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心心小孩

认识觀世音菩薩(加了新动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1-2021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说弥陀本願海.jpg

念老大德.jpeg

兩個人能報佛恩 一個善問 一個善答


所以可以我就是說,討論討論是很好的。

回頭我們這幾天裏頭,就用這種方式,討論漫談,輕鬆一些,不要弄得很嚴規,老是講學似的。

哈哈哈哈……,老講也不得了,老講就是要出毛病,老誇誇其談哪,誇誇其談。

它是,它這個事情,你看看這個禪宗,多少問答!

而且問得非常厲害,問得一點兒不留情,非得這樣不可,所以就是說禪宗的話:你得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那不能有一點留情,就是要把你問倒,他問不倒,所以真正的東西就出來了。

所以就是要問,所以就是說兩個人能報佛恩哪,一個善問,一個善答,這能報佛恩。

你看那個《無量壽經》,就是阿難這一問,所以讚歎他:「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問得好啊,將來大家都憑這個,不然沒有《無量壽經》啊。

所以阿難就是善問哪,釋迦牟尼佛就是善答啊,原原本本地把這些一切經過……。

這善導大師他說:「 釋迦所以興出世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到世間來?「唯說彌陀本願海」,唯一的就是要說阿彌陀佛本願之海。

佛說了八萬多法門,講了四十九年,你怎麼善導大師說只是說彌陀本願海?這話下得很尖銳,很尖銳。

所以說這一切都是為說「 彌陀本願海 」,而那一切也都是彌陀本願海所流露,所以釋迦牟尼佛要說的,就是唯獨是要說這件事情。

所以現在我們經典裏頭,專講這件事情的就是《 無量壽經 》,大家現在都在這兒研究,都在這兒學習,那麼這就都對了!這就是肯定我們對了,這就很重要。

兩個人能報佛恩 一個善問 一個善答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023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佛教


(問:什麼是佛教?鳥窠禪師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是不是能夠涵蓋佛教所有的意思?)

黃老答:你是說他這個佛教……〔念老默然良久〕……,昨天不是有四首詩嗎〔註一〕,第四首詩:「木葉脫落盡,金風露樹身」,這就是佛教。這一切閑枝閑葉都給你掃掉了。樹,顯露出來了,佛教!

你是有本體,但是能使你露這個樹身,靠金風。

佛教就如這個金風,顯露還是顯的各個的本體。

所以如來所以出興於世,只是為了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那麼佛的知見是什麼?就是把這樹讓你看見了嘛!

諸佛出世就為的是這個,所以佛的教化就是這個,咱們用禪宗語言說,風趣一點,呵呵呵……。

「木葉脫落盡,金風露樹身」,你雖然有樹,那葉子太多的時候,你看不見樹啊。

所以要等到……,所以要捨也這個意思。為什麼要持戒、要什麼,就是捨,就是木葉就脫落了,脫落盡了,這樹就完全顯露了。

就是為了……,沒有什麼別的給你,只是要你去掉樹葉,去掉樹葉所顯露出的是你自己。所以超過一切宗教。

什麼是佛教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23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問:所以三藏十二部講的也就是這個?)


黃老答:就是一件事。禪宗、密宗、淨土,一件事。

到了淨土宗,極樂世界呢,最後常寂光土啊。

這不你還要升班嗎?到時候你還要升班嘛,你要從凡聖同居土到最後升到常寂光土,最高班了。

常寂光土,「寂而常照,照而恆寂」,沒有什麼……,它可以流露出黃金為地,但是它這個本土就是寂而照,照而寂。

所以這個理就是常寂光了,但是事它可以顯現,下面的實報莊嚴土,那這個莊嚴沒法說了。

還有佛自受用土、他受用土,自受用土菩薩也見不著,菩薩所能見的是他受用土,二地菩薩、初地菩薩所看的都不一樣,所以各個不同。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世,有人看見的就是八尺;有的看丈六;有的看的大,就是佛;有的人就看見是個黃面比丘,就是一個黃臉的和尚;還有的人看見的是一塊大黑炭。

隨個人所顯嘛,初地菩薩、二地菩薩看見的佛都不一樣,所以它這差別很大,「初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舉足下足之處」,你舉足下足在哪兒都不知道。

所以這個就可以用現在多空間的學說幫助體會一下,兩度空間沒法知道三度空間,三度空間沒法知道四度空間。

不是一個程度的問題,是不是啊?你就根本不能理解他那個情況嘛,所以說「初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舉足下足之處」,當然他還遠遠超過這個情況,不過從這個我們可以承認下來。

因此佛的自受用的境界,菩薩不能知,只能看到他受用。

一般阿羅漢的境界,到了見思惑都斷的人,就看到方便有餘土。

我們凡夫只能看見凡聖同居土,但是這個凡聖同居土,它就是常寂光土。因為顯現這個事相,就都是從常寂光土流現出來的。

所以我們說三自性,三自性打比方嘛(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執性)本來是麻,這是本體,搓成繩子就變成一根繩了,這有了相了有繩的相。

但是繩沒有一個什麼體是繩子的體,它現在渾身就是麻,除了麻之外別的沒有,沒有一個什麼叫繩子的體,沒有,它的體就是麻,除了麻之外就沒有東西了,它沒有體。

那麼它有個相,有個麻繩的相,這相有體無。

而眾生一看是條蛇,覺得可怕,這個蛇是情有理無

你在你這個情見上覺得它是條蛇,這就有;實際上它是沒有的,根本沒有這個蛇,所以遍計執。

所以咱們都是偏計執。可是這個大家懂到這兒為止了,可是咱們要進一步思考的話,所以善思惟之啊,你看見蛇的時候實際你看見的是什麼?

實際是你已經看見圓成實了,就是不認識啊。

你所謂那個蛇,它是麻呀,因為你看見這個麻了,你要根本沒看見它,你就不知道有個蛇。

你不是看見那個麻了嗎?看見麻你不認識是麻,你覺得它是條蛇,這是從你腦子裏出來的,是不是啊?

這個一條你說是蛇,蛇是沒有,但是麻你已經看見了,可是你不認識,你雖然不認識,可你已經看見了。

所以從這個譬喻你就知道,煩惱、種種之中,這都是真如啊!

這些煩惱就是那個蛇,蛇是沒有的,但是它的本體就是真如實性。

所以煩惱就是菩提,不二,無明實性就是佛性,你從這個譬喻可以理解,你說有沒有這蛇?

所以那個馬祖,老拿餅他說:「是什麼?」「這是什麼?」「天上這是什麼?」「野鴨子。」「野鴨子哪兒去了?」「飛過去了。」擰你鼻子

〔註二〕!「是什麼啊?」這個東西它飛得過去嗎?它從來不走,遍一切處,往哪兒飛啊?你往哪兒飛啊?東也是自己,西也是自己,你說從東往西,從自己到自己,從自己到自己就不是飛,沒飛走,怎麼說飛過去了?所以擰鼻子!哈哈哈……所以一通處處通,處處通還是初步。

註一: 指《大經解》篇末之【註經偶頌】四偈,其第四偈云:「木葉脫落盡 金風露樹身 的的祖師意 切切老婆心 佛法無多子 知音有幾人 試聽無生曲 窗外鼯鼠聲」

註二: 《指月錄》卷之八 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參馬大師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師纔揭開盤盖。馬大師便拈起一片胡餅示眾云。是甚麼。每每如此。經三年。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羣野鴨飛過。祖曰。是甚麼。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

什麼是佛教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23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始終不是方法問題 而是覺悟問題

(某參訪者問了許多修行細節方面的問題,如「念佛聲音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之類,黃老當時勉力回答了大多數的問題,事後黃老對弟子開示。)

黃老開示:這樣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說,怎麼都可以,好多問題怎麼都可以。

很多人都老認為這是個方法的問題,總想找一個好的方法,這始終不是個方法問題,而是個覺悟問題,不是方法問題。

所以禪宗它就是一個尊貴,一個功勳嘛,禪宗是尊貴一路。

太子,封建的時候,那個太子一生下來,小把戲,開國元勳看見太子是磕頭的。

他有汗馬功勞,他年歲這麼大,看見小把戲磕頭啊。

小把戲為什麼啊?他尊貴。

他沒有功勞、沒有能力,什麼也不行,比這些文武大臣,他比誰也比不了,但是他尊貴。

這些元勳都有功勞,有功勳,所以在禪宗裏頭是重這個尊貴,不重視這個功勳。這個是個特點。

那天有個人說見地,說他老是強調見地,我說禪宗是這樣,「祇貴子見地,不貴子行持。」我所重視的是你的見地,不是你的行持,所以你不怕破戒、不怕壞了行持,只怕壞了見。

你見要是壞了,那就不好救。

你這個見要是錯了,你一會兒犯了錯,犯了什麼大罪,你可以懺悔,你可以改啊,因為你知道,你不是認為那麼做是對啊。

你要是見是錯的,現在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些個北京的「不殺窮人不富」,你不把窮人拿他勒死他,你不會富啊。

這個見就是錯誤的嘛,是吧。

見錯了沒辦法,所以尊貴一路就是見,這是重這個尊貴,只貴子見地。

你只要知有,那怕在煩惱無明之中,都是尊貴,所以尊貴一路就是不同,雖然是個小娃娃。

所以這發菩提心就像迦陵頻伽,雖然還是在殼裏頭,它已經勝過一切鳥,尊貴。

功勳,你那種種汗馬功勞、種種安邦治國,很好啊,但是你總之是你要想當皇帝,就是造反,就滅門九族,這比方就是這樣。

所以大家現在很多人只知道功勳,不知道尊貴。

你這不可能尊貴,你要想尊貴,你就是造反了,你要滅門九族的。

從功勳路上不可能,就是,所以禪宗是稱為一個尊貴一路,功勳一路。

我們把它統一起來,我們重視尊貴,也不捨功勳,就是這樣,但不是依靠這個功勳。

不取不捨嘛,幹嘛要捨,這麼去看待的,這裏頭你可以封王拜相,做皇帝是非份之想,你要是有個大臣只想做皇帝,根本就不忠,呵呵呵,根本就是奸臣,呵呵呵。

這始終不是方法問題 而是覺悟問題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23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3-2023 11:39 PM 编辑

( 問:師父講的功勳是否就是比喻福,福慧雙修?)


黃老答:也是福。福它不就是……,〔 達摩對 〕梁武帝說嘛:「 你沒有功德 」,是有福,承認是有福,也只能到這個地方,他就不承認他這個,「 你沒有功德 」。

所以從功德的角度上那就是,但我們還是福慧雙修。

禪宗他這裏頭就是所謂的「 直趨向上 」,這個「 直趨 」,所以你說廟裏修的老和尚難道不叫人行善、不叫人做功德?

但德山他統統都罵:「 這都是妓女,這都是狐狸,吐狐狸的口水。」他就是持別讓大家重視尊貴這一路。

而那些功德還就是……,佛就要行善嘛,善男子善女人,一切要行善。

所以那個鳥窠禪師……,弟子會通,待了許多年,他也不給他說法,他只好說:「師父,我走了。」

「你幹嘛要走?」

他說:「我到別處去求佛法去。」

「哦,你想求佛法,你怎麼不早說呢,我這兒也有嘛,何必走呢?」他就磕頭頂禮,求師父給我說佛法。

他身上找出一個布毛,把布毛呼呼一吹,這說佛法了,那弟子開悟了。

弟子開悟了,白居易聽見了,白居易那時是太守,那不是他有《 琵琶行 》:「 潯陽江頭夜送客 」,潯陽就是九江。就跑去見他,上山去見,他也想給他吹吹布毛,讓他開悟。

他頂禮,頂禮求師父說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咳!這三歲小孩會說的話。」哈哈哈……,白居易不滿意,三歲小孩就會說的。

三歲小孩就會說的,「八十翁翁行不得」,八十老翁也沒做到。那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所以在鳥窠,他這個還是平等的,吹布毛跟「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確實是三歲小孩會說,你叫他照所講的,他說得出來,而真正做到這樣子,八十老翁也做不到。

種種惡都不做,種種善都奉行,很不容易。

這始終不是方法問題 而是覺悟問題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23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菩萨圣诞.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8-2023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23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8-2023 10:03 PM 编辑

如何方能悟入佛之知見


( 問:我們應如何做方能悟入佛之知見?是去好好念佛念咒呢?還是去研究經典呢?)

黃老答:大家誰有高見?怎麼入佛知見啊?還是要好好念咒啊,還是要去研究經典?

這裏頭還有一個,這個提出了要去研究,要去修持,這兩方面都是對的,就不離開這個嘛。

同時,在入佛知見的同時,就是掉了你原有的世間知見,所以這裏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字,是「 捨 」字。

所以這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

很多人把這個捨字講得講錯了,講淺了,以為這個捨是施捨的捨,很多人恐怕就這麼講,這麼體會了,這個講錯了。

施捨這一度包括在慈悲裏頭了,你既然慈悲,怎麼能不施捨呢?

所以人家要財物,給人家財物;人家要你頭目腦髓,給人家頭目腦髓;是不是,有要眼睛給眼睛,舍利弗那時候兩個眼睛都給人家了,人家說是臭的!這就是大乘不好當啊。

所以這個在慈悲裏頭就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8-2023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8-2023 10:14 PM 编辑

(  問:是不是應該捨見? )

黃老答:對。就是了你自個兒的一切,一切分別、一切見。

所以「捨身容易捨見難」,就是捨在這兒。

我們就是有一個成見,這個成見很牢固,所以我們現在這個老子的話:「 為學日增 」,做學問一天天進步,一天天增加,這個高等代數,學了微積分、微分方程,還有學了更新的這些數學,什麼拉氏變換等等等等好多東西。

這增加了,你本來不會的,現在會了。

現在更有很多東西,電腦啊好些方面,這種種新的技術,譬如超導啊、超導體啊,你這學不完的,「 為學日增 」。

「 為道 」呢?咱們中國基礎很好,就是有了孔子和老子這個基礎,孔子完全是人乘道的登峰造極,老子是天乘。

為道是日損,去掉東西,損失東西。

所以修道,這就跟咱們《 心經 》那個「 無所得 」是一樣。

現在很多人修的這樣,我得點什麼,得點什麼,得點什麼,全走上錯路了。

要無所得,這是去東西,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我們只是去東西。

我常打比方,咱們修行的人要像剝筍皮一樣,當然頓,一下沒有剝筍皮了,我們現在難,沒有那麼頓了,沒有那麼頓,那就漸漸修,漸漸修那就像剝筍皮。

這就是說你剝一層,去掉一層粗的髒的,看起來還好看一些了、乾淨一些了,但還不是筍心,你還要剝。

剝到無可剝了,沒有可剝了,那就是筍心了,那筍子都乾淨了。

到無可剝的時候,那筍皮就盡了,捨到無可捨的時候,那就是,「 本來 」就顯現了。

現在我們就是要剝筍皮,要去掉這個筍皮,要意味著一個捨,是去東西,不是添東西。

往往我們修行喜歡增加什麼,增加什麼;會有所增加,你增加了禪定的力量了。

你本來是坐三小時,能坐五個小時,能坐一天了等等的;你可以發現這個通、那個通了,這個增長了;或者你能發現你有辯才了,你這個說法無礙,橫說豎說都……,這個都可以增長,但這都不是道,道是日損,去掉東西。

所以我們真要入佛知見,就是要體會這個,要去掉一切有所得心。

「 必須除盡有所得心,方能行至行不到處。」這個佛知見是行不到處,不是你修行所能達到的地方,所以稱為行不到處。

如何方能悟入佛之知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23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8-2023 10:25 PM 编辑

所以昨天那個大手印講,你要是執著的話,一切的什麼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氣脈明點,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成為障礙。

這話很尖銳啊!大家我們都要很好的猛省,自已過去是不是這樣?

對於這個有一剎那的相應,你無始的重罪都消滅,不一定要開悟啊。

這一剎那你能相應,就打個火花,打完就沒有了,就能滅無始重罪,所以這個它殊勝啊。

所以必須除盡有所得心,方能行至、你才能行到,到什麼地方?

到那個行不到處,那個由行所不能達到的地方。

這個回答呢,就是比較徹底的回答。

但是我們下手呢,就「 行解相資 」。

就你所提的那個問題,兩方面,兩方面都重要。

如法修持是,要看經聞法思維是、理解。

要行和解互相資助,是個知識份子,就天然注定就是走這條路了。

「 行而不解,增長無明。」所以那個國清寺的和尚,聽見到處都是念佛、 風聲雨聲都是念佛,他上吊了,他念佛增長了什麼﹖增長了無明啊。

這個地方很厲害,有很多人修,勞而無功啊,他以執著的心哪、有所求的心哪,這樣的去修,不相應嘛。

所以蕅益大師說,你要是沒有信願,念得如銅牆鐵壁、風吹不入、雨打也不透,不能往生!

所以我這個話,我都是引經據典,我沒有一點是我自己獨出心裁的地方。都有聖言量,都有古人大德作支持、作依據。

所以「 行而不解 」,因為你這個行,它就應該使得你無明薄,起作用啊。

無明薄了之後,你就應當理解, 自然就會理解。

你行了半天還不能理解,那就是你這裡有偏差,你沒有走上正路,那麼所增長的就不是覺悟了、不是智慧了,增長的是無明了,不然不可能不解。

所以我剛才說,禪宗的事情,我現在常常就是這個我也懂了、那個我也懂了,過去都是不懂的。

過去一句中三句,我就知道他一句。

他那個三句,奧妙,禪宗的一句中三句,等下我也跟你們說說,他這一句話中包括三句。

所以「 行而不解,增長無明。」

「 解而不行 」,有一些佛學家,到處講經的人 ;我說講經的人如果不真實念佛的話,早晚要從他弘法的正願,滑到謗法的岔路上去,十分可怕。

如何方能悟入佛之知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23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8-2023 08:45 PM 编辑

開示龍樹菩薩中觀見


(問:關於中觀見,龍樹菩薩造的《中論》裡說:「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是名中道義。」但是這中觀我總是領會不出,我記得貢噶上師講過:「兩邊都不住,中道也不居。」……)

黃老答:這個是真正的中觀。


( 問:可是如何建立好這個中觀?是不是有一個辦法?或是有一個如何去做的次第? 接著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念佛才是合於中觀?)

黃老答:先從龍樹大士這四句說吧,你引了三句,「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復是假有 」,也是假有,「 是為中道義。」這就是中道。

你得先把龍樹這四句琢磨一下。「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這個接受了沒有?


( 問:這個「空」字,從這知解上看,好像還不行。「 即是空 」,像在這幾句話上融會這個「 因緣所生法 」,這一切法……)

黃老答:一切法,所謂因緣所生的,不是因緣所生的不在其內。

開示龍樹菩薩中觀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23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8-2023 08:55 PM 编辑

( 問:但是問題就在……,所以一切法……)

黃老答:不是一切法,一切因緣所生的法。

像這個大圓滿那就非因緣所生了。

「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它這個道理,再補充兩句,你再考慮考慮。

為什麼因緣所生法又說是?又說是假有

一切因緣所生「緣生故有,緣生故空」,就解釋了,龍樹菩薩這意思就解釋了。

這一切法是因緣所生,所有世間這兒的一切法是因緣所生,因為緣生,所以它「 有 」啊,沒有它生個什麼啊?

但它到底是個什麼?它不過是因緣所生,它哪兒真有啊?所以「 空 」

就這兩個字,同一個前題,「 因緣所生 」,因緣所生,所以我說它有,所以我說它是空,這個意思就在這兒,所以這就是中道。

不過是因緣所生,它有什麼實際東西啊?

都是假有,都是空,所以中道啊,「又空又有,又有又空」,就是中道了。

落在有邊是一邊,落在空邊是一邊,所以就是中道了。

但是你把兩邊跟中道對立起來,那就兩邊都錯,中道都對,抓住了中道,你又有了一邊。

所以中道也不居,這個又進了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23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8-2023 09:09 PM 编辑

第一步先從「 緣生故空 」這兒下手,凡夫先從這兒下手,先把它看空

看的是有,你天生就看的是有,你不用再作觀了。

現在要看的是,你看空它。

這一切你能認為它是空,你就大大地進了一步,你就很有受用啦!

你為什麼要生氣?你是認真了,哈哈哈哈……

罵你一句,你就受不了,你就火冒三千丈,你要把這罵黃某人是王八蛋,你這王八蛋、黃某人就都擱在一塊兒,加上個「 是 」字,你就受不了了。

哪一個是真實的?黃某人是誰?王八蛋是什麼?王八蛋何嘗壞?哈哈哈哈……,這有什麼關係?

都是,都是空谷迴聲,所以這《 谷響集 》啊,你有什麼可頂真的?可什麼的,不就是空中之響啊?所以這名字還可以呀,因為空谷迴聲啊。

所以說空谷迴聲是無心之應,就沒有說我要預留一個心,我要想回答什麼,想寫一本書,那就不叫《 谷響集 》了;空谷迴聲嘛,你這一喊,別人當成迴音壁,這會兒一說,那會兒聽見一句,就是這,所以就先從下手。

但是不要落到頑空。

最近有個人,她有她的來頭,她一入定什麼都沒有了。

我說「你別入頑空。」她最近體會到頑空的錯誤,進步很快。

這個人進步很快,很年輕的一個人,一個女的,所以有人她就可以很快地進步。(我還沒有回她的信。)

所以說,可以進步的,人都是可以進步的,就是說只要你路子對。

先從空下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23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4-2024 09:36 PM 编辑

空,是一切相啊。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闊有窮,有好有壞,有走運有倒霉,這些是現象,這都是虛幻的。

不是說根本沒有,不是說根本是兔的犄角、烏龜毛,那是根本沒有。

這都是虛幻的,都不真實,都不常存,都是當時就滅,當時就滅盡。

「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都是生滅法。

我們為什麼看見它有個你?

剛才那個你已經死了,這會兒的你又出來了,就是電影,一片接一片「 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不知哪兒去了

這是因為它是生滅法,它滅了又生,又生又滅,就無窮無盡在那兒生滅。

極高的速度是你的慣性,眼睛的慣性看成了「刑警抓小偷」

其實都是一片一片的,都是死的,沒有誰在跑,也沒有誰在追,也沒有誰要開槍,也沒有誰被打死,每個照片都是一片的,哪有這些?

這一些是你眼睛的慣性把它連續起來的,就是你的妄心的作用,所以這個能空。

但不是說這一片一片根本都沒有出生過,那這叫做什麼?

所以這個剎那,我們真要知道剎那就好了,就是剎那出生剎那滅,滅到哪兒去了?

從這頭想也可以,從那頭想也可以明白。

我起了一念,再起一念,前頭的念全沒了;你第二念一起,第一念全沒了,哪兒去了?滅盡了。

何處去?無去而去。

下一念怎麼來的?無來而來。

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有什麼蹤跡?但相續不斷哪!那就是這樣。

要知道這個生滅,它就都不存在,都滅盡了。

妄念也當處滅盡,這個世界也當處滅盡。

實際剛才那個你( 那些個細胞、那些個什麼,你死了好多細胞,又出生好多細胞,你又有…… ),那麼多細胞的你已經死了,又長出新細胞的你又生出來了,哈哈哈哈……,就是這個嘛。它剎那地在變,就靠著這個……。

電視都是如此,不過是一個點兒跟那跑,一個光點兒啊。

所以要調諧,要同步,這個點兒經過跟它那個經過是一模一樣,因此加上你的慣性,加上儀器的慣性,你看出了「 哦!這兒賽球,那是幹什麼幹什麼呢!」它傳播的只是一個點兒啊。

就好像咱們拿語言講佛經是一樣,你只是一個點兒啊!

我這語言你是抓不住的,你要是同步才行,同步。

抓住一看,嘩啦嘩啦就是這 ;這還琢磨著「 我懂了好多東西」,其實只是嘩啦嘩啦,什麼都不是。

沒有同步,愰一下也行,愰一下,你知道我這機器不壞,調好了你就享受。

開示龍樹菩薩中觀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23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4-2024 09:32 PM 编辑

( 問:是不是老在同步中,所以有生死流轉?現在從同步中我抽出腳步來,是不是這樣?)


黃老答:不,還不同。

我這同步跟「 這個 」相應,跟這個「 真 」相應了。

我這比方打的「 同步 」,是跟這個「 真 」的相應了。

反正就是說,咱們老是在嘩啦嘩啦之中,嘩啦嘩啦之中,不是跟它跑了,就是那個電視什麼也看不見,就是一道一道一道,就是黑白道,那個光導的光壞了,愰,就在這個之中。

因為譬喻很難全面,不能從另外一方面再把它說清楚,所以我們用剛才那些譬喻說什麼呢?

就是說,這個……,都是當處滅盡的,因為你的這個慣性,所以它才連續。

它在連續,所以它才有生老病死,有這一生一生,有這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是連續的,從小到大,就覺得我一直活到現在,沒死啊,是不是?

這個連續,是靠你自個兒的妄念在那兒連續起來的,說明這個東西。

實際這個東西上我們不須要……,我們只要能把這些都給認識,這一切一切都不真實,都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句話就可以解決那個話了。

當處出生就,當處滅盡就當處當時,「 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所以中道義。

開示龍樹菩薩中觀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4-2024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問:要作如是觀,作如是觀之後,練習熟了,就要如是對待它,是不是這樣?)

黃老答:觀就是對待。

( 問:觀就是對待,那更直截了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黃老答:它這裏你不這麼看,這問題你不這麼看,你這不都灌了火了?你就歡喜了。

金來了一千塊,你就趕緊去吃好的去了,就高興了,就不認識這是空啊,是不是?這一下子失業了,就唉呀!發愁了。就這些假的事,就把自個兒就迷惑住了。

如果這些事情都看得很平淡……,所以顏回「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 」,就喝一瓢水,吃剩飯,住這破房子裏頭,好的根本就……,睡覺枕頭也沒有,樂在其中,他就不靠這物質生活了。

所以儒教,「顏回死,聖道絕」「 三月不違仁 」,他這個「 仁 」,能三個月不間斷哪,其餘間或為之〔註一〕,其餘的弟子,子貢子夏等等,則偶而到一到。

這個孔學很深哪,所以為什麼他們批孔,我說:「 你們批的是孔子的街坊。」哈哈哈哈……,他沒找到孔子,他不知道孔子是誰。

這個中道,天台就是三止三觀,所以空觀、假觀、中觀。

所以一上來先修,是修空觀,然後修假觀,最後修中觀,這叫次第三觀。

圓頓三觀呢?就圓融了,就不必要分成階段了,這一切東西就是中、就是空、就是假。就是這樣,就是如此,所以這個很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4-2024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呢,這個念佛它就自自然然地,就從容,所以從容中道,這個很高的境界啊。就是你很從容,就到中道上了。

不是我要作一個觀,我要中觀,我這麼去看,這已經就落到……,不是落二落三,是落七落八了;是自然在中道之上,那是一種自然的事。

所以用力量要勉強,都是離題很遠哪,所以「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迥,轉變最勝。」〔註二〕一連續的自然哪。

這念佛之妙,你也用不著再加上什麼中觀,你就是要老實念就對了。

問題就在於不老實,就是在你這個「散亂固成病,分別引魔軍。」就是喜歡分別,我念得怎麼樣呢?好一點還是壞一點?怎麼才對?怎麼又不對?就老在那兒分別,不踏實。

踏踏實實就這麼念,就是自念自聽,沒有附帶任何囉嗦。

不是我在念佛之中還要加一個中觀。

你能這麼老實念,自然就是中觀,就是中道,而且從容中道,而且是中道第一義。

此心了不可得,空!禪宗;可是能念的心靈靈不昧我這能念哪,雖然心了不可得,我能念哪;所念之佛也本空,那兒生的佛見哪?可是一句佛號歷歷分明,這還不是中道?是極殊勝的中道啊!

這個道理在我二十歲的時候,第一遍念《 金剛經 》的時候,我就體會了。

所以「 無住生心 」這個殊勝,那就是這麼殊勝,不可思議。

而那次看經確實是無數次的醍醐灌頂。

那無數次的醍醐灌頂,那個安樂,那個是不可形容,而且體會到要無住生心,凡夫最好的辦法就是念佛。

後來又想到一句,「 念咒可能更好 」。

那個時候為什麼只以為可能更好?因為那時候傳說我大舅父學了密,但傳說的都是反面的話,哈哈哈哈……,所以對於密法那時候大家是很反感的,傳的都是反面的話,說我舅父學了密就開葷了,我那個舅母坐在帳子裏修財神法,不許人看,有人偷偷往帳子一看,裏頭做凶惡之相。

她在觀想哪,觀本尊,白財神、黃財神都是威猛相。

那時候大家不清楚,就傳來這些片斷,所以對於這密法當時是不理解的,雖然不理解,可是還體會到可能持咒更好。

這更好從那兒來?我當時的思想( 那時候我還不到二十歲,或者剛剛二十歲),當時就想:因為你念佛,阿彌陀佛還有個佛字;念咒,你就完全沒有講,可能更好。那時候的認識就認識到這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4-2024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那人到了五臺山文殊道場,真見文殊了,進了金剛洞,那個大殿上,就只有佛座,沒佛,所以就問文殊(他當時不認識是文殊,後來才知道是文殊),問說:「怎麼沒佛像?」

「我這兒用不著。」

這個事,通願法師知道這個西藏人,招待他的,這西藏人就說:「哪有這個人?哪有這個事?我們沒這個地方,還有這麼些喇嘛,這麼些和尚,沒有啊,沒有這個地方。」

他還不信,翻開來看了導遊圖,什麼什麼地方,根本沒這個地方。

「我親眼看見金剛洞,我進去了,我到了大殿,我見了老方丈。」

後來那個人說:「你是碰見文殊菩薩了吧!」大哭,飯也不吃了,本來那人留他吃飯。

就連夜拜,一步一頭、一步一頭,又拜到中臺了,拜到他發現這金剛洞的地方,來回找,找不著了,天都亮了,怎麼找也找不著,這個地方沒有了。

你再一步一頭也不行了,哈哈哈哈……。

所以它這個就是這樣,第一步就是要恭敬佛、拜佛,從這兒開始,這都是對的。

至於文殊就仗劍哪,文殊的這個像就是仗劍,那個劍是智慧劍。

那個在法上表示什麼?就是去掉〔 佛見 〕。

文殊當時殺佛呀,這就很難懂了。

不是要殺,佛有什麼叫生死?有什麼叫殺呀?佛還能被殺嗎?要去掉大家這些佛見、分別見。

眾生跟佛就有分別,不能知道他不二

所以佛法它最高是中道,一切也都是如此,都不在兩邊上。

墮落在兩邊,所以就沒完,都是對立的,兩邊都是對立的嘛。

好跟壞是對立的,正跟邪就是對立的,有跟無就是對立的,一切一切都是對立的,貧跟富就是對立的,佛跟眾生就是對立的,都是啊。

有二它就有站在某一邊,反對另一邊,所以老子也懂得這個道理,「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聖人要不死,強盜是完不了的,這是對立啊。

「 棄聖絕智 」,所以老子比孔子高,聖不要,智不要。

當木頭去呀?不是啊,他高一步,少這些分別。

所以很多人,對這孔門就反對二事,其實不知道他很淺哪,他不懂得老子這些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24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0-2024 03:06 PM 编辑

下手處還就是這樣,還是跟那個某某講的,首先要有出離心。

世間的事情不要去貪戀,這是假的,空的,都是因緣所生之法,轉眼就沒有了。

那天在電視上,那個張瑞芳〔註三〕,唉呀!我看了這個婆娘可怕,哈哈哈哈……。

他們說,張瑞芳從來是這樣。我說,可不是這樣,年輕的時候,我在重慶見她的時候,可不是這樣。

昔日的張瑞芳沒有了,那兒去了?空了,可是大家不知道,轉眼就什麼什麼都沒了,就是這麼回事。

要有出離心哪,而且這六道輪迴確實是苦啊,這刀山劍樹都是真的,這油鍋等等的刑罰,佛經所說的。

佛嚇唬人幹什麼?你做,佛也……,釋迦牟尼佛不要你一文錢,那錢都是世俗和尚拿去了,釋迦牟尼佛要你什麼?不要你一文錢哪,也不拉你一張選票。

不過大家嘛,就都要信佛的這些話,出離。

底下就是慈悲,要普度廣度,再進一步就是發菩提心。

所以我們就是先從空觀,也就是出離;假觀就是慈悲,要度眾生;最後還要落於菩提,才是道,哈哈哈哈……,也就是這麼一個層次。

你首先不能貪戀世間,雖然世間事是要斷離,你到了討厭世間就不對了。

這一切都厭離,我要當魯賓遜,我要跑到荒島上去,人我都不願見,都討厭,這個什麼什麼,這種討厭的心,就娑婆世界處處都是反感,這個也矯枉過正。

就是不要貪戀,處處不要貪戀,我要慈悲救度,眾生太可憐憫了,我要去救度。

其實說到實際,那裏有眾生啊?也就是從空觀就出離,從假觀就要救度,你就有假觀了。

那麼就要雖度而無度,雖修而無修,雖證而無證中道啊。

開示龍樹菩薩中觀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24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0-2024 03:15 PM 编辑

那麼你這樣一步一步來是可以的,這鈍根;一超直入也是可以的,直接就是中道,都隨其人、都隨其人哪。

而你一會兒次第三觀,一會兒圓頓三觀,也可以。

就好像坐電梯,你上到五樓就下來了,轉一圈,等會兒又坐電梯上八樓,到八樓又下來了。

這裏有頓有漸,這頓漸交叉也可以,都不是死的嘛。

不是死拘一格,一定要有什麼轍,什麼法子,都是下等。

所以我們就還是諾那祖師的話:到年終結算結算,自己是不是更明白了一些?更慈悲了一些?這話非常好!

再有一個話,就是你絕對不要忘記咒和種子字,至少不要忘記一樣。這話都是絕對絕對的。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你一定要有一樣不忘記。

這夏老師他做到了,但是他也不是就這一句咒,他說:「 我這可以在任何時、任何處,我總是沒有離開佛,可以念咒,可以持手印,可以想著經典,可以怎麼怎麼樣,反正是沒有離開佛。」這也行,所以夏老師這個也行。

夏老師這個是為什麼呢?它更切合咱們居士身的修行。

諾那祖師他們因為是喇嘛,他們出家,他們閉關,那個要求就又……,實際說是最低的,其實在我們這兒都高不可攀。

〔以下約三分鐘的錄音極不清楚,故刪除;之後的錄音雖不清楚,但所開示之內容,甚為珍貴,故竭力將録音文字整理登出,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就是有一個根本修持,這個說一下。我們要有一個定課,這個要堅持。

我們不達到這一步,很難成功。

你所有的功德都是確實,也都不可思議,那麼要即生就圓滿你的所願,

〔以下數字聽不清楚〕……,至少說是,就跟這個相反,知道跟這個相反,反了之後,馬上能夠覺,掉頭回來;所以一個背覺合塵,一個背塵合覺,咱們就別再背覺合塵了。一發現這是背覺合塵,趕緊回頭往回跑,哈哈哈哈……。

至於這個用什麼方法?不一定。

有的人就是想一部經,想一部經論,或者是禮拜,或者是持咒,或者是修法,或者是念佛、念觀音聖號,或者拜懺,沒有一個不是好方法!

這些方法都是方法!也不是說你非得用哪一個,或是說不許用哪一個;不是說只許專一,不許兼一點什麼,不過就是說比較專一就比較快。

你真正要生處熟,熟處生。

生處怎麼能熟啊?你專弄一樣還比較快,你什麼都來就更不熟了。

怎麼能〔以下數字聽不清楚〕……?要放下!都放下!

註一:《論語》雍也 第五 【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註二:這一段經文出自《 無量壽經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註三:所指應為張瑞芳(1918 ~ 2012)- 抗戰時期,重慶的話劇四大名旦之一。後轉而成為電影表演藝術家,曾獲得多項全國影藝獎項及金鳳凰終身成就獎。


開示龍樹菩薩中觀見 – 黃念老法音網站 (huangnianla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1-2024 11:03 PM , Processed in 0.18455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