導致右臂叢神經三條神經幹之中兩條斷裂,第三條半斷,導致右上肢完全癱瘓。車禍後大約兩個月接受新醫療技術治療,術後三天,楊小姐的大拇指已可以微動,一個月後肩膀、手肘和其他手指頭陸續恢復,十個月後打字速度恢復以往,目前右手恢復得與常人無異。
【以上介紹實例,均獲得當事人書面同意及蒞臨現場參與,特此感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4-2011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兴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4-2011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还不是很成熟。。我的朋友想要去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11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医院近期没有它相关的更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報告人:神經醫學中心 鄭宏志教授  2011/4/6
这因该是,,最新的,最近,很忙,,没去留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11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接受手术,过后假如失败会不会比以前更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10:00 PM , Processed in 0.12938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