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您认识佛教吗?》+ 下篇《佛陀如是说》-- Mahinda Bhikkhu著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6-9-2009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15/9/2009 12:40 AM 发表 
这个要看当事人的修行理论是根据经藏(南传五部)
还是论藏(阿毗达摩).
以南传佛教来说,泰国佛教是重经藏的,
他们认为修行要观色聚或观真实色法才能证悟的说法只是戏论,
这种理论对修行没有幫助,反而有害.
...
佛陀曾经说过,要观察于色,受,想、行、识。。。
粗的、细的、内的、外的、
如果不是观察到真实色法,我们的心是不会知道,这是苦,无常,无我。你认为呢? |
|
|
|
|
|
|
|
发表于 17-9-2009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das 的帖子
真实色法根本不存在于任何一部经典.
色聚严格来说也还是我见的一种.
修行的次第也弄乩了,以为看到色聚就可知苦,无常,无我!
请问看到色聚就巳证果了吗? |
|
|
|
|
|
|
|
发表于 17-9-2009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6-9-2009 08:01 PM 发表 
尊者当然不能代表整个泰国佛教。
在泰国,真正会去接触三藏的,主要都是因为要考试,是比丘们在学习Pali的时候的功课。
在过往,清净道论是必修的。属于高级佛学了。
Pali第9级(最高那级)是一定要精通这部论 ...
谢谢大大的资料 |
|
|
|
|
|
|
|
发表于 17-9-2009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16-9-2009 11:36 PM 发表 
佛陀曾经说过,要观察于色,受,想、行、识。。。
粗的、细的、内的、外的、
如果不是观察到真实色法,我们的心是不会知道,这是苦,无常,无我。你认为呢?
为什么要观真实法才能见到无常.苦,无我?
难道世间一切色法都没有无常.苦,无我,
只有真实色法才有?
再说;佛陀何曾有说过要把色法分析为真实和非真实色法? |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9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楼主继续post上来第二篇的文章。
应该还没完毕对吗?
希望能读完全书的文章。
欢喜+合十。
至于其他佳里会员的指责,希望能用不回应来回应。
再多说也只会造成恶性业力的循环,生生不息。
Sadhu Sadhu Sadhu! |
|
|
|
|
|
|
|
发表于 27-10-2009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4-2010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报恩经
(Pañikàrasuttaü)
诸比库,我说有二种人不易报答。哪两种呢?母亲与父亲。诸比库,若以一肩担母亲、一肩担父亲一百年的时间、一百岁的寿命,为他们擦身、揉身、洗浴、按摩,而且他们还在上面大便、小便,诸比库,如此也不足以回报及报答父母。诸比库,就算将父母拥立于能自在支配此大地富饶七宝的王位,诸比库,如此也不足以回报及报答父母。为什么呢?诸比库,父母辛苦抚养、养育儿女,使[儿女]得见这个世间。
诸比库,若人劝导没有信仰的父母确立、住立于信具足,劝导没戒行的确立、住立于戒具足,劝导吝啬的确立、住立于舍具足,劝导没智慧的确立、住立于慧具足。诸比库,唯有这样才能回报及报答父母。
本经译自《增支部》第二集第34。原典无经名,经名为编译者根据经文内容所加。
本经可以算是佛教中的“孝经”。佛陀说:一个人即使尽其一生将父母亲挑在双肩上,为双亲擦洗按摩服务,并任由他们在肩上大小便,这样也不能报答父母深恩。即使让父母成为统治大地、支配宝藏的帝王,也不能报答父母深恩。因为父母不但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育成人。然而,劝导父母信仰三宝,让他们培育戒德、慷慨和智慧,才能报父母深恩。
一般人认为,孝顺就是让父母衣食无忧、安享晚年。然而,根据佛教,这种孝顺并不足以报答父母之恩,因为丰衣足食只能满足现世的物欲快乐,假如使用欠妥的话反而有可能滋生贪欲。如果做子女的能够让父母对佛法僧生起信仰,他们就不会精神空虚;培养德行、乐善好施、拥有智慧,不仅能提升今生的精神境界和生活品味,而且还能拥有更美好的来世。劝导父母培植信、戒、舍、慧,能够带给父母今生与来世的幸福与快乐,才是真正的尽孝和报恩。 |
|
|
|
|
|
|
|
发表于 3-9-2010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