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1|回复: 0
|
怎么样才能算有正见
[复制链接]
|
|
学佛修行关键要开智慧、有正见,一般学佛人觉得有正见比较容易达到,开智慧却很难,实际这两者是一回事,有智慧才会有正见,没智慧的人顶多人云亦云,所以,严格来讲,要真发菩提心,入佛知见,入佛智慧后,才能有正见。
  有些人喜欢引用佛经以代表正见,他们说:佛说的总不会错吧,你凡夫的个人俗见总不会比佛说的话更可靠吧?”实际上,凡未真发菩提心者,举心动念都是我执思维知见,在此学佛阶段,一般都是以我执角度理解佛教知识,没开智慧,未真发菩提心是很难领会佛法经典的精神本质的,若没有体会,仅以思维逻辑理解佛经,一般只能鹦鹉学舌地照搬经典,一旦用自己的话表述,就会显现许多误解。
  若单以语言逻辑来理解,佛教大小乘宗派经典有些地方是相互矛盾的,用人类语言很难解释通,这就象用平面图来反映一个立体形象,开智慧的人,相当于有立体思维,一看就明白,但没开智慧的人,则相当于用平面思维观察,怎么看都看不明白,总发现一大堆问题。以思维逻辑学佛的人,就象平面思维观察立体形象,类似盲人摸象,很容易自以为是地相互争论、相互攻击,这对佛教的危害非常大。
  印度佛教为什么毁灭?就是因为大小乘教门派,不在各自的修行上下功夫,只是以思维逻辑诤辩,导致门派分歧越来越大,相互诋毁,互相消弱,对民众影响就越来越弱,最后在印度教的排挤和伊斯兰教的侵剿下,古印度佛教逐渐消失。
  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开花结果,中国禅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禅,是消业或累积功德到一定程度后,心中自然显现的智慧。正是心心相印的大智慧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宗派,同时也为其他佛教宗派指明了佛教之根本,所以,中国佛教虽历经磨难,仍流传至今。
  禅宗讲直心、真心,般若智慧,讲究“不落文字”,反对表面形式主义,但这是开悟以后的境界,所谓“不落文字”,只是反对学佛人执著经典文字,并不是反对人们读诵佛教经典,也不是让人放弃一切形式。“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因为没开智慧,没领会精神的人,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种形式来领会精神、体会智慧。 
  但若没有开悟,也没有亲身体会到佛教经典思想,即使引用经典语句也不能代表正见,这就象那个学老禅师竖指头的小和尚,若让他讲自己的体会,会有许多错误,所以脱离真心、精神地教条模仿是很误人、害人的。  
  这方面的世俗历史教训也很多,中国共产党史波澜起伏,凡遇挫折、失败,几乎都是因为“严格”遵循、执行共产国际或党内的马列教条造成的。文化大革命都引用“最高指示”互相批斗,是典型的执著语言文字。宋朝理学家并没有领会儒家的本质精神,把儒家思想庸俗、教条化,中国人正是受理学误导而迂腐无能。
  禅宗教会中国人“不拘泥文字形式”、“领会精神”这一重要思想方法。什么叫领会精神,对比一下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就会明白,越是中央一级领导的讲话,思想性、政策性越强,越不具体,因为基层问题极复杂,如果中央制定的政策条文过于具体,下边基层干部很容易误解中央政策的思想精神,若不看具体情况,都照着条文无论对错地严格执行,就会因一刀切而造成严重问题。
  如何才能领会“中央精神”?一定要真心“为人民服务”,真心把“以民为本”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以此为基础,才能把握好政策精神,若离了这个根本宗旨,只从个人、地方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即使再好的政策也会被执行歪。
 
  佛教道理也一样,“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未真发菩提心,就还没明白究竟,这时,若引经据典批判其他同修者,是很容易造口业甚至魔业的。
  关键之关键要真诚地信仰,真发菩提心,把佛教经典精神思想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只要真诚信佛、真心行善就能显现真心、直心,真心、直心就能显现智慧。所以,只要真诚地信佛,真心行诸善,真发菩提心,自然就会生智慧、正见,只要源自真菩提心,即使不引经据典,用自己的话表述一般也不会出错。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