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佛教正法的兴盛与国土兴盛的关系
法师答:说到底,实际上这些都和国家经济有关系。你看唐朝的时候,国力鼎盛,
佛教也有大发展,世界各国的人都到长安来留学,学习佛法。如果中国的国力发展到现在美国这个水平的话,
佛教会非常了不起。
记者问:从历史来看,宗教跟统治者在若干时候是对立冲突的。
法师答:在社会繁荣的时候不会。因为繁荣说明整个国家的政治是稳定的,
社会有力量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宗教、各种各样的文化。政治清明、国家安定,
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才能繁荣发展。反过来看,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一百多年来,
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乱当中,经济、社会、文化,不要说发展,连传承都成问题。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甚至到“文革”,我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比较稳定的也就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
如果再过三十年,再过一百年,情况又会有所不同.
记者问:那您觉得,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元化,让政府不得不放宽宗教政策吗?
法师答:不是这样的。是因为社会民众越来越对宗教有需求,信仰宗教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国家政策方面要提供一定的保障,让大家能够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又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记者问:为什么社会民众会有这样的需求呢?
法师答:就是我刚才讲过的,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物质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
信仰上面一定会有更高的需求。过去可能没有钱就去挣点钱,没有房子住就去弄一套房子,
但有了房子、有了钱,就会有精神上面的需求.
记者问:会不会因为生活发生很多问题,就更加需要宗教?
法师答:我觉得未必都是这样。这样的因素当然也有,至少不是主因。
不是说人出问题的时候才有宗教信仰,这是一般人的认识,人类学、社会学上确有这样的解释,
但从宗教本身来说又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人都信仰宗教,有百分之八十,
差不多五十亿人信仰宗教,难道说这五十亿人都是有问题才来信仰宗教的吗?肯定不是!
如果说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有问题的。正常的人也是有宗教需求的,
就如同我们需要吃饭一样,有这方面的需求,但不是说我想吃饭,所以我有问题。
人对前生后世,对宗教本身是有这方面的需求的。
记者问:您觉得佛教在中国大陆是怎样去影响社会发展的?
法师答:佛教已经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了,现在更是如此。
现在社会方方面面相互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也包括宗教,包括佛教。
从这三十年来看,应该说是发展比较好的时期。
记者问:那么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
法师答: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文化等等,都是有影响的。
比如现在宗教的读物,报纸、书刊非常多,肯定会产生影响,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会有影响。
以上是“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的采访是星国《海峡时报》记者对北京龙泉寺学诚法师的专题采访。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22951.html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2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